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65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65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任何阵形,却是杂而不乱,每人都能很好地控制所带的马匹朝宋军阵营冲来。而且人人都很好地躲藏在马匹里,一眼望去处处都是马头,不认真看却看不出人藏在哪里。

    “传令下去。”我转身对身旁的传令兵说道:“不使用三个小组发弩,暂用单人散射。”

    “是”传令兵应了声,便对着前方挥舞着两面小旗。

    这是蒙军的试探性攻击,目的是摸清敌军的实力,看看正面攻击的可行性。但我却不会这么轻易让他们知道骁骑军的实力,我想利用眼前这队蒙军的轻敌心理,一口将他们吃掉,这样在他们中军来时,对付起来便容易些。

    蒙军轻骑在不断地加速着,我眼前出现了一幕我从未见过的奇怪景像,千余匹马在我的面前狂奔着,只有偶而露出一只手臂或是闪着寒光的箭簇,才证明了它们确实是有人在其间控制着。这才只是五百蒙军而已,看着这种威势,一种无力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但我却不敢将这种感觉表现在我的脸上,我只能在心中暗暗想道,这些战马除非是射中要害,否则寻常的几枝弩箭根本就不能让狂奔的马匹停下来,往往还会让它们跑得更快。而蒙军这样隐藏在马匹之中,便让我们不得不将攻击目标指向那些马匹,如果此番来的不只是千余匹而是对面的全部呢?我军的弩阵能抵挡得住吗?就算能挡得住,那么随之而来的中军呢?

    我在蒙军到此之前,已事先测量过的距离,这让我们可以省下“测距”的这一点时间,我很清楚战场上的一点点时间,有时就意味着生命和胜负。随着越来越响的马蹄声,我很快就根据周围的景物判断出蒙骑已到了“神臂弓”的射程。

    “放”一个连我自己都觉得陌生的声音从我的喉咙里迸出。

    几乎是在我嘶吼的同时,两千余张弩发出了松弦的怒吼,接着两千余枝木羽箭带着令人恐怖的嘶啸,如漫天的蝗虫一般飞向狂奔而来的蒙古马。

    首先传入我耳中的是木羽箭折断的咔嚓声,在强大的冲击力下,木羽箭纤细的箭杆在射中物体后便会很快折断。几乎与此同时便传来了一片战马的惨嘶,但很遗憾的是在这其中并没有听到多少人的惨叫。后面的马匹依然前仆后继,蜂涌而上,不顾一切地冲锋着。偶尔还能看到几个蒙军的身影,从一匹受伤的马上飞扑往另一匹马。靠,我在心里暗骂一声,没想到蒙军竟然能够在飞奔的马匹上换马。

    由于我发出的命令是暂时用单发散射,而不使用三人小组,所以神臂弓手们在射完一箭后,便开始了紧张的拉弦,上箭的动作。

    就在这时蒙军的弓弦响了,几百只箭像是凭空从马群中冒了出来似的,凌散地朝宋军阵营飞奔而来。很显然蒙军并不是在齐射,他们在隐藏自己的同时,也只能靠一点点的视线攻击所能见到的敌人。但是即便是如此,他们的命中率还是让我吃了一惊,宋军阵营中转瞬间便有几十名神臂弓手发出了惨叫。而上好弦的神臂弓手也毫不犹豫地发起了反击,一时间前方弦声四起,箭矢乱飞。

    弓和弩之间的优缺点也在此时展现无遗,蒙军几乎是连绵不断地发射着弓箭,而反观神臂弓手,他们在发完一箭后,在拉弦、上箭的过程中便好似一个绝好箭靶,干等着迎接蒙军的箭矢。

    “回阵。”几轮箭雨之后,看着越来越近的蒙军轻骑,我铁青着脸下令道。

    随着传令兵发出的旗语,四千神臂弓手井然有序地退回到了重步兵之后,重步兵随后便架起了枪盾阵。蒙军见此便一声唿哨,欢呼着掉转了马头回到已方阵营。转瞬间战场上便只剩下百余名宋军和一大堆勿自惨哼乱嘶的蒙古马。

    看着战场上的这番景像,我不由得轻皱了一下眉头。初时我还以为就算是单发散射,两千余张的“神臂弓”也足以应付这五百蒙军,没想到却是这般光景,蒙军除了损失了两百余匹马外,死在战场上的只是区区几十人而已。

    不过幸运的是,我很快就发现我的“示敌以弱”大计已经发挥了作用,因为对面的三千蒙军已欢呼着向宋军蜂涌而来。

第125章 洛阳之战(3)() 
“呃”

    “哟喝”

    三千蒙军轻骑怪叫着,挥舞着手中的弓箭,驱赶着成群的马匹,像潮水一般地往宋军阵营冲来。刚刚退回重步兵后的神臂弓手,也在第一时间便重新站到了重步兵的前方。他们在我的命令下,很快就组成了训练已久的三个小组。发弩手站在最前方,平端着已上好弩箭的“神臂弓”,屏息静气,双目一动也不动地望着远处蜂涌而来的蒙骑。进弩手拿着一张已上好箭的“神臂弓”,随时准备着与发弩手交换。只有上弩手两手空空,正紧张地等待着传弩手递来空弩。

    这是我首次与举世闻名的蒙古骑兵对阵,到了此时我才明白蒙军的战术并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样简单。至少他们现在所用马匹冲阵的战术,就是我没想到了。我心中暗想,若此时与我军对阵的是一万蒙军,那么他们拥有的空马至少有两、万。不说这其中还夹杂着一万蒙军,光是这两、三万匹空马一古脑儿地冲将上来,也会让我们受不了。不过所幸我们现在要对付的只是三千的蒙军,全部也只有万余匹马,但愿我们能够抵挡住。

    妈的,我暗骂一声,我怎么老是当心骁骑军抵挡不住蒙军的进攻,如果这一万人的骁骑军还挡不住这三千蒙军的进攻,我还不如一头撞死算了。想到这里,我必中豪气顿生,对着全体骁骑军军士大声喊道:“众将士听令,务必全歼敌人,不准放过一个蒙军,只要死的,不要活的!”

    身旁的骁骑军军士闻言先是一愣,然后个个双目闪出了几道狠意,异口同声地大吼道:“是”

    此时他们的心理,已随着我的话发生了一个微妙的转变,由最初只想防守保命,转变成了现在的奋勇杀敌。

    马蹄轰鸣,大地在颤抖,我们要面对的敌人已不再是三千蒙军,而是一万匹向我们高速冲来的蒙古马。虽然我在很小时就学过万马奔腾这个词,但我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直到此刻我才直正理解了它们含义。在这一万匹马的面前,我脚下的地球就像是一张鼓,而擂鼓的鼓槌,便是前面这千万只狠狠地敲打着地面的马蹄。在它们的面前,骁骑军这一万人是那么的渺小,只是这些渺小的人手上,却端着能让它们倒下的武器——“神臂弓”。

    “放”这是我第二次喊出这个字,但是这次喊出的意义却与上次有所不同,那些杀气腾腾向我们狂奔而来的蒙军最能体会这一点,因为他们预想中的发弩间歇并没有出现。

    有人会认为三千枝弩箭同时发射,与分成三个时段每个时段发射一千枝弩箭的差别是不大的,其实却不然。因为弩箭发射的弹道相对较平直,所以它不能像弓箭一样以一个大的仰角发射,在敌军阵地上形成一个较均匀的箭雨。弩箭较平直的弹道,决定了它的打击面就是敌军最前方的两三排。可想而知,若是三千枝弩箭同时发射的话,必然会有许多弩箭射中同一个人或马。而我训练的三人发弩小组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实际上就是将这些相同数目的弩箭,均匀地分成三份,形成一个连续的打击。

    弓弦声乱响,战马惨嘶。千余枝木羽箭连绵不绝地从发弩人的手中发射出去,他们都是张珏从六千余弓弩手选出的箭法精准的军士。虽然他们看不见蒙军隐藏在哪里,但是他们的羽箭都很精准的射入面前蒙古马前腿的大腿处,那里马腿的力量所在,这样虽不能将马射死,却能减缓他们的速度,或是让它狠狠地栽一个跟斗,然后很快就被后面冲上来的马匹踩为肉泥。

    这才是骁骑军的实力,看着面前速度已明显减缓的马群,我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但只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蒙古人通常会在有些损失后,便依靠他们马匹的机动性逃出战场,然后整军重新再战,我当然不会给他们重来的机会,我转身朝早已跃跃欲试的王坚点了点头。

    “喝”王坚见此发出一声欢呼,转身对身旁的骑军高叫道:“弟兄们,要死不要生,杀”

    “杀”两千余骑军大吼一声,在王坚的指挥下分成两队,朝蒙军的左右两翼包抄过去。

    看着威风凛凛地往前冲的王坚,我心中竟然生起了一种羡慕加妒忌的感觉。我也很想能够像王坚一样亲自带着骑军在战场上冲杀,但作为一军的统帅,亲上战阵冲杀只有全军面临生死存亡的时侯,或是在里才会出现。(汗,其实偶这也是。)

    蒙军此时也发现了形势对他们不利,他们立时勒住了马头,转身如风而去。(错,不好意思,士兵开个玩笑)与上次的千余匹马试探性攻击不同的是,这近万匹高速奔跑的战马群是不可能勒住马头转身的,因为这样必然会发生战马互相践踏的情况。他们要想逃离战场只有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拉偏马头从两翼撤出战场。

    两百余步的距离,蒙军与张珏的骑军相对而行,不过几秒钟便到了彼此弓箭的射程。双方展开了第一次骑射的比拼,但是很显然蒙军的骑射要比宋军娴熟得多。宋军军士并不懂得如何在马上隐藏自己,而且射程也不及蒙军的强弓,所以才一轮箭雨下来,便传来了不少宋军军士发出惨叫声。从我所处的位置望去,只见一个接着一个骑军中箭从马上倒栽下来,骑军若是落马,那基本上也就等于死亡。

    眼看蒙军就合围中冲出去,眼看我和王坚幸苦地培养起来的骑军一个个地倒下,我心痛地倒吸了一口凉气。现在就看我那新武器了,我紧张地想道,如果这玩意也不行,那我就得考虑一下是否还要做一回“雨夜刺客”来着。

第126章 洛阳之战(4)() 
宋骑与蒙骑相对而行,才只一轮箭雨的时间,两军便只有百余步距离。王坚平时对骑军的训练到此时才体现出来,只见处在最前端的二十余名宋骑冒着箭雨,迅速收起了弓箭,左手取来别在腰上的火种,右手取下挂在马上的霹雳火球,将火种往引线上轻轻一碰,接着在引线点燃的第一时间,便将手中的霹雳火球趁着马匹的惯性远远地甩了出去。

    刚点燃引线便急着将霹雳火球抛出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军士在点燃引线后,来不及抛出火球便被箭矢射中。所以我在平时训练这些骑军投弹时,重点训练他们投弹的远和快。再加上箭矢的杀伤力并不大,除非是被射中要害,否则军士不会在一瞬间便失去行动能力。所以前方几十名投弹的军士虽然不时有人中箭倒地,但手中的霹雳火球全都顺利地抛到几十步前的空地上。

    投完霹雳火球后,骁骑军的骑军迅速将队形向两翼展开,面向蒙骑摆出了一个长长的1字。若是在平时的骑兵对阵中,以这样的阵形面向敌骑就跟找死没什么区别,因为这样的队形极容易被敌人的骑兵一冲成两段,然后再分割包围。只不过此时却与平时不同,因为此刻两军的中央正燃烧着一种这个时代没有的武器——蒺藜霹雳火球,这名字是我取的。

    骁骑军已抽出了长枪、大刀,在不远处默默地看着蒙军的前方,那里有几十个霹雳火球的引线正冒着白烟徐徐燃烧着。他们并不担心小雨会将引线打湿,因为这些引线便像现代的木柄手雷一样,是藏在竹筒里的。而蒙骑丝毫也没有感觉到这些霹雳火球的危险,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叫着、吆喝着,狞笑着将箭矢射入前方敌人的身躯,兴奋地感受着敌人的鲜血和痛苦。也许在他们的眼中,前方的那些霹雳火球还是他们所认为的那种只能吓人的玩意。

    第一骑很快就跨入火球区,然后是第二骑、第三骑霹雳火球那圆形的可爱的身躯,便像马球一样冒着烟在马蹄间跳来跳去,除了宋军的骑军有见过它的威力外,其余的所有人包括宋军的步兵,都不知道它便是死神的代名词。

    大约十余蒙骑冲过火球区后,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宛如天上传来了一声炸雷一般震耳欲聋,我明显地感觉到了身旁近卫被这声巨响吓得狠颤了一下。然后我们便看到了响声处爆起了一团方圆十余米的烟雾,其中还隐约可见四处乱飞的人马。接着又是十余声巨响相继而起,跟着巨响之后的,便是蒙骑的马嘶人嚎。放眼望向阵前的蒙骑,处在火球区的蒙骑还在烟雾之中看不清情况,不过已没有一马能够站着的,其中还有一些已分批飞到了宋军阵营里。在火球区之后往前狂冲的蒙骑,他们则好似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往后大力一推。处在最前方的人马纷纷往后飞跌,压倒了后方的大片人马,这些被压倒的人马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