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263部分

后途-第263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员们顿时变了脸色。

    太庙是朱元璋延由前朝“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

    说直白点,太庙就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普通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就是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然而马秀英的父母既非皇室中人也非有功之臣,就算他们是皇上的岳父、岳母也只能算是外家,哪有资格配享太庙?

    一些迂腐的官员就要上前劝阻朱元璋。

    刘基抢先开口道:“皇后娘娘仁慈智鉴,爱民如子,实乃后宫典范。其父母为我朝培育出一位贤后,有大功,可配享太庙。臣附议皇上的决定。”

    刘基一派马上跟着附议,就连中间派的几个官员相互看看,也颔首赞同。

    李善长、胡惟庸冷眼旁观,朝中局势果然如他们预料,部分中间派官员也倾向了马秀英,此时再阻扰朱元璋的决定毫无意义,只会惹朱元璋不快,索性异口同声跟着附议。

    此情此景,即使有些官员再糊涂也明白这个时候说反对的话就是和百官作对,当即缄默不语或者纷纷附议。

    朱元璋很满意百官的表现,他这次的举动不仅是替马秀英出气,弥补官员弹劾带给马秀英的名誉伤害,更是在警告百官皇权终究临驾于制度之上,朕说什么就是什么。

第四百一十八章 洪武帝登基大典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四日是刘基择定的登基吉日。到了这一天,朱元璋和群臣、后妃斋戒沐浴,共同赶赴南郊祭坛。

    皇宫至祭坛的道路都被清扫一新,沿路护卫排列,仪仗扈从,前簇后拥,车乘相衔,旌旗招展。在卫队的保护和声乐的演奏中,数千人浩浩荡荡直向祭坛而去。

    打册封孙氏为贵妃那日起,天空就一直放晴,与往日黑云沉沉、雨雪交加的气象大不相同。今天更是阴云齐消,碧空万里,万千霞光穿透云层,照得喜庆的都城耀眼增辉,人人都说这是太平盛世的预兆。

    即使一路都有士兵戒严,百姓并不能凑近观见,依然阻挡不了他们激动热烈的心情。山头、田埂到处都是看热闹的百姓,每到一处,人们就会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莫不奔走相告,“我们汉人皇帝要登基了!大家以后不会被元人统治了!”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啊,许多人盼了祖祖辈辈,这一天终于降临。哪怕皇家车队仪仗离去很远,他们还久久不肯散去,脸上流淌着喜悦的泪水,激动地述说着今天的见闻,那将是他们可以宣扬一辈子的骄傲。

    马秀英看着那一张张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的面孔,不知怎么就突然想到了中华人民热烈欢迎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情形。如此相似的经历,如此相同的结局,无论入侵的异族曾经有多么强大,最终还是无法使中国人彻底屈服!

    与她同坐一车的安庆公主、汝宁公主问道:“母后,您怎么哭了?”

    马秀英触摸脸颊才知自己早已泪流满面,她一忽儿为祖国的强大高兴,一忽儿想到祖国还要遭受一两次磨难,能不难过吗?她没办法给两个公主解释流泪的原因,笑着说道:“母后是激动,有这么多百姓拥护你们的父皇,母后为他骄傲!”

    安庆公主、汝宁公主抢着说道:“我们也为父皇骄傲!我们能去见父皇吗?”虽然她们的亲娘早就不在,但是马秀英和朱元璋给予他们的关爱从未减少,这一会没见着朱元璋两人就忍不住想念他了。

    “不行哦,他现在要接受万民的膜拜,晚一点才有时间陪你们玩耍。”马秀英摩挲着她们的小脸,轻声哄道。

    接受膜拜的朱元璋被百姓的兴奋感染,笑着对刘基说道:“爱卿给朕择了个风清日丽的好日子啊。”

    刘基恭敬道:“帝来临,天开雪霁,皇上洪福,万物始兴。”

    这马屁拍得太高明了,朱元璋的嘴角都快裂到耳根后。

    李善长和胡惟庸不甘让刘基一人抢了风头,纷纷言道天降祥瑞乃是大明开创盛世的好兆头。

    朱元璋十分高兴,领着众人先祭拜天地,接着是日月星辰、风**雷、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坛下鼓乐齐鸣,坛上烟雾缭绕。

    朱元璋亲自登坛,行祭告礼,高亢而庄严地宣布,“即日起立国号大明,改元洪武!”

    “铛铛铛!”钟声足足响了一百零八声,把这句话传遍了山河大地。

    “大明!大明!洪武!洪武!”祭坛附近的人群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感性一点的人甚至热泪盈眶。

    太史令刘基诵读祝文。

    祝文读完之后,朱元璋率群臣拜跪,下一步就该登基仪式了。

    校尉设金椅于郊坛前之东,正面南向,设冕服案于金椅前。

    李善长率诸大臣、百官向朱元璋跪奏道:“告祭礼成,请即皇帝位。”

    朱元璋被群臣扶拥坐上金椅,百官先排班,执事官举冕服案、宝案至前。李善长捧着衮冕跪进,置于案上。为朱元璋把衮冕、冕服穿戴整齐。

    通赞官唱道:“排班。”

    一众臣子按上朝的次序排列好,在通赞官的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礼,至此朱元璋的登基礼就算完成。

    远处观望的百姓看到朱元璋穿上龙袍,纷纷跪地高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把礼仪的乐鼓声都压了下去。贩夫走卒舞龙舞狮,文人弹冠相庆,俱都歌颂朱元璋。这一刻起,汉人的王朝得到延续,他们今后都是大明子民了。

    接着朱元璋率领长子朱标暨诸子捧着神主去太庙祭祀。他追尊四代祖先为皇帝、皇后,奉上玉宝、玉册。封高祖朱百六为德祖玄皇帝,妻胡氏玄皇后;曾祖朱四九为懿祖恒皇帝,妻侯氏为恒皇后;祖父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妻王氏为裕皇后;父朱五四为仁祖纯皇帝,妻陈氏为纯皇后。

    读罢玉册册文,朱元璋叩头礼拜,感慨万千,想他出身微末却位至巅峰,光宗耀祖莫过于此,若是父母尚在,该何等欣慰。特别是想到父母去世时的凄凉场景,他的眼眶都泛红了,凝噎久久不能成语。

    同样激动万分的还有马秀英,她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会不顾制度让她把父母的灵牌捧入太庙供奉致祭。看着前方那个宽广结实的身影,霞光洒在他的身上好似神祗的光芒,马秀英突然想起一句话“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总有一天他会驾着五彩祥云来接我”,这一瞬间,曾经遭受的所有的伤痛,所有的委屈都不重要了,因为这个男人给了她无上的荣耀,给了她父母无上的荣耀。

    郭惠不甘心地咬着嘴唇,早知道还不如不来,省的看马秀英得意风光的情形。她焦急地看了看李善长,李善长则不动声色地摇摇头,示意阻拦马秀英封后的事不可为了。朱元璋给马秀英父母的荣耀堪比自己的父母,这种情况下谁还能阻止马秀英成为皇后。

    朱元璋退到马秀英身边,轻轻说了一句,“皇后,去吧。”在真正成为帝王后,朱元璋的心境反而平静下来,这一刻他仿佛只是个普通人,带着全家来祭拜祖先。前方供奉他的父母先祖,身旁站着他的妻子,后面是他的孩儿们。

    “谢谢皇上。”马秀英泪盈于睫,捧着被追封为徐王和徐王夫人的父母牌位一步步迈进太庙,她先以孝媳的身份参拜了朱元璋的先祖,再以孝女的身份参拜了刘大善人和刘马氏。

    走出殿外,明媚的阳光穿梭在缭绕的烟雾中,带着微微的暖意,风温柔地抚摸着马秀英,就像父母亲呢的叮咛。太庙的大门徐徐掩上,马秀英对父母的愧疚和遗憾随着袅袅的青烟渐渐消隐。

第四百一十九章 为何不嘉奖影卫

    礼毕回朝之,朱元璋在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贺,亲封马秀英为皇后,封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各位功臣也都加官晋爵。至此,明室初定。

    朱元璋登基后比以前更加辛苦,他不光开始重文轻武,而且对文官也不是特别放心,所有大小事都要由他亲自批阅审理。各种各样的奏章数不胜数,事件也繁复杂乱,大到朝廷征战,小到民生治安,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处理二百多件奏章,四百多件政事。这些政事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钱!钱!钱!不管什么事,说到根本就离不开一个字钱。

    可是国祚刚立,百废待兴,经济还不稳定,即使朱元璋要求文武百官和宫中妃子都要节衣缩食,御花园都变成了御菜园,依旧捉襟见肘。忙得唇角起泡的他常常忍不住暗暗庆幸,还好当初听了马秀英和刘基的劝,没有另外选址定都,否则国库更加空虚。

    说曹操曹操就到,马秀英端着一个汤盏出现在御书房。

    “皇后,朕命宫中缩减开支,你以后就别给朕熬汤了。”朱元璋面色不虞,每天都有妃子端着各种汤食求见,他心里明白,无非都是女人邀宠的手段,可是见马秀英也如此,他不禁有些不快。

    “皇上,这只是绿豆汤,是给皇上清热去火的。”马秀英平静地说道,她知道朱元璋在为国库烦恼,难免会有些心浮气躁。

    “哦,”发现自己误会了马秀英的好意,朱元璋马上接过来,一饮而尽,“这比那些人参燕窝汤好喝多了,果然还是皇后懂朕心意。”

    马秀英淡淡地笑笑,对他的赞赏毫不在意,说道:“妾身知道皇上是为国库空虚烦恼,所以妾身恳请封后大典避繁就简。”

    朱元璋登基一事兴师动众已从国库花费了大量钱财,马秀英见他夜夜不寐,为空虚的国库烦心,就不忍再花费巨资用在封后大典上。如果可以,她甚至想取消封后大典,这段时间天天被礼教司仪训练指导其实也很累的啊。不过册封皇后与册封其他妃嫔不同,是必须要举行封后大典的,因为皇后是能和皇帝并肩而立的唯一女人,所以规格待遇都比妃嫔隆重许多。

    朱元璋眉头微蹙,“那怎么行,当初朕答应过要给你一个风风光光的封后仪式,弥补你当年嫁给朕的委屈。”

    “您知道妾身并不在乎这些。”马秀英轻轻地摇摇头,当年她嫁给朱元璋并不觉得委屈,即使为他挨饿受伤也不觉得委屈。所有的委屈无非是取决于朱元璋在感情上的态度,这个男人在物质上从不亏待她,可是他的心却分成了许多份,不能只属于她一人。以前她还能抱怨几句,如今他当上皇帝,他们的地位也从平等变成了从属关系,她就更无法去指责他半分,连说话都要带上敬语了。

    朱元璋是那种“你想要我还不给,你不想要我偏硬塞给你”的人,马秀英越是不稀罕物质,他却越想给马秀英最好的,所以他依然坚持道:“大典已经在筹备中,你就不要管了,这是你最风光的时刻,不可错过。”

    马秀英知道他的固执,不再相劝,她前来还有一事,听闻朱元璋在朝堂当众嘉奖了各位功臣,却没有提到影卫,她担心朱元璋忘记了影卫的功劳。影卫是她一手建立的,感情非比寻常,她希望影卫的每个人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这是她对影卫的承诺,也是她的期盼。

    朱元璋不置可否地说道:“朕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不过朕听说他们曾经为张士诚向你求情,许多事情也要禀告于你,似乎你的话比朕还管用,他们是否全心全意为朕效力还有待考证啊。”

    马秀英一惊,原来朱元璋不肯嘉奖影卫的原因在这里。

    在张士诚被押往应天府的时候,许五等人曾经向马秀英表达赠送玉佩的感激。破城之日城里城外都杀红了眼,见人就砍,若不是张士诚投降得快,只怕平江真会被屠城。但有些将士依然不听号令,譬如余通海的部下在城里偷偷杀人泄愤,多亏许五亮出了朱元璋的玉佩,大声提醒,这些士兵才放过他们。

    许五在张士诚身边潜伏了许多年,张士诚一向待他亲和,又肯重用他,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所以许五也婉转地恳求马秀英能为张士诚说上几句好话,让他不至丧命。

    那时马秀英得知朱元璋并未杀张士诚的意思,还跟许五回信说了这事,谁知到最后,张士诚还是不明不白地死掉。这也是马秀英不喜李善长的原因,同样的事刘基是为了朱元璋考虑,李善长却是为了一己之私,此人的品性可见一斑。

    然而朱元璋是如何知道影卫暗中还在为自己效力,还向自己求情?一定是影卫内部有人告知朱元璋。想到这里,马秀英不由庆幸当初去平江只单线联系过许五,没有惊动其他影卫,否则朱元璋今天就不会只是口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