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64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64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完全成了一座空城。

    此时离骁骑军攻占汴京已有二十余日。五日前,赵癸所领的淮西兵顺利地与骁骑军在汴京会师。当赵葵看见骁骑军还在汴京时,一脸吃惊地望着我。

    “为何郑统制还在汴京?”赵葵说道:“此时距郑统制攻下汴京的时侯已有旬余,为何郑统制不趁势直取洛阳?”

    “赵置使有所不知。”我叹道:“如今我军的粮草只够维持五日,如何还能取洛阳?”

    “我军粮草也所剩无已了。”闻言赵葵眉头大皱道:“不知为何朝廷还不发粮草?不过事已至此,我们已不能再等了。”

    “郑统制。”说到这里赵葵语气一变,对我高声说道:“本帅命你率骁骑军带上五日粮草,速取洛阳,即时起程。”

    “赵置使。”我急道:“无粮出战,只怕我军”

    “郑统制不必多言。”赵葵打断了我的话道:“如今蒙古援军未至,我等正好乘虚攻取洛阳。若待粮草至此,只怕蒙古援军早已南下了,到时蒙古若是据守洛阳坚城,我军想要取胜更是难上加难。至于粮草,只要朝廷一送到,本帅便会马上命人送往洛阳。”

    “是。”闻言我无奈地应声道,心中却是直泛苦水,汴京到洛阳就有五日的行程,而骁骑军只带五日粮草。以这样的军队进攻坚城洛阳,就算守城的蒙军只有两、三千人,只要他们能够支撑住一日,骁骑军便要受不了了。

    “还有。”赵葵想了想又说道:“淮西兵中杨谊所领的一万强弩兵,便做郑统制的后应,郑统制取下洛阳后,务必趁势直取潼关、虎牢关,而后死守直至援军将粮草送达。”

    就因为赵葵的这道命令,我便站在了洛阳的城头之上喝着西北风。想像中的恶战并没有发生,但是我的心情却并没有因此而轻松,相反地,却是越来越烦乱。这场过于顺利的战争让我有了一种不祥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轻松地咬到了肥肉的饿狼,等着它的,只有猎人的陷阱和圈套。

    李伯渊与李琦两人所领的降军被我编入了骁骑军,但我将他们作为族外军另编成了一支独立的军队,我可不想让金人与汉人的矛盾在在这紧要关头体现出来。而且大凡像他们这样灭国的降军,由于已没有了自己的国家和奋斗的目标,所以极容易临阵叛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和完颜守绪秘密会见了李伯渊与李琦两人。当他们两人见到了完颜守绪,知道了我金国附马的身份,明白复国有望后,竟然兴奋得痛哭流涕。

    洛阳城位于黄河中游南岸,它幅员五十二余里,北依邙山、黄河、南望洛河、伊河,西据秦岭、潼关,东靠虎牢、黑石,为历代所重视的形胜之地。这也正是赵葵急取洛阳的原因,洛阳虽说是此次要收复的三京中最小的一京,但却是地势最为险要的一京。占据洛阳,便北有黄河天险,东、西则分别是天下闻名的雄关虎牢关和潼关,可以说占据了洛阳,便好似在这条以三京为主的防线上扎上了一枚钉子,当然,这是要在有粮草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为了能够多撑几日,我命令全军每日只吃两餐,一干一稀,所以到了现在粮食还可以勉强撑上三日。一进洛阳后,我又命人四处采摘野菜,虽然能摘到的野菜很有限,却也是寥胜于无。

    “我们还要依令取潼关和虎牢吗?”王坚在旁问道。

    “不必了。”我摇了摇头说道:“没有粮草,再坚固的城池,再有名的雄关都是一样的。”

    “蒙古人在打什么主意?”身旁的张珏皱着眉头说道:“他们好似放弃了河南一般,他们又怎会如此好相与?”

    “照我说。”此时唯一一个没有忧愁的人,还属那个少了根筋的吴欲刚,只见他谄笑着说道:“这定是蒙古人听到了郑统制的威名,望风而逃了。蒙军有什么可怕的,想当年郑统制还不是在三峰山上不费一兵一卒,便将蒙军四万轻骑活埋于三峰山之下,就连蒙人的军神拖雷也不能幸免。所以他们一听来的是郑统制所领的骁骑军”

    “停”我大声喝道,众人乍闻此声,均惊异地向我望来,因为要喊停吴欲刚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大的声音,他们只道是吴欲刚说错了什么话触怒了我。而吴欲刚则像做错了事般,呆立在一旁诚惶诚恐地望着我,空气中立时便出现了一种可怕的压抑。

    “什么声音?”良久,我才皱着眉头,小声说道。

    众人闻言都不由暗松了一口气,明白了刚才我并不是生吴欲刚的气,于是众人都停止了动作,凝神细听着。

    “咻”

    一个长音隐隐约约地从雨中传来,接着又是一声。听到了这种声音,王坚三人刚放下的心又猛然提起,吴欲刚更是吓得脸色苍白。他们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将目光集中在我的身上。

    “是斥侯报信的响箭。”张珏说道:“蒙古人来了。”

第123章 洛阳之战(1)() 
部队无论是驻地还是行军,都会向四方派出大量的斥侯兵。这些斥侯兵就好似部队的耳目,他们的任务就是发现敌情并以最快的速度回报部队。如果他们被敌人追击,便会发出随身携带的一种响箭,这种响箭其实就是在普通的箭枝上绑上一种竹哨,它在箭枝高速射出时,能够发出一声刺耳的长啸声。

    不远处一个十余人的斥侯部队正向我所立的城墙飞奔而来,其中还有几人在不停地发射着响箭,后面还紧跟着一队蒙古人。我马上示意王坚带上一队骑军前去接应,不过随后我发现这已是多余的,因为那队蒙古人在发现洛阳城墙上的人后,便立时掉转了马头飞奔而去。不过盏茶的工夫,王坚便带着几个气喘吁吁的斥侯兵与两个浑身是血的军士跪在我的面前。

    “属下参见统制大人。”其中一名斥侯兵叫道:“属下等在正东八里处,救下这两名正被蒙军追杀的军士,据他们所说,正是杨谊所领的强弩兵。”

    “杨谊的强弩兵。”闻言我不由一惊,忙向受伤中的一位看起来清醒些的军士问道:“你们是杨谊的强弩兵?杨谊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回统制大人。”那位军士强忍着伤痛,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我军行至洛阳东三十里龙门处,正埋锅做饭,却不料胡哨一声,蒙军已四至,我军仓猝无备之下,大败往南溃逃,路上却又中了蒙军的埋伏,此时只怕已全军覆没了。”

    “什么?”闻言众人个个大惊失色,照这样看来,蒙古的援军不是没来,而是来了却隐藏在洛阳的四周,布好口袋就等着我们钻进来了。

    “可恨。”我冷哼一声道:“蒙军竟然清楚地知道我军缺粮。”

    张珏与王坚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如果蒙军不知道我军缺粮的话,是不可能定下将坚城洛阳拱手相送的。因为如果我军有粮,便可以坚守洛阳待援,以宋军的擅守和蒙军的不擅攻城,一万宋军便是面对三、四万的蒙军也是不成问题。那蒙军如今敢如此放心地定下这陷阱,显然是知道了我军缺粮。

    “统制大人。”一位斥侯接着说道:“属下等还发现一支约三千余人的蒙古先锋军朝洛阳直奔而来,此时只怕离洛阳已不足五里了。”

    这斥侯的话音刚落,立时又引起了众人一阵骚动。先锋军便有三千余人,那么再加上中军和后军,想必东面的蒙军便有一万余人,而我军全军才只一万余人,此战又如何能打。

    “统制大大人。”吴欲刚此时已是面色苍白,他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道:“蒙军势大,属下认为我军该避其锋锐”

    “哼。”我不满地瞪了吴欲刚一眼,然后大声对王坚等人喊道:“全体整装,出城迎敌。”

    “是”王坚与张珏大喊一声回应道,他们没有提出疑问,因为他们知道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出城作战虽是九死一生,但不出城作战,一旦被蒙军围困在城内,则是十死无生。

    城墙上传来了战鼓的轰鸣声,一万余骁骑军军士从东城墙的三个城门鱼贯而出,聚集在城墙之外,转眼间人上马,刀出鞘,箭上弦朝着东面布好了阵形。

    此战李伯渊等三千余族外兵与完颜守绪都被我安排在洛阳城内守城,为的是不让我军腹背受敌。而其余的骁骑军军士则全部出城布阵,四千神臂弓手在前一字排开,三千重步兵在后,两千骑军保护侧翼,一千弓箭兵压住阵脚。

    因为“神臂弓”较为平直的弹道,所以神臂弓手只能排成这种又宽又薄的阵形排在重步兵的前面。他们将在与敌人接触之前进行远程打击,在敌军骑兵将至时迅速退回到重步兵之后。

    绵绵细雨还在不停地下着,万余军士排着整齐的阵形静静地望着远方。远处不知何时隐隐传来了一阵闷雷声,渐渐地雷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了,我们都知道那是蒙军的马蹄声。

    “呜呜”随着号角的长音,蒙军的先锋军终于出现在众人的面前,由于蒙军一般每人都有两、三匹甚至有些还有四匹马,所以这支三千余人的蒙军军容却是空前的强盛。万马隆隆的蹄声震耳欲聋,迎着细雨放眼望去,前方却有如一片灰褐色的海洋直往宋军所立之处涌来。

    我骑在马上冷冷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切,身旁传来了军士们粗重的呼吸声,在我前方的长枪兵与刀盾兵则紧握着枪柄、刀把,直将手握得毫无血色的苍白,处在队伍前方的神臂弓手甚至已出现了一些骚动。我明白他们已被蒙军的这种气势所震慑,毕竟他们大多都没打过仗,此时会怯场也是正常的反应。但我心中还是忍不住暗叹一声,这才只是三千蒙军而已,若是这样下去如何还能对付将来的大仗,是时侯做些什么来提高他们的士气。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平时教给他们的,经过我稍加改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于是我高声吼道:“向前向前向前唱”。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初时响应我的只是稀稀拉拉的几个歌声,但随着歌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军士加入了歌唱的队伍,不多时战场之上便响起了万名军士震天的齐吼,这个吼声甚至已盖过了面前万马的蹄声。

    有人说音乐有一种魔力,有着令人恐怖的感召力,此时的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意。我回头看看身后的军士,他们的眼里已不再有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蒙军的怒火。而蒙军好像也被这吼声给震住了,不知什么时侯他们已勒住了战马,立在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第124章 洛阳之战(2)() 
书友会的朋友建了个福建的书友群,各位福建的大大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加加。群号:12819051(起点福建书友会)

    ————————————

    歌声乍止,四周立时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整个战场上除了战马烦躁不安地踩踏着地面的声音,就只有细雨落在盔甲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一阵微风吹过,雨粉像小草一样撩拔着我的脸庞,“郑”字大旗在我的身边飘起。我冷冷地注视着对面的蒙军,观察着他们的每一个动静,我知道此时的我已不允许再出任何差错,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差错,都有可能让我身边的这些战友失去宝贵的生命。

    蒙军的队列里突地分出两骑奔至两军正中,他们用娴熟的汉语朝宋军大声喊道:“前面的可是郑言所领的骁骑军?”

    “正是。”我大声朝那两员骑兵喝道:“有话快说,我正急着砍下你的脑袋。”

    四周的军士不由发出了一阵哄笑声,紧张的气氛立时便缓和了不少。

    那两名骑军也不生气,高声回道:“郑言听着,耶律丞相在大汗面前极力称赞你是个人才,我蒙古大汗胸襟广阔,虽知亲王拖雷死于你的计策之中,还是命我等尽力招降于你。并要我等转告你,若你肯降,大汗将不计前赚,立时便任你为万夫长。”

    “哈”我大笑道:“大汗果然胸襟宽广,只是若有朝一日大汗也死在我的刀下,不知他介意否?”

    四周又是一阵哄笑声

    “哼”任那两位蒙骑如何镇定,此时也气得牙关紧咬脸色发青,他二人也不答话,一边用蒙语咒骂着,一边调转了马头往回奔去。

    蒙军见此也明白招降失败,他们不等那两骑回到阵中,便分出了五百余人策马狂奔上前。这五百余人每人都带着三、四匹马,所以看上去却有千余人的攻势。他们虽没有任何阵形,却是杂而不乱,每人都能很好地控制所带的马匹朝宋军阵营冲来。而且人人都很好地躲藏在马匹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