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38部分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38部分

小说: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伯彦、张俊、吕颐浩、朱胜非等人面面相觑,身上不觉的冒出了冷汗。从这个大门走出去,就这也回不来了。
    众人都是朝廷重臣,都是十年寒窗苦读,经历过科考拼杀,才进入仕途;而进入仕途,又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拼搏,才达到这样的位置,这一切容易吗?此时舍弃,有些难以割舍。只是一提到变法,众臣心中都是没底,这可是得罪人的伙计。
    只是圣上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可以随意说,不加罪;但是必须支撑变法,即便是其中有诸多的弊端,也要支撑。他们需要做的,便是不断的寻找新法的弊端,然后弥补弊端,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反对而反对。
    此刻,殿内静悄悄的。
    众人还在犹豫……
    赵朴心中怒火中烧,儒家的中庸思想,真是害人不浅,所有人都是想要安稳过日子,而不想要拼命。若是身为一般人,这也没有什么,可是身为朝廷重臣,想要玩明哲保身,这是找死。没了王五,还有赵六,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最不缺当官的人。
    制怒!
    制怒!
    赵朴不断的对自己说着,强制压着心中的怒火,沉默的等待着。
    变法,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尽管他是皇帝,但是也需要手下的大臣支持,才能将变法继续下去。可能这些支持只是虚假的,只是功利的,言不由衷的,他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至少如今,他需要支持,哪怕是表面的支持。
    以便让变法的架子,搭起来!
    不搭起架子,不开始迈步第一步,变法就无从开始。



第214章拉下水
    王安石变法,是将守旧派全数抛弃,然后提拔新人,组成变法派,结果导致很多投机分子进入,这些人人品太差,彻底败坏了新法。
    而赵朴不会这样。
    赵朴看来,变法就是各个阶层利益的重新调整,必然会引来投机者,没有投机者反而不正常了。投机不怕,就怕投机者太傻。聪明的投机者总是明白,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请不能干。
    聪明人有很多坏处,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侵犯底线。
    只要是不侵犯底线,赵朴不介意这些投机者存在。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
    在赵朴看来,守旧派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只要策略得当,分化瓦解,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孤立一部分,最后还是回成功的。而如王安石那样,一味打压,不仅是扩大了对立面,制造了许多敌人,也容易让变法派变质。
    当变法一派,失去守旧派的制约时,也必然走向腐败,乃至是死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有敌人而变得强大,因为敌人死去也随之死去,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此刻,朝中尽数是守旧派,想要培养变法派没有时间。
    赵朴只能是分化瓦解,从守旧派中拉人。
    这次,赵朴没有一丝犹豫的抛出了军户制度,既是试探,也是威逼,试着要将这些人“逼上梁山”。
    正所谓,人都是逼出来的,没有天生的反贼,也没有天生的变法派,一切都是逼出来的,而如今就让他这个皇帝,做着坏事,将这些大臣逼到变法一派。
    不怕你是守旧派,就怕不识时务。
    也不怕你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入了伙,一日为贼,终生为贼。
    当贴上奸党,贴上变法派的牌子后,想要再下去就难了…………
    逼迫美女,强行推到,要找花魁;逼迫变法,强行拉伙,要找重臣。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骂人先骂娘,谁让他们身居高位,赵朴也就认得他们几个,只能是率先将这几个拉拢入阵营。汪伯彦、张俊、吕颐浩、朱胜非、沈该、陈康伯、权邦彦,就你们几个了……
    至于赵鼎、范宗尹,暂时有大用,就不拖你们下水了。
    赵朴不仅想到,老爹宋徽宗有六贼,名为蔡京,高俅、童贯等;我也有七贼、分别为汪伯彦、张俊等。
    ………………
    书房内沉默一片,静悄悄的,有种压抑之感。
    赵朴一开始还有些急躁,可是心情渐渐的平静了下来,越是急躁的时刻,越是需要冷静,越是需要淡定,即便是不淡定,也要做出淡定的样子。他已经给出众臣选择题,接下来就该是众臣如何选择了。
    而此时,众臣却是如坐针毡,心情惶恐、紧张、不安,各种情绪交加,这是要将他们逼上变法的路。
    在大宋,变法派往往就是奸党的代名词。
    一旦赞同变法,那一世英名就毁了。
    “微臣,选择致仕!”这时一个白花花的脑袋站立起来,正是吕颐浩,他的神情有些颓废。在宋朝辞官,不叫辞官,而叫致仕。一旦遇到政敌打击,或是皇上冷淡时,许多官员选择了致仕,选择了离开是非之地。
    一旦致仕,政敌就会放弃打击,算是留一点底线吧!
    赵朴心中想:不干了,想要跑路,哪有那样容易,一入官场,就是进入棋局,想要出局除非是死亡。以致仕之名,行跑路之实,做梦吧!
    “你太让我失望了!”赵朴冷声,声音有些森然,“若是在太平岁月,想要致仕,朕恭送吕老,只是如今大宋危在旦夕,吕老竟然要撂挑子,舍弃大宋江山而去,你与逃兵没有什么两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朝廷重臣,就不应该得过且过,不应该回避风险,而应是大宋的脊梁,托起危亡的局面。可是你们…………哼哼!”
    说道这里,赵朴的眼神中,满是鄙视。
    他只是一个十七岁少年,不论是阅历、心机,都是比不过这些老臣。于是,他就不打算在这些人面前,玩阴谋,耍心机,这是自取其辱。要玩就玩阳谋,以阳谋破阴谋,以堂堂皇皇的计划,破解大臣千折百会的心肠,简单而暴力,粗糙而直接。
    想要致仕离去,做梦吧!
    不支持我变法,就灭了你们。赵朴的心中闪现出杀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是识时务者必死无疑。若是还继续致仕,继续的拆我的台,就做好被灭的准备吧!政治不是琴棋书画,不受游戏打闹,不是玩游戏开PT,是要流血的,是要死人的。
    赵朴的神色依旧平静,可还是继续问道:“吕老,还打算致仕吗?”
    吕颐浩神色紧张,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心情紧张到了极点,直觉告诉他皇帝动怒了,动怒之后的皇帝很是恐怖。
    “微臣,愿意跟谁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吕颐浩咬着牙道。
    “吕老放心,即便是五马分尸,也是朕先死!”赵朴平静道。
    “臣等愿意为圣上赴死!”
    其余的臣子,也是纷纷跪倒在地,齐声叫道。
    话已经说到了这份上,想要退出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是跟着皇帝一条到跑到黑。
    这不是神宗时代,那时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富弼等人至少有退让,流放、致仕的权力,不赞成可以离去。可是如今大宋首都丢了,大半的国土,富饶之地依旧丢失,想要离开是非之地,想要流放也是奢侈。
    这一刻,退就是败,退就是死。
    赵朴满意点点头道:“男人应该有担当感,有责任心,守护住脚下的土地,守护住怀中的女人,保护后身后的兄弟、父母。这才是真正的男人!可是这些士绅,这些富商,平日间还衣冠楚楚,可是在关键时刻,抛弃了脚下的土地,丢掉了怀中的女人,更是将身后的兄弟父母丢弃。这样的垃圾,要他们何用!他们还配成男人吗?不如割了身下的东西,当太监算了”
    众臣心中凄然,这又何尝不是说的他们。
    只是被拉下水了,想要游回岸边,注定是做梦、只能是跟着皇帝,行着变法大计,一条道跑到黑,可能是五马分尸,可能是万劫不复,也只能继续走下去。
    …………
    能坐在这里的,不论是贤臣,还是奸臣,都不是傻子,可以说他们人品不行,但是不能说他们智商不行。
    只是他们大多数,将智慧放在了争权夺利,放在了钩心斗角,放在了权术使用上,一旦这些人被逼迫的,放下昔日的行当,全身心的用在变法大计上,他们爆发出来的智慧是恐怖的。
    军户制,是必然要实行的,不然无法解决粮饷不足、军费巨大,军心不稳,土地荒芜等几个问题,这是不变之处。而在遵守这个不变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改变其中的细节,具体的实施方案、
    当这些奸臣,或是贤臣,不断的寻找军户制的弊端,并寻找解决方案时,就连赵朴也是暗自惊叹,姜还是老的辣,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军户制,实行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分田。陛下的方案中,不按照人口,只按照户数分田,不论大户小户,一律是二十亩。此法不可行!田有好坏之别,简略的分为下等田,中等田,上等田,特等田。下等田,一年收获不足一石,有的能收五斗就不错了;而中等田,一年收获在一石到一石五斗之间;而上等田,收成在两石以上;而特等田,至少在三石,甚至是四石。这样搞一刀切,似乎有些不公平,有些二十亩下等田仅仅是能收获不足二十石粮食;而有些户,特等田,能收获六七百石,差别太大了!”
    汪伯彦首先提出了军户制度的不足。
    赵朴点了点头,这是军户制度的不足,有些搞一刀切。
    “不如实行,两亩下等田等于一亩中等田,两亩中等田等于一亩上等田,两亩上等田等于一亩特等天。分田的基础是,以二十亩下等田为基础,换算成相应的田地!”
    “汪中书说得有理,只是下等田、中等田、上等田、特等田,如何评论,没有相应的标准。如何划分田地,多数要靠县衙小吏,等级划分全在于他们之口,可以借助权力之便,轻易的贪墨,将好田给予受贿之人,而将坏田给予孤寡之人。”
    赵朴点了点头,而搞得太细,容易被钻空子。
    “还有分田之事,需要丈量土地。而世间之难,最难在于丈量土地!王安石之法,有条名为方田均税法,主要是丈量土地,合理纳税,此法本为利民之举,结果成了害民之举,好地变坏地,百姓多受其害!”
    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分田,就衍生出了诸多的问题。
    赵朴心中了然:果然问题很多。



第215章变法(一)
    仅仅是涉及到分田,就是一大堆问题。搞一刀切,弊端很多,但是优点在于简单,想要钻空子有难度;细分好处很多,但是缺点在于繁杂,繁杂意味着容易出错,钻空子的可能性大。
    还有在丈量土地上,又是一个难题。如今的大宋,执行基层工作的,多数是县衙的小吏,只是他们的人品真的不值得信任,丈量土地时,绝对会搞小动作、玩猫腻,没有猫腻反而是不正常。只是他们玩猫腻,有时候也难以查处,正所谓天高皇帝远,他这个皇帝总不能天天呆在地头当监工。
    这只是在分地上,在其他方面也是存在着各种问题。
    比如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造成了农民大量失去土地,加速了土地的集中,而土地集中之后,大量的粮食会集中在地主手中,地主必然会出卖粮食,换取金银,这客观上生产的大量粮食会流入城市,形成商品粮;
    而实行军户制度,实际上就是压制土地兼并,将土地变为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具有落后性,此外加上安全感缺乏,会将大量粮食储存在家中,这又客观上减少了商品粮的数量。
    而如今,朝廷必然要打仗,打仗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必然要囤积大量的粮食,而小农经济不利于粮食的囤积。
    此外仅仅是分了地还不行,有的人家一穷二白,没有镰刀,没有斧头,没有耕牛,也没有种子,这些必须要政府筹措。这又是财政消耗,财政支出必然巨大,若是再加上其中的火耗,加上各路的盘剥,数量会更大;
    此外,随着战争的波及,人口损失加大,此时人少地多,可以多分田。只是不久之后,从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来到,必然会对当地形成人口压力、社会问题。分地可以,但是要留有余地,以便应对意外。
    此外,军户制度实施的区域,范围不应该太广,以便较好控制。
    此外…………
    总之,有太多的此外了。
    这些都是大问题,若是处理不恰当,轻则是变法变质,重则是变法害人,最后是变法失败。
    问题找出来了,就要寻找解决方法。
    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一开始还有些胡扯,彼此还有些顾忌,可是随着讨论的继续,渐渐的进入了主题,说得内容,也是越发的切合实际,越发的具有针对性。
    而赵朴也再次见识到了,大宋精英集团的智慧。
    大宋,有太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