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吉祥 >

第270部分

一世吉祥-第270部分

小说: 一世吉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朔方投军去了,那年我才刚满十五岁。这一走就是整整四年,直到我一步步的由小卒升至偏将,奉调至长安禁军任职,才修书回家报平安。”
  杨致倾听之时。也在自斟自饮,插言笑道:“敢情你就是个不听话、不省心的熊孩子!你那叫离家出走知道么?有秀才功名又敢玩命的读书人,在军中简直是无比金贵的宝贝疙瘩,难怪你升得那么快。”
  叶闯接着说道:“弃文从武,我至死不悔。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告诉你,我并不迂笨,心底也有几分傲气。”
  “人非圣贤,皆有七情六欲。不是人人都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器量。从得悉你出任征楚大将军,到皇上诏令我部归你节制,再从我部分兵给予卫飞扬,一直到我攻取抚州之时。我确实对你不服,既觉委屈,也有怨气。那时我自认除了圣眷有所不及。在军中的资历与能力皆胜于你,凭什么呀?”
  杨致戏谑的道:“你接替耿超镇守余杭之时。我正在金陵的海关总督任上,你我互无来往。想来原因也在于此吧?”
  “诚然如此。”叶闯又满饮一杯道:“我部攻占抚州之后,奉命休整待命将近一年。身为将帅者,应当心怀全局,战前早作筹谋,战后适时总结。我闲暇之时冷静思索,越想越是明白,越想越是钦佩。”
  “皇上登基未久便对突厥发动大战,灭楚之战关乎千秋功业、大夏国运,岂会凭一时喜好,将举国半数兵力交托于人?委任杨兄为帅,绝非圣眷所致。”
  “南楚疆域广大,两国国境漫长。绵延数千里之间,仅从襄阳、吴越两地会攻,势必出现空挡。但我军兵力有限,只能遣派勇将、调兵另组重兵集团从中予以填补。安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节点,卫飞扬无疑也是最为合适的统兵人选。”
  “若是我军从三地同时压上推进过快,即便每战皆胜,不仅粮秣军械支应、兵力战损补充、战后接管治理难以跟上,南楚也难以承受重压,或行迁都后撤之事,战事必会旷日持久。皇上与你,尤其是你,都着眼长远的看到了这一步。所以才会利用南楚主动请和之机,暂时停战。”
  “一经想通,百事皆通。后来你再度命我分兵与卫飞扬增援南昌,命我部相继攻占吉州、衡州,是为了截断楚帝从东、往西、往南的三面退路。看死巴陵,抓住长沙,两座重兵驻守的坚城不战而降,那就更不用说了。”
  “杨兄,先前我只是佩服你的勇悍与胆略,如今却是彻头彻尾的衷心拜服。有条不紊,从容布局,精算战损,兵不血刃,堪称我朝首屈一指的兵事大家!在下实有不及,差之远矣!”
  杨致笑道:“叶兄过誉了。你所陈述的理由,我还算是满意。我如此执拗,乃是事出有因。此事对于你我而言,委实非常重要。”
  旋即正色道:“入城当夜,我已写就一道奏章,举荐叶兄接任征楚大将军一职统驭全军,随同楚帝君臣纳降的战报,八百里加急呈送皇上。后日是我在隆昌五年的第一次升帐,也是最后一次。我会当着诸军各部主将的面,向叶兄交割印绶,尔后回京述职。”
  叶闯手中的酒盅“啪”的一声掉落在地,大惊道:“大帅,你这是何必?!……兹事体大,杨兄切勿说笑!”
  杨致悠然自饮了一杯,平静的道:“叶兄莫非以为我是喝醉了?你看我像是在说笑么?”
  “我几度分兵将你部分散,固然是战事所需,也是为了这一天早作准备。若论在军中的资历、能力、声望,卫飞扬仅次于你。卫飞扬所部兵力最为雄厚,你划拨过去的部属也最多,日后便于驾驭,不至横生事端。”
  “我命你部看押楚帝君臣,接管楚宫宫禁与国库,是为了你接任之后,便于管治。我暂未下令犒赏三军,也是想将这个人情留与你去做,以便于你及早树立主帅恩威。”
  “叶兄,我能为你做的,也就只有那么多了。南楚还有大片疆土尚未皈伏,日后你仍是任重而道远,好自为之吧!”
  叶闯默然半晌,问道:“杨兄为何举荐由我接任?而不是卫飞扬或其他几位将军?凭心而论,卫飞扬亦有统帅之才。杨兄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你的义弟,为了避嫌?”
  杨致似乎早已料到叶闯有此一问:“很简单,因为你最合适。卫飞扬确有统帅之才不假,是我的义弟也不错,但主要还是因为他实在太年轻了!”
  “叶兄可记得我在宫门外墙作词的情形?显然他是听说了军中一些传言心怀不忿,有意在你面前维护于我。仅凭这一点,就可见他尚欠火候,不足以接任为帅。飞扬迟早会有与你并驾齐驱的那一天,但绝对不是现在,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叶闯郑重的道:“承蒙杨兄对我这般抬举,今日便容我说几句推心置腹的话。”
  “统兵将帅若是兵权过重,太过跋扈,自古就不是什么好事。常言道,诗词歌赋,俱是雅言。嬉笑怒骂,皆为文章。所谓言为心声,实不相瞒,那一****请杨兄作词,就是想试一试杨兄的心境。杨兄大才,一首《去者》既是感慨南楚兴亡,也有含蓄明志之意,十分允当。”
  “杨兄这十年来所做之事,我多有耳闻。杨兄方才言及卫飞扬太过年轻,难道杨兄就已垂垂老矣么?杨兄此番回京述职,如此灭国之功,皇上定会厚赏,原是题中之义。然则旁人皆可安然受之,唯独杨兄不能!恕我妄言,金帛宅邸大可受之无妨,但爵不可逾王位,官不可逾二品。晋爵则不可受官,受官则不可晋爵,二者绝计不可兼领!这才是自保之道!”
  叶闯能与杨致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确实称得上是掏心掏肺了。
  杨致不以为意的道:“难为叶兄待我如此有心,我定当铭记不忘。叶兄所言,无非是怕我功高盖主,不得善终,却是过虑了。我此番回京,只是为了当面给皇上一个交代,皇上所授一切官爵,我都会坚辞不受。”
  “如今老父业已年迈,需我回家侍奉。子女年岁尚小,也需我陪伴教导。我这些年来到处奔波,委实亏欠他们太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想留下这等终生遗憾!”
  叶闯再度愕然大惊:“杨兄的意思是……就此功成身退,回乡隐居?难怪事先要将妻儿老小尽皆迁离长安了!”
  杨致晒然一笑,起身道:“你我言尽于此,日后各自珍重吧!”
  从叶闯住处告辞出来,刚一回到中军行辕,亲卫统领马扬便呈上一道密旨:“大帅,这是长安遣人连夜叩开城关送来的皇上密旨。”
  自从长沙与巴陵相继开城纳降以来,皇帝送来的第一道旨意。杨致不禁眉头一皱:明日就是大年三十了,俗话说叫花子都有个年三十,这还让不让人过年了?到底是什么事如此紧急?
  将用火漆封得严实的密旨拆开一看,仅只寥寥数语:灭楚功成,朕心甚慰。卫肃病重不起,只恐时日无多。命卫飞扬于三日内交割兵权,返京侍父。”
  这道密旨很是令人玩味。既是给杨致的,又不全然是给杨致的。关乎灭楚,仅只一语带过,其他什么都没说。
  从时间上来推断,皇帝显然是在收到了杨致灭楚的战报、以及举荐叶闯接任的奏章之后发出的。卫肃病重,诏令卫飞扬回京侍父送终,原是理所应当,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人性化。
  理由很好很强大,折其羽翼、催促杨致履约的意思也很明显。反正我早就不想干了,回京路上正好有个伴。
  杨致略一思索,吩咐道:“即刻去请卫将军前来见我!”(未完待续。)


'邪云曲 第402章 杨大将军威武

  皇帝的帝王心术,日渐炉火纯青。
  南楚灭国,前朝故旧疆域,大夏已然五占其四,距离天下一统仅有一步之遥。赵启在老皇帝的精心护持下平稳登基继位,一手勤政爱民孜孜求治,一手积极发动扩张战争。首战突厥,一举剪除索力可汗,荡平北地边患。再战大胆启用杨致,以举国大半兵力相托,苦撑近三年终得功成。时至如今,帝位已坚如磐石,威权已无可撼动。
  杨致本已名动天下,因统军灭楚而再度续写了新的传奇。事了拂衣去,却无法深藏功与名,只会将他推向超凡近乎圣的新的高度。对于雄心勃勃、站在权力巅峰的皇帝来说,杨致的去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留着他窝心,放他走又揪心。
  没有明言催促,没有下旨犒赏三军,也没有诏令押解降帝君臣进京。卫肃病得很是时候,或许是皇帝命他“病”得很是时候。杨帅,杨侯爷,劳您自个儿看着办吧!
  杨致敢打赌,自己前脚迈出长沙,皇帝该下而未下的其他旨意,后脚就会到了。这么看来,赵启之前的说法也不算错:想要做个一切尽在掌握的皇帝,确实是个很烧脑的高端职业。
  马扬奉命将卫飞扬请来之后,杨致径直把密旨递给他,也不多话:“四弟,既是密旨,便是不宜宣扬。这两天你抽空收拾收拾,三日后随我一同返京吧!”
  卫飞扬双眉紧蹙的思索半晌,说道:“三哥,父亲病重不起。我理当急赶回京侍奉送终,恪尽人子孝道。此乃大义。我无话可说。父亲不是病了一天两天了,能活至今时今日。我十分感念上苍赐福。但你不觉得,父亲这一回病得很是蹊跷么?”
  “……三日后你也要启程返京?皇上可是冠以述职之名?世间哪有这般巧合之事?皇上是拿我们兄弟当成了傻子么?这道密旨怎么看都像是在卸磨杀驴啊!”
  卫飞扬早在十年之前便已用事实证明,他不仅不傻,而且胆子还很大。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皇帝卸磨之心或许有之,但犯不上冒激驴尥蹶子这样莫名其妙的风险。卫飞扬能有这个想法,足以令杨致感到欣慰,总算没白教他一场。
  杨致耐心劝道:“我在挂帅征楚之前就与皇帝有过约定,何况也命我回京述职的旨意。我有我的打算,这事儿跟你没关系。”
  “皇帝完全没必要利用任何借口诓你回京,令尊病重应该是真的。你方才也说了,恪尽人子孝道乃是天经地义。宁可信其真,切勿疑其假。皇帝也是人,有的事你不用太想多了。”
  卫飞扬嗤道:“三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与皇帝从小玩到大,那小子打小就一肚子坏水。我替他背得黑锅数都数不清!”
  杨致不禁莞尔失笑:“你以为先帝与满朝群臣尽皆眼瞎么?你那不叫黑锅,而是旁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明锅!所以你才要相信,皇帝不会对你怎么样嘛!”
  随即敛起笑容,认真嘱咐道:“四弟。你年纪已然不小,我不想与你过于啰嗦。冲动必会付出代价,叫板须有底气支撑。血性应当深藏骨髓。切忌动辄浮于表面。总而言之,任何时候都不能干风光吃亏、回家叫疼的蠢事!”
  “你此番回京。只管全心全意侍奉叔父,其余一切皆可不管不问。无论叔父是否会有不忍言之事。你都会沉寂一段时间。但如无意外的话,这段时间不会太久。理由是明摆着的,南楚既亡,下一步就该轮到北燕了。”
  “多谢三哥教诲。”卫飞扬沉吟道:“三哥方才所言,其实有些我也想到了。我从前灭唐所建之功,非我妄自菲薄,之后回想起来,先帝似乎嘉赏过甚。当时先帝是何用意,再行揣度已无意义。”
  “皇帝有皇帝的想法,我完全可以理解。新君继位,重放我至禁军担任都尉,等于是重头干起。因你举荐而擢升骁骑将军,已违军中常例,难以服众。罗辉祖与战死随州的杨耀背景大致相同,接任康王赵敢镇守幽州已有多年,北燕方面的压力较小,是以少有建树。日后若是皇帝将他调回长安,地位肯定还不如耿进。我先前略有声名,随你伐楚又积攒了些许本钱,皇帝命我接替罗辉祖也就顺利成章了。”
  昂然道:“皇帝所虑,无非是怕你我兄弟等人抱团结党。你曾经说过,树挪死,人挪活。情义所至,纵然远隔万里,有何不能抱团?”
  卫飞扬日臻成熟的头脑与心性,令杨致颇感欣慰:“很好。看来我对你的担心真有点多余了。我辞却官爵、退出朝堂之后,大哥与你的日子应该会要好过一些。”
  “辞却官爵、退出朝堂?!”卫飞扬蓦然一惊,又马上恢复了平静:“我早该想到的。依三哥的性子,怎会独自一人留在长安?那一日在楚宫门外,我只是怕叶闯的部属心怀不满难以驾驭,才有意出言帮衬维护。三哥容我直言,皇帝的目光下一步绝不仅仅只会移向北燕,或许也可能是夷州!这一节你务必心里有数了。”
  杨致笑了笑:“皇帝肯定有这个胃口,却未必有这副好牙口。——天色不早了,回去好生歇息吧!”
  兄弟二人似乎心有默契,都没问及各自的接任人选。
  像杨致与卫飞扬一般将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