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 >

第53部分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第53部分

小说: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盛,俄而忽转南风,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使司天监李义白北汉主云:“时可战矣。”北汉主从之。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扣马谏曰:“义可斩也!风势如此,岂助我者邪!”北汉主曰:“吾计已决,老书生勿妄言,且斩汝!”麾东军先进,张元徽将千骑击周右军。

    合战未几,樊爱能、何徽引骑兵先遁,右军溃;步兵千余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太祖皇帝时为宿卫将[太祖皇帝:指宋太祖赵匡胤,此时为后周大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又谓张永德曰:“贼气骄,力战可破也!公麾下多能左射者,请引兵乘高出为左翼,我引兵为右翼以击之。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永德从之,各将二千人进战。太祖皇帝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汉兵披靡。内殿直夏津马仁瑀谓众曰:“使乘舆受敌[内殿直:官名。夏津:马仁瑀的籍贯。乘舆:借指皇帝],安用我辈!”跃马引弓大呼,连毙数十人,士气益振。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乂言于帝曰:“贼势极矣,将为我擒,愿陛下按辔勿动,徐观诸将破之。”即引数百骑进陷陈。

    北汉主知帝自临陈,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元徽,北汉之骁将也,北军由是夺气。时南风益盛,周兵争奋,北汉兵大败,北汉主自举赤帜以收兵,不能止。杨畏周兵之强,不敢救,且恨北汉主之语,全军而退。

    樊爱能、何徽引数千骑南走,控弦露刃,剽掠辎重,役徒惊走,失亡甚多。帝遣近臣及亲军校追谕止之,莫肯奉诏,使者或为军士所杀,扬言:“契丹大至,官军败绩,余众已降虏矣。”刘词遇爱能等于涂,爱能等止之,词不从,引兵而北。时北汉主尚有余众万余人,阻涧而陈,薄暮,词至,复与诸军击之,北汉兵又败,杀王延嗣,追至高平,僵尸满山谷,委弃御物及辎重、器械、杂畜不可胜纪。

    是夕,帝宿于野次,得步兵之降敌者,皆杀之。樊爱能等闻周兵大捷,与士卒稍稍复还,有达曙不至者。甲午,休兵于高平,选北汉降卒数千人为效顺指挥[效顺指挥:专门为投诚人员编制的军队],命前武胜行军司马唐景思将之,使戍淮上,余二千余人赐资装纵遣之。李谷为乱兵所迫,潜窜山谷,数日乃出。丁酉,帝至潞州。

    北汉主自高平被褐戴笠[被褐戴笠:身穿褐衣,头戴斗笠],乘契丹所赠黄骝,帅百余骑由雕窠岭遁归,宵迷,俘村民为导,误之晋州,行百余里,乃觉之,杀导者;昼夜北走,所至,得食未举箸,或传周兵至,辄苍黄而去。北汉主衰老力惫,伏于马上,昼夜驰骤,殆不能支,仅得入晋阳。

    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即收爱能、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余人,责之曰:“汝曹皆累朝宿将,非不能战;今望风奔遁者,无他,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悉斩之。帝以何徽先守晋州有功,欲免之,既而以法不可废,遂并诛之,而给槥车归葬[槥:粗陋而薄的棺材]。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姑息之政矣。

    延伸阅读

    宋人论周世宗

    宋太祖赵匡胤原为北周将领,后篡位自立。但是有宋一代,士大夫并不讳言周世宗的功业。相反,新五代史所记周世宗的功勋,为矢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北宋士大夫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谷以计策;后克淮南,出谷疏,使学士陶谷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第66章 偃武修文() 
(清)毕沅

    导读

    本文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一、卷二、卷三。

    周世宗去世时,继位的皇帝年仅七岁。禁军将领赵匡胤借征辽之机发动兵变,回师京城。赵匡胤在后周军队中有着广泛影响,他顺利获得了军队和大部分将领的支持。朝廷大臣顺水推舟地安排了禅让仪式,赵匡胤登基称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北宋王朝。

    这位篡位者对武人政治的威胁感同身受,登基后就开始寻求弥补之计。得益于周世宗军事改革的遗产,赵匡胤继承了精锐的中央禁军。在禁军武力的挟制下,各地藩镇被迫接受朝廷提出的交换条件。作为放弃兵权的报酬,将领们获得了各种名誉、地位和财产。与此同时,朝廷也谨慎地戒备着中央禁军。禁军将领的统帅权受到许多限制,军队中的私人联系也被禁止。经过赵匡胤的努力,五代以来军队归于私人的隐患被消除了,唐末以来跋扈的藩镇也渐渐销声匿迹。

    北宋朝廷在抑制武人的同时,极力拔高文士的地位。隋唐以来的科举选士制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大批科举出身的士人在朝廷中获得了自己的地位,他们坚持自己的品味、理想和偏见,其中不言而喻包括对武人的偏见和抑制,更何况几百年来的历史时时加剧着这种偏见呢?

    始于北宋的偃武修文,此后被视为中原正统王朝理所当然的政治传统。赵匡胤兵变不过是五代武人政治中平淡无奇的一幕,却引发了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十分关键的制度变革。

    先是辛丑朔,周群臣方贺正旦,镇、定二州驰奏,辽师南下,与北汉合兵,周帝命匡胤率宿卫诸将御之。匡胤掌军政六年,得士卒心,数从世宗征伐,屡著功绩,为人望所归,至是主少国疑,将士阴谋推戴。

    壬寅,殿前副点检、镇宁军节度使太原慕容延钊将前军先发,癸卯,大军继之。时京师多聚语云:“策点检为天子。”军中知星者河中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指谓匡胤亲吏楚昭辅曰:“此天命也。”

    是夕,次陈桥驿,将士相与谋曰:“主上幼弱,我辈出死力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都押衙李处耘,具以其事白匡胤弟内殿祗候供奉官都知匡义及归德节度掌书记蓟人赵普,语未竟,诸将露刃突入,大言曰:“军中定议,欲策太尉为天子。”匡义因晓之曰:“兴王异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汝等各能严饬军士,勿令剽掠,都城人心安,则四方自定,汝等亦可共保富贵矣。”众许诺,乃共部分。夜,遣衙队军使郭延赟驰告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守信、审琦皆素归心匡胤者。将士环列待旦。

    匡胤醉卧,初不省。甲辰,迟明,诸将擐甲执兵,直叩寝门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匡胤惊起,未及应,即被以黄袍,罗拜,呼万岁,掖乘马南行。匡胤度不能免,乃揽辔誓诸将曰:“汝等贪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汝等能禀乎?”众下马曰:“唯命。”匡胤曰:“太后、主上,吾北面事之;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汝等不得惊犯宫阙,侵凌朝贵及犯府库。用命有厚赉,违则孥戮。”皆应曰:“诺。”乃整军自仁和门入,秋毫无所犯。翼日,先遣客省使大名潘美见执政喻意,又遣楚昭辅慰安家人。

    辛亥,论翊戴功,以周义成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为归德节度使、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宁江节度使、马步军都指挥使常山高怀德为义成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以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厌次张令铎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候,以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王审琦为泰宁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以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嘉州防御使辽人张光翰为宁江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以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安喜赵彦徽为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余领军者并进爵。

    先是,周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武安韩令坤领兵巡北边,慕容延钊复率前军至真定。帝既自立,遣使谕延钊、令坤各以便宜从事,两人皆听命。己未,加延钊殿前都点检、昭化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二品,令坤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天平节度使、同平章事。

    诏殿前、侍卫二司各阅所掌兵,简其骁勇者升为上军,而命诸州长吏选所部兵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由是犷悍之士皆隶禁籍矣。又惩唐以来藩镇之弊,立更戍法,分遣禁旅戍守边城,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自是将不得专其兵,而士卒不至于骄惰,皆赵普之谋也。

    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罢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自是殿前都点检遂不复除授。

    初,帝既克李筠及李重进[李筠:后周大将,因不服赵匡胤废周自立,公元960年四月举兵反宋。李重进: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周世宗时与赵匡胤分掌兵权,赵匡胤称帝后,对其颇猜忌,遂于公元960年九月起兵反宋],一日,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帝王凡易八姓:指五代十二年共换帝王八姓:后梁(朱温)、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各一姓,后唐三姓(李克用父子、克用养子明宗本为少数民族、明宗养子末帝姓王),后周二姓(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时石守信、王审琦皆帝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皆宋初大将,握兵权,与赵匡胤亲厚],各典禁卫。普数言于帝,请授以他职,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万一军伍作孽,彼亦不得自由耳。”帝悟,于是召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力,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高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下已定,谁敢复有异心!”帝曰:“卿等固然,设麾下有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身[黄袍加汝身:指被拥立为帝。公元960年,赵匡胤在赵普、石守信策划下,借口辽与北汉入侵,率军抵御,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将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拥立为帝。],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拜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罢。帝从之,赏赉甚厚。庚午,以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皆罢军职;独守信兼侍卫都指挥使如故,其实兵权不在也。殿前副点检自是亦不复除云。

    初命文臣知州事。帝惩五代藩镇强盛之弊。时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至是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丙戌,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来朝。帝欲使典兵,赵普以为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复委以兵柄,屡谏,不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