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83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83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眨绞倍猿⒍裕鞔ㄎ抟杀闶且桓黾摺!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王坚与李庭芝异口同声地说道,说完三人再次放声大笑。

    ————————————

    周围雾气升腾,有若仙境。我站在商船之上,一路看着泯江的川流不息,两日来她始终不知疲倦地在我脚下翻腾着,跳跃着。太阳也恰好在这时侯露出了一点阳光,给金秋的绿丛增添了几分七彩颜色。

    我往四周望了望,身前身后到处都是满载军士的商船。这些商船都是从成都百姓那临时征用的,成都的水军早就在赵彦呐的带领之下不知去向了。所幸宋朝时的造船业十分发达,成都所拥有的大型船只也有不少,这才能勉强够载三万余名的军士。

    所谓兵贵神速,特别是在赵彦呐的川军随时都会回防的现在。所以在两日前,我们在经过一番匆忙的粮草筹备和商船的征集之后,便立时乘船顺流而下。我并不能肯定赵昀在知道西川是一个鸡肋后便会放弃进攻,因为大宋一贯是坚持“先安内而后攘外的”的宗旨。所以我与王坚、李庭芝商议,此战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决定将三万大军用来攻占与宋境接壤的戎州、神臂、重庆、天生、白帝五城,而处于川内的嘉定与紫云二城仅各分出千余人。其余的八千余人,则守在根据地成都,防备北面蒙军少量骑兵的骚扰。

    两日来嘉定与紫云二城也正如我们所意料的那样,城中只有百余名老弱残兵,而且我们也是以宋军援军的身份进城,所以毫无悬念地便取下了二城。但是我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丝毫的兴奋,因为这一路下来,我所见到的渔民或是百姓全都惊叫着四散逃窜。初时我们还以为这只是百姓误会我们是蒙军才会如此,但是待我们取下两城之后,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从百姓的口中我们得知,当我们在成都抵抗蒙军的进攻之时,赵彦呐所带领的逃军却在成都以南之地大发战争财。他们以进城找寻失散的亲人为由,在城内四处烧杀抢掠,致使百姓不得不纷纷避走山林,甚至见到了宋军比见到蒙军还怕。

    我不禁有些后悔借杨公公杀赵彦呐了,因为此时在我心里,只想亲手将这个猪狗不如的奸贼千刀万剐。为什么就没有人阻止他呢?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道,跟随赵彦呐的逃军少说也有几十万,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句话呢?

    也许有吧,我暗叹一声,不过只怕站出来说话的人都被赵彦呐这狗贼给杀了。可为什么那些大宋军士又会下得了手呢?难道只是为了财?那他们又与蒙军有什么区别?

第165章 西川经略 王夔() 
戎州东接沪水、西联大峨、南通六诏、北接三荣,扼川、黔津衙之咽喉,是四川南部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因其地处长江之首,故自古便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此刻我们的目的地便是这个天下闻名的城市,由于深知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在出发之前,我与王坚、李庭芝就商议决定由我与王坚带领一万人在此防守。因为我们都知道,只要守住了戎州,那么也就等于守住了大半个西川。同时此处离成都也近,万一成都遭到蒙古人的攻击,也可以从这里调兵前去增援。而我更重要的,还是戎州处于长江上游的这个优势。

    在冷兵器作战时代,占据河流的上游这个优势十分重要,在宋朝更是如此。不为别的,就因为宋朝缺马,缺马也就意味着宋军的机动性奇差,后勤补给十分困难。但是若有了长江上游这个优势,机动性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要守得住戎州,那么根据地——成都的粮食、军器,就可以通过岷江源源不断地送至戎州。长江防线下游的任何一个城池受到攻击,戎州都可以在五日之内提供军器、粮食、人员的增援。可是若戎州在敌人手中我苦笑着摇了摇头,那种情形我都不敢想像下去了。

    正当我神游太虚之际,船身一阵异乎寻常的振荡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扭头望去,只见船头正有一艘小船在江水的荡漾之下,若即若离地与船身碰撞着,王坚与李庭芝二人相继从小船上往大船上跃来。而两人匆忙的神色,则明显的告诉我必定有什么事发生。

    “统制大人,情况有变。”一阵叫声很快就验证了我的忧虑。

    王坚摇摇晃晃地走到我跟前,从未坐过船的他,已被两日来的水上生活折腾得面色苍白,双腿无力。但此时的他却已顾不上这许多,只见他面带愁容地对我抱拳说道:“统制大人,据探子回报,戎州已有一只五千余人的部队驻守。”

    “哦,可有打探到是何人的部队?”闻言我心中暗惊,难道是赵彦呐的川军回防了?不可能,我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川军回防不可能会在戎州如此重要的地方只留五千人防守。

    “据岸上的探子回报,驻戎州的守将叫王夔,正是赵彦呐手下的一位统领。”王坚说道:“据说他随赵彦呐逃跑时,由于沿途忙于劫掠财物,所以才会被蒙军所围。不过此人倒也有些本事,只用火牛阵便冲出了包围圈。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落在赵彦呐的后面驻于戎州。”

    “此人属下知晓。”李庭芝对我一躬身道:“王夔原驻巴州府,绰号王夜叉,此人素性强悍不受节制,所至之处必残破。蜀人闻得王夜叉来,莫不畏惧,在西川素有恶名。”

    “王夔?”听到了这个名字我不禁觉得有些耳熟,猛然想起余玠正是因为杀了一个叫王夔的恶霸,才被王夔在临安的后台进谗而被收兵权,最后自尽而死的。想不到今天叫我在这里碰到了他,却倒正好为民除此一害,说不定余玠也会因此而不用这么早死了呢。

    “呵呵”想到这里,我冷笑一声道:“既然此人是个恶霸,我等何不取其项上人头?难道戎州坚固到三万人也攻不下他五千余人吗?”

    “非也,大人有所不知。”李庭芝皱眉说道:“我军此行因为船只紧张,是以所带攻城器械不足,再者若三万人在码头登岸,攻城后复又登船,少说也得三两日,到时只怕”

    “哦。”闻言我很快就明白过来,两、三天的时间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实在耗费不起。也许就差这两、三天,我的计划便会全面崩溃。但是以戎州的重要性,我们又不可能绕过此处继续东下。

    “那么。”我皱着眉头沉呤半晌道:“我等便照原计划行事,我与王统领带领一万人在此登岸,李统领带领其余人继续东行。”

    “可是统制大人。”李庭芝急道:“以一万人攻打五千余人防守的坚城戎州并无胜算,即使能攻下也是惨胜,大人又如何以惨胜之兵防守戎州”

    “李统领无须多言。”我举手阻止李庭芝道:“戎州之事自有我与王统领合力解决,至于下游的四城,便要李统领小心应付了。若还会出现类似戎州的情况,李统领也可以我此时的方法对之,若敌强不可克,须立时飞报戎州求援。”

    “是,属下定不负大人重望。”李庭芝轰然应声道,他虽然对戎州还是心存忧虑,但见我说得如此自信,便以为我已有妙计破敌了。而且他也十分相信我的能力,所以便放下心来转身离去。

    看着重又跳上小船离去的李庭芝,我不由苦笑了一声,刚才我表现得那么有信心,只是为了不让李庭芝为戎州分心而已。如今要以一万民兵对付驻守在戎州坚城的五千守军,我心中却是着实没底。虽说我军人数占优,但是以双倍后力攻城本就是五五之数。更何况此次所要面对的,还是能从蒙军包围圈里跑出来的宋军。更重要的,还是此战我必须要打个完胜。若是惨胜,那正如李庭芝所说的,如何以惨胜之兵应付以后的局势?

    “郑兄心中想必也没有主意吧。”待李庭芝的船走远了,王坚在一旁笑道。

    “还是王兄了解我。”我回头微微一笑,王坚好久没有称我为郑兄了,一股暖意不知不觉地涌上了我的心头,让我舒服得小喘了一口气。

    “王兄可有解决的办法吗?”我问道。

    “嗷”王坚夸张地伸了一个懒腰,随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这就不是我要考虑的了,我十分相信郑兄的能力。唉!我还是回舱小睡一会吧,舱外的风浪可大着呢,郑兄就在此慢慢想吧。”

    啊我张大了嘴巴,不可思议地看着就这样把我丢下的王坚,再感受一下迎面吹来的凛烈寒风,心中不由一阵悲叹:做个统制,容易吗我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66章 西川经略 镖税() 
“大人,前面就是戎州了。”杨诚策马迎面而来,行至我身旁拉住马头,对我拱手说道。

    “嗯。”我点头应了一声,扭头看了看身旁五百余名镖师打扮的骁骑军军士一眼,心中闪过了一丝忧虑。成都之战后,骁骑军骑军已从一千余人锐减至现在的五百余人,此番为了能够成功夺得戎州,不得不再次全军出动。不知这回,幸运之神还会不会站在我们这一边。

    “各位兄弟切记。”在我点头许可下,杨诚对骁骑军军士大声喊道:“从此刻起,不可再有统制、队将之称,只可称作曾镖头、杨镖头。”

    “是。”骁骑军军士齐声应道。

    杨诚原是杨威镖局的一名镖头,他正是在我的“阴谋”之下,才不得以前来投军的。因其身手不凡,而且他在镖局时便有带过几十名镖师,所以很快就被升为了队将,此番正好用来假扮从成都而来的护镖队。

    一行五百余人护着镖车,转过了山脚,眼前便豁然开朗。

    “戎州城。”看着这座依山傍水的高城,我在心里默默念了一声:“是成是败,便看今晚了。”

    王坚并没有随我同来,此时的他也许还在忙着组织民兵们登陆,让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一万民兵,在没有码头的江边登陆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说出这个假扮镖师混进戎州,到子时便来个里应外合的想法后,王坚一直坚持由他来带领这支部队,直到我抬出了统制的架子他才作罢。我并不是意气用事,我心里很清楚,戎州城太重要了。此战若是败了,任谁也无法改变全面崩溃的败局。与其如此,倒不如亲自出马增加些胜算。

    鼓声乍起,戎州城守军显然已发现我们这支队伍的存在。戎州立时便像炸了开锅一般忙碌起来,城头之上人头攒动,吊桥随之缓缓升起。在几名军士的大声吆喝之下,抛石机缓缓低下了它那高昂的头。

    见此,杨诚忙策马紧赶几步,让手中的大旗随风飘扬,然后奋力将大旗朝着戎州的方向左右摇摆。旗上的“扬威”两个金色醒目大字,立时便在空中来回跳跃着。

    起作用了,看着重又恢复了懒散状态的城头,我不禁暗自庆幸杨诚这个家伙竟然随着带着镖旗。

    “城头的可是毕云松毕兄?”当护镖队伍行至城脚下时,杨诚带着几个原本就是镖局中的镖师走上前去叫道:“我等护镖至此,见天色已晚,正想进城留宿一宿。”

    “我道是谁,原来是杨兄!却让我等瞎操心一场。快快放下吊桥。”城头传来一阵粗犷的笑声道:“杨兄可真是生意兴隆啊,鞑子才退不久,杨兄便又开始走镖了。”

    “哪里哪里。”杨诚陪笑道:“正因为鞑子退走不久,成都富商个个当心鞑子再来,所以我们才有生意啊。”

    “哈”毕云松笑道:“如此说来,杨兄倒还要谢谢那些鞑子才对啊。”

    “毕兄说笑了。”杨诚回道:“我等生意兴隆,毕兄的好处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同喜同喜。”随着一阵笑声,一位肩粗腿圆,全副武装的大汉从刚放下的吊桥迎了出来,对杨诚抱拳说道:“含真兄(杨诚的字),好久不见,近来生意可好?”

    “托福托福。”杨诚一边说着,一边塞给毕云松一小袋银子。

    原来凡是在西川走镖的,个个都得罪不起这帮西川恶霸,所以趟趟走镖都要向王夔缴纳买路钱,王夔等人则将其美名其曰为“镖税”。若是有哪个镖局没有缴纳“镖税”,那么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假扮强盗的一众宋军了。

    “放行放行”毕云松接过银子放在手中掂了掂,随后眉开眼笑地对城门的军士招了招手。

    ————————————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是夜,一阵阵清脆的打更音在戎州上空响起,却正是二更(十一时)。这个时辰若是在现代,必定有不少人还在过着轻松惬意的夜生活。但在古代却是不同,百姓为了节省有限的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