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262部分

后途-第262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顿住,尬尴地解释道:“还是皇后知朕心意,朕并非不信任你,只是朕心……”

    马秀英摇头制止他说下去,温柔地笑道:“皇上处理朝政繁忙,别再为这件事烦恼,只要皇上相信妾身,妾身足矣。”

    提到朝事,朱元璋刚刚压下去的怒气又勃发上来,疾言厉色地说道:“今日朝上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竟敢弹劾你无能无德,还劝朕另择贤后,也不知他们哪来的胆子居然敢管朕的家事,还想死谏博个清名。哼,朕让他们到牢里死谏去!”

    马秀英心里一震,宫里锁了消息,官员还把这事在朝堂上提出来,而是矛头直指自己,看来这事不仅是后宫里的人捣鬼,还有官员掺和。她现在想不明白究竟是谁的势力影响已经如此巨大,他(她)对付自己的目的何在,但她清楚不能让朱元璋因为愤怒而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立刻半真半假地说道:“皇上可是上了他们的当了,言官不及罪,皇上抓他们坐牢,岂不等于宣判他们有罪,这与我朝律法不符。况且皇上是因为妾身才抓他们,这样一来,妾身反倒背负了一个不义的名声。”

    朱元璋想不到马秀英会为弹劾她的人求情,“难道放他们出来继续弹劾你?”

    马秀英认真地说道:“皇上不放他们出来,只怕明天弹劾妾身的奏折更多。妾身身正不怕影子斜,随他们说去。妾身不能因为自己而陷皇上于律法不顾。”

    朱元璋想了想,吩咐一个内监传令把秦鹤等人放出来,复又咬牙切齿地对马秀英说道:“这些言官抓也抓不得,杀也杀不得,实在可恨!朕这条律法是不是制定错了?”

    马秀英掩嘴笑道:“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谏为圣。且不说这次御史谏言是否正确,仅凭皇上愿意建立都察院监督自己的言行过失就堪称是圣明之举,皇上英明,能虚心接受臣子的规劝,乃百姓幸事!天下幸事!”

    “你啊,这张嘴说的那些言官无错反而有功,也只有你才会这样宽宏大量,深明大义。”得了马秀英的赞扬,朱元璋怒气渐消,转而说起祭坛竣工,准备登基的事情。

第四百一十六章 举荐孙氏为贵妃

    “朕登基后就亲自主持皇后册封大典,哼!任何人都不能影响朕的决定,朕的皇后只能是你,朕说过绝不会委屈了你。”朱元璋郑重地宣布,像是一个承诺,也像是一个保证。

    马秀英略微感动,不过她没忘记来见朱元璋的正事,蹲身行礼道:“妾身有一事恳请皇上恩准。”

    朱元璋目光闪烁,他已说了依然会封马秀英为后,马秀英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想要什么呢?然而下面听到的话却与他所想的完全不同。

    “孙妃妹妹失了孩子,以后再也不能生育,妾身恳请皇上册封孙妃为贵妃,弥补她心中所憾。且孙妃敏慧聪颖,端庄秀美,娴于礼法,中规中矩,是妾身见过的少有的贤女。妾身一人打理偌大的后宫实在是忙不过来,所以打算让她协助妾身管理后宫,相信有她的管理后宫定能祥和安宁。”

    马秀英不遗余力地举荐孙氏。作为皇后,她有举荐和提拔妃子的权利,她便决定把孙氏推上贵妇的位置。既然两人结为同盟,她自然要为盟友造势。她一点都不担心孙氏当了贵妇会反咬自己一口,因为孙氏从进入王府就向她表明了投诚的态度,这么多年一直战战兢兢,低调做人。她虽然不说,却看在眼里,相信孙氏应该不会让她失望。

    再则就算孙氏将来有其他想法,无子这一条就已限定了她的发展,贵妃已经是她发展的极限了。这还得多亏马秀英的举荐,否则穷尽她一生,也不一定能成为贵妃。

    同时举荐孙氏当贵妇对马秀英来说还有两个好处。如此一来,孙氏的品级就会超越郭宁莲和郭惠,有了她和孙氏的联手节制,这二人再想妄自称大就不容易了。况且她把手中的权利分给孙氏,那些抨击她为达到独揽后宫大权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就找不理由了。

    朱元璋动容,执起马秀英的手,说道:“皇后,你一心为朕、为朕的后宫着想,那些人还信口雌黄说你独断专权,打压妃嫔,实在是可笑之极。朕明日就让人拟旨,册封孙氏为成穆贵妃,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弹劾你。”

    “妾身替孙妃谢过皇上恩典。估计她听到这个好消息,一定会早日康复。”马秀英靠在朱元璋的胸膛上,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犀利的光芒,不知那幕后黑手听到孙妃成了成穆贵妃后千万会不会气得半死。

    整个冬天都是北风呼啸,天气阴沉,纷纷扬扬的大雪接连飘落。但在这一天清晨,雪没有再下,风也显得格外轻柔。天际微微露出橘红色的圆晕,随着时间的推移,圆晕渐渐扩大,千万道柔和的金光冲破云霞撒向大地。晨风淡淡吹送,吹散了笼罩着皇宫的雾气,巍峨的皇宫被绯红明媚的阳光照得金碧辉煌,每一座宫殿都显得十分肃穆与庄严。

    纷沓的脚步声打破了皇宫的宁静,大总管赵成亲自带着侍监,捧着圣旨来到承干宫。

    妃嫔的册封与皇后册封存基本相同,只是不举行大典,故而孙氏只要接受了圣旨、宝册就正式成为成穆贵妃。

    孙氏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之快,慌忙在宫女的服侍下焚香净身,摆案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后宫妃嫔孙氏贤良淑德,才德兼备,是用度越彝章,进超位序。兹特以金册金宝,加封尔为成穆贵妃,赐居翊坤宫。钦哉!”

    赵成宣完圣旨后对跪着的孙氏说道:“娘娘请接金册、金宝,皇上还恩赐娘娘金一百两、银一千两、上用缎纱十匹、蟒缎八匹、云缎四匹……”

    自有宫人接下赏赐,孙氏捧着圣旨、金册和金印还有些恍惚,从这一刻起她就是后宫第二尊贵的女人了吗?

    宣旨的时候赵成一脸严肃,在孙氏接过圣旨后他立刻就跟变脸似的,满脸堆笑,行了个参拜的大礼,“奴才恭喜贵妃娘娘,贺喜贵妃娘娘。”

    “谢谢赵总管,谢谢赵总管。”孙氏激动得话都说不全,只会翻来覆去重复一句。

    “大总管辛苦了。”筱儿急忙把准备好的一个硕大的荷包递给赵成,分别也给了每个侍监一个小荷包。

    赵成掂了掂分量,不动声色地放进袖袍,脸上笑得更殷勤,“皇上还等着奴才回去复旨,奴才这就先告退了。”

    “恭喜贵妃娘娘!”赵成一走,宫里所有人都满脸喜色跪在孙氏面前道贺。主贵仆荣,孙氏有了显赫的地位,他们这些承干宫的下人以后再也不用看其他宫殿下人的脸色,可以扬眉吐气,抬头挺胸地行走在皇宫了。

    “这是真的么,我不是在做梦?”孙氏脸上泛着红晕,脑袋迷迷糊糊,整个人似在坐云霄飞车,前一刻还是个独自承受丧子之痛无权无势的普通妃嫔,后一刻就变成地位崇高的成穆贵妃。

    筱儿喜极而泣,“娘娘,是真的!您真被皇上封为成穆贵妃了,恭喜娘娘苦尽甘来。”

    孙氏并没有像筱儿那样欣喜若狂,她的脸上忽喜忽悲,过了好一会突然说道:“本宫要去见皇后,你们把皇上恩赐的东西都给皇后送去。”

    “娘娘?”

    “你们都给本宫记住,没有皇后就没有本宫的今天。”孙氏严肃恭敬地说着。

    筱儿偷偷打量了孙氏一眼,她觉得自己的主子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主子眉宇间还紧锁着一抹愁意,眼中却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锐利和果断。主子以前说话总是软软柔柔,现在说话的语气却不容置疑,就连主子的身形都比以前挺拔了许多。这样的主子以后不会再被人随意欺负了吧。

    孙氏等人刚要出承干宫,紫鹃带着几个内监和宫女出现,说是奉了马秀英的命令来帮承干宫的人搬东西到翊坤宫。还劝孙氏不必去坤宁宫感谢马秀英,养好身体才是大事。

    “皇后,您总是为臣妾考虑得如此周到。”孙氏热泪盈眶,对着坤宁宫方向拜了拜,暗暗发誓,此生永不背叛马秀英。

第四百一十七章 再无一人敢弹劾

    “什么,孙氏那病秧子居然被册封为成穆贵妃?”郭惠猛的转过头,盯着郭霞,一字一句地喝问,眼里充满了愤怒和不敢置信。

    “赵公公刚去承干宫宣旨,皇上还把翊坤宫赏赐给了她,这事宫里的人都知道了。”郭霞硬着头皮答道,她清楚郭惠不爱听这个消息,可这是事实,谁也不能否认。

    “她凭什么?”郭惠的指甲深深地嵌进掌心里,她丝毫感觉不到痛,满脑子全是怒火。孙氏跟随朱元璋的时候只是一个妾室,凭什么现在地位比她还高,贵妃的地位应该是属于她的。

    “听说是马秀英建议皇上册封她的。”郭霞的消息打听得十分全面,甚至连皇上赏赐了孙氏哪些东西她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马秀英那个贱人到底想做什么?自身都难保了还顾着一个没用的女人,难道她以为提携了孙氏就有帮手了?”郭惠又嫉又恨,想了半天也想不出马秀英的打算,急忙叫人出宫去联系李善长商量对策。

    郭霞安慰道:“主子别急,孙妃都能当贵妃,皇上一定不会忘记您,皇贵妃的位置还空着,只有您能诞下皇子,皇上没准就会册封您为皇贵妃了。”

    无子也是郭惠的硬伤,否则凭朱元璋对她的宠爱,她何至于只是一个普通妃子。

    郭惠气急败坏,怒道:“本宫现在连皇上面都见不着,还如何生的出皇子,你这贱婢不会说就别说!”

    景阳宫的宫人顿时噤若寒蝉,都知道郭惠又在无缘无故迁怒他人了。这是郭惠的秉性,一遇到不痛快的事就拿下人出气,甚至连宁国公主都遭过她的毒手。

    郭霞马屁拍到马腿上,不敢多说,唯唯诺诺地听完郭惠的责骂,就赶紧退下安排人出宫。

    不等郭惠的人登门韩国公府,李善长已经知晓孙氏被封为成穆贵妃的消息。他的才智可不是郭惠这种胸大无脑的女人能比的。只见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一小会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捋着须冉对胡惟庸感慨道:“马氏这个女人真不能小视,瞬间就扭转了乾坤。老夫都不得不佩服她的智慧,可惜她是敌非友啊。”

    胡惟庸知道李善长话未说完,恭敬地俯手,静待下文。

    “她这一手玩得真漂亮,册封孙孙氏既能把她自己摘出来,洗刷掉打压嫔妃的名声,还在宫里建立了盟友。若无她的提拔,孙氏注定只是个失势的妃子,如今成了地位崇高的贵妃,一定会对她感恩戴德,为她所驱。她还劝皇上把言官放出来,如此一来,我们想弹劾她祸乱朝纲也失去了借口。”李善长显得有些无可奈何,既有对马秀英的佩服,也有对打击马秀英之事功亏一篑的惋惜,“明日朝堂上刘基他们一定会借此事宣扬马秀英贤淑仁厚,唉,她的地位反比从前更盛了。”

    胡惟庸不甘心地说道:“我们还可以弹劾她打理后宫无能。”

    李善长摇了摇头,“秦鹤他们继续弹劾马秀英的意义不大,叫他们不要擅自行动,否则老夫不一定能保住他们。”

    胡惟庸问道:“这是为何?”

    李善长没有直接回答,拿了三个茶盏分别放在桌子上,一一指着茶盏说道:“左边的是刘基一派,右边的是我们,中间的则是中立派。虽然我们各有派系,但大家都属于官员这个体系。马氏在皇上面前保住了秦鹤他们的性命就等于保住了我们这些官员的利益。”他把中间的茶盏推到左边,“你看,除了刘基一派,中间派也会对她心存感激。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扳倒马氏的几率还有多少?”

    胡惟庸看了茶盏半晌,倒吸一口气,“这女人真可怕。左手请皇上释放官员,右手推出一个孙贵妃就让所有麻烦迎刃而解。”

    李善长挥了挥手,略带疲惫地说道:“还有五天皇上就要登基,看来我们是无法阻止皇上册封她为后了。目前她的风头正盛,我们不宜再和她直接发生冲突,叫下面的人都暂时扣下弹劾奏折吧。”

    第二日朝堂上又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文武百官都在围绕皇上登基的事情发表各自意见,有提交祭文的,有请朱元璋下诏书的,有建议全城禁严的,有请求颁布赦令的……却无一人再弹劾皇后的是非。对于昨日朝会争吵的原因,百官仿佛集体失忆,缄口不提。

    百官不提,朱元璋却替马秀英有些不平,故意说道:“朕已允准皇后将其生身父母的灵牌神位供于太庙,诸位爱卿可有异议?”这个想法是他在朝堂上突然想到的,连马秀英都未告诉。

    官员们顿时变了脸色。

    太庙是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