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祭明 >

第52部分

祭明-第52部分

小说: 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浩,你是三朝老臣了,在众臣中的威望极高,不妨就由你来说一说吧!”

    站在最前的唐浩,此时听着朱勉的话,便是拱手道:“臣领旨!”

    “所谓的三院四厅,本质上是对六部职能的重新划分。皇上以及我等辅政大臣,皆是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六部的职能也需要进行调整。比如说礼部,司礼等诸多事情,已然不能跟国政之类的相提并论,因此礼部被裁撤,编入了其他职能部门。”

    此言一出,礼部尚书曹光便是脸色一黑,他实在是没有想到,自己这个礼部尚书,太平官一个,竟然是第一个遭殃的。

    当初司马德告老还乡,自己这个侍郎捡了个便宜,谁曾料到位置还没坐得安稳,屁股还没坐热,就要被罢官免职。这种情况,放在谁的身上,谁都不舒服。

    但曹光无法反对,因为这是皇帝和内阁辅政大臣的们决定的。换言之,礼部被裁撤,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就算自己有通天的能耐,也无法改变皇帝的想法。

    “臣曹光,坚决服从皇上的决定。从目前来看,礼部诸多官员,太过于清闲,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因此,裁撤合并,理所当然!”

    唐浩本以为自己说出这一番话后,曹光会坚决反对,谁曾料想,曹光竟是坚决支持。这与意料中的情景,有些差别,但唐浩转念一想,便是有些明白过来。革新方案中,礼部将会被裁撤,就算礼部之人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干瞪眼。

    少年天子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那可是九五之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存在,革新方案是他决定的,岂能因朝堂上小小的不满而随意更改?

    “唐浩,你继续说下去吧!朕相信,众位爱卿,三院四厅,都未曾听说过。唐浩,你不用说具体的革新方案,只管将哪三院哪四厅讲清楚就是了!”

    朱勉听着曹光的话,不住的点了点头。看来自己刚刚所说的事情,还是起了一定的效果。当然,朱勉也知道,作为六部之中最容易被轻视的礼部,在朝堂之上,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它只能乖乖的听从自己。

    “所谓三院,指的是民院、律法院、国政院;所谓四厅,指的是兵务厅、财务厅、外交厅以及监察厅!”

    唐浩的话音落下,金銮殿上的众多大臣,便是面面相觑。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似乎就是六部职能的重新组合,而至于其中的具体革新方案,却难以捉摸。

    所谓的民院,指的究竟是哪一方面?民政?民税?还是……至于监察厅,这应当是吏部的份内事,可怎么听都不像是吏部所有的职能啊!

    众多大臣纷纷议论了半天,都在猜测着三院四厅的职能分布,以及和裁撤掉的六部的关系。这于他们来说,可以知道自己将会往何处任职。

    至少,从唐浩的描述中,他们能够隐隐约约的猜测到,三院的地位,远高于四厅。

    民院、律法院、国政院,这些名字一听,就知道是跟整个大明国天下相关的;至于财务厅之类的,很明显就是六部中某些只能的具体化。或者换句话说,不管是哪一个部门,从级别上来说,都是提高了不少。

    这也是众臣议论的原因,级别提高了,到手的俸禄,也自然就高了。这种事情,会有谁愿意拒绝?

    skbshge

第113章 立法() 
从朱勉的角度来看,他制定这样的革新方案,实际上是为了突出某些只能的特殊性,同时也是为了统筹整个天下情况的。

    比如说民院,其下管辖的有户籍司、官吏司、农民司、商务司等等一系列跟老百姓有关的职能部门。若是从这些方面讲,它应当是户部与吏部的结合。但作为户部最主要的财权,以及吏部的监察权,却被拿了出去。

    自古以来,朝堂六部之中,向来是以兵部、户部为重。究其原因,是兵部掌握着兵马调动,也就是所谓的兵权,于这一点,朱勉已经将兵权收回自己手中;户部则是以财权为重,纵观大明国各个行省州府,哪里不需要银子呢?这个银子,都是走的户部渠道。

    户部尚书说不给行省银子,那就是不给,不管那一行省的主官如何哭求,也无济于事。掌管着一省的银钱命脉,这样的权力,纵使是皇帝,也无可奈何。

    事实上,朱勉将户部的财权分出成立财务厅,也是出于这一种考虑。毕竟,大明国历史上,发生贪污官员的,可都出在户部的官员身上。

    三院四厅,看上去是将六部主要职能给分了出去,成立了单独的职官衙门,似乎是削弱了皇帝的权力,但实际上却加固了朱勉对朝廷的掌握力度。六部分权,就意味着一些掌管大明国命脉的权力被削弱了,从今往后,这些权力将直辖于朱勉而不再是官员个人。

    再者,一个官员只拥有一项权力,那他的野心就能够被压制下去。倘若像曾经徐家那般,掌控着大明国的兵部,与兵马各项相关的权力都在手上,其中的野心之大,就是朱勉也不禁颤抖。

    “行了,众位爱卿,官员三院四厅的设置,朕已经思虑了许久。其中的具体步骤,朕将会发布诏书的。”朱勉望着声音渐渐停了下去的众多大臣,不禁点了点头,这才是自己想象中的朝堂。

    以往的朝堂,朱勉都是坐朝听政,现如今是亲掌朝政。这其中的感觉,自然是极为不一样的。前者,是自己任人摆布,而后者则是自己摆布别人。

    于朝堂上又是处理了些政事,朱勉便是下了朝。

    下了朝之后,朱勉径直回归重阳宫,而百官却是聚集在了瑞华宫,毕竟朝堂之上朱勉已经宣布,三院四厅的改革方案将会在下午发布。

    “六部被裁撤分权,将来这大明国的三院四厅,将会成为最为重要的机构了。我从唐浩的描述中,已经能够猜测得出来,这一次六部尚书之内,最大的赢家,便是包义!”

    “是啊,律法院,顾名思义就是掌管全国律法刑狱的事情。或者换句话说,刑部本身并没有被裁撤,却是被提高了级别,补充了些许权力。”

    “往常来说,对于皇族犯罪,都是交由宗人府裁定的,刑部管不着。如今,律法院一旦成型,宗人府就要被撤销,所有犯罪的人,都得交给律法院定罪。如此说来,律法院的权力更大了!”

    “看来,我等要恭喜包大人了。从今往后,掌控天下刑狱律法,就是连皇族之人都能够处置了。于徐家掌朝之时相比,你的地位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下午时分,瑞华宫中传出消息,三院四厅的具体革新方案已经出炉。但,革新方案的实施,要等到今年七月一日才行。其中的理由,自然是要给春闱新进举人以及朝堂众臣,熟悉新机构的时间。

    如果是冒然进行,想必一时之间,这一场大变革,人们将会很难适应。

    与其说这一次的革新是裁撤六部,不如说是将六部及其他朝堂机构的权力,进行了一次整合。随着诏书内容的宣读,各项人事任命也下来了,不过很多职位,仍然是有所空缺的。

    包义毫无疑问的成了律法院的院正,毕竟律法院本身就是刑部的升级。这一处机构,包含了诉讼司、刑狱司、律法司等诸多部门。与原先的刑部相比,还多了一个立法司。

    诏书之中的规定,自今以后,大明国的各项律法,均由立法司三百六十司员商议之后,方才能够制定。而这三百六十个司员,则处于待定位置。

    这一项革新,着实是出乎了众多朝官的预料,毕竟谁也没有想到,制定律法的权力被皇上下放了出来。

    “看样子,律法院的权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许多朝官不禁汗颜,与之往常的革新相比,这一次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皇上这么做,想必是有他的深意。我也曾听闻过,大明国之外的蛮夷之地,就是这么做的。比如说那海外的洋毛子,将制定律法的权力交给了民众,而从此之后整个国家走上了一种惟律法至上的道路。”

    “看样子,皇上也是打算学习那些蛮夷的做法了?但,这样做的后果,也不知道会怎样?胡大人,你所说的那个洋毛子国家,最后的结局是如何的?”

    “许大人,不瞒您说,这个国家到了今天,百姓归心,甚至是还开疆拓土,从一个小小的岛国,变成了横跨大海的大国了!”

    一些人也曾听闻过国外的奇闻异事,经他们这么一说,原本有些惊疑不定的朝官,却是变得更加惊讶起来。

    直至晚间时分,全部诏书,才宣读完毕。这是一场大变革,除了建立起三院四厅的制度以外,还规定了其中的细节。人事任免的命令,也自然是传递到了每一个朝堂官员的手中。

    整个下午,朱勉也不曾露面,但所有朝官,听着诏书内容,都宛若是朱勉亲临瑞华宫一般。

    “恭喜啊,包大人。七月一日之后,你就是高升了!”出了瑞华宫,许多人都在向包义拱手表示庆贺。毕竟,作为律法院的院正,包义手中的权力,可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比的。

    “哪里哪里,只不过是替皇上办差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立法司的三百六十司员,我还得操心呢!”包义皮笑肉不笑的客气了几句。

    只是,这话一出口,听者有心,便是有人凑了上来低声问道:“包大人,那三百六十司员的品级规定,好像是三品吧?若是如此,可否让本官的一个侄子入职于其中?”

    skbshge

第114章 走动() 
听着此人的言语,包义的脸色一沉,旋即摆了摆手道:“皇上已经下达了严旨,这三百六十司员,将不会从朝堂众官中选拔。而且,所选之人,也绝不能跟朝堂众官有任何的瓜葛!”

    他的这一句话,不光光是对问话之人的回应,更是对在场所有人的解答。作为律法院的院正,自然有着被朱勉看中的能力与品质。

    “再者,这三百六十司员,也不是本官说选拔就选拔的。当以春闱结束,天下学子一同参与法家测试,以其成绩论定!”

    此言一出,围绕在包义周围的众多朝官,皆是神色一怔。他们似乎从这一手变革中,嗅到了某种深层次的用意。

    自大明国开国以来,朝官向来是以儒家道义治理天下的,哪怕是律法的制定上,也参考了儒家的一些内容。而今,皇帝朱勉却是要大开法家的方便之门,这其中的意思,怎能不让人寻思?

    “若是如此,一切的人选,还得等到春闱结束?”

    “确实!不光光是律法院,别的院中也是如此。”包义的言下之意很明显,是在告诉众多朝官,别把手伸的太长,否则的话后果自负,“但,皇上会依据众多朝官的才能,与民院官吏司的人和内阁大臣们商议,逐人安排的。”

    “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吗?今日安排的官员,都是民院之中的!”

    包义并没有把话说死,一众臣官听着包义此言,神色之上旋即多了写兴奋起来。既然还有一些职位没有被最终确定,那么就意味着自己还有希望。此时此刻,不进行一些走动,那便是对不起自己了。

    “与其让皇上考察,你们倒不如在皇上面前毛遂自荐。”包义呵呵一笑,他自然很清楚这些人的心中想法,无非是要去其他几个内阁大臣家里坐坐,希望能够他们能帮自己在朱勉面前说上话,“只有皇上才有权力决定三院四厅的人员任免,就算是内阁辅政大臣,在皇上面前也只有卑躬屈膝的份!”

    他这些话说的不错,如今的大明国,早已是皇上朱勉实际掌权了。任命官员的最终决定权,不在吏部,亦不在民院的官吏司中,而是在朱勉的手上。

    大明国朝堂上的革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各处行省府衙,皆是上书表示赞同。

    但与此同时,借着述职名义,前来京城走动的官员也多了起来。谁都明白,他们这是要为了那些职官位置,进行走动着。

    三月一日的唐府,江南省的左承宣布政使徐庆正在做客。

    “上意是要在七月一日前正是开始革新,这是朝堂上的,那地方上的革新措施,可曾出来?”徐庆品着香茗,作为江南省的主政官,他很清楚朝堂上的革新结束之后,必然会轮到地方上。

    作为封疆大吏,徐庆虽然手握重权,但从根本上来说,也不过是治理十几个州府的事情。徐庆今年还不到五十岁,也就是说他至少还有十五年的为官时间,也就意味着他还有时间能够挤进朝堂里去。

    在朝中做官,和在地方做官,这两者的差别可大了去!

    唐浩今日并不在府上,而是唐修接待的徐庆。唐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