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86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86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71章 西川经略 贪官() 
戎州城门处,一群群百姓正背着各式各样的包裹忙着进城,他们虽然个个衣衫褴褛的、疲惫不堪,却又全都面带着喜色,甚至还有不少人频频向守城门的军士道谢。

    “这又是怎么回事?”我站在城墙上看到这番情景,不禁望向立在一旁的王夔。

    “他们也许是制大人的威名而来的吧。”王夔笑道:“前几日属下依大人的意思,发出我等欲降蒙古的假消息之时,顺便也发出了属下效忠大人的消息,此时想必是那消息起作用了吧。”

    “哦。”到这时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戎州会这么冷清,也许跟王夔那臭名声却有很大的关系。想到这里,我不由眉头微皱,有些不悦地说道:“难不成王统领也劫掠过戎州百姓不成?”

    “如何能轮到王夔啊!”王夔苦笑一声道:“早在广武军进入戎州之前,赵彦呐这厮已将沿路各城尽皆洗劫了一遍,戎州又如何能例外。更何况,我等在逃出蒙古人的包围之后,大多军士都认为我等妻儿被屠是遭报应,所以个个都有向善之心,又怎会这么快便走上老路?”

    “那么这些百姓,想必是听闻王统领在此便不敢回城的吧!”我摇了摇头,心中暗道身旁这王夔的名头看来当真不小。

    “大人猜的不错。”王夔略有愧色地说道:“这些百姓都是在赵彦呐的逃兵经过此地时逃入山林的,后来又听说王夔占了此城,自是不敢回来。直到前几日他们收到了消息,在成都城勇抗三万蒙军的英雄郑言,于客栈中三招便轻松地制服了恶霸王夔,这才敢生起回城的念头。他们想必是先派上几名机灵的进城探个虚实,然后便是现在的大迁徒。”

    顿了顿,王夔又接着说道:“人说为恶易,向善难,今日我的王夔算是休会到了。我等在逃出生天之后,不但没有做过伤天害理之事,还时常用随身所带的银两接济穷人,可是我等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却是半点也没改变。所幸有统制大人肯收容我等这些恶人,才让我等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否则,说不定再这样过上一段日子,广武军又会走到老路上去了。”

    “百姓们总有一天会谅解你们的。”我拍了拍王夔的肩膀说道:“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转变百姓对你们的观念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不过这条路虽然艰辛,却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光明,所以郑言希望王统领能坚持着走下去。”

    “多谢统制大人的教晦,王夔定当铭记于心。”王夔闻言心悦诚服地对我行了一个大礼。

    “王统领这就见外了。”见此我忙将王夔扶起道:“对了,据说王统领以前是西川一霸,郑言便有一事不明,那便是赵彦呐又怎会容你在他的辖区称霸?”

    “赵彦呐”王夔冷哼一声说道:“有银两与他,又怎会不容?其实我等会落下如此田地,与这厮却也脱不了干系。”

    “哦!”听到这里我立时便明白了赵彦呐与王夔的关系,就像是现代的黑社会与充作保护伞的贪官之间的关系。

    果然,随后王夔就说道:“赵彦呐这厮,任西川制置使不足五年,西川的赋税便增至原来的三倍。而且这厮所压榨的也不单是百姓,他所属的数万军队也是不堪其苦。克扣军晌、军粮自是常有之事,有时他甚至还借故将部下的战马没收,然后再迫部下将马赎回。有些军士走投无路了,便只得逃出军营扮作山贼劫掠百姓。初时只有几人,但见赵彦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快便刮起了一阵劫掠之风。我便是在此时称霸而起的,与其它人不同的是,我将每月所劫之财上缴三分与赵彦呐,便得到了这厮的大力支持。之后有许多对手都不是被我打败的,而是被赵彦呐给军法处置的,胜得倒也容易。”

    “哈哈”说到这里,王夔干笑了几声,我体会不出其中到底是酸是甜,只知道王夔此时的心里肯定不好过。

    隔了一会儿,王夔又继续说道:“赵彦呐在任职五年里的所作所为,致使西川百姓大量流失,他们或是南逃、或是逃往相对较安定的城池,比如说成都,这正是成都能汇集了百余万人口的一个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成都知府丁黼才会被赵彦呐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原来如此。”听完王夔的叙说之后,好半天我才反应过来,心道怪不得史上的西川会空有天险,却在一月之内尽毁于蒙古鞑子的铁蹄之下。西川让这样的贪官打理了五年,形成了这样的一副局势,便算是拥有再坚固的城池又是一个空架子而已。

    “不过大人。”过了半晌,王夔对我拱手说道:“我王夔心中不容事,有话不吐不快,不知统制大人”

    “王统领但说无妨。”

    “如此属下便直说了。”王夔呼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属下是当心统制大人的民兵。”

    “我的民兵?有何不对吗?”闻言我不由大惊道。

    “目前是没什么不对。”见此王夔忙摆手解释道:“统制大人请容属下慢慢道来,大人可有听说过李全?”

    “李全?红袄军?”我依稀还记得李庭芝说过,他便是在红袄军作乱之时,趁乱逃到宋境的。

    “正是此人。”王夔点了点头说道:“红袄军于金国辖区起事,成员主要来自自耕农、佃户、驱口宋人对奴隶的称呼和下层商贩,又都以身穿红衲袄为标志,故被称为红袄军。李全便是红袄军七位首领中的一位,后来又与另一位首领杨安儿之女杨妙真结为夫妇,基本上成为了红袄军真正的领导人。”

    “但是,这些又与我的民兵有何关系。”我越听越有些摸不着头脑。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72章 西川经略 内政() 
“关系便在于大人所领的民兵与红袄军有许多相似之处。”王夔望着疑惑的我,不紧不慢地说道:“红袄军起兵之时,也是有若大人的民兵一般,全凭着心中对侵略者的一股怒气,抱着复国的理想揭竿而起。初时他们无需军晌,且军粮自备,对百姓也是秋毫无犯,可以说是一支自发而起的义军。但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时日一久,红袄军便由于军粮不足开始劫掠百姓,渐渐的便转变成为一只类似于山贼的贼兵,最后终于被金国和大宋一同镇压。事实上西川就有不少山贼便有如红袄军一般,是由义军演变而来的。属下称霸西川多年,常与土匪、贼兵交道,自然深知其中的道理。而统制大人所领的民兵,似乎也正朝着这条路走下去。”

    闻言我有若遭电击一般呆立当场,到了此时我才自己赫然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足以让我致命的错误,一个与其它义军相同的错误,那就是只顾攻城掠地,而不修内政。到西川的这些日子里,我一直在想着如何南拒大宋北挡蒙古,却从未想过自已队伍的建设。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便是像其它义军一样,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最后在前进的道路上渐渐变质,由一支义军转变成一支贼兵。到那时,我还能指望这支贼兵什么呢?

    “王统领说得对。”想到这里,一股沮丧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由叹道:“此时郑言才切实体会到自立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如今的西川,已是处于一个无政府状态,民兵也无军法等约束。其之所以还未生乱,大慨是由于外敌刚退,百姓还处在同仇敌忾之期。只是时日一久,大乱必生,到时后果将不堪设想。所幸有王统领的提醒,此时补救或许还不晚,否则有朝一日郑言一觉醒来,便会发觉自己已成了贼兵头目了。”

    “大人的心胸实是让王夔佩服。”见此王夔不由钦佩地赞道:“以大人今日的战功和成就,属下还以为大人会对此不屑一顾,却没想到”

    “王统领是担心郑言会骄傲自大吧!”闻言我不由苦笑一声道:“碰到王统领之前也许有一些,可是如今得王统领一语惊醒梦中人,才知西川是深处于外忧内患之中,郑言又如何敢自大。只是这个内政”

    想到这里我不由摸了摸后脑勺,说到带兵打仗我还可以,但对于内政我却是一窍不通。律法、军法还好说,大不了照搬大宋的便了。但是制定税收、鼓励生产、制定幕兵制度、晋升制度等等,这些总不能明知道大宋的不合理还要照搬吧,若是照搬了,难保以后的西川不会像大宋一样腐败。

    “这个”王夔望着我询问的眼光,慌得将两手乱摇,嘴里连珠炮似地说道:“属下大字不识两个,大人若是让属下上阵杀敌,属下眉头也不皱一下。但若是让属下打理内政,呵呵,大人手下留情。”

    “手下留情?”闻言我不由差点晕倒,这都什么跟什么嘛,又不是让你上断头台。不过看他这个五大三粗的样子,确实不像是那块料。打理内政也就是如今尚书要做的事,那么最少也要点书生样的才行吧。李庭芝?嗯,不错,未来的兵部尚书,便让他来打理军队的军法之类的事情,还有其它的

    “咻”

    突然一个隐隐的尖锐的破空之声从远处传来,接连着又是几声。听到了这个声音,我与王夔不由惊得面面相觑,因为我们都知道那是示警的响箭的声音。王夔早就在江对岸布下了几百骑哨,此时定是那些骑哨发现了敌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成了泡影,大宋终究还是不顾一切地派兵前来攻川了。

    “属下参见统制大人。”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便有几名军士喘着粗气跪倒在我面前报道:“南面正有一支万余人的队伍直朝戎州而来,大约一个时辰后便可至此。他们大多为步军,由于雾大,尚看不清旗号。”

    “旗号都没看清如何还有脸回来?”王夔毫不体恤那些已是疲惫不堪的骑哨,冷哼一声怒道:“再探!若还是探不出旗号,你等便去给我抢一面旗回来。”

    “是。”那几名骑哨轰然应了一声,转身便走。

    “慢着。”见此我忙阻止道:“不必再探了,只要不是孟珙与余玠的部队,哪支部队都没有什么分别,你等下去歇息吧。”

    “是,属下遵令。”那几名骑哨不由自主地暗松了一口气,然后转身退了下去。

    “大人以为我等该如何应敌?”王夔在旁拱手问道。

    城池即将遭到进攻之时,守城的军士有两种选择,一是固守城池,二是出城迎敌。在一般情况下固守城池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出城迎敌基本上只有在粮草不足当心被围时才会使用,但此时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因为王夔拥有五千骑兵,骑兵若用于守城无疑是一种浪费,没有人会连人带马的将骑兵拉上城头,而在现今这种有护城河的城池里,要将骑兵拉出城去集结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所以由我带领五千民兵守城,而由王夔带上五千骑兵出城去不断地骚扰、打击敌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

    “王统领不觉得奇怪吗?”我皱着眉头望向王夔道:“敌军才只有一万余人,不说我等拥有长江天险,便是戎州城他们也无法攻破,赵彦呐不会愚蠢至此吧。”

    “那么统制大人的意思是?”

    “或许是我等的计策成功了。”我呵呵一笑道:“赵彦呐只怕凶多吉少了,这支部队该不是前来攻城的,大慨是前来宣读圣旨的,至于为何会有如此多人前来宣旨,只需一问便知。”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73章 西川经略 新官() 
“骁骑军,竟然是骁骑军”看着对岸越来越清晰的旗号,我不由大感意外。同时也证明了我的猜想是对的,没有人会笨到明知我在西川还派骁骑军来进攻的,朝廷会这么做的唯一理由,便是让我放心和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统制大人,谨防有诈。”王夔见此在旁出声提醒道。

    “哈哈”闻言我不由开怀大笑道:“王统领尽可放心,若朝廷有人想用骁骑军来骗倒我郑言,那无疑是世上最笨的主意,因为骁骑军这万余人中,郑言至少可以认出一半。”

    “原来如此。”王夔不由尴尬地一笑道:“属下不知大人原来对部下如此熟悉,倒是属下多虑了。”

    “王统领想的也没错,小心点总是好的。”见此我笑道:“不若就由王统领负责,确认他们并不是来攻城之后,便安排他们分批渡江,如此便可保万无一失了。”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王夔应了声便转身退下。

    ——————————

    “属下等参见统制大人。”不过片刻工夫,张钰、吴欲刚与李琦三位骁骑军统领便跪倒在我的面前,张珏与吴欲刚两人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