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安宁侯传奇 >

第20部分

安宁侯传奇-第20部分

小说: 安宁侯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赞颂多多益善。宝玥拍手笑道。
  虽然皇上的心情重又变得忐忑,看到宝玥天真快活的笑脸,受到感染,隐忧散去,期待渐渐堆积涌上心头。一切等那个人来了再做定夺吧。
  皇后笑着说道,皇上,咱们的宝玥长大了。
  朕记得杨明珠对他情有独钟……
  皇上所言极是,皇后看了一眼突然变得沉默的宝玥,接着说道,为了他才出宫去的。
  这是宝玥最不愿提及的,微妙的关系就像一道伤疤,刺眼丑陋,消不掉避不开。与其遮掩不如面对。一切尚无定论,她要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许那是幸福,也许是万劫不复。
  那又如何?两厢情愿才能终成眷属。明珠喜欢他,女儿也喜欢他,再有别人我也不怕。
  宝玥,皇后嗔怪道,你这又是何苦?皇上,您也劝劝咱们的宝玥,天下好男儿多的是。
  皇上,张太英走了进来,给三位主子行礼毕,道,三王爷求见。
  皇上摆手让他下去,对皇后和宝玥道,你们退下吧。
  这时三王爷走进来,看到二人要走,便道,臣弟又打扰了皇兄的天伦之乐。
  奇怪了,依你的性子说不出来这话,日头打西边出来了。皇上说着玩笑话,气氛马上好起来。
  宝玥见过三皇叔。
  宝玥,三王爷招手唤她过来,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红丝线编结而成的小物件。这个叫做“桃花节”,是女孩巧手编织好送给心上人佩戴的,既美观又表明心有所属。男子若接受佩戴此物,也表示有了意中人。三王爷笑道,民间的女孩子真是心思巧妙,不用只言片语,一个小小的桃花节,却表达了万语千言。
  宝玥珍视地双手接过,放在眼前细细欣赏,红线的纹路交织穿插,就像热恋中的男女如胶似漆的甜蜜。这个真好玩,谢谢三叔。不过,宝玥歪着头问道,三叔这个是哪个女子编织的?皇婶知道吗?
  这个……你这个鬼丫头。三王爷说道,因是新近流行的小玩意儿,京城各处的摊贩上很多兜售的。皇叔特意买来送你的。
  宝玥端详着手中的桃花节,心中涌上一股甜蜜的情绪,仿佛吃下一口蜜饯,嘴里、肠胃里都甜丝丝的。
  宝玥,皇后看她盯着桃花节满眼含笑,定是想到了什么,便唤她一声,接着说道,走吧。两人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三王爷目送她们离去之后才道,今日特意找皇兄对弈,如何?
  三弟如此好兴致,朕不想辜负。皇上说着先行一步走向棋盘,展开对弈的架势,三王爷跟了过去。两人棋艺相当,你来我往,一时之间分不出胜负。
  朕召李安宁回京,还没有想好给他安排什么职务,三弟有何建议?
  三王爷落子的手迟疑了一下,悬在半空中,道,这个嘛,容臣弟思量思量。李安宁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是太年轻。官衔大了对他是负担,小了便是屈才。真是难办啊。说着这话,心有所动,他悄悄改变了落子位置,棋局一下子明朗起来。
  皇上道,朕就不客气了。
  臣弟技不如人,甘拜下风。三王爷躬身行礼,向着皇上说道。
  不要总流连于坊间民巷,朕不比从前,太子根基太浅,将来他还要仰仗你这位皇叔辅佐。朕知道你的本事,父皇当日废太子立新储,三弟也是父皇属意之人。
  此言差矣。皇兄敏而好学,慧名远播,礼贤下士,早已是众望所归……
  皇上笑着打断他,三弟莫要紧张,你与朕乃同胞兄弟,朕从来没有介意过。只不想你一腔才华被埋没。
  皇兄过誉,臣弟碌碌无能之辈。
  啪的一声脆响,在场的人都被吓了一跳,包括皇上在内,手掌拍到棋盘上竟然有如此大的回响,发脾气的人反而不好意思了。虽然是自己的亲弟弟,可他毕竟是皇上,怎能先低下头来向他道歉。
  臣弟知错,皇兄恕罪。
  皇权禁锢了最纯粹的亲情表达,皇上想要的并不是他如今看到的情形。他一句话不说,默默地看着他,想到了他们的从前,内心感到更加悲凉。所有人都怕他,不敢亲近他,他欢喜他们都跟着欢喜,不知真假;他生气,他们都自动远离,他便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连一句玩笑话都说不得。
  朕乏了,退下吧。
  臣弟告退。
  皇上走到贤贵人宫门外,停下脚步,沉思片刻,转出来又回了偏殿。这两年他常来此地寻求慰藉,愧疚感却日与俱增。
  皇上……张太英在他身后劝慰道,既然都到门外了,不妨进去喝杯茶,贤贵人和别宫的娘娘不同。
  哦?有何不同,说来听听。皇上停下脚步,侧身对着他。
  皇上每次从贤贵人这里出来,都是满面春风,即使不留宿,小憩片刻也是心情大好。
  原来如此,朕都未曾在意,这两年幸亏有她。皇上仰天长叹一声,道,正因为她与众不同,朕现在更不能进去,也不忍心。
  张太英听不明白,总之,觉得皇上突然之间心事重重。
  绿珠为李盈捧上一碗新茶,回禀道,贵人,皇上走到宫门外,又回了偏殿。
  李盈喟然说道,皇上心里也苦啊。
  贵人这么了解皇上,何不前去安慰一番。
  皇上既然不想让人知道,我又怎能去揭他的伤疤呢?
  绿珠若有所悟地点头说道,我懂了。
  宝玥跪在地上,口中娇嗔地喊道,母后别生气了,原谅女儿吧。
  本宫待你视如己出,亲自调教,平时看你乖巧伶俐,聪明懂事,怎么刚才……皇后深深叹口气,没有说下去。
  宝玥道,母后,女儿有一事相求,请母后成全。女儿……女儿想嫁给李安宁大人。
  皇后半卧榻上,听闻此言腾地坐起来,不可置信地直视着她。你说什么?
  女儿要嫁给李安宁。宝玥不惧的眼神令皇后心中一惊。这眼神多么熟悉,她自己也曾经这么执着过。历史果然没有太多花样,只是一代代重演。皇后重又半卧着,半晌后方才道,且不说那李安宁人品如何,你仅见过一面就要嫁给他,太过草率。本宫都不能同意,你父皇又怎会应允?
  女儿已经了解过,李安宁大人为官清廉,自任盛安县令以来,施政有方,百姓爱戴,在朝官员都为他请功,父皇已经召他回京,加官进爵是早晚的事。但是女儿看重的是李大人的为官之道,希望能够助他造福百姓,为父皇分忧。
  我朝不许女人参政,先皇和你父皇对后宫参政讳莫如深,你是女儿身,不该有如此抱负。
  只听说过王爷、丞相、将军、太监篡位夺权,还从未见过后宫的女人能成大气候的。舍本逐末,忌惮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这太可笑了。只要当权者知人善任,就能避免皇宫里的血雨腥风,国事大统自然能够平稳过渡。
  你越发口无遮拦,竟敢妄议朝政。皇后语气淡淡的,仿佛说着无关痛痒的闲话,若被你父皇听见,该怪本宫管教不严了。母后问你别的话,万一李大人已有妻室,你还决意嫁他吗?
  女儿甘愿做妾。
  本宫都不知你已对他用情之深至此,还谈什么家国抱负,心存大志,却原来都是儿女情长。甘愿做妾?你怎么能够说得出口,你置皇家颜面于何地?
  历朝历代都对女子限制,不许干政,不许从商,难道连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的权利都不许有吗?抱负、大志只是幻影,如今我能抓住的只有自己的幸福。我一定要争取。
  你怎知他会给你幸福?
  女儿不敢自称识人,却也辨得出忠奸优劣。难道母后不觉得李安宁非同常人吗?
  他确实非同常人,本宫却不希望你和他牵扯在一起。他像一团谜,让人猜不到谜底。
  女儿也是这么觉得,所以才对他着迷。不过,若说他的不同寻常,恐怕莫过于他的玉树临风之姿和旷世之才了。
  皇后看着宝玥沉醉的样子,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徒劳无益,干脆闭口不言。她想到了自己,当初也是违背父母心愿出嫁,彼时情景仍历历在目,犹在昨日。想来,是爱女心切作祟,无论婚配对象是谁,父母都觉得是下嫁吧。
  宝玥双臂交叠,头枕在上面窝在皇后怀里。皇后轻柔地抚着她的秀发,眼神里溢满慈爱——李安宁,也不失为一个令人满意的女婿。
  母后,你在想什么?宝玥不知何时从臆想中回过神来,看到皇后出神地望着某处,不禁问道。
  母后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我跟母后像吗?
  皇后爱怜地看她一眼,突然问道,有些话知道你不爱听,本宫只想提醒你,你和杨明珠素来交好,她也喜欢李安宁,以她的脾气,定不会轻易放手让你遂意,你还是早做打算。若至反目成仇,之后的局面恐怕难以维系。毕竟以杨昭首辅大臣的身份,在朝廷上有些势力,你父皇还要靠他辅政。
  女儿想,杨昭定然也听说了坊间传闻,会劝说杨明珠,再者这种事情毕竟还要两厢情愿。女儿相信自己能够博得李大人更多的好感。
  皇后笑道,两厢情愿?好,母后希望你记住自己说过的话,莫要强求自己,还有别人。
     

第十七章 回京
更新时间2016…5…12 23:31:44  字数:6194

 郑青兰一面陪着宋老夫人喝茶,一面说着玩笑话,逗得老夫人开心地笑个不停。宋文田一脚跨进门,喜气洋洋地说道,母亲心情也这么好!
  郑青兰从椅子上跳起来跑上前,说道,文田哥哥回来了!
  宋老夫人喜不自禁,以手掩面,呵呵地笑声仍透过手心闷闷地散出来。过会儿她强忍住笑才回道,兰儿真是我的开心果。
  宋文田也笑道,国泰民安,歌舞升平。
  郑青兰道,文田哥哥今天心情也很好啊,以前从来没听你说过这样的话。
  宋老夫人道,文田最近心情一直不错,是不是朝中又有什么好事啊?
  宋文田道,皇帝圣明,任用贤能,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算不算好事?
  郑青兰道,当然是好事啦。说到任用贤能,我倒听说皇上最近起用了一个年轻的官员,这个人不仅主持重建了被烧毁的宫殿,而且治理好了某地水患,颇受宠信,如今正要宣他进京述职,都传他这次进京又要加官进爵了。
  宋文田高兴地说道,这真是“智士处世,如锥在囊,其颖立见”啊,连兰儿妹妹都知道了李大人的事迹!
  宋老夫人说道,我们别光顾着说话,让下边的人准备饭菜,兰儿也在这儿,我们一块喝杯酒庆祝庆祝太平盛世吧。
  郑青兰双手托腮,说道,我不胜酒力,喝醉了可怎么回去呢?
  宋老夫人道,我让文田送你回去,再让他替我向你父亲陪个罪,就说是我要你喝的。她笑盈盈地看着两个孩子,满脸慈爱。
  郑青兰道,有老夫人这句话,我就不怕了。说完害羞地瞟了宋文田一眼。
  宋文田一心盘算着李安宁回京的日期,没有在意母亲和郑青兰的对话,脸上却挂满应景的微笑,似是赞同了母亲的提议。
  郑青兰“无意”地瞟了一眼她的文田哥哥,脸上的红晕更重了。
  老夫人将这番光景全收进眼底,心里早做起了打算。
  李安宁进京路上连接两道圣旨催促她进京,她便将马车留在驿馆,骑马前行。到达京城时已经是深夜,马累得喘着粗气,她被颠簸得不轻,骨头散架了似的。若不是皇上召见得急,她趴在马背上都能睡着。
  守城官兵看到她手持的令牌,说道,皇上有旨:宣李大人立即入宫觐见,不得拖延。
  随从说道,夜这么深了,皇上早已歇息了吧?
  守城官兵道,圣意如此,请大人尽快入宫。
  你们去驿馆的客栈等我,李安宁对同来的人说完这些,禁不住用官服袖子遮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接着立即换了一匹马,只身前往皇宫觐见。
  守宫门的侍卫已经呵欠连连,听到“李安宁”三个字立马精神抖擞起来,开宫门的开宫门,引路的引路。深夜入宫本来手续繁杂,令牌、口令,还有诸多的盘问。李安宁却没有受到这些责难,仿佛走进了自家院子般一路畅行无阻。张太英已经在偏殿外的台阶下面恭候,看到她赶紧迎上前说道,李大人,皇上知道您一路舟车劳顿,特命人准备了饭菜,请您去偏殿享用。
  李安宁停足顿脚,不解地看着张太英,忍不住问道,皇上深夜召见,应是有急事,请公公带我先行面圣。
  不急。张太英笑盈盈地看着她,道,这就是皇上的安排。
  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李大人这边请。张太英在前面引路将她带进偏殿。老奴去向皇上通报一声,李大人稍候。张太英留下李安宁一人,便去禀报。不一会儿,他便走了出来,道,皇上在里面批阅奏折,让李大人自行用膳,不必拘谨,老奴告退。
  皇上连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