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39部分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39部分

小说: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赵朴也再次见识到了,大宋精英集团的智慧。
    大宋,有太多的精英了,只可惜这些精英将太多的时间,琢磨在写诗歌,泡妞把妹上,钩心斗角上,将大量的精力和脑力使用在歪门邪道上。一旦将这些精英的注意力转移到民生上,军队建设上,各种制度改革上,爆发出的智慧是恐怖的。
    赵朴再一次被大宋的精英们震撼住了。
    在相互辩论,寻找问题之后,最初的军户制度,已经被改动的面目全非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但是不变的的调动了百姓的参军意识,提升了战斗力,稳定社会。
    最后终于定稿了。
    首先,军户制度,将在河南,湖北北部,山东南部,关中一部分区域实行,形成一条横向狭长区域,与宋朝的扬州——襄阳——秦岭等防线相互重合。这些区域曾经都沦陷过,都遭受过金军洗劫。因为金军的洗劫,将这里的地主士绅之流,扫荡了七七八八,使变法的主力减少。此外这些区域,都有宋军精锐驻扎,可以从容的应对一切变故。
    而区域具体上,则是以大城市,大要塞为中心实行,而一些偏僻的小州县则是没有实行军户制度。
    其次,军户制度为中心,还实行了保甲制度、差别军制、村寨保卫制,弱民制等等,作为辅助制度。军户制度存在各种缺点,这些缺点时固有的,只能是靠着一些辅助政策,将缺点抵消。比如保甲制度,设置为五户为一保,十保为一甲,保长和甲长有村民直接选举,一户犯法,全保受罚;保长犯法,甲长受罚;知情不报,罪加一等。以连坐,株连为手段,实行恐怖统治,减少相互隐瞒,相互作弊。
    军户制度,带来了大量的兵员。而按照兵员的素质强弱,质量高低,有分为精锐部队,一般部队,民兵部队等,而按照等级不同,待遇也不同。精锐部队,战斗力最强,主要是负责野战,待遇最好;而一般部队战斗力中等,主要是负责守卫本地城池,待遇次之;而民兵仅仅是分田,没有粮饷。
    而按照军队等级,精锐部队分最好的田地,数量也较多;而一般军队次之,民兵部队最差。
    而部队评价的标准,主要是平时训练水平和战功。只要是战功多,可以由一般部队升级为精锐部队;而精锐部队,训练下滑,战斗力下降时,也会由精锐降级为一般部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活水注入,只有不断的流动,才能形成强军。不怕军队素质下降,你不行,别人上。
    赵朴的意图是,靠着军队差别制,使军队形成竞争机制,良性的循环,每月小比,每半年大比,不断比较,不断的优胜劣汰,优秀的招揽到八字军,而差的淘汰而出。
    村寨保卫制,则是以村寨为基础,构建围墙,堡垒,形成一个小型的要塞,这样让百姓在遭到金军袭击时,也有一丝自保之力。再赵朴看来,大宋的各种小村寨,小城镇太多了。在战争时,将这些百姓全部迁移到城内,根本不现实,只能是以这些村寨为依托,形成简单的防御。
    不求他们抵抗住千军万马,但求有一丝自保之力;
    军户制,保甲制、差别军制、村寨保卫制等,这些措施必然会导致,民间私人武装力量上涨,这固然有利于抗金,但是缺点是不利于国家稳定。历史上,很多的民间私人武装,成为了割据一方的黑社会势力,或是土匪势力,或是割据势力。
    为了减少前面几个政策的缺点,又有了弱民制,弱民制度的核心是禁止私斗,对于村寨之间,对于打架事件,群殴事件,处理极为严格。一些村寨的武器等,要时常检查备案,平时府库关闭,只有在战争时期,或是在训练时期,才有使用武器的资格。
    第三,军户制度,实质上就是战时经济政策。在赵朴看来,宋朝为何屡战屡败,就是因为体制不当,没有将国力转化为军力。
    即便是被蒙古灭了时,也只是发挥出三分的力道。若是宋朝做到全民皆战,把闲散的经济体制转化为战时经济体制,一切服务于战争,那时辽国算什么,一个指头打到;金国算什么,一个拳头就打爆;蒙古算什么,三脚两脚,没命了。
    第四,则是以局部带动整体。实际上,世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分裂状态的中国,是很难抵抗住外部侵略的,必须要统一,才有资格有外族一战。其实,只要是局部统一,局部变法,爆发局部的力量,就可击退外族进攻,甚至是大败。
    在春秋时,中国四分五裂,那时只是一个齐国就完爆北方的夷族;
    在战国时,赵国仅仅是一地之力,就是完爆娄烦,胡林等北方民族;
    在三国时代,曹操仅仅是靠着北方之力,就打败了匈奴;
    在抗日战争时,中国也未统一,钩心斗角不断,可照样是抗住了日本的进攻,最后将日本拖死。抗日战争,与其说是中国击败了日本,不如说是中国拖死了日本。
    只要是措施得当,即便是仅仅靠着湖南湖北之力,也可能与金军保持相持之势,甚至是取得局部优势。而赵朴要做的,就是把大宋,打造成一部战争机器,一切服务于战争,一切为了战争,开动这只战争机器,只要是开动战争机器,就足以完爆金军,灭杀金军不废吹灰之力。



第216章变法(二)
    三天三夜的时间,经过诸多的思考、辩驳、分析、推演,军户制度终于定稿了。此时的军户制度,不再是放在纸张上,而是切实可行的制度。在见识到了在座大宋精英智慧的同时,赵朴也见识到了他们的懒惰。
    人是有惰性的,在大宋这个花花世界,惰性更是厉害。
    这些士大夫,这些大宋精英们,早已经是脑袋发绣了,懒得思考民生问题,军事问题,于是他们是废五渣。可是在逼迫之下,在赵朴精神折磨之下,这些精英们终于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赵朴也不由得感叹:人怕逼,马怕骑,不逼不骑,就难以爆发出威力来。
    全是一群驴,不用鞭子抽打,就不前进。
    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权。真小人不可以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在后*宫,是后妃们绕着皇帝转;在朝堂,是大臣们绕着皇帝转。在这个时代,他就是太阳,小了说是后*宫女人们绕着他转,说大了九十满朝文武绕着他转。
    只要他这个太阳,有黑子,这些行星就发抖;
    只要是他个太阳,有日耀,这些行星就恐惧。
    权利,果然是迷人的海LY,吸食的时间长了,就有些难以自拔,想要戒掉是不可能了。可能会因之颠覆,不过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现在很舒服。
    …………
    三天三夜,军户制终于最终定稿了。
    这些大宋精英们,有些筋疲力尽的感觉,这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
    在大宋,变法的事情,在仁宗皇帝之后,就经常玩。在仁宗时代,有范仲淹变法;在神宗时代,有王安石变法;在哲宗时代,有章惇变法;在徽宗时代,有蔡京变法。变法与反对变法,似乎是朝堂的主旋律。
    而变法的内容,有的侧重于吏治,有的侧重于理财,有的侧重于争权。
    但不论是那种变法,都是经过多方讨论,朝堂上争执不断,御史言官之间,对骂不断,不争吵上几个月,对骂上几个月,根本定不了稿,根本不会实行。
    而这位圣上,简简单单三天就定稿了。
    用圣上的话说:半年后,可能是三个月后,金军就要南下了,那时又要大战,又要拼杀,那里有时间磨蹭,速战速决为妙。于是,吃喝睡皆是在行宫里,不搞定不下班,不搞定不回家,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三天的时间,终于搞定了,一切结束了。
    …………
    三天的时间,让汪伯彦有些憔悴。
    “在大宋,变法从来没有成功过,但是我们必须变法,因为金军兵临城下了!“
    “变法派,多数是奸党,今天奸党就在这里成立了!”
    “范仲淹变法以吏治为主,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主,而我变法以强军为主。各位卿家要仔细思考这一切,仔细的查找漏洞,仔细的弥补不足,不要着急,千秋之功,或是万世罪恶,尽在诸公手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变法本身就是冒险,就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新法必然有弊端,弊端还不少,这需要各位仔细查找,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不要为反对而反对,最好找出问题的同时,也找出解决之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各位切莫纸上谈兵!”
    “变法,本质就是简法,将法令条款变得简单,因为简单了,中间环节较少了,漏洞减少了,坑民害民行为也减少了。”
    …………
    回想着,这一切,汪伯彦也在揣测着当今皇帝的性格秉性。
    徽宗皇帝喜欢奢华,生活极为奢靡,先是花石纲,又是修建兑岳;而当今圣上,生活极为简朴,甚至是简陋,衣着简单,食物也就那几样。
    徽宗皇帝为人风流,花边新闻不断,更是与李师师纠缠不清,弄得天下皆知;而陛下为人死板,对于美色没有太多的需求,这些日子也仅仅是王舞月一人相伴而已。
    徽宗皇帝不喜欢政务,总是将政务,交给手下大臣,结果是形成权臣,引来蔡京专权;而当今陛下也不喜欢政务,也是将政务交给大臣,但是在一些大事上却是从来不糊涂。
    宋朝,那些变法的皇帝,往往是志大才疏,想着要变法,多数听从大臣,将权力下放给范仲淹、王安石、蔡京等人,自身却是很少关心变法的具体事务。而当今圣上,却是亲自实行,对于变法的各个细节,可行性,具体的操作,都是详细了解。
    以往变法时,权力多是集中于某个臣子,以臣子为先导,实行变法;而今,却是圣上为先导,各个臣子为辅助,实行变法。
    以往变法,往往是容不得一丝的反对,只要是反对就打击,典型的党同伐异;可是当今圣上却是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并不断修改新法。
    而圣上更是说,变法最忌讳蒙蔽,下官蒙蔽上级,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改过自新就行;可是变法时,却是欺瞒上级,蒙蔽上听,却是罪加一等。
    以往,在谈及变法时,神宗皇帝总是想要变法,超越汉武帝,唐太宗;可是此次变法,圣上说,变法只是为了活着,只是为了稳住战线,抵抗住金军进攻的锋芒。
    “当今官家,简朴不好奢华,为人质朴不善权谋,不精通政治,为政有些幼稚,然而善于虚心纳谏,性格坚毅,为人果决,洞察人心!不善于权谋,不善于帝王权术,然而靠着王道,霸道以压制群臣…………”
    渐渐的,汪伯彦心中有了圣上的大致性格。
    当今圣上,不懂政治,不然也不会在一些事情上,那样直白,那样直接,一点余地也不留;然而他懂人心,懂百姓需要什么,大臣需要什么,还懂人心的险恶,总是用名利诱惑着,又镇之以威,一手软,一手硬,那管千般阴谋,万般算计,都是一一破之。
    对于这样的君王,一切阴谋诡计,一切算计斗士多余的,一切蒙蔽手段都是无用的。只有交心,只有让陛下感到尽忠尽心,即便是犯了错误,也有挽回的余地;可若是让陛下感到不信任,感到蒙蔽,那政治生涯也结束了。
    君为臣之纲!
    身为臣子,不能奢求君王太多,只能是不断适应君王,上有所求,下有所好,迎合圣上的性格,满足圣上的要求,这才能让君王满意,才能升官。只是一些臣子能力不达,未符合君王要求;还有些臣子,喜欢蒙蔽君王,获取好处。
    恍然间,一个计划在汪伯彦心中升起……



第217章变法(三)
    纠结的,不仅仅是汪伯彦一个人,还有其他臣子。
    赵朴的处事风格,有些让他们难以接受接受了。变法,应该是在朝堂上提出,然后群臣讨论许久之后,才决定,可是赵朴倒是好,一切都省略了。只是七个大臣,外加他一个皇上,三天时间讨论,就拍板了。
    太独断专行了!
    只是不满意又如何,只能是接受。
    这是大宋,不是五代十国,不是南北朝时代,不是权臣横行的时代,没有那个臣子有权力废除皇帝。可以跟皇帝闹矛盾,可以阴奉阳违,可以使用各种手段逼迫,可以架空皇帝,但是不能废掉皇帝。
    不管怎么说,大宋还是大宋,皇帝还是赵朴,这个大前提不变,一切都是枉然。
    总之,变法没有经过朝堂讨论,没有经过民主决策,就这样实行了。
    在赵朴看来,在治世讲究民主,讲究有事情大家商量,减少失误;而乱世讲究专制,讲究独断专行,较少纠纷。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