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祭明 >

第43部分

祭明-第43部分

小说: 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署理进奏院,一会将各个政务奏章交予各部处理!”

    “微臣遵旨!”

    此刻,众臣方才明白,为什么此前朱勉会对大明国朝堂的政事掌握的如此深,不曾想到一切都是陈安在暗中通告朱勉。然而,不管众臣如何想,朱勉已经独掌乾坤了,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大明国将会处于一种杀伐果决的状态了。

    “内阁五人,先去往瑞华宫议事,朕稍后就到!”朱勉咳嗽了一声,便是起身,在张生全的搀扶下,缓步走出了金銮殿。

    徐天然因为巧合,而去了河东省,其目的朱勉虽然不太清楚,但他已经仔细打探过,汉王暗中训练的十万兵马,正打着勤王的旗号,往蓟州开来。而一旦徐天然进入汉王军队中,再得知徐家满门被灭,这勤王的兵马恐怕就要变成夺位的了。

    再者,还有梁王的事情,谁也不清楚,梁王有没有暗中屯兵,万一做了这些事情,梁王的部属会不会跟汉王一样?

    这是自己独掌乾坤之后,要面临的第一个困难,也是万不容有失的困难,因此朱勉要与自己的五名亲信密闭商议!

    否则的话,这一件事传播出去,后果难以想象!

    下了朝之后,朱勉并没有直接前往瑞华宫,而是去了一趟碧波宫。碧波湖上桃花岛,桃花岛上碧波宫,蛛网与烂木头,枯草与掉漆的匾额,都在诉说着碧波宫的往事。而如今,废弃许久的宫殿,今日却是有些生机了。

    “打开宫门!”

    朱勉吩咐着宫殿的左右侍卫,他来这里是要看一看自己的皇祖母。

    “皇帝,你来了!”宫门一打开,发霉的味道旋即扑面而来,徐氏拄着拐杖,面色有些发白,仅有嘴唇上残留有点点血丝,“你为何浑身是血!”

    徐氏从子夜时分被关在这里,心中的慌张与焦急,自然不必多说。此刻,她见着朱勉明黄色的铠甲上,残留着干了的血渍,心中猛地一痛,似是预感到了什么。但她毕竟是太皇太后,昔日高高在上的地位,即便是今朝沦为冷宫之主,也依旧保留有那一丝高傲。

    徐氏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推测,她希望朱勉能够亲口告诉她,或者在徐氏的心中,还存留有一丝的希冀,自己的猜测不是真的。小皇帝朱勉没有斩尽杀绝徐家之人。

    “这是徐长恭以及徐家两兄弟徐浩然和徐轩然的血,是朕亲手斩杀了他们三个!”

    “哇——”的一声,徐氏像是憋了一口怨气一般,猛地吐了一口黑血,旋即颤颤巍巍的拄着龙头拐,对朱勉怒目而视:“你……好狠的心,和商纣夏桀有什么区别?”

    “古代的暴君帝王,除了杀死自己的亲属臣子以外,还会虐待天下百姓!”朱勉拔出自己的佩剑,这一次他并没有指着徐氏,而是放在自己的手中把玩着,其上的血渍还未曾彻底干掉,“如果仅仅因为朕杀了国之奸臣,就认为朕是商纣夏桀,那太皇太后你的这双眼睛,恐怕看得不是地方了!”

    “徐长恭纵然是朕的国舅姥爷,但其所作所为,早已经超出了亲情所能允许的极限,也超出了律法允许的范围。杀害忠良,欺凌君王等等,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朕身为皇帝,若是不采取行动,恐怕将会遗臭万年!”

    “更何况,徐家之人结连敌国,里通藩王,意图废帝,朕早已是忍无可忍。太皇太后,朕知道,这废帝的事情,你是支持的,但朕会网开一面,不予追究!”

    朱勉这一番话下来,徐氏的脸色更加苍白,她也明白了许多事情。自今往后,外戚力量将会被禁止参与朝政,大明国的权力将会集中于朱勉一身。

    “你害的哀家一门亲属子侄被灭,此一番史书上必然会给你狠狠的一刀!”徐氏擦了擦自己嘴角的黑血,“哀家别无所求,就请你给老身一个了断,赐下三尺白绫,也让老身能够有尊严的步哀家弟弟的后尘!”

    “朕虽然杀了徐长恭,但朕也是个恩怨分明的明白人,更何况朕之生母早逝,你又是养育了朕多年,且已经年近花甲,因此朕不会杀你!”朱勉猛地将佩剑收回剑鞘,沉声而道,“朕会拿出私库的银两,修缮一下这许久没人住的碧波宫,派遣几个侍女太监来伺候你。”

    “从今往后,你就在这里种种花,养养草,看看鱼,颐养天年,孤独终老吧!当然,这里会有侍卫把守,你不得出碧波湖半步!”

    这是朱勉对徐氏的处置,也是朱勉设想的最好结果。

    对于太皇太后徐氏,朱勉原本可以直接杀了她,以彻底清除徐家在朝中的影响力。然而,朱勉不能这么做。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一个对自己曾经有过养育之恩的,岂能动手斩杀?纵使徐氏有着万般的不对,朱勉也绝不能弑杀祖母。

    自古以来,听过君王弑杀亲父登基的,却从未听说过弑杀亲母或者是弑杀祖母的。古代没有,朱勉自然也不会这么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当然,言语之间的威胁,还是有必要的,否则何来帝王威严呢?

    “顺朕者昌,逆朕者亡!这是朕要给大臣们的警示,如果再有外戚干政的现象出现,朕仍将会毫不留情!”朱勉说完这一句话,又是看了一眼徐氏,“皇祖母,你在这碧波宫里,好自为之吧!”

    话音落下,朱勉便是头也不回的离去。

    徐氏望着朱勉的背影,不禁叹息了一声,大明国新的时代开启了,只可惜这一切没有她的事情了。

    “天作孽,尤可存,自作孽,不可活!”

    徐氏说完这一句话后,便是再次咳出一口黑血,也不知她说的是自己还是徐长恭。

    总之,她自己已经明白,曾经辉煌数十年的徐家,彻底没落了。

    曾经属于她这个女人的宁祯朝,也已经落下了帷幕。正如眼前关上的宫门那样,她掌握的朝堂权力,一夜之间化为了乌有……

第81章 变天了(一)() 
从碧波宫出来后,朱勉安排了一些人员,一方面对碧波宫进行修缮,另外一方面也是派遣守卫,看护太皇太后徐氏。

    回到重阳宫,朱勉总算松了一口气,一夜的奔波劳碌,最终的结果,正如他自己所预料的那样。大明国外戚势力已经被扫荡干净,自己也已经掌握朝堂,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消除今日之事带来的后果以及诸多潜在的威胁。

    在他的推测中,恐怕远远不止汉王一支兵马假借勤王的名号前来蓟州夺位!自从神宗朝代开始,大明国对于各个皇室宗族之人的监控力度,已然是逐渐减弱。要不然,也不会有汉王暗中养兵十万的事情发生。

    朱勉在重阳宫中洗漱一番,换了一身衣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后,便是快速往瑞华宫而去。

    此刻,瑞华宫中,新组建的内阁五人,早已经全部等待在这里。

    “众爱卿不必多礼!”朱勉踏入瑞华宫,直接免去几人的繁琐礼仪,“事情比较紧急,朕估摸着汉王已经出了河东省的范围!十万大军,配备着红毛大炮等火器,不用多说,此等大军必然战斗力极高!”

    “河东省到蓟州,行军至少需要二十日!”唐浩毕竟是曾经管理过兵部的人,朱勉的话音落下,他便是想到了对策,“这也就是说我们至少有二十天时间来做准备,臣下建议,立刻发书往宁远,那里有驻防的徐家军!”

    唐浩口中的徐家军,指的就是驻防在宁远府的那一支军队。因为其中的统帅姓徐,且又是亲自组建的这一支军队,故而称之为徐家军。

    在和大金国的历次作战中,这一支军队的战绩,可以说是未尝一败。由此可见,徐家军的战斗力,可以说是极为强横的,要不然也不会驻守在边关宁远府,成为长城宁锦防线的核心。

    “这倒是一个办法!”朱勉点了点头,目前的京城防卫,因为宫变的缘故,而变得有些松懈。

    不论是神机营还是御林军,亦或者是城外的官军,都因为此前调往辽东省作战过一段时间,而损失了大部分兵员。这一件事的后果,直接导致现在京城防卫的虚弱,总兵力不足三万。即便是加上朱勉手头上组建的那一支自己直属的特殊军队,也不过三万五千。

    朱勉将丘神绩升为京城卫戍将军,一方面是要整合京城防卫军队,另外一方面就是要从各地官军中选拔老兵,对京城防卫力量进行补充,可惜这一件事显然是来不及做了。如果想要抵御汉王的兵马,就必须直接从外地调兵前来,这也是最好的办法!

    “夜里宫变的事情,想必扩散的还没有那么快,徐家终究是辉煌了数十年的家族,出自于其门下的地方官吏……”

    公孙庆国虽然现在署理着户部的事情,但曾经在吏部之中做过事,十分熟悉大明国的各级官吏。只是,他的话还未说完,朱勉便是抬手打断:“朕朝堂上已经让刑部处理过了,只要这些人看得懂文字,就明白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更何况,徐长恭已经死了,他们能怎么样?”

    朱勉自然明白公孙庆国的心思,他这是在担心,以往出自于徐家门下的官吏,会选择支持汉王。但正如朱勉说的那样,徐长恭已经死了,树倒猢狲散,就算再有心思的地方官吏,也会认清事实的。

    更何况,朱勉拿到了兵符,就意味着已经是掌握了天下兵马大权,又有谁敢自不量力的做出蚍蜉撼树的事情来?除非像汉王那般,拥有着十数万的兵马!

    “只是有一点,万一这徐家军不愿意过来救援怎么办?或者说,徐家军突然临时变卦,临阵倒戈,反而是支援了汉王怎么办?”

    许久不曾开口说话的慕容烈,猛地一声提醒,让朱勉不禁激灵了一下。

    是啊,万一宁远徐家军不来怎么办?那这京城防卫,岂不是形同于摆设?或者说,徐家军反而是支持了汉王,那蓟州城岂不是两面受敌?自己这个皇位岂能做的安稳?

    “是朕疏忽了!”朱勉神色紧张了起来,虽说徐家军不是他唯一的指望,但徐家军是最具有战斗力的一支。要知道,汉王的军队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他们装备着的火器,在东方剑修的百工阁中可是有着记录的,朱勉也曾阅读过,比之神机营的还要强大!

    朱勉如今灭了徐家,确确实实掌控住朝政了,但所引发的问题,却无法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得了的。归根结底,还是他屁股底下皇位惹的祸。

    汉王想坐上这个位置,所以结连了徐家以作谋取;梁王想要坐上这个位置,所以太皇太后徐氏曾经暗中推了一把;定王朱洵也想坐上这个位置,自己就利用掌军之便利,在朱勉继位当日发动宫变,可惜失败了。

    这些都是争夺皇位摆在明面上的事实,然而隐匿在暗中的力量,就算朱勉再怎么聪明,也难以琢磨透。

    难道说掌握徐家军的宁远都督徐志良就没有夺位的野心?要知道,人家镇守宁远边关,十数年如一日,战功卓著!

    难道说其他藩王就没有想要坐上这个最高位置的想法?要知道,权力对于藩王的诱惑,远比金钱来的大!

    ……

    此时,朱勉的背后已经冒出丝丝冷汗来,慕容烈的话倒是提醒了他,自己不能把大明国的命运,押在一个态度不明确的边关守将身上!并不是朱勉心存疑虑,而是他要从全局考虑,做好相关的退路。

    纵使自己以圣旨的名义,命令徐家军前来蓟州救援,宁远都督徐志良就算接旨,也可能会找借口,在路上耽搁些时日。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这个皇帝,说不定早就人头落下了。

    “皇上,臣下与徐志良熟悉,臣愿意去游说于他,并作行军监督!”

    瑞华宫中,曹攸突然开了口。从当初徐国公回归朝堂开始,他就再也没有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但朱勉夜间灭门徐家,以及早朝之时将其定位新内阁人选,他就已经打定主意,在此新的掌权人面前,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勉想了许久,却并未答应曹攸,反而是笑了起来,“但朕要派你前往宁远边关,为朕传达旨意:加封徐志良为镇国将军,授宁锦兵马大将军,即日起统徐家军入关,拱卫蓟州!”

第82章 变天了(二)() 
“皇上不可!万一徐家军不受控制,那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局势,就会功亏一篑了!”

    五人听着朱勉的话,脸色旋即变了一下,皆是跪了下来,齐声劝告。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现在的朝廷局势,徐家势力已经消融殆尽,皇帝亲政,一切弊政都能够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万一皇帝的这个决策,导致大好局势被葬送,那众人也就看不到大明国的未来了!

    “臣下觉得,还是曹攸之言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