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67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67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轻手轻脚进了内屋,看到的却是泪流满面的柳心。

    “娘,你怎么啦,你是不是生病了?”明远凑到柳心身旁,用手试了一下柳心的额头着急地问。

    “我没事,很好。”柳心泣不成声哽咽着回答明远。

    小正太朱慈烺瞪着黑溜溜的大眼睛有些迷茫地问柳心:“柳淑人,是不是生病了,可要去请太医?”

    柳心看着这个可爱的小正太,想着十几年后这个孩子的悲惨下场,刚要止住的眼泪又掉了下来。

    小正太慌了,忙用手替柳心擦了擦眼泪说:“淑人,您在想什么呢!好像不开心?”

    柳心哽咽着说:“没有不开心,看见太子殿下,我真的很开心,我只是想到我义父去世了,这番薯的推广和种植,是不是就会慢下来,没有人去管,要是晚几年,老百姓吃不上饭,会不会饿死人呢!”

    小正太又替柳心擦了擦眼泪,用可爱的小手握着柳心的手说:“徐次辅去世了,那帮朝臣就知道吵吵,什么正经事也不干,等有一天,我一定给他们好看!”小正太说到这儿浑身顿时充满了凌驾一切的上位者气势,柳心都跟着一激灵,坐直了腰板。

    可能看出自己语气有点吓人,小正太又放下了身段,细声细语地说:“柳淑人,我说过你是我的老师,我会帮你推广番薯的,我不能让人饿死,我的东宫里还有些空地,我就不让他们种花了,都种上你的番薯,你千秋节给母后拿的那些大番薯,我都好好的留着哪,到时候我和母后一起动手种在御花园里,你还有多少?要不我和父皇说种到皇庄里吧!”

    小正太的话愉悦了柳心,她甚至有些感激这个小孩子,用手摸了摸朱慈烺的小脑袋:“太子,皇宫和宗室就交给你了,明天我就上奏折,我秦家去各省推广,太子拜托你了!”

    “你放心吧,我一定把这件事办好!”小正太拍拍胸脯,向柳心保证完成任务。

    柳心深夜奋笔疾书,一封写给登州秦富,一封是写给崇祯的奏折。

第104章 上奏() 
崇祯六年腊月二十二,文武百官按照以前的顺序上朝,突然队伍中多了一个人,头戴珠冠身穿着大红三品淑人的诰命服饰。

    众人一细看这不正是前段时间在大殿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柳淑人嘛,她怎么上朝了,是皇上有什么新指示需要柳淑人办;是刚去世不久的徐次辅有什么遗愿,柳心是徐光启的义女,代表徐家人上朝;还是郑国公那儿又出什么事了?大臣们心里不停地思量着。

    柳心不关心满朝大臣在如何脑补,她现在一门心思地想要见崇祯,递上自己的折子。

    柳心昨天心情大波动后,连夜写了奏折请求皇上批准她着手推广番薯和玉米,还往登州给秦富写了一封信,让秦家做好种子和人员的准备。今天早上就打发人往登州送信,自己也到了宫门外等候进宫。

    柳心急匆匆地进了宫门,才想起今天上朝是不合时宜的事,虽然自己是三品诰命夫人,可向来诰命夫人只能去朝见皇后。皇上召见那是极其特殊的情况,上次柳心能在大殿面君,是因为犯了错误被御林军缉拿来的,另当别论。

    柳心现在要做的事儿是一个朝廷命官该做的事儿。她不像秦良玉,人家是代夫受职的朝廷命官,可以正儿八经的来面君,商议朝政。崇祯也没宣柳心,按说柳心没资格上朝的,可已经到了这里,今天要是不上朝,那申请上去在批复就得明年了,可能错过农时了,柳心等不起呀。

    柳心想了想,不是事急从权嘛,让宫门口的一个太监给太子殿下捎了个信儿,说自己关于番薯推广的事儿要和皇帝启奏,让太子和皇上打个招呼,开个特例。

    小正太朱慈烺当然没有想那么多,满口答应,告诉太监给柳心传话一会和父皇说一下。可实际上太子是把这话儿传到了皇后那里,皇后还没来得及见崇祯,她也没想到柳心今天就来上朝。

    可柳心觉得不管怎么说,自己和太子也算打了一个小招呼,也不算特别突然,所以就穿着盛装,来到大殿到大臣中战列,一会叩见崇祯。

    柳心也不知自己应该往哪站,想了想自己是三品淑人,就瞅了瞅众位官员的服饰,看到三品官那一列,自己上去靠边儿就占下了位置。

    原本大臣上朝都有固定的位置,这突然冒出个人,自然会引起人注意。如果是个男官员,周围离得近得最多打量几眼,琢磨这是啥时封的官,是谁?可柳心今天诰命夫人满头的珠翠,实在太显眼了。所以在下边叩拜完,大家都侧目,看着柳心窃窃私语。

    崇祯往下一瞅,也楞了,自己也没让柳心上朝啊,这位怎么自己就上来了?

    柳心一看,崇祯已经让大家起来了,她也不明白这规程哪些人应该先上奏,是小官还是大官?可等了两分钟,愣是没人吱声,这文武百官正看着柳心热闹,也没人上前说话。

    实际上也不怨群臣,以往事都挺多的,但是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二,二十三衙门开始封印,正月十六才开衙,今天是最后一天班,然后就要休年假了。

    一年该办的事已经办完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紧急的公务,即使有紧急公务,大家也想过个年以后再说,谁成想就赶这个当口,柳心上来了。

    柳心看大家都不说话,自己就站出来了。她看别的大人手里都有个牙牌,可自己手里只拿个折子,于是只能手里捧着个折子拱了拱手说:“皇上,臣有本上奏!”

    关于称呼问题,柳心从来了京城就纠结,她从来就不知道在皇上面前应该怎么自称,以前都是顺着话就掩饰过去了。可现在是在朝堂,大明朝最正大光明,也最能挑事的地方,一个称呼要是差了,御史啥的要是揪住不放就得获罪,所以得慎重。

    她开始想和以前一样自称柳心,但是看别的大臣在朝廷上都是臣、老臣、微臣这样称呼的,自己说名字大概是不合礼仪。

    如果称呼臣妇,秦朗不说死了,活着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官儿,自己又是凭本事得到这个淑人,所以臣妇不合适。

    无奈下柳心就自称是臣了。先不说大家的诧异,柳心把这个折子递上去,崇祯看一会儿折子,脸色越来越严肃。

    柳心这本折子是昨天晚上奋笔疾书写的,提出再有三四年,天下就要大旱,到时民不聊生,老百姓有可能饿殍满地,很直接也很尖锐指出目前朝廷的推广速度太慢,自己作为番薯和玉米的培育人,将加大推广力度,徐光启徐师傅去世,我要把这事担起来,请皇上准许秦家自己出人手,从山东登州调种子,我要牵头向各地推广,只是希望皇上在行事上能行方便。

    崇祯心里不是没想过番薯推广的事儿,去年在徐光启上奏章时,已经下旨意开始推广了。但是他也知道明朝官员这个办事速度,那是非常有限的,怎么也得个三五年之后,才能真的推到老百姓那儿,不过崇祯还是挺高兴的,觉得未来有希望,虽然连年灾害,但是有个高产的种子,三五年后推广到老百姓,老百姓就能缓过来,所以他并没有十分着急。

    可现在柳心明明白白告诉他,用不上三四年,天下大旱连续数年民不聊生,饿殍满地,你再不抓紧来不及了。

    崇祯一直对柳心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大家也都知道他不喜欢柳心,但他也不是昏君。所以今天看柳心的折子,他倒是不反对马上推广番薯,甚至有些高兴,因为毕竟老百姓早一天种上高产的种子,那么也早一天能填饱肚子,这是利国利民的事儿,崇祯不是不懂。但对这个奏章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又有一种很诡异的想法涌现他的脑海,天下大旱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这柳心怎么知道过几年就要大旱,他难道未卜先知?

    半晌,崇祯吐出两个字:“准奏!”,然后顿了一下,对柳心说:“你再弄个详细些的折子,年后再议。”

    柳心得到了崇祯的的准许,从朝堂出来长出一口气,赶紧回去研究推广的事儿了。

    她却不知道,崇祯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只要有了一颗怀疑的种子,在心里就能疯狂地发芽,成长,现在已经背地里着手调查自己了。

第105章 生辰八字() 
崇祯皇上下朝后回到后宫,太子探头探脑地迎上来,此时他还不知道柳心今天已经上朝了。他一直掂记得柳心交代他的事儿,要和父皇说柳心要上朝递奏折。

    朱慈烺本想在崇祯面前掩饰一下,隐晦说出柳心的事儿,不暴露自己要给柳心帮忙。

    可太子怎么也是个小孩子,崇祯一看小正太支支吾吾,旁敲侧击地要说柳心的事儿,他就好奇了,心说这和太子有什么关系。

    崇祯不动声色地说:“慈烺,昨天在宫里没看见你,你又去皇店了,那火柴卖的可好?”

    朱慈烺他不知道父皇是什么意思,只能老实回答:“我昨天去柳淑人那儿盘账了。”

    “柳淑人和你说了什么?崇祯装作不经意地问。

    小正太看父皇问到了柳淑人,心理窃喜,借机把柳心昨天托付自己的事和崇祯说了。

    崇祯皇帝不动声色接着问太子:“柳淑人在和你说之前,还有别的举动吗?”

    小正太想了想,就把自己去明远家,看到柳心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最后自己进去泪流满面,后来还说着什么过几年天下大旱,人要饿死的事讲述了一遍。

    崇祯一听,柳心在家里竟然不吃不喝,泪流满面,还求太子帮助自己推广番薯,说过几年有人饿死。她如果不是未卜先知,难道是有什么巫术邪术?

    崇祯顿时坐不住了,匆忙回到御书房,吩咐王承恩,去钦天监把王天监叫来。

    钦天监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后世所认为的天文工作部门,当然他们有天文历法方面的工作内容,陈于阶就是其中一员,负责测气温,但更多的天监是占卜师。

    有些人有占卜算卦的本事,在后世那就是封建迷信,可在大明朝呀,完全可以立足,甚至被皇室宗室认为是正宗的科学体系,很有参考价值。

    这王天监是钦天监里的老人,不但在衙门里资历最老,最得崇祯信任,而且他还是最有道行的占卜师,据说和龙虎山张天师有些渊源。

    占卜师这活儿说好干也好干,说不好干也难干。

    要是普通占卜,按程序弄完报上去就得了,这不是我的意思,是占卜出来的老天的意思,谁也不能说占卜师的不是,这活就好干。

    但占卜师一旦为皇室所用,这占卜工作就不是简单的事了。不说大明朝,就是以往各朝各代也有一些皇上都做过这种事儿,把一个得道高僧弄到钦天监,或者把人找来,问一下,你看谁的命相如何呀?谁是不是真龙天子啊?

    有油滑的,也会给哪个皇子买通,到时在皇上面前说一说这个皇子怎么天庭饱满、怎么有皇家之气、如何真龙绕体……

    因为总会为皇家弄一些隐蔽的事儿,占卜师就成了宫斗和叛乱的争取对象,弄得好就富贵逼人,弄不好人头不保,所以这活儿就难干了。

    王天监已经六十多岁,前几朝时,皇家需要占卜的事多,他也挺忙活儿,可自打崇祯上台,这王天监就没被召见过。

    今天皇上突然要召见,他心里直打鼓,这皇家有什么事儿哪?王天监小心思转了好几个转儿,也没想明白崇祯找他干什么?因为太子殿下已定,也没有其他争皇权的,崇祯自己还年轻,也不须问天命,虽然叛军也有,但还没成气候。

    他转念一想也许自己想多了,没准崇祯想问问天气情况。

    果然,他到御书房后,崇祯开口问他:“王天监,这几年天灾人祸也不少,你看看以后这几年天气,有没有什么大事儿啊?”

    王天监赶紧跪下启奏:“皇上您别着急,这几年哪,年景不太好,但是不要紧,这很快就要过去了,过几年天气就好了。”

    王天监不是研究这玩意的,好在刚才做点准备,问了衙门里一个同僚几句,要不真不好回答。

    “哦,很快就要到了好年景吗?”崇祯有些不确认地看着王天监。

    王天监手心里都是冷汗,说实话现在这种技术手段,要是说一年,根据一些自然现象和以往经验,还能有点根据。你还问我未来几年?哪能预测出呀。

    不过自己不能惹皇上生气,那就得说会越来越好嘛,未来再说未来的事儿吧。

    王天监只能对崇祯说:“皇上,微臣觉得以后年景虽然不会一下子就风调雨顺,但会逐渐好起来的。”

    崇祯看看王天监花白的头发,心里想:“这王天监说的事儿和柳心说的不一样,出入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