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93部分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93部分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说笑了。”毕国富好像早就料到会这样似的,干笑了几声说道:“大人想必久在军营,故不知市面行情。一月前的粮价还是一两二分呢,此时已是三两白银一石了,或许在我等说话这一刻又涨了几分了。”

    “郑言并没有说笑,同时也深知行情。”我理也不理毕国富望着我的眼光,自顾自地端起茶杯闻了闻茶香,浅喝了一口说道:“卖与不卖,全在毕官人一念之间,到时毕官人可不要为此而后悔啊。毕官人不卖,却有不少人抢着卖与郑言呢!”

    “不可能!”毕国富笑道:“大人是在吓唬老夫吧,哪有人会以这种价格出售粮食的。”

    “只怕还会比这更低。”我故作高深地说道:“大人也许也听说了郑言在西川做的一些改革吧,虽然如今已有不少人反对,但这些改革还没完,郑言还要继续改下去。”

    “这又与卖粮又有何关系?”毕国富笑道:“难不成大人还想改出一套新法来,将老夫这些公平买卖的商人打入大牢不成?”

    “这倒不会。”我摇了摇头笑道:“郑言只不过打算改革官府的榷铁之法而已,西川需要大量的铁来制作兵器,而官府炼铁的人手又不足,所以郑言打算在成都找几个有实力炼铁的人帮忙。只是到底要让何人来炼,却着实让郑言大伤脑筋。”

    “此话当真?”闻言毕国富一脸震惊地望着我说道:“大人当真会放出炼铁之权?”

    徐格也是一脸不信地望着我,徐格与毕国富两人都不笨,自然知道战争时期铁的重要性。军士身上穿的铠甲,头上顶的头盔,还有手中拿的武器,无一不需要用铁,甚至农民用于生产的农具也是铁制。所以地方铁的产量与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生产甚至是战争的胜负。也正因为如此,炼铁便成了个一本万利的行业。不过在宋朝时这个行业却是由朝廷垄断的,朝廷制定了专门的盐铁法严禁私人炼铁,为的就是不让国家的命脉掌握在商人手中。而如今我却要将炼铁的权力下放,也难怪徐格与毕国富两人会吃惊成这个样子了。

    “好茶。”我也不答话,又喝了一口热茶,不置可否地说道:“不过这个粮食”

    “卖,卖”毕国富兴奋得双目发光,忙不迭地连声说道:“老夫仓中有粮三万石,不知够是不够?若是不够老夫再为大人去筹集。”

    闻言,我向立在身旁的徐格望去,徐格思量片刻便点了点头。

    “够了。”我点了点头道:“只不过毕官人若想要卖粮与郑言,必先答应郑言几个条件,不知毕官人”

    我嘿嘿一笑,知道放出炼铁的权力,此时已是不愁买不到粮食。同时还是忍不住暗骂一声,只面前这个家伙囤积的粮食,便够六、七千人食用一年了,再加上其它富豪所囤积的粮食,只怕不等这个冬天过完,成都的粮食便要涨得比黄金还贵了,到时还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但说无妨,但说无妨。”毕富国呵呵一笑,摆出一副深明其意的样子说道:“只要老夫能做到的,一定尽力。而且老夫也必定不会忘了大人的好处的,请大人放心。”

    啊,这家伙定是以为我在敲他竹杆了。见此我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摇了摇头说道:“好处就免了,毕官人只需答应郑言提出的几个条件,过几天郑言便会派人前来提粮。”

    “大人果然是清正廉明,不愧为成都百姓的父母官。”毕富国望了望立在我身旁的徐格一眼,满脸了解的样子笑着说道:“大人请说,大人请说。”

    见此我也懒得解释,苦笑着说道:“其一:毕官人所炼之铁,郑言有优先购买的权力。也就是说只有我郑言不买的铁,毕官人才能将其卖与别人。”

    “依得。”毕富国想也不想便点头答应了,作为一名商人,卖给谁还不都是卖。

    “其二:毕官人所炼之铁,绝不能卖半点与蒙古鞑子。”说到这里,我面色一沉,毫不客气地说道:“若郑言发现毕官人与蒙古人有贸易来往,郑言不但会收会你炼铁的权力,还会灭你九族。”

    “依依得,大人放心,老夫这点爱国之心还是有的。”毕富国浑身打了一个激灵,他丝毫也不敢怀疑我能否做到这些。之前他所仰仗的,不过只是他没有犯法,和他在京城中的关系而已。但若是私通蒙古,那便是铁铸的脑袋也不稳了。更何况,在大宋卖铁都卖不过来,谁还会赚命长,跑去蒙古卖?

    “其三:除了你之外,郑言还会将炼铁之权放与另三位富商,以后还有可能更多。至于将这个权力放与谁,毕官人不得干涉。”

    “这个”闻言毕富国略一迟疑,为难地说道:“大人这不是在为难老夫吗?大人若是将这权力放与老夫的对手,那老夫哪还有好日子过?更何况,老夫是以三万担粮食才换来的这个权力,若是他人唾手可得,那大人对老夫岂不是不公平?”

    “这点毕官人放心。”我呵呵一笑说道:“其它三位富商,郑言也会让他们以一两银子的价格卖出三万担粮食,若是办不到或不答应这三个条件者,便不做它想。若毕官人不答应,那么郑言便另找他人了。”

    说罢,我便起身做势要走。

    “依得,依得。”毕富国急忙拦着我说道:“那么老夫便等着大人来提粮了。”

    “好说,告辞。”

    “大人慢走,恭送大人”

    “管家”还不等我与徐格走远,毕富国便风急火燎地叫道:“快快将仓中的五万担粮食,马上卖出两万担。”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87章 西川经略 鲶鱼效应() 
“置使大人如此下放炼铁之权,下官以为不妥。”我与徐格二人刚上马车,徐格便迫不及待地提出憋在心中的疑问,他略带不满地说道:“榷铁历来便是朝廷的一大财政收入,如今西川正处于缺钱之时,为何大人却要将炼铁之权下放?虽然此举能缓解目前的粮食之危,但下官却觉得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假以时日,武德军的军备用铁全都得靠这些商人供应,这岂不是授人以柄?”

    “徐大人可曾听过竞争?”我揉了揉生涩微痛的眼睛说道,接踵而来的麻烦事,让我这几日的睡眠严重不足。

    “竞争?”徐格疑惑的样子,让我知道这个词在宋朝也许还没造出来。

    “对,便是竞争。”我点了点头说道:“曾经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渔夫出海打鱼,回至岸边时,发现苦心打捞的一船大鱼大多死了,其中却有一位渔夫的鱼大多是活的,原来这位渔夫在他捕的鱼中加了几只凶狠的鲶鱼。这些鲶鱼整日追逐着其它的鱼,使那些鱼惶惶不可终日,成天忙于逃跑,不想这却延长了它们生存的时间。”

    “大人说的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徐格是一位聪明人,他很快便明白了我要说的意思。

    “不错。”我点了点头说道:“朝廷的榷铁,表面上看起来虽是增加了财政收入,也能控制住军备的命脉,但是此举却让大宋的炼铁技术停滞不前。郑言不知朝廷榷铁是自什么时侯开始的,但想必自榷铁以来,铁的质量便再也没有提高过,甚至还有可能下降。”

    “正如置使大人所言。”闻言,徐格一脸震惊地望着我说道:“宋廷榷铁是自庆元六年开始的,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此间炼铁技术确是毫无提升。”

    “这便是死于安乐了。”我笑了笑说道:“没有了竞争,那些炼铁的工匠便有如生存在一个保护得很好的安乐窝中一般,不管炼出的铁是好是坏,对他们都没有影响。因为铁的质量好也罢,坏也罢,天下便只朝廷一家炼铁,别无分号。百姓、军队都没得选择,只能购买朝廷所炼之铁。长此以往,工匠懒惰,技术退步,铁质量下降也都是情理之事。”

    “原来如此。”徐格看起来已明白了我所说的意思,他点了点头说道:“那么置使大人这么做,便是在炼铁的鱼缸中放上几条鲶鱼了?”

    “不错。”我点了点头,一句现代企业中很流行的话便脱口而出:“有句话叫做‘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费最少的力气用上最好的铁。但除此之外,我等至少有几方面的好处:

    其一:解决了眼前的粮食危机。此举不但使来年百姓耕种的稻种有了着落,而且相信我等再联系上三家富商,让他们分别以一两银子的价格售出三万石存粮,粮食的价格必然要回落,那么今年冬、春想必便没有人会因粮价太高而饿死了。

    其二:从四家富商建的炼铁厂课到的税,可以弥补一部份我等因下放炼铁之权所带来的财政损失。

    其三:四家富商建起了炼铁厂,必然要招募大批炼铁、采矿之人,想必这也可以解决许多西川难民的温饱问题了。”

    “大人思虑慎密,让下官佩服。”徐格叹服道:“而且大人时刻不忘为民谋福之举,实是让下官心生敬佩。”

    “徐大人过奖了。”闻言我苦笑道:“郑言做的还远远不够,对我而言,这其实便是一场没有嚣烟的战争。内政虽是没有战场上的生死搏杀,但却是处处危机四伏,一个不小心,我等便是连再度与蒙古鞑子对阵的机会都没有了。而且内政实不是郑言之长,所以郑言只是尽人事耳。”

    “大人说的不错。”徐格点头说道:“假若此时的粮食问题得不到解决,西川的难民、百姓造起反来,哪还轮得到我等再上战场。呵呵,想不到欲上战场冲杀也成了一件奢侈之事,不过多亏大人的英明果断,此事已基本落定了。”

    “不。”闻言我摇了摇头,说道:“还有一件事要做。”

    “大人是当心军备命脉为富商所控吧。”徐格笑道。

    “不错。”我点了点头说道:“正如徐大人所说,若有朝一日西川越来越依赖这些富商所产之铁,那么这些富商便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西川对敌战争的胜负。也就是说我等有把柄在他们手上,这是我等绝不能允许的。所以”

    “大人。”徐格不等我说完,便来了个拱手躬身,以一个大礼的形式打断了我的话。

    “徐大人为何如此?”见此我不由又惊又奇,实在想不出徐格为何突然会有一个这么突兀的举动。

    “大人。”徐格微微抬头,对我说道:“有些话下官不得不说,古语有云‘小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而大人如今的做为,不过治事耳。”

    “哦。”闻言我不由有些摸不着头脑,疑惑地问徐格道:“那么徐大人以为该如何治人?”

    “帅者,将将之人也。”

    徐格脱口又是一句古文,不过好在这句并不怎么深奥,我知道那大慨的意思就是为帅者,是善于用将之人。

    “大人如今所做的,却不是在用将。”徐格接着说道:“大人足智多谋,且事必躬行,若大人只是一将,那便是好事。但如今大人却是为帅,甚至为”

    说到这里,徐格压低了声音说道:“甚至为王,如此则祸不远矣!”

    “徐大人何出此言?”闻言我不由大骇出声,我当然知道徐格并不是那种危言耸听之人,但却一时想不到问题出在哪里。

    “大人锋芒太盛,部下毫无表现的机会,这无疑会使部下有一种尸位素餐之感。”徐格说道:“文官三年不出一计,武将五年不得一功,长此以往,大人以为武德军将会如何?”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88章 西川经略 为帅之道() 
“原来如此。”闻言我不由恍然大悟地轻呼一声,原来有时做事做得太多也是一种错。我一人将大小事务全都包揽在身上,那还要手下那样文武将领做什么?而且长此以往,手下那些将领的才华、身手全都被我压得无法施展,那他们想当然的便会跳槽,甚至还有可能联合起将我推翻。这不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吗?而此时我现在却正做着。

    “那么徐大人以为郑言该好何做呢?”我不由皱起了眉头,到了现在我才明白原来为帅与为将是不同的,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想到什么便做什么了。我以前可从未当过什么帅,此时乍一听自己原来竟已是帅了,所以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而且,听徐格的口气,以后好像还要称王。一想到称王我便想起了完颜守绪和赵昀,再想起他们平时在宫中的生活,我就忍不住在心里大呼头疼。天哪难道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整日呆在皇宫中,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大堆待卫跟着,连吃饭、睡觉都要当心有人来行刺,还有每天都要早朝、还有批不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