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 >

第45部分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第45部分

小说: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天道福善祸淫,事犹影响。昔启民亡国来奔[启民:突厥首领启民可汗],隋文帝不吝粟帛,大兴士众营卫安置,乃得存立。既而强富,子孙不思念报德,才至始毕,即起兵围炀帝于雁门。及隋国乱,又恃强深入,遂使昔安立其国家者,身及子孙,并为颉利兄弟之所屠戮。今颉利破亡,岂非背恩忘义所至也?”群臣咸曰:“诚如圣旨。”

    贞观九年[据下文内容判断,此处似应为贞观初年],北蕃归朝人奏:“突厥内大雪,人饥,羊马并死。中国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贼,人情大恶。”太宗谓侍臣曰:“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并共公等见之,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朕以人事观之,亦何可久矣?”魏徵进曰:“昔魏文侯问李克[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建立者]:‘诸侯谁先亡?’克曰:‘吴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颉利逢隋末中国丧乱,遂恃众内侵,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太宗深然之。

    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徵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齐主:南朝齐后主],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齐主,若为优劣[天元:北朝北周宣帝]?”徵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愞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

    延伸阅读

    贞观政要与初唐政治

    贞观政要主要叙述了太宗贞观朝的统治事迹,其成书的准确时间至今尚不可考,但最迟不晚于玄宗朝。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在武则天治下出仕,此时武则天与李唐皇族、旧贵族的血腥斗争余音尚在。武则天统治晚期,亲唐的旧贵族发动政变,拥戴被废黜的中宗复辟,恢复了李唐的统治。但复辟的中宗未曾重现贞观年间的光荣,这位意志软弱的君主迅速落入他的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的掌控之中。韦皇后、安乐公主企图效法武则天的先例,使自己成为帝国的君王。武则天的一个女儿,长久以来权势显赫、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也加入到竞争中来。纵横捭阖的联盟、斗争在李唐皇室内部展开,中宗和他的皇后、子女,先后在内乱中死于非命。策划政变推翻韦氏一党的太平公主成了执政者,实际控制着弟弟睿宗的朝廷。睿宗心灰意冷地统治了一个短暂的时期,就让位于太子李隆基,即后来的玄宗。独断专行的太平公主和自己性格坚毅的侄子注定无法相容,太平公主企图故伎重演,准备以一次政变废黜玄宗。玄宗事先得到消息,他果断反击,处死了太平公主,结束了女主干政的动荡岁月。

    吴兢亲历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对此必定感触甚深。相形之下,唐初光荣、和平的岁月自然令人怀念不已。后来撰写贞观政要时,吴兢试图以对往日的美好追忆,抚慰内乱的创伤,重新唤起君主和贵族的热情。他期望女主干政、宫廷内乱的动荡岁月将从此结束,一位如太宗般英武的君主将统治帝国,臣民会享受秩序与和平。贞观政要对太宗朝的统治不免理想化的修饰,以至于贞观君臣的言词宛如道德剧中的台词。但是,高宗、玄宗之间动荡、恐怖的岁月,曾经长达数十年之久,对太宗朝道德化的追忆,也在情理之中。

第56章 女皇武则天() 
(北宋)欧阳修等

    导读

    本文选自新唐书卷七六高宗则天武皇后传。

    李世民生前担心太子李治性格软弱,无力履行君主的职责。李治最后在帝位继承权的竞争中胜出,与重臣长孙无忌的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太宗去世前,为李治指定了一个辅政顾问团,其中包括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等一批元老贵族。

    长孙无忌有定策之功,又是李治的母舅,自然在朝廷中荣膺首席。但在宫廷之中,高宗的妃子武则天却渐渐得势。高宗体弱多病,性格过于软弱,往往依赖武则天处理、决断政务。不久,高宗决定立武则天为皇后,元老重臣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坚决反对,但元老、名将李支持高宗的决定。在高宗的坚持下,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不久之后,长孙无忌、褚遂良被贬斥,流放外地而死,他们的遭遇暗示武则天的权势已经不可动摇。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先后以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的名义执政,后来又改唐为周,登基称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十五年。

    初唐时期,关陇贵族集团把持着朝政,与皇帝分庭抗礼。武则天不一定对关陇贵族存有偏见,可是她既然身处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又不准备妥协,对贵族的镇压就不可避免。长孙无忌失势不过是武则天与贵族们斗争的第一步。高宗去世之后,旧贵族与武则天之间的冲突日趋激烈。武则天遂以政治告密和恐怖政治镇压反抗行动,旧贵族们遭到一次次的残酷清洗。武则天一边镇压、削弱贵族的权势,一边以科举制选拔平民进入政府,补充官员的空缺。为着一位君主强化专制的需要,平民获得了政治晋身的渠道。武则天的王朝被政变推翻后,她的继任者继承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政府以及科举选官的制度。复辟的皇帝无意恢复关陇贵族政治的遗产,因为兢兢业业的官员要比分庭抗礼的贵族更适合皇帝的口味。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父士彟,见外戚传。文德皇后崩[文德皇后:太宗的长孙皇后],久之,太宗闻士彟女美,召为才人[才人:唐制,皇后以下,有贵、淑、德、贤四妃为夫人;昭仪、昭容等九嫔;才人为妃嫔的下一等级],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母韪其意,止泣。既见帝,赐号武媚。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王皇后久无子,萧淑妃方幸,后阴不悦。它日,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后廉知状,引内后宫,以挠妃宠。

    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一旦顾幸在萧后,寖与后不协。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而母柳见内人尚宫无浮礼,故昭仪伺后所薄,必款结之,得赐予,尽以分遗。由是后及妃所为必得,得辄以闻,然未有以中也。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往与妃相谗媢:指王皇后与萧淑妃在高宗面前互相攻击],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久之,欲进号“宸妃”,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言:“妃嫔有数,今别立号,不可。”昭仪乃诬后与母厌胜[厌胜:以巫术取胜],帝挟前憾,实其言,将遂废之。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及济濒死固争,帝犹豫;而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素险侧,狙势即表请昭仪为后,帝意决,下诏废后。诏李、于志宁奉玺绶进昭仪为皇后,命群臣及四夷酋长朝后肃义门,内外命妇入谒。朝皇后自此始。

    后见宗庙,再赠士彟至司徒,爵周国公,谥忠孝,配食高祖庙。母杨,再封代国夫人,家食魏千户。后乃制外戚诫献诸朝,解释讥噪。於是逐无忌、遂良,踵死徙,宠煽赫然。后城宇深,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帝谓能奉己,故扳公议立之。已得志,即盗威福,施施无惮避,帝亦儒昏,举能钳勒,使不得专,久稍不平。麟德初,后召方士郭行真入禁中为蛊祝[蛊祝:行使巫术],宦人王伏胜发之,帝怒,因是召西台侍郎上官仪,仪指言后专恣,失海内望,不可承宗庙,与帝意合,乃趣使草诏废之。左右驰告,后遽从帝自诉,帝羞缩,待之如初,犹意其恚,且曰:“是皆上官仪教我!”后讽许敬宗构仪,杀之。

    初,元舅大臣怫旨,不阅岁屠覆,道路目语,及仪见诛,则政归房帷,天子拱手矣。群臣朝、四方奏章,皆曰“二圣”。每视朝,殿中垂帘,帝与后偶坐,生杀赏罚惟所命。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帝晚益病风不支,天下事一付后。后乃更为太平文治事,大集诸儒内禁殿,撰定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等,大氐千余篇。因令学士密裁可奏议,分宰相权。

    帝崩,中宗即位,天后称皇太后,遗诏军国大务听参决。嗣圣元年,太后废帝为庐陵王,自临朝,以睿宗即帝位。后坐武成殿,帝率群臣上号册。

    于是柳州司马李敬业、括苍令唐之奇、临海丞骆宾王疾太后胁逐天子,不胜愤,乃募兵杀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据州欲迎庐陵王,众至十万。楚州司马李崇福连和。盱眙人刘行举婴城不肯从,敬业攻之,不克。太后拜行举游击将军,擢其弟行实楚州刺史。敬业南度江取润州,杀刺史李思文,曲阿令尹元贞拒战死。太后诏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三十万讨之,战于高邮,前锋左豹韬果毅成三朗为唐之奇所杀。又以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并力。敬业兴三月败,传首东都,三州平。

    始,武承嗣请太后立七庙[武承嗣:武则天的侄子。七庙:古代皇帝的庙数之制],中书令裴炎沮止,及敬业之兴,下炎狱,杀之,并杀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程务挺:唐大将,曾上书为裴炎辩解]。太后方怫恚,一日,召群臣廷让曰:“朕于天下无负,若等知之乎?”群臣唯唯。太后曰:“朕辅先帝逾三十年,忧劳天下。爵位富贵,朕所与也;天下安佚,朕所养也。先帝弃群臣,以社稷为托,朕不敢爱身,而知爱人。今为戎首者皆将相,何见负之遽?且受遗老臣伉扈难制有若裴炎乎?世将种能合亡命若徐敬业乎?宿将善战若程务挺乎?彼皆人豪,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公等才有过彼,蚤为之。不然,谨以事朕,无诒天下笑。”群臣顿首,不敢仰视,曰:“惟陛下命。”

    久之,下诏阳若复辟者[阳若复辟者:假意说要把大权交还皇帝]。睿宗揣非情,固请临朝,制可。乃冶铜匦为一室,署东曰“延恩”,受干赏自言;南曰“招谏”,受时政失得;西曰“申冤”,受抑枉所欲言;北曰“通玄”,受谶步秘策[谶步秘策:谶纬、密谋]。诏中书门下一官典领。太后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桀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又畏天下有谋反逆者,诏许上变,在所给轻传,供五品食,送京师,即日召见,厚饵爵赏歆动之。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变者遍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御史傅游艺率关内父老请革命,改帝氏为武。又胁群臣固请,妄言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天子不自安,亦请氏武,示一尊。太后知威柄在己,因大赦天下,改国号周,自称圣神皇帝,旗帜尚赤,以皇帝为皇嗣。

    神龙元年,太后有疾,久不平,居迎仙院。宰相张柬之与崔玄等建策,请中宗以兵入诛易之、昌宗[易之、昌宗:皆为武则天内宠,专权枉法,势倾朝野,中宗复位后被诛。],于是羽林将军李多祚等帅兵自玄武门入,斩二张于院左。太后闻变而起,桓彦范进请传位,太后返卧,不复语。中宗于是复即位。徙太后上阳宫,帝率百官诣观风殿问起居,后率十日一诣宫,俄朝朔、望。废奉宸府官,选东都武氏庙于崇尊庙,更号崇恩,复唐宗庙。诸武王者咸降爵。是岁,后崩,年八十一。遗制称则天大圣皇太后,去帝号。谥曰则天大圣后,祔乾陵。

    延伸阅读

    李敬业反唐

    唐高宗去世后,中宗继位,而实际的摄政者是长期与高宗共治的武则天。中宗继位后,不甘心事事听从,双方嫌隙渐生。不久,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皇子李旦为睿宗。武则天改立皇帝、操持朝政激起了旧贵族的不满。初唐功勋贵族李之孙李敬业最先于扬州举事。李敬业曾为眉州刺史,后被贬为柳州司马。对贬官深怀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