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280部分

后途-第280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冷落了。谁知人家的哥哥有本事,一个被封为巩昌侯,一个被封为武定侯,在朱元璋面前稍微提了小妹几句,就让朱元璋想起了快被他遗忘的郭宁莲,重新恩宠起来。她们这些女人没有郭宁莲、杨婕妤那样强硬的外戚势力就只能靠自己的手段争宠了。

    看着这些擦掌磨拳,蠢蠢欲动的女人,马秀英嘴角勾起一个嘲笑的弧度,“既然如此,本宫也不阻拦你们的好意,有那身子骨弱的可以自行回宫,有那想尽绵薄之力的可以继续留在偏殿刺绣纺织。”

    除了少数妃嫔离开,大部分妃嫔都选择了留下。但这次没人给她们添衣物送吃食,妃嫔们忍冻挨饿终于盼到朱元璋下朝出现在坤宁宫,顿时打起精神前来辞见马秀英,却被逊影和福顺拦在正殿门外。

    逊影面带寒霜,说的话比那空气还冷,“皇后说你们不用求见,天色已晚,皇后就不留你们了,诸位娘娘好走,奴婢要锁宫门了。”

    吃了闭门羹的众妃心有不甘,厉声喝道:“你这贱婢竟敢阻拦我们求见皇后?还不快快让开!”

    “本宫有事求见皇后,你敢阻拦?”

    “定是你这贱婢自作主张,我要见皇后。”

    “你这贱婢目无尊上,我要找皇后讨个说法。”

    “福顺,锁门!”逊影头一昂,理都不理七嘴八舌的女人们,转身就走。

    “砰!”红漆铜门紧紧关闭,隔绝了众妃的视线,只有枯黄的叶子随风飘落,好似在嘲笑众妃的冷遇。

    朱元璋隐隐听到女人的争吵声和叫骂声,皱着眉头问道:“外面为何如此喧哗?”

    马秀英憋着气,不冷不热地答道:“妃嫔们都在外面求见,皇上可要召见?”

    “这个时辰,她们不好好待在各自寝宫,来此作甚?”

    “妃嫔们想自荐枕席,不知皇上今日看上了哪个?”

    朱元璋怒道:“此事自有你安排,怎么能让她们擅自做主?”

    马秀英面带讥笑,“皇上昨夜留宿杨婕妤寝宫,今夜自然可以留宿她们寝宫,何须妾身的安排。”

    朱元璋略显尴尬,缓和了语气说道:“皇后一向安排妥当,朕也要听从皇后的安排。朕昨夜并未留宿杨婕妤寝宫,只是和杨婕妤秉烛交谈了一会就回御书房了。”

    马秀英懒得听他的鬼话,冷冷说道:“妃嫔们不肯离去,要不皇上见上一见?”

    朱元璋恼羞成怒,对逊影喝道:“传旨下去,她们若不肯离去就在坤宁宫站一晚上。今后侍寝一事皆按规矩实施,谁也不得逾越。”

    众妃一听不走就得罚站一晚上,顿时做鸟兽状离去。第二日来给马秀英请安,再也无人提及要留下刺绣纺织的事情了。

    马秀英心情略微好转,对朱元璋说道:“宁妃刚有了身孕,惠妃派人来说今天有些不舒服,皇上一会去看看她们吧。”

    朱元璋牵着马秀英的手,几乎献媚地说道:“朕哪都不去,今天就好好陪陪皇后。”

    郭惠盼了一天都不见朱元璋来探望,一直等到宫人传来消息才知坤宁宫发生的情况。她原想给马秀英添堵,谁想马秀英借朱元璋的手轻轻松松就把那些妃嫔打发掉,朱元璋甚至为了讨好马秀英连她和孩子都不闻不问,她的对头之一郭宁莲竟然也怀上孩子,气得她咬碎银牙,差点动了胎气。

第四百五十二章 欲设学堂遭阻碍

    “太可恶了!气死朕了!朕要治他们死罪!”这一日,朱元璋怒气冲冲地踏进坤宁宫,马秀英还来不及询问何事,朱元璋猛的一拍案几,端茶的白菱吓了一跳,手一抖,滚烫的茶水溢了出来,洒的到处都是。

    “皇上恕罪!”白菱急忙放下茶盏,跪地求饶。

    “贱婢,连件小事都做不好,留你何用!”朱元璋勃然大怒,一脚踹在苦苦哀求的白菱身上。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白菱不敢呼痛,磕头如捣蒜。

    马秀英柳眉倒竖,厉声喝道:“来人,把这贱婢的双手剁掉!”

    宫人大惊,白菱吓得几乎要昏死过去。

    “皇后?”朱元璋也被马秀英凶神恶煞的模样骇住,忘记了自己生气的事情。他知道马秀英一向宽宏仁慈,极少责罚宫人,怎么今天对宫人如此严苛。

    马秀英问道:“皇上可是觉得妾身处置不当?那就把这贱婢交付宫正司定罪。”

    “一个贱婢而已,何必劳师动众?”朱元璋不以为然,宫正司定罪要走许多程序,为件小事就耗费人力物力不值。

    马秀英反驳道:“可是国有国法宫有宫规,仓促责罚只怕难以服众,不如让宫正司去定罪好给大家一个交代。皇上认为呢?”

    “这……”朱元璋觉得自己好像被马秀英套住了,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马秀英这才缓缓说道:“妾身以为我们不应因个人的喜怒而随意地赏罚旁人。当人在生气的时候,恐怕行事会有所偏颇,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得比较合理了。所以妾身认为皇上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而不是随心所欲。”

    朱元璋听的颇不是滋味,他是皇帝,掌管天下人的生杀大权,凭什么不能恣意行事。他有心发作,马秀英却扑进了他的怀里,摇着他的双手,柔柔软软地说道:“妾身知道皇上心里不痛快,妾身也跟着难受,妾身恨不得把那些惹皇上生气的人统统处死。可是妾身不能这样做,更不愿让皇上背上暴虐的名声。宫人犯了错是妾身管教不当,要是皇上还生气,就责罚妾身吧。”

    朱元璋的怒气渐渐平息,看着耍赖的马秀英又好气又好笑。“瞧你这模样,哪里还有皇后的仪态。”

    马秀英继续摇晃他的手,“妾身什么样都不重要,只要皇上不生气了就好。皇上你笑一笑嘛。”

    “你啊……”面对一个卖乖撒娇只为哄自己开心的女人,朱元璋有天大的怒气也发不出来。

    “还不快给皇上备膳?”马秀英对逊影使了个眼色。

    逊影急忙领着白菱退下。

    躲过一劫的白菱忐忑不安地瞅瞅朱元璋,见他没有说话,赶紧悄悄退出大殿,再不敢露面。

    朱元璋假装没有察觉几个女人的小动作,也不再提及处罚白菱一事。

    待用完膳,马秀英亲自给朱元璋按摩肩膀,温柔地问道:“皇上为何生气,能否给妾身说一说。”

    “朕决定修明文治,欲在所有郡县设立学堂,每三年进行一次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会试由礼部主持全国考试;殿试在会试后当年由朕亲自考核。”提起生气的原因,朱元璋就火大,“可是礼部侍郎世家宝却说元人统治中原多年,民间百姓大多粗鄙、目不识丁,不堪重用。户部尚书朱昭也说朝廷国库空虚,不宜马上设立学堂和进行科举,皆劝朕暂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或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朱元璋话还没说完,马秀英就皱眉说道:“不可!若选拨人才仅限于门第出身,会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朱元璋冷哼一声,“朕也这样认为,所以朕执意要设立学堂,建国子学,准许士子应举投牒自进。朱昭竟给朕罗列了一堆民生和征战的开支,说设立学堂就不能保证军饷的正常发放。这不是要挟朕吗?”

    “皇上息怒,国库吃紧众人皆知,朱大人或许确有他的难处。然而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妾身以为学堂一定要设立,先在京城设置试点,余下的可推迟到明年赋税征集之后,到时国库充盈,朱大人自然无话可说了。”马秀英微微皱眉,这事确实不好办,说白了还是国家穷啊。

    朱元璋叹了口气,“若是人人都像皇后这样明事理就好了。难道这些官员想不到吗?他们百般阻扰还不是为了他们的私利,以为朕不知道他们的意图。哼,朕决不允许任何人舞弊徇私!”

    “既然如此,妾身有几点建议。在经济上,一要增强国库监管实效,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二要完善国库收入支出核算体系。在科举上,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考试,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对考试实行糊名制,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并且由多人阅卷,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考生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任何人不得擅自决定考生的成绩,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考生定期赴试,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常科、制科和武举也不要忽视……”马秀英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有些建议是参考了她前世高考的经验,有些建议则结合了当前的制度。

    朱元璋频频点头,“这些建议都有道理,皇后费心了,这本该是户部和礼部的事情,却让你来操心,这些大臣啊……若他们都能本着忠君爱国、爱民如子的心思,为百姓谋福、为社稷谋利,天下何愁不定、百姓何愁温饱不济?”

    “大臣们并非想不到这些事情,只是他们考虑的事情更多,难免百密一疏。妾身心无旁骛,所以看到更加透彻一些。皇上不嫌妾身多嘴议论朝事就好。”马秀英提前把话说透,省的以后又有人弹劾她干政。

    朱元璋倒是没有想那么多,还有心情开玩笑,“你啊,总是帮他们说好话,难怪他们都说你是贤后。”

    马秀英拍了个小小的马屁,“没有明君何来贤后?”

    朱元璋通体舒坦,呵呵笑道:“朕今天听到的最高兴的话就是皇后这句褒奖。”

    马秀英眨眨眼,一本正经地说道:“妾身可不是褒奖,乃是发自肺腑之言。”

第四百五十三章 胆子越来越大了

    今天是十五,按例每月初一、十五朱元璋要歇在坤宁宫,所以他今天没有像以前和马秀英说完话就匆匆离开。

    “皇上今天总算有空试试妾身准备的泡脚汤了。”马秀英笑着叫福安、福德把木桶抬上来。

    朱元璋诧异道:“什么泡脚汤?”

    逊影答道:“皇后担心天气寒冷皇上疏于照顾龙体,所以在太医院寻了个祛湿邪的泡脚方子,知道皇上今天要歇在坤宁宫,专门叫宫人早早备好,以供皇上随时使用。”

    朱元璋冲马秀英颔首,“你有心了。”

    马秀英俯身,亲自探了探水的温度,笑道:“也不是什么复杂的方子,就是给水中放生姜、陈皮、薄荷,太医说每天坚持泡脚能起到治脾虚、暖脾胃、祛湿邪的作用,皇上快来试试效果。”

    朱元璋脱掉靴子,脚伸进热水里,脸上立刻显出一股惬意。他整日穿着皮靴,尤其是在冬天,脚汗转凉捂在靴子里又潮又黏极不舒服,此时被热水一泡再被宫人悉心按摩,那种四肢百骸都舒爽的滋味简直无非形容。

    马秀英吩咐宫人去把朱元璋的靴子烘干,她有时真无法理解朱元璋的审美观。靴子本来是贩夫走卒为便利所穿的胡服,到他这就成宝贝了,他不光自己穿还规定官员也要穿,区别只在于他穿的是绣有龙纹的皮靴,官员们穿的是粉底皂靴,平民、伶人、仆从等反而不能穿靴子了。

    若依着马秀英自己的意思还不如就穿布鞋舒服,可是她为了配合朱元璋也要穿厚底的凤头鞋。

    两人坐在椅子上一边泡脚一边说笑,突然宫人禀告,惠妃动了胎气。

    福顺领着满脸焦急的郭霞走进来,她见了朱元璋和马秀英立刻跪下,痛哭流涕,“惠妃娘娘浑身痛如刀绞,下体见红,求皇后派太医诊治。”

    “怎么会这样?”马秀英微微皱眉,她不是担心郭惠的身体,而是觉得郭惠每次生病的时间都那么凑巧,今儿朱元璋歇在坤宁宫,那边就出状况。

    “皇后免了惠妃娘娘的刺绣纺织,但惠妃娘娘也想尽绵薄之力,所以她自己找了织品刺绣,不料今日坐得久了,站起来猛然头昏,不小心踩在冰面上滑了一跤。”郭霞惶惶说完,又偷偷打量朱元璋,嗫嚅道:“惠妃娘娘情绪过于激动,奴婢求求皇上移步景阳宫看看娘娘。”

    “那些宫人是怎么照顾惠妃的!”朱元璋一脸戾色,抬脚往外走去。

    “妾身和您同去。”马秀英看看低头的郭霞,目光闪烁。有些人真是死不悔改,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她跟前耍手段,明知朱元璋歇在坤宁宫,还敢揣唆朱元璋去景阳宫,胆子越来越大了。

    赶到景阳宫,太医已经诊过郭惠的病情,正在开药方。

    满殿的宫人跪了一地,个个面带绝望,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马秀英抢在朱元璋发怒前问道:“惠妃怎么样了?”

    其实太医查探郭惠的身体并未大碍,然而郭惠叫声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