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294部分

后途-第294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逊影不知杨宪犯了什么事,既然马秀英吩咐了她便去查。

    此时朝堂里气氛诡异,群臣面色阴晴不定。

    兵马司首先叙职,“启禀皇上,昨夜带头羞辱皇室的人正是杨丞相的侄子,此人已被诛。”

    话音刚落,都察院巡城御史奏道:“臣要弹劾杨丞相纵容家人,目无法纪。”

    纠察院枢密使奏道:“臣亦弹劾杨丞相欺下瞒上,心狠手辣,胆大包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经查证,杨丞相在扬州为官时,为了制造全面复耕的假象,赶在检查组到来之前在所有的田地上面撒了一层浮土,实际上复耕的土地不到一半。后来为了加快开发进度,驱使百姓不分昼夜干活,一些人活活累死冻死饿死。他还逼迫百姓拿出口粮充作税粮,拿不出的就关进大牢。为讨皇上欢心,他花十五两黄金从南洋商人手里买了两株半尺长的稻穗,敬献给皇上冒充他治下的粮食,而后将南洋商人杀死灭口……他仗着皇上的恩宠,大刀阔斧,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新科进士李进就因为见他没施礼,被他罚在太阳底下跪着抄写十遍公文……”

    纠察院枢密使每念一条杨宪的罪名,官员就惊呼一声,几个和杨宪关系较好的官员本来想要为他求情,这时都悄悄把脚缩了回去。

    杨宪跪在龙椅下方,浑身颤抖,面如死灰,他没想到因为侄子的事牵扯出自己这么多罪证。他恨不得把侄子的尸体挫骨扬灰,可是他还有这个机会吗?他不敢去看朱元璋的表情,只能寄希望朱元璋能念在他这些年兢兢业业的份上从轻发落。

    朱元璋的心情极度愤怒,他也没想到一个偶然事件会牵扯到自己信任的臣子身上。杨宪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可是这个亲信却背着他做了这么欺上瞒下的事。

    胡惟庸和李善长交换了一个微妙的眼神,杨宪的罪证就是他们派人去收集的。谁让朱元璋有让杨宪取而代之李善长的意思,同时也阻挡了胡惟庸的晋升,所以两人很早就开始收集对杨宪不利的证据,准备把杨宪拉下马。这次杨宪侄子触怒圣颜正好成为一个突破口,让他们有了攻讦杨宪的机会。

    胡惟庸站出来说道:“杨丞相在中书省执政时,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杀侍御史刘炳、弹劾左丞汪广洋,专横跋扈,妄自尊大。其侄子都敢口出狂言,可想他平时有多骄横放肆。”

    李善长盖棺定论,“臣以为此人放肆为奸事,罪不可赦!”

    群臣附议,“请皇上下旨责罚杨宪!”

    听着百官交相弹劾攻击自己,无一人为自己陈情,杨宪瘫在地上,连下跪的力气都没有了。他心里有悔也有恨,后悔自己担任中书左丞,成了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后时常和右丞相李善长、参政胡惟庸明争暗斗。恨自己太大意,没有看清两人的险恶用心,两人总是避其锋芒,表面尊敬有加,他还以为把两人降服了,谁知两人在这等着他。刚弹劾他的官员皆出自两人门下,他们竟然悄悄收罗了这么多证据,这是要一击致命啊!

    朱元璋毫无感情地问道:“铁证如山,杨宪,你还有何话要说?”

    杨宪匍匐在地,声泪俱下,嘴唇哆嗦了半天也没抖出一个字来。

    “拖下去,五马分尸!家产充公!男丁发配边境充军,女子贬为奴婢。”朱元璋挥挥手,仿佛在驱赶一只苍蝇。

    群臣人人侧目,面露不忍,谁能想到风头正劲的杨宪才任中书左丞几个月就从高处跌下来,一摔就摔了个灭顶之灾。

第四百八十章 一人罪全族株连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尽管有规定不准后宫的人打探朝堂的事,逊影依然能找到办法。

    梁珉是之前代替赵成在朱元璋身边服侍的大太监,赵成回宫后,他只能退居二线。就这赵成还不肯放过他,唯恐他东山再起夺了自己的权势,经常打压刁难他。

    梁珉自然没有办法向朱元璋诉苦,他见赵成很受朱元璋信任,走朱元璋的路不通,就转而向马秀英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投靠之意。马秀英也不愿让赵成一人坐大,把持宦官势力,就把他派到内务局掌管宫中吃穿用度,这是一个权力大、油水多的职位,梁珉很快就站稳了脚跟,也有了跟赵成抗衡的资本。

    逊影来找他,他像侍候姑奶奶一样巴结着,对逊影那是有求必应。他服侍朱元璋的时候曾笼络了一批朱元璋的近身监侍,很快就把朝堂的事打听得一清二楚,就连杨宪家的遭遇都略知一二。

    逊影很满意他的办事效率,答应一定会在马秀英面前好好表彰他的功劳,这才回坤宁宫复命。

    马秀英听完逊影的禀告,摇摇头,说道:“杨宪罪大恶极,确实该死,只可惜他的家眷跟着受累。”

    逊影心有戚戚,“是啊,奴婢听说胡大人带着人去抄家,连杨宪几个月大的小孙子都被抓起来了,可怜那个孩子那么小就被烙上奴印。”

    烙印是一种烫在人脸上或者身上的火印,一般用在奴隶或者罪犯身上。一是为了表明这个人的身份,二是为了防止这个人逃跑,因为这是一辈子都无法磨灭的痕迹,旁人只要一看就知道这人是奴隶或者是罪犯。

    马秀英一拍扶手,站起来叱道:“胡闹,杨宪虽然罪该万死,但他并未犯谋逆之罪,何以连其家人都不放过?胡惟庸想做什么?”

    “听说是皇上下的令。杨府家产全部充公,成年男子一律送到边境服苦役,女子孩童则给付功臣之家为奴。”逊影叹气,杨府遭此大劫,不知又有多少人会家破人亡,多少孩子成为孤儿。

    马秀英跌回座椅,闭上眼睛,不忍再听。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朝廷律法制定,官员在受到嘉奖的时候能给家人带来荣华富贵,但官员犯罪被处死或者流放时他的家人也会受到株连厄运,严重的还会株连九族。马秀英无法接受这种违背人性的暴虐刑制,但她却没有能力改变这条律法。

    “主子,您别难过了,这都是他们的命,起码皇上没有杀掉他们。”相比杨宪家人,逊影更关心马秀英,她可不愿马秀英因为这件事郁卒消沉。

    “那些女子孩童被关进教坊了吗?”马秀英垂下眸子,不用猜测就能想象这些人以后的生活有多悲惨,遇到个善心的主人或许还能浑浑噩噩过一生,遇到个心狠手辣的主人那真是猪狗不如啊。尤其是他们曾经和功臣的家眷地位平等,一朝被贬,在昔日的朋友手下当奴婢,对他们绝对是生不如死的羞辱。

    逊影看了看马秀英,小心翼翼地提醒道:“主子,您别去劝皇上,皇上正在气头上。”她是真害怕马秀英善心又发作,不顾一切去救人。杨宪的家眷虽然让人同情,但毕竟跟马秀英关系不大,马秀英犯不着为这些人得罪朱元璋。

    “我劝皇上,他也不会听啊。他常说乱世用重典,要以刑去刑。”马秀英苦笑道:“他若知晓我在打探朝堂的事,没准连你我都要受到处罚。”

    逊影松了口气,就怕马秀英为了救人触怒朱元璋,再怎么恩爱的夫妻经常争执也会淡了感情,何况后宫还有那么多虎视眈眈的女人,巴不得帝后失和。

    “叫教坊不要苛待那些女子孩童,过段时间你把他们要到坤宁宫来。”当面劝说朱元璋肯定不妥,马秀英决定先保住杨宪家眷。受前世影响的她脑海里就没有全族株连的概念,实在是觉得这些人太无辜了。

    逊影没有多想,点头应是。前阵子坤宁宫打发了几个犯错的宫人,确实需要再填些人手。宫里谁不知道皇后仁慈,极少责罚宫人。若是那些女子孩童能在坤宁宫当差,绝对好过给功臣之家为奴为婢,

    马秀英突然又冒出一句,“太子大婚之日,我会劝皇上大赦天下,到时再放归一批宫人出去。”

    逊影被这首尾不相干的两句话说昏了头,难道自己猜错了,主子不是缺少奴仆,而是要……她试探地说道:“宫人要在二十五岁以上才能离宫……”

    马秀英睇了她一眼,“我记得坤宁宫的宫人名册都握在你的手里。”

    逊影顿时明白了马秀英的意思,她掌握着名册自然可以决定宫人去留。主子不能跟皇上对着干,只能通过这种迂回婉转的手段保全杨宪的家眷,她当然不会让主子失望。她还暗自决定,待杨宪家眷出宫的那一天,她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是谁让他们重获自由。

    太子婚期定在九月十一,太史局足足推算了一个月才选择了这个据说是一年中最好的吉日金匮黄道开日,诸事皆宜,不避凶忌。

    再过几个月儿子就要娶媳妇,马秀英愈发忙碌,期间她召见了常美荣几次,安慰她不要紧张,其实她自己都紧张得不得了,比嫁给朱元璋的时候还紧张,甚至还问朱元璋蠢问题,“太子有了媳妇以后会不会跟我们不亲了?”

    朱元璋笑道:“你还吃你儿媳妇的醋?放心吧,太子那么孝顺,怎么会不亲我们。”

    马秀英嘀咕:“老话常说,有了媳妇忘了娘。”

    朱元璋被吵得脑仁痛,佯怒道:“那就干脆取消婚礼。”

    “不行,不行,常美荣是妾身亲自挑选的,她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会是太子的贤内助。”

    “那你到底要太子娶还是不娶?”

    马秀英讪讪道:“妾身就是随便说说,想着以后有常美荣取代妾身照顾太子,妾身这心里就觉得空荡荡。”

    朱元璋把她揽进怀里,“你别胡思乱想,太子有他自己的生活,你还有朕。”

    是啊,儿子们早晚都会独立,只有朱元璋跟她相伴到老。可是自己只有朱元璋,朱元璋却不仅仅只有自己。失落的感觉像潮水弥漫,压抑得马秀英几乎窒息。

第四百八十一章 李善长侄女进宫

    新春过后,选秀的事情再一次被官员提上议程,朱元璋大笔一批,准了。

    众人心知肚明,选秀之势已不可挡,皇上要以此笼络臣心,群臣也要以此巩固皇恩。这对君臣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至于那些被送进宫的少女和后宫的妃嫔们,没人会去关心她们的感受和心情。

    马秀英就是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为朱元璋主持选秀,好在太子大婚在即,朱元璋也不好意思把选秀仪式弄得太铺张,下令全国范围抽取五十名女子进宫。这个数字是指筛选后的数字,意味着后宫马上要进五十名新妃子了。

    户部层层筛选,踢掉一些有病、残疾、相貌丑陋而确实不能入选者,剩下的适龄女子的花名册都呈报朱元璋。朱元璋勾出其中五十名,再让马秀英阅览一番,拟招懿旨,很快一顶顶软轿就把五十个少女抬进了宫中。

    这次进宫的秀女多是官眷,几个一品大员的女儿进宫就被封为美人,分有自己的寝殿,没有品级的秀女则暂住储秀宫等候统一分配。

    能被送进宫的少女自然长得羞花闭月、美艳动人,良好的出身和姣好的容颜让前来围观打探的妃嫔们黯然失色,面对一张张青春飞扬的脸蛋,妃嫔们满身华贵的服饰都成了陪衬,无不感慨忽忽韶颜变老苍。

    看着这些少女意气风发、自信满满的样子,马秀英真不忍心打击她们。宫中最不缺的就是美人,帝王恩爱凉如水,今朝是你,明日是她,就连她这会对着数不清的妃嫔和秀女都感觉审美疲劳了,待到下一次选秀,朱元璋还能记住几个,能叫出几人姓名?

    不过还是有一个妩媚少女引起了马秀英的注意,这个少女据说是李善长的侄女。引起马秀英注意的原因不是因为少女长得漂亮,也不是因为她进宫就被朱元璋宠幸封为李美人,而是因为郭惠亲自求见马秀英要求让李美人和几个秀女住进景阳宫偏殿。

    自从上次出了道衍的事,马秀英和郭惠已不相往来许久,郭惠仗着身孕连安都不请了,这会为了几个秀女居然肯挺着大肚子出宫伏低做小,由不得马秀英不猜想其中是否有猫腻。

    然而猜测归猜测,马秀英却不好拒绝郭惠的请求。因为妃嫔对这些新人都有排斥之意,极不情愿让秀女住进自己的宫殿,郭惠主动接纳新人的行为能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

    逊影讽刺道:“她分明是见李美人等人入了皇上的眼,才想交好李美人。李美人住进了景阳宫,皇上要宠信李美人自然会去景阳宫,这个女人怀了孕都不安分,老想着勾引皇上。”

    马秀英沉吟不语,郭惠交好李美人真的只是为了固宠?以前杨婕妤受宠也没见郭惠邀请杨婕妤住进景阳宫。她的嫉妒心极重,时常排挤打压别的妃嫔,她真能忍受朱元璋在她眼皮底下宠幸别的女人?还为了自己的情敌大费周折?呵呵,要说其中没古怪,马秀英无论如何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