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祭明 >

第44部分

祭明-第44部分

小说: 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一皇帝的这个决策,导致大好局势被葬送,那众人也就看不到大明国的未来了!

    “臣下觉得,还是曹攸之言最好,这样子既可以劝说宁愿都督徐志良归顺朝廷,出兵入关,而不是按兵不动,坐看大明朝廷存亡!”包义望着朱勉,拱手而道,“若是加封于他,其人仍旧不动,恐怕枉费心机!”

    “众位爱卿,请起!”朱勉的脸色恢复如常,“朕知道你们的担心,但在朕眼里,徐志良不比寻常人那么庸俗,一定会带兵来蓟州的!”

    “朕的这把佩剑,曹攸你带到宁远,交给徐志良,他一看便知朕的用意!”

    “皇上,您已经加封于他,为何要授予他如此大的权柄?”众人原本听闻朱勉的言语,不再劝告,此时却是见到朱勉将自己腰间的佩剑递到了曹攸面前,脸色旋即变得难看起来。

    天子佩剑,如同天子亲临,可以调动全国各处兵马以作为援助。这只有对亲信大臣无比信任的时候,皇帝才会授予。

    可现在的宁远都督徐志良,别说有没有见过眼前的皇帝,就是皇上的名号,也恐怕未曾听闻过。毕竟,边关大事,一直都是对徐长恭负责的,朱勉从未插手过!

    而今,朱勉却是将自己的天子佩剑赐予徐志良,这岂不是授其莫大的权力,万一……

    众人不敢再想下去,他们有些搞不懂眼前的朱勉是怎么想的。刚刚他们明明已经将其中的厉害关系讲明,皇上也有所反应,为何现在却是这番情况。

    “为臣者,需要知道皇上的真实心思,万望陛下如实相告!”

    唐浩担忧的脸色越发的浓重,发书让徐家军来救援蓟州的办法,是他提出来的。因此,他要知道朱勉的真实想法,才能为自己的措施买单。

    “朕素闻徐志良是个能将帅才,忠于职守,但却和朝堂上的大臣们没多少关联,因此敢于用他。”

    朱勉虽然这么说,表示着他放下了心中的疑虑,信任未曾谋面的徐志良,但听在众人的耳中却不是那么一回事,毕竟人心难测!

    “纵使他徐志良有意朕的这个位置,或者说与汉王联合起来,朕也不惧!为将者,排兵布阵,据关御敌,奇门遁甲之下,当用谋略!”

    然而,当众人听着朱勉这么一说,却是松了一口气。说来说去,众人都没有想到蓟州城的优势,城高池深,易守难攻,更是背靠长城关隘……换句话说,蓟州城想要被攻破,不是敌人兵力多少就能决定的。

    “城中守军三四万,存粮数百万担。足以支撑蓟州城作战两三年了!”

    “皇上,这不妥!如此冒险之举,恐怕……”

    唐浩还想再劝说着什么,谁曾想到朱勉摇头示意,止住了他。唐浩见此,便是拱手道:“臣明白了!”

    宁远边关,距离京城蓟州有着千里之遥。就算是如此遥远,国公爷徐家被灭门一事,也在三天之后传到了宁远大营。

    “朝廷变天了!”

    中军大营内,身着青灰色铠甲的中年男子,正坐在自己帅位上擦拭着自己的佩剑。在他的身后,画卷之上标注的地理位置,很明显是大明国的军情地图。其中一条蜿蜒如蛇的曲线,穿过整个画卷,那是长城的标志。

    这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宁远都督徐志良!

    站在他面前禀报事情的,却是他的提督徐君明,与他是族兄弟的关系。

    “小皇帝朱勉,手提佩剑,亲自带领兵士,灭了徐家上下!不过,据可靠消息称,徐家的长子徐天然因为机缘巧合,逃离在外,此时恐怕要与汉王汇合了!”

    军帐之中,没有其他人,只有徐君明与徐志良,此时徐君明也没什么遮掩,直接说出了事实。

    “哦?”徐志良脸上没什么表情,却是放下手中正在擦拭着的佩剑,起身转向背后的地图,双眼目光直直的盯在了河东省的位置,“我记得年前汉王曾在这里秘密积攒兵力,约有十万人吧?”

    “不止!”徐君明见着徐志良的目光所盯,眼神一亮,似是听出了他口中的意思,“我暗中派人打听过了,足有十五万人开往蓟州去!小皇帝麻烦了!”

    最后六个字,徐君明说的很重。

    “若是我猜的不错,汉王打着勤王的旗号,是想要夺取皇位吧?”徐志良伸出一根手指,在地图上河东省的位置比划了几下,“君明,你觉得我们徐家军该有什么动作?”

    徐志良此话一出,徐君明却是陷入了沉思。他心中的想法,自然是不愿意参与到这一件事,毕竟徐家军是他们父辈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每一个士兵都是他们的心头肉。除了抵御外辱以外,他是绝不愿意让这些人参与到别的战争去的。

    更何况,他自己也有一丝的侥幸心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不定这皇位就是自己的呢!

    “世代镇守宁远,子孙后代袭封宁国侯,这一条是谁定下的?”

    见着徐君明沉思的样子,徐志良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一般,沉声之言,立刻将徐君明从幻想中拉回。这一时刻,徐君明猛然察觉自己早已是遍体冷汗,自己怎么可以有这等大逆的想法?若非族兄徐志良点破,恐怕自己就会做下令宁远徐家万劫不复的事情来!

    徐家祖上,因为军功而被封侯,传承至今,然而因为边关战争的缘故,虽然有所军功,却不是什么大功。于这一点,暗中早有人对宁远徐家忌恨,甚至是于前朝宁祯之时,在皇帝面前攻讦徐家。

    好在,当时的皇子,也就是当今圣上,为宁远徐家在宁祯皇帝面前说上了一些好话,才使得事情平定下来。

    “族兄,那以你的看法,我们该怎么做?”

    “不急,我料再过些时候必有使臣前来……”

    徐志良的话还未说完,便是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中军帐内,便是多了一人——宁远徐家军左营总兵徐宏图。

    “将军,朝廷派来内阁大臣曹攸前来宣旨!”徐宏图打量了一番中军帐,方才发现除了徐志良和徐君明以外,再也没有其他人,便是不再压低声音,“巧合的是,汉王派来信使高远志,希望您出兵,一起进京勤王!”

    “哦?这么快?”徐志良转过身子,冷笑了一声,“传令下去,于中军帐前放置一口大鼎,鼎内装满香油,鼎下给我烧好柴火。油沸之时,传此二人来见?”

    “嗯哼?族兄,你要效仿昔日郦食其说齐的旧事?”徐君明闻言,神色一愣,但旋即反应过来,“还是说你要……”

    “不管高远志如何说,我都会选择遵从圣旨的!”

第83章 奉旨() 
徐志良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全是坚决之色,丝毫看不出任何的犹豫。这一下,徐君明便是放下心来,看样子自己这位族兄这么做,只不过是迷惑那信使高远志。

    可怜高远志,若是看到这一幕,恐怕心中还会窃喜,自己能够说得动徐志良,然而却不知早已被他判了死刑。

    曹攸来到宁远大营中军营前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五日的正午时分。恰好,辕门前也来了一人,看其手中的信使竹筒,曹攸自然猜得出此人是谁。

    “来人可是汉王特使?”曹攸背负双手,堵住了此人进入辕门的路,他印象中隐约记得这人的名讳,“可是河东省阳泉府的高远志?”

    阳泉府正是汉王封地所在。

    “你是什么人?哪里来的小瘪三,竟敢直呼本官大名?”高远志望着挡在自己面前的年轻人,眉头一皱,“赶快让开,不然要你好看!”

    “呵,今日要本官好看?”曹攸的容貌比之寻常官吏来的年轻,此刻却被人骂作瘪三,心中顿时不爽起来,“哼,汉王特使是吧?给老子滚!”

    最后一个“滚”字,曹攸说的特别清楚!

    这一下,高远志便是有些惊疑起来,看样子眼前的这名官吏,似是来头非凡。他原以为是徐家军的人员,现在看来很明显不是。

    只是,当高远志再定睛一看曹攸双手负背所拿着的东西,便是脸色阴沉了下来,阴测测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朝廷派来的狗啊?”

    这话一出口,曹攸便是脸色一阵红一阵青的,堂堂的内阁辅政大臣,平白无故被人骂作是狗,任谁心里也不舒服。要不是因为手中持有皇帝圣旨,他早就抬起一拳挥了过去,给眼前高远志一拳头。

    “你这汉王的狗,速度也不慢嘛!”

    曹攸的话一出口,高远志的肺都差点气炸了,娘希匹的,今儿个还跟你高爷爷杠上了不是?

    只是,高远志正要发作,却是见得一名士兵从营中走来:“宁远都督请二位去中军帐内叙话!”

    “哼!”两人闻言,彼此冷哼了一声,便是抬脚往前走,只是还没走出几步,却又同时发出了声音:“这是什么味道,怎滴如此香?”

    引路的士兵什么也没说,只是指了指距离辕门约有二三十丈远的地方。

    曹攸与高远志,自然是看得清楚,距离自己二三十丈远,也就是中军营帐前,正矗立着一方两三丈高的大鼎。鼎下的柴火,烧得极旺,与此同时鼎中也在不断的传来“咕噜咕噜”的声响。

    很明显,香味就是从大鼎之中传来的。

    “这是产自于辽东省的极品香油啊!寻常百姓家都用不着,只存在于富贵人家!这一鼎,得有成千上百升!”引路的士兵,见着曹攸与高远志的惊异神情,便是解释了一番,“营中即将造饭,先用着香油来唤醒众多士兵的食欲!”

    听着士兵的解释,曹攸却是冷笑了一下,双眼直勾勾的盯着身旁的高远志,阴恻恻道:“看样子,今儿个你我二人,必然有一个要进这沸油之内,成为他人的盘中之餐!”

    高远志闻言,脸色旋即一变,竟是不由自主的吞咽了几下口水,有些慌张道:“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那就请吧!”

    曹攸笑了两声,上前一步,便是往中军帐内走去。

    高远志望着曹攸的背影,心里没来由的一阵虚,但脑海中一想到汉王的交代,便是嘴里不由得发出一声冷哼,旋即大踏步走入中军帐。

    “二位,坐吧!请二位宽恕一下,今日军务繁忙,不能亲自迎接!”

    中军账内,徐志良坐在主位上,手中依旧擦拭着他的那柄佩剑,徐君明则站在徐志良一侧,神色严肃。

    “将军军务繁忙,那是自然的,毕竟这宁远边关,地处东北,与大金国接壤嘛,一切无妨无妨!”

    高远志笑呵呵的打着哈哈,但当看到徐志良擦拭着佩剑的时候,再结合中军帐外的那一口大鼎,高远志不禁惊得一身冷汗。看样子,这个徐志良,是要拿自己和这个朝廷官员中的一个来祭剑,以此表明其心思。

    曹攸自然见到徐志良的动作,便咳嗽了一声,道:“圣旨到,宁远都督,还不接旨?”

    “哈哈?圣旨?真是天大的笑话,朱勉小儿身犯不孝之罪,屠杀忠良,囚禁太皇太后徐氏,早已不配做大明国的皇帝了!我汉王起兵十五万,特来相约徐都督,共襄义举,一起杀向蓟州,拥立梁王为帝,再造大明国!”

    高远志不待徐志良答话,便是上前一步,义正言辞的说道。在他眼里,此时拉拢徐志良的最佳机会,只要将小皇帝朱勉说的一无是处,就很容易将他争取到自己这一边。

    事实上,高远志能够猜测的出来,圣旨中的内容无非就是给徐志良封官进爵的内容。如此条件,只要汉王得到了天下,徐志良跟着汉王,岂不是轻而易举的?自己只要讲明白这一点,相信徐志良会答应自己的。

    “汉王一旦得手,将来这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务,非将军莫属了!”高远志只当做曹攸是空气一般,自顾自的继续说着,“我这里有汉王一封信,请将军阅览!”

    “信上都说了些什么?”徐志良的手中动作没有停止,也没有让人去接高远志手中的竹筒信件,脸色表现的很冷。

    感受到徐志良的脸色,高远志浑身一哆嗦,赶紧道:“汉王愿意和将军您结为异姓兄弟,互为通婚,只要将军您有需求,汉王必定有所答应!不论是加官进爵,还是裂土封王,都可以!”

    这种条件,若是放在寻常人面前,也许早就心动了。然而,徐志良并不是寻常人,高远志有些低估了徐志良的心胸与忠心:“哦?汉王能替本将做主?那他能把皇帝之位让给本将吗?至于梁王,可以让他从哪来回哪去吗?”

    听到徐志良这么说,高远志一个机灵,汉王之心,他岂能不知?此时,徐志良提到这么一件事,高远志怎能随便答应,他赶紧道:“将军且慢,汉王有言,只要您按兵不动,事成之后,一切都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