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84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84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嘟囔了,等那贵客走了,还有她香韵儿什么事儿,你犯得上和她置气!”旁边一个婆子道。

    “你磨磨蹭蹭干什么,还不快走!”李山刚想再听听她们说些啥,那粗使丫鬟看见他还没走出屋,不禁喝问道。

    “我这就走,我这就走!”李山快步走出柴房,又到门房和老徐头打了几句哈哈,然后深深地往里看了一眼,转身离开。

    李山回去和塔木报告了这件事,塔木过来和秦牧商量下,老徐头顺嘴说了鞑子,看来应该是后金人。

    陕西这面靠近蒙古,虽然时有战争,但这些年双方打打和和,以前还有过贸易,也进行过奴隶贩卖,所以偶尔看到几个蒙古人倒不稀奇,可一个后金人在知府的府邸住着,还当为座上宾,天天歌舞升平的,就让人费解了。

    秦牧再一联想到延安府没有给老百姓发救济粮,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哪?

    怀疑归怀疑,暂时还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只能继续打探情况。

    三天后,花满楼的歌姬香韵儿屋子里来了一个年轻俊俏的公子哥,出手很是大方,是直接点名让香韵儿陪酒的。

    香韵儿好久没看见这么英俊多金的恩主儿了,顿时使出浑身解数曲意逢迎。

    公子哥儿喝了一会美酒,就有些醉眼朦胧,瞟着香韵儿戏谑道:“听说你在知府大人那儿很得贵客看中,那客人还是个出手大方的年轻公子哥,不知他比我如何呀,我这么多年还没被人比下,心里不舒坦哪,你和我说说那贵客是如何讨你们欢心的,你要是说得好我还有赏!”

    香韵儿小嘴一撅:“什么年轻公子哥,就是个外族人,粗鲁的很,要不是看知府大人的面子,我才懒得伺候哪,哪有公子你又有钱又会体贴人。”说完香韵儿往来人身边凑了凑,一副任君采撷的模样。

    公子哥儿神色一僵,旋即恢复过来,笑呵呵地说:“我哪敢和知府大人的贵客比呀,说不上明天你又去府衙哪,还有空搭理我?”

    “公子,我听知府大人和那贵客说事快要办完了,过几天就要走了,恐怕我们以后都不用上门了!”香韵儿娇俏地说。

    “好,贵客要走了,我也犯不上和他计较,那我就听听你给贵客弹的曲子儿,饱饱耳福算了。”公子哥翘起二郎腿,眼睛眯着往嘴里倒着茶水,一副大爷模样。

    香韵儿撇撇嘴,不情愿地唱起了小曲儿。

    这公子哥自然也是塔木的人,当天晚上秦牧他们就接到了线报,果然确定了知府内的客人真是鞑子,而且还得到了事情要办完了,这几天就要走的消息。

    秦牧和塔木商量,把人手全部调来,十二个时辰盯住府衙,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

    秦牧和秦昌东两人在傍晚时乔装进了城,住进府衙不远处的一个小客栈,留塔木在城外照应。

    二更天,两人穿着夜行衣,从客栈窗户跳出,来到府衙的后门,找两棵大杨树作掩护,盯着府衙的动静。

    府衙里静悄悄的,一点动静也没有。快要到四更了,秦牧低声招呼秦昌东:“一会天就亮了,我们回去吧,今天看来没什么收获了。”

    秦牧和秦昌东正要起身回客栈,不远处想起了一阵脚步声,两人赶紧趴在树上,一动不动。

    “这粮袋子真沉哪,可累死我了,回去可得好好睡一觉,这几天晚上折腾的,我都快成夜猫子了。”一个年轻的声音说。

    “你小声点儿,这不是要干完了嘛,还磨叽个啥,小心让人听见?”一个老者在旁边规劝着。

    “这大晚上的,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害怕谁听见,我不信你现在不累?”

    “你这小子,满府里不用别人就用咱们,还不是老爷看得起,觉得咱们是亲信。再说了,每次干完活老爷也没亏待了咱们,那赏银不是够咱们半年的酒钱了,你还满嘴唠叨个啥!”

    “那倒是,那倒是,我就是说说,我还巴不得次次这样的好事都找咱们哪。”

    “这就对了,快别吱声了!”

    一群人说着话就进了府衙后门。

    秦牧和秦昌东两人对视一眼,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走,去粮场。”

    粮场是专门装税粮的地方,既包括府衙收取各州县老百姓的税粮,也包括朝廷拨下的救济粮,这几年陕西这儿歉收,估计粮场现在主要是救济粮。

    粮场离府衙倒是不远,但是个相对独立的场所,有一个仓大使和十几个衙役在这儿看管着,现在正是天明前人最困的时候,外面也没人看守。

    秦牧两人看没人注意,赶紧一纵身跳进了院子。

    院子里也没人走动,只有一个房间有淡淡的灯光,还隐隐有说话声。

    现在天马上就要亮了,秦牧和秦昌东也没时间再等着,俩人看看周围没人,直接窜到窗户下,用手指蘸着唾液捅开了窗户纸。

    屋里两个人正在喝酒,其中一个看起来是仓大使,另一个是后金人。

    仓大使举起酒杯醉醺醺地说:“戈尔塔,咱们也打了好几年的交道了,都是老朋友了,这次量重的时候可是给你让了大份,你可要心里有数啊!”

    “王大使,我怎么能心里没数,这都准备好了!”那个被叫作戈尔塔的后金人说完,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递过去。

    “啊,好说好说,来,喝酒,喝酒。”王大使拿起银票扫了一眼迅速揣到怀里,然后满脸堆笑地举起杯。

    “王大使,还得辛苦你再看管两天,后天晚上就运走!”戈尔塔喝了一大口酒,然后对王大使道。

    “好说,你就放心吧,我经管的好好的,今天就算提前给你践行了!”

    “来,干!”

    秦牧和秦昌东这时自然明白了,这鞑子是为粮食而来,朝廷给运来的救济粮,没用到老百姓身上,倒是给倒腾到关外,送给鞑子了!

第135章 劫粮() 
天一亮,秦牧和秦昌东俩人出了城,回到同知府和塔木会合。

    既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秦牧等人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粮食运去。

    秦牧和塔木几人合计了一下,现在府城这儿两边的人手才一百多,实在是不够,还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准备。秦牧赶紧让侍卫骑快马,去米脂把秦明辉那边五十多人调过来应急。塔木也让人往他们的据点送信,让他们往这边接应,万一明天日落前赶不到,就不要进城了,在离此二十里处埋伏好,看情况进行接应。

    秦明辉等人第二天晌午就赶回来了,留下几个人在同知府镇守,看住李知府放在这儿的几个探子,剩下的清点下人数刚刚凑够了二百人。

    下午继续安排人在城里打探消息。在城门关闭前,城里的人回来禀报,粮场那有动静,估计正在装车。

    秦牧等人早就收拾完毕,看看天也渐黑,便一队队偷偷地溜出来。

    在城外三里处有一片密林,离同知府不过二里路,只是在府城的不同方向,所以成个三角形。

    这是出城后往东走的必经之地,秦牧这二百人都集中埋伏在这儿,

    刚过一更天。城门处的侧门开了。一辆辆马车排队缓缓地出了城。不到半刻钟就来到秦牧他们身边,秦牧数了数,大概有五十多辆,有一队官兵举着火把护送,看人数差不多有四百多。

    秦牧人手少,暂时不敢动手,只得在后边紧紧跟着马车。

    车队又走了十几里,眼看来到一片密林旁。带队的官兵停住了脚步,只听得一个头领模样的人说:“戈尔塔,我们在此就别过吧,你们过了这片树林就是官道,估计再有三五十里就能和你们的人会合,我们也算完成任务了!”

    “好,山西那些人已经在五十里外等候了,这次多谢张大人相送,也给李大人带句话,戈尔塔多谢李大人的成全,来年开春我还会再来一趟,别忘了把货备好!”

    “好说,你是我们的财神爷,我们自然不能忘了此事,哈哈!”

    “告辞!”

    “告辞”

    官兵转过身往城里走。

    看着官兵进了城,秦牧和塔木低声吩咐:“快,追上去!”

    戈尔塔正领着大队人马慢腾腾地往前走,突然旁边树林窜出一些黑衣人,没等反应过来,人人手里扔出一个匕首直插到赶马车人的身上。

    “啊!”

    “啊!”

    随着一声声惨叫,十多个车夫从马车上掉下来,车队顿时就乱了。

    “稳住稳住,你们是什么人?”戈尔塔大惊。

    “没搭理他们,速战速决。”秦牧低声吩咐道。

    “你们别动手,你们是不是义军哪,我这有银子,给你们分分,大家和气生财,和气生财!”这戈尔塔汉话说得很好,连文绉绉的成语都学会了。

    可任凭戈尔塔如何喊叫,塔木他们一声不吭就是杀。

    三百来官兵离开后,车队就剩下一百多人,别说他们还护着车,就是一对一也不是秦牧他们的对手。

    戈尔塔见势不妙,带头弃车就跑,还没等跑出几十步,就被密林中又窜出的一伙人迎头截住。

    这些人恰是塔木的人手,接到塔木的传信刚刚赶到,刚想埋伏,结果看打起来了,就赶紧来帮忙,正好截住了戈尔塔等人。

    没到一刻钟,除了砍死的,剩下的五十多人都被塔木他们往嘴里塞上破布,像捆粽子样给捆起来了。

    “这些粮食,现在怎么办?”塔木看着这些粮车问向秦牧。

    “这……”秦牧有些迟疑,这么多粮食太显眼,还一时不知往哪放。

    “秦牧,你要信的过我们,这批粮食我们先运走,以后一定会归还你们的!”塔木对秦牧道。

    “好吧,你们先安排吧!”秦牧现在确实没办法,这粮食只要在这边一露面,这事就露馅了,自己现在还不能和李知府抗衡,只能选择相信塔木,不过不管怎么说克鲁是自己人,宁可便宜了克鲁,也不能便宜了鞑子。

    “这些人怎么办,要不一起都杀了!”粮食的事办完了,塔木就问人的事儿怎么安排。

    “这里尸体已经太多,一会还要清理,你们还是把他们带走吧,不过我需要他们的口供,签字画押的证据,以后还有大用!”

    “这好办,你们先清理现场吧,我来问他们的话!”塔木自信满满地接过问话的活儿。

    秦牧他们这边组织人把尸体都装上马车,赶到远处山边丢下去,举着火把又把道路上的血污用土掩埋,等这边清理的差不多了,塔木那边把证词也写完了。

    塔木把一迭证词随同一打厚厚的银票呈给了秦牧,嘿嘿笑道:“这些家伙还真有钱。”

    证词记得很详细:戈尔塔是个牛录,带领一百多人主要负责山西陕西这边的粮食走私,他们每年都要过来一趟,已经持续了五六年。这次在延安府一共运了三十万斤粮食,五千斤盐,给李知府两万四千两银子,到山西那边还能再拉走五十万斤粮食。

    在山西那边的联系的有几个府衙,还有范斗等八大商贾,每次都是在陕西和山西买完粮食,八大商贾派家丁来接应并给护送出关。

    看看这二三百人,秦牧知道现在没有力量再和山西那些人争斗。

    只能暂时全力送塔木他们离开,然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塔木他们安全离开后,在天亮前秦牧又回到同知府。

    秦牧知道现在不是扳倒李知府等人的时机,只有耐心等几个月,到番薯熟了,借着给朝廷上丰收的捷报,才能连着证据呈到御前。

    秦牧小心地把证据藏好,又想了想,提笔给柳心和王天书各写了封信,把陕西山西官场的问题说清楚,让柳心和王天书心里有数。

    秦牧给这两个人去信,不但是想让他们知道这件事,而且也希望他们能找机会给皇上递上话儿,毕竟明远在宫里做伴读,柳心要是让明远告诉太子还是很容易的。而王天书是京城顺天府的府尹,离天子也很近。如果引起皇上关注,那等到自己上奏章的时候作用就更大了。

    从此秦牧在延安府更加小心,一心扑在米脂的番薯上,仿佛对府衙的事毫不在意。

第136章 青海的局势() 
克鲁和秦牧别后,一路疾行,通过密道来到草原,也仅仅待了两天,安排了一番,就留下哈尔丹在归化城驻守,他和蒙克带着一千名侍卫直奔青海。

    崇祯五年林丹汗率众仓惶西逃,在皇太极的追赶下丢兵弃将,渡黄河时丢了一部分人,到青海后,又和明朝的边军发生了几次冲突,损失了一些人,现在部众就剩下了三万多人。

    崇祯七年这个夏天对林丹汗来说是一场灾难,平时还算太平的青海突然爆发了天花,先是从最普通的牧民开始,莫名其妙的发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