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 >

第18部分

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第18部分

小说: 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天,鲁国国君来访,齐王在王宫设宴款待他们。晏婴、三勇士和文武百官都列席作陪。晏婴看到三勇士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心中便有了主意。宴席进行到一半,晏婴上前奏请齐王,让他到花园里摘些桃子来宴请贵客,国王表示同意。于是晏婴到王宫后面的花园里摘了六个桃子回来。这六个桃子,两国国君各吃了一个,两国的相国各吃了一个,最后只剩下两个桃子。晏婴提议让两旁的文武官员各自报功,谁的功劳大就把桃子赏给谁。

    齐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还可以增加宴会的喜庆气氛,便让他的文武官员各自述说自己的功劳。这时公孙捷首先站出来说:“从前我陪国王打猎时,曾亲手打死一只老虎,解了齐王的围,这算不算功劳大?”晏婴说:“这个功劳自然算大,应该赏赐。”于是齐王赏给公孙捷一个桃子,公孙捷感到很得意。古冶子见状,立即起来说:“打虎不算什么,我当年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杀过一头大龟,救了齐王的命,这功劳可不比公孙捷小。”齐王一听,觉得他说得很对,于是把最后一个桃赐给了古治子。就在这时,三勇士中的最后一位田开疆实在是坐不住了。他牢骚满腹地讲述了自己领兵攻打敌国,俘虏敌人五百多人,为国家强大立下了赫赫战功。然后问齐王他的功劳够不够大。国王无可奈何,于是安慰他说:“你的功劳确实很大,可是你说得太迟,桃子已经没有了,下次再赏赐你。”田开疆听不下去,觉得自己为国征战反倒受了冷落,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下受到这样的侮辱,一时气愤难平,便当场拔剑自刎而死。公孙捷见状,也拔出剑来说:“我功劳小而受到赏赐,田将军功高而没有得到赏赐,这确实不合情理。”于是顺手一剑也自我了断了。这时古冶子也跳出来说:“我们三人曾经发誓同生死,今天他们二位已死,我怎么能独自活着呢?”说完也自杀了。这三个勇士在说话之间就自杀身亡了,齐王连阻止都来不及,所有的来宾也都吓得目瞪口呆。晏婴以他的智慧,仅仅用了两只桃子,就杀掉了三个勇猛异常的武士,化解了国家的祸患。

    其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抓住了这三个人一个共同的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过于意气用事。什么事情他们都不愿意思考,如果觉得受了侮辱,要么和侮辱他们的人决一死战,要么就自杀以此来血洗耻辱。这样的人只能叫莽夫。他们从来不给自己思考的时候,因此他们往往会中了别人的圈套。

    成大事者认为,为人处世一定要冷静,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关口,千万不要妄动。

第50章 功高盖主,功成身退() 
成大事者认为,当功高盖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功成身退。有的人聪明一世,甚至自诩自己聪明一世,但他们往往会糊涂一时,而就在这一时之间他们因为糊涂而丧命。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巨额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太子去世。过了两年,昭王立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而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被立为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儿子名叫子楚,被作为秦国的人质派到赵国。由于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子楚在赵国生活十分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做买卖,结识了子楚。他明白,子楚肯定是因为不被喜爱才被送往赵国做人质。按照一般的商人思维,这样的人投资是毫无价值的。顶多给他一点好处,让他哪天如果撞上了好运,侥幸回到秦国去,当了一路诸侯,以后见面也可以给点照应。但是吕不韦并不这样看。他觉得子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他有个父亲是秦王,虽然秦王有众多子女,自己又不被喜欢,但是他毕竟是秦王的亲生儿子,他是有希望成为下一个秦王的。这就是这个人最大的投资价值。吕不韦于是问父亲:“耕田之利多少倍?”父亲答道:“十倍。”吕不韦再问:“珠玉之利多少倍?”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接着问:“如果立主定国,那么利益又是几倍?”父亲很惊异地说:“如果能这样,利益当然是无数倍。”于是吕不韦认定子楚奇货可居。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为子楚出谋划策,他对子楚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已经被立为太子。我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现在您在众多兄弟中,你排行中间,而且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赵国当人质,即使哪天秦王驾崩,安国君继位为王,您也不要指望同你的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子楚一听,便问吕不韦该怎么办。吕不韦说:“您现在生活十分困窘,又长期客居在此,拿不出什么东西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虽然也不是很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尽力让他们立您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愿意将秦国的土地与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了一些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吕不韦将所有宝物都献给了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而且常常说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父亲和夫人。华阳夫人一听十分高兴。吕不韦又让人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男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会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但没有儿子。不如趁这个时候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且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的儿子又能继位为王,始终也不会失势。现在子楚贤能,而且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可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且他的生母不受宠爱,于是他只有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您一生在秦国都会受到尊宠。”华阳夫人一听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便向太子提议立子楚为继承人,太子答应。

    吕不韦又选了一位美貌女子送给子楚,这个女子为子楚生下了个儿子,叫政,这就是日后的秦始皇。

    不久子楚和吕不韦密谋,逃回了秦国,而将妻子和儿子留在了赵国。又过了几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安国君继位不久就去世了,子楚即位,他就是庄襄王。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把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嬴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称他为仲父。吕不韦权倾朝野。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且都极力在这方面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也应该在这方面超过他们。于是他召集了许多文人学士,给他们十分好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组织自己的食客编了吕氏春秋,名闻天下。

    秦王嬴政逐渐长大,渐渐对朝政有了自己的主见,但吕不韦仍然把持着朝政,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开始激化。后来秦始皇终于找到个理由,将吕不韦罢免,让他回到自己河南的封地去。

    又过了一年多,各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嬴政怕他发动叛乱,于是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已经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和寡人又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现在命令你和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看就明白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于是就喝下酖酒自杀。

    历史上对吕不韦并没有多少好评,但是对他卓绝的经商头脑确实赞叹不已,尤其是他所认定的“奇货可居”,正说明了吕不韦这个人眼光十分敏锐,而且看得长远。但是吕不韦唯一看不长远的是,他没有看到自己干涉了一个英明国君的成长,他已经权倾朝野,还要著书立说,求得盛名,更不为秦王嬴政所容。后世很多人猜测吕不韦之所以没有反叛嬴政,是因为嬴政是他的私生子。但猜测总归猜测。吕不韦和嬴政不管是不是父子关系,他们的矛盾最终是要激化的。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十分强硬的人。而最终会采取极端行动的必然是嬴政,因为吕不韦功成之后,还居高位,功高盖主,不知道自我保全。

    成大事者认为,一个人要想求得保全,就要学会得意浓时便可休。

第51章 不要轻易相信一些东西() 
成大事者认为,人们虽然不用怀疑一切,但是也要做到不要轻信。

    现代社会,有一些人不思考,不调查,将道听途说的东西当成真理来供奉,这种风气对人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人们应该学会认真去思考,踏实去行动的能力。毕竟实际调查一下,比听到一百遍都更加可信。

    曾经有一个人,到野外去打柴,当他经过沼泽地时,很幸运地得到了一只麋鹿。他特别开心,但是他还必须打柴回家。于是他找了棵树,将麋鹿拴在那里,打算打完柴后再将这头麋鹿牵回家。

    然而他刚离开没有多久,一个商队就从这片沼泽地经过。商人看到一棵孤零零的大树拴着一只麋鹿,而周围又没有一个人。他们特别欣喜,以为是上天送给他们的礼物,便把麋鹿牵走了。没走多远,商人突然醒悟到这个麋鹿肯定是有主人的,自己这样做跟强盗没有什么区别,太不像话了,但是要让他们把麋鹿给放回到原地,他们又实在舍不得。于是折转回来,将一条准备在路上吃的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以此作为对主人的补偿,这样他们心里会平衡许多。

    过了很长时间,那个打柴的人回来牵他的麋鹿,然而遗憾的是,他看到树旁的麋鹿已经不见了,能看到的只是一条干咸鱼。这让他觉得非常奇怪,这到底是谁干的呢?然而四周望去,却看不见一个人影。肯定不是人为的。他想,毕竟这一片沼泽地中并没有路,除了我要打柴经过这里,谁还会来。如果没有人来,那么这条干咸鱼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平白无故出现一条干咸鱼,它如果不是神,那又会是什么?想着想着,打柴人越想越敬畏,于是特别恭敬地捧着干咸鱼回家。

    到家后,打柴人将这个故事讲给了很多人听,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十分蹊跷。很快,这件事就传开了,而且人们将这件事情越传越神奇,越传越离谱。后来,人们纷纷到沼泽地旁边的那棵树边去求福消灾,居然很多许的愿也灵验了。于是,人们都一致认为这干咸鱼是神,对此深信不疑。众人合计了一下,决定要为干咸鱼建一座寺庙,然后毕恭毕敬地将干咸鱼供奉在里面,还送给了干咸鱼鲍君神的尊号。从这以后,鲍君神庙香火不断,十分繁盛。

    这样过了几年,那支经商的车队又经过这里。当他们看到当年的沼泽地居然变成寺庙很是奇怪,同时庙门高悬的鲍君神匾额也让他们格外吃惊。于是下车向别人打听这其中的原因。人们津津乐道地向他们讲述了庙宇和鲍君神的来历,听完以后,商人不禁大笑说:“那条干咸鱼是我们当年放的啊,当年我们牵走了一头麋鹿,我们便用一条干咸鱼作为补偿,放在那棵树旁,哪来的什么鲍君神呢!”听到这话,整个庙里的祝巫和祈求的人都特别尴尬,哭笑不得。后来就再也没人来朝拜这个庙,过了没多久,这个庙就倒塌了。

    在二月河的康熙帝国中有句经典的台词:最不能相信的就是奏折。对于那些听来的,写在纸上的东西都不要太相信,很多东西都是假的。人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要对道听途说的东西过于相信。

    很多人太注重听来的和写下来的东西,殊不知很大一部分是假的。以史书上经常歌功颂德的禅让来论,其实国君心甘情愿地交出政权的时候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禅让都是在威逼利诱下进行的。臣子接受禅让要假意推辞三次,推辞三次后才能接受,很是虚伪。但是很多的史书将禅让写得高风亮节,写得高尚无比,这些都是蒙人的把戏。

    其实还有很多即使是亲眼看到的东西都不能相信,因为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有很多人为了算计别人往往会用一些障眼法来布置现场,如果缺少经验,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很难不受别人欺骗。在社会中生存不是偏听或偏看就可以的,而要用心去思考,要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