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82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82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拼笕四旁谛纳稀!

    “杨公公无需如此见外,郑言并不是一个小气之人,只是”我顿了顿,又接着说道:“郑言只是有些奇怪,赵彦呐虽贵为皇族,但其长期镇守西川,如何却有势力封锁临安的消息?”

    “郑统制有所不知。”杨公公回道:“如今回想起来,此事任军器监的贾似道贾国舅想必也参与其中,传闻贾国舅作寿之日,房中突然失火,请来一位道士只说是‘平章不利姓郑人’。隔日郑清之郑丞相便被贾似道以端平之败罢相。统制大人也姓郑,只怕此事”

    “原来如此。”闻言我不由有些哭笑不得,看来迷信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有的。

    此时一个由百姓排成的长队引起了杨公公的注意,杨公公不由带着询问的眼神向我望来。

    “哦,这是百姓在等着兑换银两呢。”望着疑惑的杨公公,我长叹一声解释道:“杨公公有所不知,蒙古鞑子虽未攻破成都城,却给成都以及整个西川都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农田郑言就不用说了,杨公公一路行来想必也看得明白,除了成都城外还有些耕种的农夫之外,大多数良田都已荒芜。至于商业,唉”

    我再次长叹一声,指着那些兑银两的百姓道:“成都的百姓都怕蒙军再次攻来,所以个个急着将银两转移至内地,或是干脆来个举家迁徒。呜呼谈何商业?”

    “统制大人莫急。”闻言杨公公面露喜色道:“大人若是将咱家安全送回临安,咱家便可向皇上禀明一切,为大人平反。到时朝廷自会发来重建成都的经费,如此岂不是一举数得,统制大人以为如何?”

    “杨公公。”我退后几步,搭着杨公公的肩膀道:“郑言与杨公公怎么说也是相识一场,所以郑言必会设法让杨公公安全回到临安,至于为郑言平反,杨公公只需量力而行便可。”

    “郑统制大恩,咱家没齿难忘。”杨公公眼中闪过了一丝喜色,然后知趣地对我拱手道:“咱家回宫之后,必对大人之事只字不提,并全力为大人平反,统制大人尽可放心。”

    “如此郑言就此谢过了。”我对杨公公拱了拱手。

    两人说着不由相视而笑。

    ————————————

    “收工了。”李庭芝大叫一声道:“来来来领工钱。”

    当杨公公与一众殿前卫在民兵们的“保护”下,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的时侯,排在钱庄前兑换银两的百姓很快就嘻笑地来了个大转向,转而排向了李庭芝。

    “哈排一会儿队便有钱领,还真有这等好事。”

    “草民谢过郑统制了。”

    “郑统制真是个好人。”

    “不谢不谢。”我笑着拱手对一个个向我道谢的百姓还礼,心里那个美啊。

    不错,正如各位看官想的一样,这确是由我导演,专门演给杨公公看的一出戏。富商争相取钱外逃的问题,早在十余日前便解决了。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我只是让王坚带着他的骑军,装扮成蒙古人的样子,说着谁也听不懂的鸟语,在几里外的路上闲逛了几日而已。

    只是这却苦了那些镖师,城内所有的镖局几乎在一夜之间便全部破产了。因为无论哪个镖局都不敢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护镖,毕竟大家都知道性命是比钱重要的。所以他们只能赔,赔得倾家荡产不算,还得日夜被人追。不过这对我来说却是好事,因为也就是这几日,突然就有好多身强力壮,看起来很有两下子的家伙前来投军,这下可真是赚到了。

    想着想着,我的笑容又不自觉地加深了几分。

    ————————————

    ps:贾似道因为道士的一句话而迫害姓郑人是确有其事,最后杀死贾似道的人叫郑虎臣,他的父亲便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贾似道害死的。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63章 西川经略 战略() 
入洛之战爆发后,蒙古遣使者王旻出使大宋,王旻只以一句“何以败盟”便让大宋廷臣无可答辩。同时王旻又要求将原先给金朝的岁贡转给蒙古,赵昀以大宋也是宋、蒙联军灭金的成员,拒绝了蒙古的要求,这才有了蒙古南侵之举。而赵范为了脱罪,竟以“轻遣偏师,因致挠败”为由上表弹劾自己的亲弟弟赵葵,致使赵葵被外放至外地当了一个小官。

    为了保全官位竟然连同胞也可以不管,真是功名利禄显人心,我苦笑着摇了摇头。在成都府中,我将从杨公公那得到的消息重新梳理了一遍。从杨公公口中得到的这些消息,并没有让我感到有什么意外和麻烦,毕竟这些都与我的目标没有太大的关系。除了一样,那就是赵昀竟然已另遣使者让赵范收编了骁骑军。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张钰与完颜守绪,还有燕儿,虽然我很不愿意想到她,因为每次想到她,都会让我心中一痛,但这世上有很多事都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

    “统制大人。”

    王坚的叫声让我意识到了此时正与他们议事,我尴尬地笑了一声,急忙回过神来。

    “统制大人。”王坚问道:“大人难道当真相信杨公公会为大人平反吗?”

    “自然不信。”我看了一眼同样是满面疑惑的李庭芝,笑道:“李统领可想得明白其中的道理。”

    “大人高明。”李庭芝尴尬地笑了笑道:“属下虽是想明白了一些,但有些地方却始终想不透。”

    “哦,明白的地方不妨说上一说。”

    李庭芝呵呵一笑道:“赵彦呐这厮欲用借刀杀人之计杀杨公公,但他却绝想不到统制大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以借刀杀人之计来杀他,只不过原本为鱼肉的杨公公,此时却变成了杀人的快刀。”

    “不错。”我笑道:“杨公公不过一黄门尔,杀之何用?倒不如用他将上赵彦呐一军,如此即便杀不了他,却也要让他去了半条命。”

    “原来如此。”王坚恍然大悟地说道:“不过若要将其送回临安,却也不是易事。赵彦呐这厮想必勾结了贾似道,此时已在临安布下天罗地网了。”

    “此事却不用我等操心。”我说道:“我等只需将杨公公送往枣阳孟将军处便可,孟将军向来刚正不阿,他若知晓此事,哪还会有不管之理。而且以孟将军在大宋的威望,想要带一百余人回临安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说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低下了头,心中对利用了最为敬重的孟将军一把极为歉疚,但此时西川所面临的局势,已不得不让我做下了这个决定,相信孟将军知道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抗蒙后,也必定会谅解我的。

    “果然是妙计。”李庭芝说道:“统制大人的这个用意属下明白,属下不明白的是,大人为何要演上一出戏给杨公公看呢?”

    “这个”我略一迟疑,缓缓说道:“其实此事,只能算是一种投资。”

    “投资?”王坚与李庭芝听到了这个新名词都不由一愣。

    “哦!”我很快就反应过来,投资这个词在这时代还没出现过,于是连忙解释道:“就是商人做生意下的本钱,有可能血本无归,也有可能赚得十倍百倍。”

    “哦。”王坚与李庭芝这才明白过来,李庭芝点头说道:“也就是说统制大人也不知道这样做最终会收到怎样的效果,也许什么都没有,或者会有意外的收获。呵呵,大人的这个比喻倒也贴切。

    “不过这种以小搏大的投资倒也做得。”王坚笑道:“我们损失的只不过是几百文铜钱和统制大人的一点口水而已,至于赚得的东西”

    看着两张满面疑惑而又决心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脸,我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这还要从当前西川所面临的局势说起,李统领不妨分析一下我们此时所面临的局势如何。”

    “如此属下便现丑了。”李庭芝对我与王坚分别拱了拱手,说道:“从鞑子目前的举动与兵力分布来看,他们对西川的战略,属下料想也是与对付金国的战略一般。那便是不急于占领西川,只是时不时地进攻四川,不给四川以喘息休养生息的机会,不停地残破四川,不停地在四川消耗大宋的援兵,最终让大宋虚弱下去。”

    “嗯。”闻言我满意地点了点头,李庭芝不愧是未来的兵部尚书,只两句话便切中要害。而我会知道这些,完全是因为史上的蒙军正是这样做的。残破,也就意味着大规模的屠杀和破坏。蒙古人正是想守住沔州与兴元这两座西川的门户,待大宋的援军开到西川一批,便屠杀一批,让西川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专绞人肉的“绞肉机”。这种状况直至余玠被任命为西川置制使,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在西川构建了二十座山城(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便是钓鱼城),才一步一步地将这种局势扭转过来。

    “所以北面的蒙军暂时还不会再次南侵。”李庭芝继续说道:“鞑子在等着我们去收复那些他们弃守的城池,然后在我们善未来得及修复那些城池之时,突然发动进攻消灭那些我们前去接收城池的部队。”

    “分析得不错。”我点了点头,说道:“所以北面的蒙军可以暂且放在一边,他们在短期内料想不会发动大的攻势。就算发动大的攻势,他们也要发上好一段时间来准备粮草,因为川北已残破不堪,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四处劫掠以资军粮了。”

    “那么”李庭芝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说道:“统制大人是想先占据川南与川东?”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64章 西川经略 顺流而下() 
“不错。”我点了点头说道:“我正是想占据川东川南,拒大宋于西川之外,两位统领请看。”

    我指着案上的地图对王坚与李庭芝说道:“岷江自成都顺流而下,途经嘉定(今乐山)、紫云(今犍为)而后至戎州(今宜宾)汇入长江”

    “哦。”闻言王坚与李庭芝不约而同地轻呼一声,王坚说道:“统制大人是想顺江而下,迅速占领岷江与长江沿岸的城池,而后以长江天险南拒大宋?”

    “正是。”我点了点头,这几日来我一直都在研究着西川地图,思考着作战方案,此时终于到了和盘托出的时侯。

    “我们此战的重点便在这里。”我指着地图上的戎州说道:“此处是岷江、金沙江、与长江三江的汇集这地,守住此城,便有如扼住大宋黔(贵州)地的咽喉。而且此城地处长江上游,我等还可从此顺流而下,迅速占领长江下游的神臂城(今泸州)、重庆城(今重庆)、天生城(今重庆万县)、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并以此构筑一条以长江为屏的防线,拒大宋于川门之外。”

    “统制大人说的有理。”听到这里,李庭芝双目发光地说道:“不久前在蒙军的攻势下,西川之兵已全都跟随赵彦呐南逃至黔地,此时赵彦呐又在临安忙着封锁消息,统制大人所说的这些城池,必然只剩下些老弱残兵,正是我等拒大宋于川门之外的好时机。”

    “此计可行。”王坚思考了一会儿,也点头说道:“占据这些无人把守之城,最重要的是神速,否则若赵彦呐得到消息及时派兵回川,那么计划便夭折了。而恰好我们是顺流而下,这些无人把守的城池只不过半月便可全部据为已有,到时想必赵彦呐才刚接到这个消息而已。”

    “呵呵。”我摇头一笑道:“只怕赵彦呐接到消息之时,孟将军也差不多将杨公公送到临安了,到时他的小命还不知会不会保得住呢,哪还有闲工夫理会西川落到何人手上。”

    “哈哈”

    闻言,李庭芝与王坚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

    “且住。”笑声未止,李庭芝突然反应过来,对我叫道:“统制大人还未说到正题呢,属下等还未没明白这与演戏给杨公公看又有何关系。”

    “李统领还真是契而不舍。”我苦笑道:“问题就在于这些城池取之容易,守之却难。试想如今我等可战之兵不过四万,而且全都是未经过训练的新兵,虽然他们都曾经历过成都之战,虽然赵彦呐川兵的素质也未必会好上多少,但我们却要以四万之兵分守八城,若大宋此时来攻,又如何能守?”

    “话虽如此,但这又与杨公公何干?”王坚与李庭芝二人不由奇道。

    “郑言便是想借杨公公之口一用。”我轻笑一声道:“演上这一出戏后,朝廷便会以为西川富庶之人都已南撤,农田也已荒废。再加上我等已据守长江天险,到时对朝廷而言,西川无疑便是一个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王坚与李庭芝异口同声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