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83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83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来了”随着徐旺连声答应,一个穿着粉色纱裙的姑娘,上前盈盈下拜,声音如黄鹂般清脆:“参见同知大人,桃花给您见礼了!”

    秦牧愕然,不知道李知府演的是哪一出。

    “呵呵,秦大人,这千里迢迢到了这儿,家眷也没过来,生活多有不便,这桃花伺候人的本事还是有的,就留给秦大人当个侍女吧!”李知府看秦牧愕然的样子,以为他被桃花迷住了,顿时心里一阵好笑,但嘴里还是说的冠冕堂皇。

    秦牧当然明白李知府是什么意思,这是想送自己一个美人。在官场上互送美姬也是常态,秦牧倒不好当面推辞,只得打着哈哈道:“李大人真是体贴下官,我这里还真没有打扫洗漱的丫头,可多谢李大人了!”

    “哈哈,秦大人客气了,都是一处做官,自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李大人句句箴言,下官受教了”

    两人推杯换盏,天色将晚李知府才醉醺醺地回了城。

    看到李知府远去,秦牧一挥手,招呼来一个侍卫,低声吩咐道:“把这个叫桃花的女人送到洗菜的张婆子那儿打杂,让人看好了她,不能让她往出递消息!”

    屋子里又剩下秦牧三人时,秦明辉低声问:“牧叔,你怎么把那个女的留下了?”

    “他是要使美人计?”秦昌东也皱了皱眉。

    “你们不觉得很奇怪吗,他为什么要使美人计,直接不搭理我不就行了?”秦牧疑惑道。

    “我也觉得李知府这人怪怪的,以前还觉得他是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可现在怎么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他把我们赶出来,可又给我们送银子,他不让这些知县来见我们,可今天不但把这些人给打发过来,还亲自来送了一个美人,你说他是什么心思?”秦明辉分析道。

    “他一定不是简单的目的,要是一般的同僚关系,或者踩着或者捧着,但绝不会送个美人,看来我们也应该调查下这个李知府了。”秦牧缓缓地说。

    “牧叔,我去安排,让咱们的人去府城打探下消息!”秦明辉道。

    “明辉,你明天就去米脂那儿盯着,不要插手了,昌东还是你来吧,我们的人目标太大,你负责和克鲁师傅的人联系上,他们在陕西这一带比我们熟悉,让他们配合下,看看李知府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秦牧吩咐道。

    李知府从同知府出来,不禁得意洋洋,心中暗道:“不论多么倔强的汉子都抵不过银子和女人,秦牧这小子才三十来岁,还是血气方刚,离开女人这么久,恐怕早就按捺不住了,自己还不如早早就送个美人,也不用现在看他在城外碍眼了,不过他那点道行,还是嫩点,一个桃花就解决了!”

    李知府以为秦牧已经美人在怀,乐不可支,岂不知他弄巧成拙,府城内多了一些打杂卖菜的小工小贩,不时瞄着府衙的大门,寻找着机会。

第133章 米脂开荒() 
张跃武这几天仿佛在梦里,几天前自己还是在衙门里穷的只剩下一个官印的七品芝麻官,可去了趟同知府,秦牧不但给派了四五十人拉了十几辆马车粮食种子,而且秦牧还私下赠送他一百两银子,让他回去好好地找几个小厮长随,在县里组织垦荒的相关事宜。

    按说一百两银子对知县老爷来说不是什么大数目,可张跃武是个特例,他从来到这儿就没看见过银子,这真是天上掉了馅饼。

    张跃武把银子攥在手里,手心都是汗,回到县衙平静了老半天才喘匀乎气儿,想想手下那几个衙役已经好久不来县衙,干什么都指望不上,以前自己得忍气吞声,可现在手里有了一百两银子,还有四五十秦家护卫,那现在自己还怕谁,自己是当当七品知县,这腰杆儿就得挺起来。

    张跃武叫来一个秦家侍卫,让他到街上去雇几个人到县衙当差,每月供吃住,另给一百个大钱。

    米脂这儿别的不多,吃不上饭的人有的是,不到两刻钟,侍卫领进去三人,进来像小鸡啄米般磕着头,希望知县老爷赏个差事。

    张跃武收了三个跑腿的,又召进来两个婆子做饭,这才有个县衙的模样。

    秦牧派出收粮的,头批一万五千斤很快送来,剩下的几天内就能到位。

    秦明辉坐镇米脂,张跃武有钱有粮,两人商量一番赶紧干活。

    张跃武的三个长随领着秦家侍卫,到县城的各个村落通知,男女老幼都到县衙前面集合。

    第二天上午,衙门前是一大群面黄肌瘦的老百姓,战战兢兢地围成一团,不知道知县老爷有什么事要安排。

    张跃武安排人清点下人数,一共一千三百八十八人,其中不能干活的小孩子八十七人,半大孩子一百二十五人,成年汉子四百九十人,成年女子四百二十二人,老人二百六十四人。

    米脂这边耕种已经结束,每家都了几亩麦类谷类。秦明辉和张跃武一商量,也不用以补换种了,米脂这儿还有二万多亩田撂荒那儿,直接组织人开荒就行了。

    张跃武面对老百姓终于有了底气,直接传达自己的命令,县衙要组织人开荒,开荒的壮劳力每天给半斤糙米,半劳力给三两,能干零活的老人孩子给二两,每天收工领米,开荒的人家等种子下地后负责日产管护,管护期间每人给二两糙米。开荒田地收获时分五成给开荒的人家。

    张跃武传达完命令,也不忘向老百姓宣扬下秦家的恩德,继续说这次开荒要种的是番薯,是山东登州秦家柳淑人培育出的,亩产能在千斤以上,要是这番薯丰收了,咱米脂老百姓就不用饿肚子了,而且这些种子都是我们新来的同知大人从山东自掏腰包买来的,不让老百姓花一分钱。

    张跃武讲完,人群开始是鸦雀无声,人人都好像没听明白,张跃武急的想再重复一边,可突然“哗”的一声,几个壮汉冲出人群:“大人,我们要种,我们要种,我们今天就能上工。”

    看几个壮汉抢了头儿,后面的人群呼啦啦全跪下了,异口同声要上工。

    张跃武和秦明辉低声交谈了几句,然后又看了看下面:“大家都想开荒,本官十分欣慰,本县尚有两万余亩田地都在撂荒,各家只管开工就是,我和秦农使会安排人各处登记,米粮也会按时发放,不过不可误了农时,十天后就要插秧。”

    “是,大人,我们今天就回去开工!”来时还垂头丧气走路都直打晃的众人,现在仿佛打了鸡血,转眼工夫就没了影子。

    张跃武叹气道:“秦农使,我要不是这知县,我也想去开荒,不说到时收割时还有五成归自己,就是现在一天半斤糙米呀,省一省够全家吃顿粥了,谁不抢着去!”

    秦明辉不禁感叹:“民生真是艰难哪,我们秦家倒是幸运,因为有柳淑人,没怎么过苦日子,这一到外面才知道柳淑人对我秦家是何等大恩哪。”

    “柳淑人是你秦家之人,我等都沾了光,以后若柳淑人和秦家但有差遣,跃武定要报答一番!”张跃武郑重地对秦明辉道。

    “张大人好意,秦家心领了,但愿番薯种植成功,我们也不枉此行!”秦明辉看着大片的荒地感叹道。

    沉寂已久的米脂县,在知县大人张跃武的一声令下,不到一个时辰就热闹起来,以往在窑洞里,在破屋子里不露面的人们都疯狂地涌向了田地。

    张跃武和秦明辉带领一些侍卫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巡查登记。

    张跃武和秦明辉刚走了两家,在前面的一个长随就跑回来气喘吁吁地和张跃武汇报:“老爷,前面的几户人家把三四岁的小孩子都领到地里干活,这不是明显要多领粮食吗?”

    “走,我们去看看!”张跃武和秦明辉跟着长随来到前面的地块。一家四口正在惊恐地望着面前的官家人,一看知县老爷来了,慌忙地跪地磕头,男的不迭声地说:“老爷恕罪,老爷恕罪,我们知道错了,我们接着开荒,不关孩子的事儿。”

    旁边的一个三四岁的小孩不明所以,看父亲在磕头好像很害怕的样子,也吓得“哇”地一声哭起来,小嘴还不停地说着:“我肚子饿,我也要挣粮食吃,我要干活挣粮食…”

    旁边的女人一把把孩子搂在怀里,迅速捂住孩子的嘴。厉声说:“你小孩子家家的,别乱说话!”随即脸上变了色,在地上磕头:“大人恕罪,这孩子不懂事,大人千万别听小孩子瞎说,我们开荒,我们不偷懒,马上就干!”

    秦明辉看不下去了,上前一步说:“这位大嫂,别吓到孩子,这事也是我们没考虑周到,小孩子也得吃饭,你快把他放下来,看一会他上不来气儿!”

    秦明辉又转头和张跃武说:“张大人,给这八十多个小孩子还有不能上工的老人一天一两米吧,怎么也不能让他们饿着。”

    “好,你们去前面告诉一声,不能干活的这些人一天给一两米!”张跃武打发长随去前面传信。

    地上的四口人连连磕头,那个小孩子又奶声奶气地说:“我是挣到米了吗?”

    张跃武抱起孩子,抹了一把眼泪,大声说:“你挣到米了,山东秦家给你送粮食了,你不会饿肚子,咱米脂老百姓有盼头了!”

第134章 真相() 
秦明辉和张跃武在米脂组织开荒,秦昌东主要是负责盯住府衙的一举一动。

    秦牧这段时间就和秦家的侍卫到下辖各个县去考察农事,也问询一下各县的老百姓是否领到朝廷的救济粮,能不能吃饱饭,当然这些都是秦牧带人悄悄下去的,没有惊动各县衙。

    秦牧考察了一番,不禁暗暗心惊。延安府这些老百姓这几年从没得到过朝廷的救济,相反赋税还比以往重了,秦牧在山东做府经历时就知道,山西陕西灾情严重,光这三年,朝廷就下了两次减免赋税的旨意,而且每年都有救济粮,看来这里的问题真不少,这延安府藏着猫腻哪。

    秦牧嘱咐秦昌东,要加强力量,之后还和克鲁那边的塔木见了一次面,让他多搜集些情报和证据,看看这李知府到底藏着些什么。

    要论搞情报这一套,塔木这些人比秦牧他们有经验。

    很快塔木就安排手下一个汉民叫李山的以送柴为名义混进府里。

    李山每天上午从府衙后门进去,送两担柴。看门的老徐头看李山老老实实,也没防着他,把柴放到门房,就让他歇歇脚喝口水,扯几句闲篇儿再走。

    几天工夫俩人就非常熟谙了。

    这天,李山来送柴,照旧又去和老徐头唠几句儿,还没等说完话,内宅就传来一阵丝竹歌舞之声。

    李山好奇地问:“府上有客人?”

    “可不是,都待了十多天了,这鞑子,啊,这客人还没走!”老徐头刚顺嘴冒出个鞑子这个词,马上就改了口,可李山却听在了耳里。

    不过李山倒是没露声色,嬉皮笑脸地说:“这府里就是气派,我在您这儿屋里一待,就觉得舒坦,这可比我们这些小门小户的强多了,我回去给我爹说,你看府衙的徐大爷那屋子收拾的真精致好看呐,我这辈子都没看见这么好的房子。我爹说要是以后能有机会到府里看看,可是烧高香了!”

    “你这小子,嘴像抹蜜了,我这儿有什么好,不过就是比你们庄户多了点摆设,那里院才富贵哪!”老徐头不无显摆但也有些羡慕地说。

    “那里院真那么好,我可真想看看,徐大爷您看啥时让我进去瞧一眼,我给您打酒喝!”李山继续拍老徐头的马屁。

    “你眼皮子别那么浅,咱下等人就过下等人的生活,羡慕那富贵干什么,看完了心里还不得劲,不是自讨苦吃!”也许看李山顺眼,老徐头倒开导起人了。

    李山有些失望,看来混进去不容易,不过还是笑呵呵地说:“徐大爷,你说得对,我想差了!”

    “哎,这才对嘛,不过,今天柴房的老张正好有事出府了,你进里院给送过去,从这一直走,到那个廊头往里拐三间门房便是,你可不能瞎瞅瞎看,送完柴赶紧出来,免得冲撞了内眷!”

    “好的,徐大爷,我去去就来,不能多待!”李山答应完,兴冲冲地你背柴往里走,不过半刻钟就到了柴房前,估计柴房早就得了消息知道有人送柴,一个粗使丫鬟就直接接了柴火,瞪了李山一眼:“没你的事了,回去吧!”

    李山没奈何,只得慢腾腾地往外走。那丫鬟嘟囔着:“花满楼那个香韵儿,你看那个娇滴滴的模样,不过是个歌姬,还像个千金小姐似的,天天还得给她烧水,这柴火都不够烧了,伺候个客人还那么大的谱。”

    “没嘟囔了,等那贵客走了,还有她香韵儿什么事儿,你犯得上和她置气!”旁边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