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安宁侯传奇 >

第19部分

安宁侯传奇-第19部分

小说: 安宁侯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锦上添花的好戏,落得意兴阑珊收场。皇上只点头,连话都不愿意多说。连暂时占了上风的张贵妃都罕见地没有吱声,她心中明白,莫不是贵人相助,她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今日落魄难堪的下场。她内心猜度着,眼睛便不听使唤地看向李盈,李盈也正浅笑盈盈地望着她,立即心下明白了一切。
  朕乏了,都散了吧。张太英,备辇去偏殿。皇上的心情差到极点,他心情好的时候喜欢步行。
  恭送皇上。众人齐齐躬身行礼送皇上离去。
  宫女太监有条不紊地整理皇上的恩赐和各宫送来的贺礼,绿珠在一旁照看记录,忽听得咣啷一声,一个宫女惊恐地喊声传开来,主子饶命主子饶命……
  李盈漫不经心地翻着书页,任何响声都惊扰不了她。
  过了一会儿,绿珠领进来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宫女。宫女噗通跪在地上,磕头不迭,口中说着,奴才不是故意的,贤贵人饶命啊……
  绿珠手上托着一只精致的小盒子,躬身回禀,张贵妃送来的贺礼被她不小心掉到地上,一对碧玉手镯碎了一只。
  李盈轻轻笑了,口中念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原来玉碎的声音这么清亮动听。你起来吧,我不怪你,以后小心点便是。
  小宫女以为要没命了,却原来虚惊一场,竟不相信这是真的,恍恍惚惚地跪在地上不敢起来。
  绿珠轻笑一声,弯腰去拉她一把,却把小宫女吓得身子向后躲去,反让绿珠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说道,贵人原谅你了,还不赶紧起来。
  小宫女这才抖抖索索站起来,诧异间竟不知道谢恩,默默地退了出去。
  李盈冲绿珠会心一笑,说道,剩下的那只手镯送给你了。
  绿珠却道,这是张贵妃的心意,太贵重,奴才佩戴不合适,贵人还是留着自己戴吧。
  李盈一招手,绿珠托着盒子凑上前去。
  玉镯通体碧绿,质感温滑,握在手中,仿佛瞬间与身体融为一体,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这么好的东西碎了,贵人不觉得可惜吗?绿珠问道。
  身外之物而已,李盈说着拉过绿珠的手腕将镯子套进去,这本就该赏你的,不是你亲自去打扫那些泥土花枝,我还不放心呢。张贵妃幸免于难,你是有功劳的。
  奴才只是遵照贵人的吩咐办事,不敢居功。
  我却也不是帮她,她却定要感恩。可怜可笑可悲啊。我自诩清高,其实也是这可怜可笑可悲之人。
  贵人与她们大不相同,她们只为了皇上而活。
  李盈怔住了。她确实与她们不同,她们起码有目标,有对象,即使勾心斗角,却是有血有肉的活着。而她,并不为了皇上,却进了后宫,做了皇上的女人,不爱皇上,却仍要逢迎,虚伪地活着。这样看来,她的不同,反而更可悲。她轻轻一笑,眼中泪滴点点。绿珠略能体会一二,却并不十分通透。
  绿珠谢娘娘赏赐。说完她径直转身退了出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身后还有猎头。当初送出花种子,只是为了将众人冠冕堂皇拒之门外又不引来事端。她不喜欢宾客盈堂的气氛,强作欢颜的应承。谁知皇上兴起,要钦点花魁,才引来这么多事端,好在无论怎样,她都可以做到明哲保身。轻叹一声,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之消散,重又握紧书籍,进入到那个没有纷扰的世界里。
     

第十六章 两厢情愿
更新时间2016…5…11 20:52:32  字数:6274

 这日朝堂之上,又有人上奏为李安宁请功,说她短短数月不仅修好了河堤,安抚了灾民,而且将盛安县管理得井井有条,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县令府邸做了灾民安置点,李大人自己却仍住在透风漏雨的房子里,当地及周边民众无不交口称赞。如今水患已除,臣请命让李大人调回京城,为国家社稷出谋划策。
  皇帝暗笑,自己离开盛安县的时候就已经为李安宁修好了府邸,写这份奏折的人如果看到李安宁房间内的摆设,定不会是这番表功的言辞。说到底是自己的心思被人看透,才有了这份奏折。可是两年期限未到,纵然他再想见到她,也不能任意妄为地将她调回,对盛安县百姓的允诺犹在耳边,他怎能失信于百姓,失信于天下?
  心里有喜有忧,脸上却是一片淡然。但是这本奏折不是简单地送呈偏殿批阅,而是在大殿上宣读出来,皇上无论怎样都要有一番表态。当下,目光扫过殿下众人,当初微服私访盛安,知晓的并无几人,直到刘本道被斩,盛安县百姓对当今圣上交口称赞,消息传到京城,百官才明了皇上的行踪。表面是一如往常,暗地里朝廷坊间对李安宁的说辞更加猛烈。虽然后位稳固,新近又封了贤贵人,琴瑟和谐,鸾凤和鸣,百鸟朝凤,实际上,皇上的断袖之癖传言早已是人尽皆知,这份奏折不可谓不大胆。
  皇上握有万人生杀大权,人人都忌惮。但是皇更怕众人面前被人出难题。此刻他正面临着这种局面。帝王权谋深不可测,毕竟是一人之力。而皇帝却要面对群臣的万种心思,做皇帝并不是一件轻省的工作。
  李安宁治水有功,朕已经嘉奖。当日,皇上道,朕答应盛安县百姓让李大人继续留任,为期两年,如今时限未到,朕不可食言,失信于百姓。
  皇上已经说得很清楚,还没到时间,李安宁不能回京城。
  然而,这名官员不知趣。继续说道,李大人智谋过人,继续留任实在屈才,请皇上为国家大计考虑,调李大人回京。
  纵然皇上再想见李安宁,也不会让步。况且他被此人咄咄逼人的态度惹怒了,便道,你的意思是要朕失信于天下?你的意思是这朝堂之上没有可堪重用之人了吗?
  大殿上的静默非比寻常,连上书的官员都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要替自己辩解。其实,他猜对了帝王的心思,却没有把握对时机,如今话已出口,无法收回。众人也都不理解他为何在这件事情上固执己见。
  倒不是他受人唆使,谁都有脑子发热的时候,这仅仅是朝堂上一个并不常见的小插曲。众人从中看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他们的皇帝,还算得上明君。
  罢了,朕念你无大过,这件事不与追究,你且退下吧。退朝。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包括那些流言蜚语。皇上所幸李安宁迟钝,所以并不曾被传言伤害,同时也担心她的迟钝误了他的真心。
  李安宁虽然治理好了水患,可以松口气,可是几年来盛安县遗留的问题很多,诉讼案件堆积如山。水患当前,这些案件没人提及。水患一除,原来的矛盾浮出水面,每天都有百姓来敲鼓申冤,请县令为他们做主。为了尽快处理完这些案件,李安宁秉烛夜审,案子却越来越多。原来,自从李安宁因功受赏后,竟有很多慕名前来观瞻其本人崇拜者。这些人看到李安宁办案神速,有理有据,加之她容貌出众,崇拜之外又加了爱慕,其中既有女子,也有男人。李安宁被传言渲染得神乎其神,如仙人下凡。盛安山之前便有神龙盘踞的传闻,如今更有了李安宁制服神龙,以神龙为坐骑的神话故事。百姓说得有板有眼,仿佛亲见。
  那天晚上我在路上走着,忽然身后刮起一阵大风,我一回头,你们猜怎么着,咱们的县令大人骑在龙头上,双手紧紧抓住神龙的两个犄角,神龙瞪着两只拳头大的眼睛就从我身边嗖的一下飞过去,我赶紧跪下来磕头。一抬头,神龙和县令大人都不见了。神龙多快啊。众人听信服地点着头,脑海里想象着刚才那人所述的画面,各个脸上一片虔诚。仿佛神龙和他们的县令大人就在眼前。这件奇谈发生在一间茶馆里,客人中有一位素色衣袍,一直凝神听着众人的谈论,此刻他掷下一枚钱币,悄无声息地走了出去,他的离开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过了一会儿,他便出现在县令府门前,衙役上前询问,他报上姓名“田照”让人进去通传。
  田大人,李安宁亲自迎出来,躬身向他行礼,远道而来,未曾相迎,失礼失礼!
  田照忙不迭还礼并上前一步,说着,在下顺路过来探望,李大人客气。
  两人相携着向里面走去。
  宾主落座,田照开门见山地说,李大人现在是盛安县的菩萨,茶馆里都在评说你的故事。
  哦?下官惭愧。田大人请看,这案上的诉状都快将我埋没了。
  田照呵呵一笑,摇头说道,在下听说有人为了一睹李大人风采,故意写了诉状,为的是更近得看清大人容貌。
  竟有此事?在下愚钝,马上派人查明实情。
  李大人深得民心,是好事啊。皇上定会感到欣慰。
  可是百姓无事生非,无病呻吟,就是扰乱治安,占用、浪费朝廷资源。
  错不在百姓,错在李大人!田照呵呵笑着,端起茶杯轻啜一口。
  在下惶恐。
  好了,只要看到李大人,在下这趟差也算完成了。
  大人方才说顺路?
  确实顺路。田照一抱拳,道,谢李大人尽地主之谊,请在下喝茶。在下身负皇命,不便久留,告辞。
  既如此,在下便不再挽留。
  珍重!
  珍重!
  隔三差五总会有顺道的出使官员路经此地停留片刻,喝杯茶道句珍重后便离开。他们中有的李安宁之前便认识,有的不认识也没有听说过,便要求他们出示腰牌或者皇上的手谕。这些陌生人无一例外都有皇上亲笔签署盖章的手谕。
  此外,李安宁经常能收到三王爷的书信。有时三五天,有时月余,有时书信很短只有几十字,有时洋洋洒洒数百字,她从来不回信。一则信中无实际所指,她无从回复;二则,三王爷似乎很忙,不是游历,就是出使,她怕他不能第一时间收到信,落入他人之手,生出事端。好在三王爷似乎了解她的心思,从未责怪她不回信,也信件照旧一封封寄来。
  白驹过隙,转眼已过两年春秋。不等大臣上奏,皇上在大殿下了一道口谕,召李安宁回京。
  这天宝玥去给皇后请安,恰逢皇上也在那里,一家人享受着帝王家少有的天伦之乐。宝玥的调皮劲儿上来,问父皇每天在朝堂之上可有趣事发生。皇上端起茶杯喝茶,皇后道,你一个女儿家问朝堂之事做什么。皇上摆手道,不妨,想来平常人家是经常这样聊天叙天伦之乐的,皇后就不要扫兴了。
  皇后道,皇上不要太惯着宝玥。
  宝玥撅嘴道,母后又说扫兴的话,这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悄悄话,就让父皇说说嘛。
  皇后见皇上如此开心便屏退左右,专心地做一个听众。
  皇上道,兵部有个官员一紧张说话就结巴,每次他开口说话,朝堂上都十分安静,他们都憋着不敢笑出来,右将军是心直口快肠子也直,竟然没憋住,放了个屁。这下子大臣个个都憋成了猪肝脸。
  皇后和宝玥笑得喘不过气来,宝玥又问道,父皇当时笑了吗?
  皇上道,皇家威严,父皇岂能不顾!
  宝玥又问,大臣中父皇最喜欢谁?
  皇后赶紧制止道,宝玥,不得无礼!
  皇上沉默着低头喝起茶来,宝玥却说,女儿只是想知道朝中大臣里谁是可用之才。
  皇后道,这个也不是你该关心的!
  皇上摆摆手,誓要将慈父扮演到底,于是说道,能上得朝堂的,大都有可取之处。礼部的关贞、兵部的张书衡、右将军蔡丰都是我朝栋梁,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宝玥急急地问道,李大人呢,他如何?
  皇后问道,哪个李大人?
  宝玥脸一红,笑道,母后真是贵人多忘事。就是大理寺左寺丞李安宁李大人呀!
  皇上眉头微皱又立即舒展开,这样还是没有逃过皇后的眼底,她不动声色地端起了茶杯。
  宝玥却无所察觉,继续说道,女儿只是对李大人好奇,长得白白净净的,比女人还清秀,做起事来倒像个真正的男子汉,有勇有谋雷厉风行,比朝中那些满脸络腮胡子的粗人强多了。
  皇后道,你人在深宫怎么会了解他的勇谋?
  宝玥道,针砭时弊,监造宫殿,治理水患,李大人现在可是全国的红人,妇孺皆知。
  妇孺皆知?皇上心里一惊,两年过去了,街头巷尾仍有议论?
  皇后轻笑一声,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恐怕只有你对她念念不忘。李大人离开京城这么久,谁还记得?偌大的京城每天都发生无数件新鲜事,你太高估了李安宁,也低估了坊间百姓。
  皇上听闻此言,心结舒展,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不过,皇后看了皇上一眼接着说道,若是李大人调回京城,那些坊间笑谈会不会卷土冲过来也未可知。
  这些赞颂多多益善。宝玥拍手笑道。
  虽然皇上的心情重又变得忐忑,看到宝玥天真快活的笑脸,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