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44部分

逆隋-第144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名侍卫却不敢收起兵刀,若是有谁对杨勇产生威胁,无论是牛还是人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用刀格杀。

    杨勇皱了一下眉:“好了,把兵器收起来吧。”

    那头黄牛见主人抱住自己,眼中的红色渐渐褪了下来,大大的眼眶中也流下了数颗眼泪,显然黄牛痛的不轻,杨石等人放心的松开按住黄牛的手,见没有危险,数名侍卫也咣当数声收起兵器。

    见这名青年哭得伤心,杨勇拍了拍他肩膀:“好了,你的牛又不会死,不用哭了。”只是杨勇的安慰丝毫没有取效果,那名青年还是哭过不停。

    杨勇无奈的道:“云卿家,你对他说,官府将他的耕牛买下了,给他十贯钱吧。”

    “是。”云定兴让一名小吏从已建好的木屋中取出了十贯铜钱放到大哭的青年手上:“诺,拿去,便宜你了。”

    这里是北方,耕牛并不贵,一头最好的耕牛也只值七八贯,那名青年却将云定兴给他的钱哗啦一声丢到了地上:“我不要钱,我要我的阿黄,你们还我的阿黄来。”

    杨勇估计阿黄就是这头大黄牛的名字,眼下这个青年也一时转不过弯来,只得哄道:“你再哭牛就要死了,现在赶快把牛牵回去用白酒洗伤口还有救。”

    “真的?”那名青年半信半疑,停止了哭声,想将穿好牛鼻的绳子解下,杨勇连忙吓唬道:“千万不能把树枝拨一来,否则就无救。

    青年一惊,顿时不敢乱动,不理杨勇等人,就这么牵着自家的黄牛向家里走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226章 开皇盛世宣诏() 
见那名青年独自回去,杨勇随后向还剩下的二十多人问道:“你们谁家的牛还肯穿牛鼻,本宫保证穿上之后牛会安然无事,若是耕牛有事,本宫每头耕牛支付你们十贯钱如何?”

    其余农夫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耕牛无论在哪家都是命根子,朝庭在授田时有耕牛的农户还可多援三十亩田,可见耕牛的重要。有些农户攒了一辈子才有钱买得起耕牛,这还要碰上太平年景,若是荒年或者碰到兵荒马乱,可能一户农家一辈子也买不起耕牛,只能用人拉地。

    这么粗的树枝从牛鼻中穿过,真的能保证没事?只是杨勇太子的身份让这么农夫不敢置疑罢了,不过,也有心思灵活的农户心中活动起来,若是无事则罢了,万一耕牛死了,太子真能赔十贯钱,那完全可以买两头半大的牛犊,只要养上半年家中岂不就有两头牛。

    “大人,若是耕牛有事,真能赔十贯钱?”一个中年人怯生生的问道。

    “大胆,太子殿下的话你也敢怀疑!”云定兴在一旁不由大声喝斥。

    杨勇扬了一下手,止住云定兴继续说话:“去,把钱搬来。”

    云定兴无奈,只得示意两名小吏去搬钱,不一会儿,一个大木箱抬了出来,杨勇将木箱打开,顿时从箱子中发一片黄澄澄的光芒,农户们眼睛顿时睁大,他们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崭新的铜钱。

    “怎样,只要你们能愿意穿牛鼻,每人可以马上拿十贯钱回去,如果耕牛死了,那么这十贯钱就归你们了,如果十天后耕牛无事,你们只需要还九贯钱回来就可以。”

    这样一来,若是耕牛无事,他们也至少有一贯钱收入,若是耕牛死了,他们能赚到二三贯,几个年青一点的农夫顿时心动起来,只是心中还有疑虑:“大人,若是耕牛死了,衙门追究起来如何是好?”

    “放心,你们现在的耕牛等于买给官府,若是死了,和你们一概无关。”

    一个老农自言自语的道:“听说南方有人给牛穿鼻孔,老汉还以为是无稽之谈,看来倒是真的可行了。”

    其实穿牛鼻早在春秋时就有,倒不是杨勇先发明,只是古代交通不发达,各地都视耕牛如性命,那些尝过穿牛鼻好处之地才会就会一直保留下来,只有南方牛少,他们的耕牛都是本地传下来,所以多有穿牛鼻的习惯,才能发挥出牛最大的效率,而北方的牛多数来自草原,草原上牛群都是自由自在,根本没有穿牛鼻的习俗,即使听到南方的行为,没有亲眼见过牛可以穿鼻子之人也以为只是以讹传讹,不肯相信。

    “周叔,牛穿了鼻子真的没事?”听到老农自言自语,几名已经意动的汉子更是大喜。

    叫周叔的老农还是摇了摇头:“我只得听说过而已,并不能打保证,你们自己决定吧。”

    看到他们嘀嘀咕咕的商议,杨勇也不去打断,果然,不一会儿五名青年农夫一起走到杨勇面前:“大人,我们愿意给牛穿鼻子。”

    杨勇点了点头:“好,那你们自己动手。”

    几人连忙转身朝附近树林走去,学杨勇的样子折下一根丫字形手指粗细大小的树枝,只是他们身上没有刀具,折下树枝后只得折返回来,看着杨勇护卫身上的佩刀,一人大着胆子问道:“几位大人,能不能借佩刀一用?”

    几名护卫冷若冰霜的看着他们,心中大为不爽,自己杀人的刀哪能给他们砍树枝,看着护卫的冷脸,那名胆大的农民顿时心虚起来,将手缩回。

    杨勇连忙命令:“把匕首给他们。”

    听到杨勇的吩咐,几名护卫心不甘情不愿的掏出随用携带的匕首递到刚才要借佩刀的几名农民手里,几人讪讪的将匕首接过,有了匕首,他们很快便将树枝削好,走向自家的黄牛。

    几头黄牛警觉的看着主人手上拿着的树枝,刚才杨勇给那头黄牛穿鼻子时其它黄牛都看得清清楚楚,见到主人手上拿着同样的东西,数头黄牛鼻子里都呼出粗气,低声的发出警告。

    不过,这几名青年却没有太在意,他们嘴里发出数声“哞,哞”的叫声就将几头黄牛安抚住,趁机走近,将黄牛的头扣在手里,开始为牛穿鼻孔。

    刚才他们看杨勇给牛穿鼻孔时简单,轮到他们却是无比吃力,其实给牛穿鼻孔要在牛半大时才好,这几头黄牛都是正当壮年,鼻孔的肉早已长得厚实,并不容易刺穿,而且牛一感到疼痛,牛头马上连甩,数人忙得满头大汗都没办法将树枝穿过去。

    杨勇看得暗暗心惊,生怕这几头牛发起狂来发生什么意外,连忙道:“杨石,你带几个人过去帮忙按住牛头,小心黄牛发狂。”

    杨勇刚说完,传来“哞”的一声大叫,一头黄头被主人连刺数下,鼻子疼痛难忍,用力一挣,将缰绳甩脱,正在给这头牛穿鼻孔的汉子脚下一松,顿时甩倒在地,挣脱了绳子的黄牛嘴里呼哧,呼哧喘气,瞪着血红的眼睛看着被甩到地上的主人,头一低,就要用牛角顶过去。

    那名汉子顿时吓得脸声惨白,若是被牛角顶到,恐怕不死也得重伤,好在杨石已经走近,他嘿的发出一声大喊,生生在黄牛顶到人之前将牛头按住,那名农家汉子才逃过一劫。

    另外数人忙了半天也没有穿好,见到一名同伴差点出事,连忙停了下来,不敢再穿,杨勇无奈,从刚才那名差点被牛伤着的汉子手上抢过削好的树枝:“让我来。”

    杨勇带着树枝走近杨石按着的那头黄牛,见过杨勇过来,黄牛已明白杨勇的用意,发出吭哧吭哧的呼吸声,前面两只蹄子乱动,在地上划出数条深深痕迹,拼命想挣脱开来,无奈它头上的杨石似有千斤之力,无论它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

    “扑哧”一声,杨勇用力一捅,树枝已穿过黄牛鼻孔,数滴鲜血洒落在荒地上,杨勇快速用绳子在穿过的那头打上死结,示意杨石放手。

    杨石的手一松,黄牛顿觉身上压力消失,它心中恨极了杨勇刚才带给它的痛苦,哞的一声大叫就向杨勇冲去,杨勇手一抖缰绳,一股酸酸麻麻的难受滋味顿时从它的鼻孔上传来,这头黄牛又是哞哞叫了数声,却再也没有了怒气,反而象是求饶。

    杨勇将缰绳丢到它主人手上:“接着,你牵一下试试。”

    一根粗如手指的树枝从鼻孔穿过,黄牛却没有流多少血就直动止住,虽然黄牛一旦死去他能得到十贯铜钱,这名汉子还是小心翼翼的拉动缰绳,生怕给黄牛造成伤害,黄牛在主人牵扯下,鼻间传来的酥麻让它只得顺着绳子的方向迈动脚步,那名汉子连试了几次,往日犟强无比的黄牛在他的指令下都乖乖顺从,心中顿时大喜,大喊:“真的有用。”

    杨勇喝道:“黄牛现在伤口还没好,不要牵动太多。”

    “是,大人。”青年汉子心服口服的放下缰绳,任由刚刚穿好鼻子的黄牛自由活动,杨勇已穿过二头黄牛鼻子,又有护卫帮着按住牛头,架轻就熟,不一会儿就连给五头黄牛穿好鼻孔,被穿过鼻孔的黄牛无不痛的哞哞大叫,一时之间,农学院前面全是牛叫声。

    穿过鼻孔的黄牛都给它们的主人小心的拴上绳子,如今现场还有六头没有穿过鼻孔的黄牛,杨勇想再穿时,却被几名老农跪下苦苦哀求,虽然看到第一头黄牛已经可以低头吃草,但听到牛叫的痛苦,他们都是心疼的要命,几名已经打定主意给牛穿鼻孔的农民也改变主意,宁愿不赚一贯钱也不让自己的耕牛受罪。

    杨勇也不强迫,过几天等黄牛伤势全好,看到给牛穿了鼻孔的好处,他们自然不会再抗拒,由于五头黄牛暂时不能耕地,加上开始被牵走的那头黄牛,现在还能出力的也只有六头黄牛,杨勇不想让他们使用没有穿过鼻孔的黄牛耕地,浪费一个劳力,宣布此次垦荒暂停,五天后再继续。

    六头没有穿过鼻孔的黄牛都让他们的主人带回去,杨勇让云定兴给他们每人发了五天的补助,另外五头已穿好鼻孔的黄牛就留下由农学院照看,他们的主人每人可以带十贯钱回家,十天如果牛没事,他们只需交还九贯钱,牛还归他们所有。

    等到这些人走后,杨勇查看了一下木屋的建设,见没有太大的问题,也就返回东宫,只是刚在东宫坐下没多久,一名内侍匆匆赶来:“太子爷,皇上有旨,让太子见驾。”

    —————————————————————————————————

    注:下面免费:

    穿牛鼻最早出自于《庄子。秋水》篇:

    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不过,真正给耕牛普及穿鼻孔是在隋唐时期,另外如何给牛穿鼻孔,老茅有亲眼见证,所以不用怀疑。

    前面有人对棉布历史产生疑问,认为宋时才有棉布,老茅手上的资料有两处,第一处是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中发现的棉布残片,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

    另一处是在195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新疆民丰县古尼雅遗址中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2世纪)的墓葬,墓中出土了两块蓝白印花棉布的残片,这说明东汉时棉布已经有了大的发展。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227章 开皇盛世突厥来使() 
派来宣诏杨勇进宫的太监名叫潘亮,潘亮四十余岁,长的白白胖胖,仍是内常侍之一,内常侍职五品,仍是内侍省次官,除了两名内侍首领太监,下面就是内常侍,在宫中权力极大。此刻要麻烦他来宣旨,恐怕不会是小事。

    杨勇不解的问道:“潘公公,可是有何大事发生?”

    潘亮在周武帝时就进宫当了太监,可以说在宫中已是人精,眼下太子之位极稳,听到杨勇问话,不敢隐瞒:“回太子殿下,沙钵略的使者已经到京了,听说是想向大隋求和,皇上才让殿下和众臣到宫中商议。”

    杨勇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一下,自己这些天一直忙着农学院之事,差点把这件事忘了,沙钵略在受到达头和阿波两人攻击后,铁勒人趁早脱离突厥的统治,而契丹人在罗艺的统领下也开始步步进逼,沙钵略已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这位心比天高的突厥大可汗也不得不向大隋低头了。

    杨勇拍了一下手,吕沐霖从后面转了出来,手上托着一锭五两的银子,杨勇从吕沐霖手上接过银子递到潘亮手上:“公公辛苦了。”

    潘亮顿时眉开眼笑:“太子殿下,这怎么好意思。”只是嘴里拒绝,银子却被他笼进袖中。

    若是后世明清时期,宫中正五品的太监对于五两纹银恐怕瞧也不会瞧上一眼,掉在地上都懒得捡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