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20部分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20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打的便是信心,丧失必胜信心,这种仗怎么打?

    更要命的是,那密集的阵型踏着相同的节奏发出铿锵音响以及铁甲摩擦产生刺耳音响,摄人心魄,徐州军阵中部直面陷阵营,士卒无不胆寒,心脏骤紧,脚步情不自禁地慢了下来,让本来成一条直线的阵型变得弯曲,中间塌陷。

    双方军队接阵了,“吼”五百陷阵营齐声呐喊,声威震天,大戟齐齐刺出,徐州兵阵血光崩现。

    也有徐州兵长枪刺中对方,可惜只听金属碰撞声,刀枪无功,自己反被对方刺杀身亡。

    刺出去大戟刚刚收回来,五百陷阵营又是一声呐喊:“嗨”,一排大戟劈出去,血光崩现,徐州兵马纷纷倒地,中间阵型已经凹陷成一个浅浅的月牙,士兵不在前进而是畏惧地退缩,可惜身后有人阻挡,免不了阵型混乱。

    五百陷阵营可不管敌军怎样,只管按照节奏一边怒吼一边砍杀,始终保持相同的节奏向前推进。

    “吼”又是一阵呐喊,大戟向前斜劈出去,这哪里是双方交手,一方浑身铁甲刀枪不入,另一方肉体凡胎,简直是一边倒地杀戮,令徐州军阵凹陷的月牙越来越大。

    终于绷不住了,徐州军阵中部形成了踩踏,恐怖在蔓延,阵型的两翼还没有接阵,看到中间军阵的厮杀,情不自禁地驻足不前。

    徐州牧车胄似乎也意识到不妙,大声嘶喊,可惜他发出的命令被五百陷阵营的震天呐喊所淹没。

    陷阵营很有章法,首先是大戟直刺,先不管敌人死伤,敌军阵营首先要混乱,一旦混乱便疏于招架,第二轮便是大戟砍杀,制造恐惧,无论是刺或者砍杀,杀伤也不过一戟一人而已,斜劈就不一样了,劈下去有可能一人、二人甚至三人伤亡,增大杀伤力。

    几番厮杀,陷阵营当前已经无人敢于抵抗,当面徐州兵无不向后退缩,唯恐自己被砍杀,致使阵型凹陷成一个巨大半圆弧形。

    两军对垒无外乎士气,一番厮杀,一方凶猛砍杀,砍瓜切菜般制造一轮又一轮血肉横飞,残肢断臂,一路前进犹如修罗场,另一方则惊恐万分,纷纷躲避,甚至自相踩踏,阵型混乱。

    眼看着徐州军就要绷不住了,就差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顺是一名卓越的指挥者,敏锐的把握了这一时机,手中旗帜摇动,两翼骑兵开始启动,轰隆隆的铁声威震天,骑随着加速越来越快,急速冲向已经动摇的徐州军阵两翼。

    “嗡”的一声,首先是徐州兵马中部彻底崩溃了,没有人愿意等死,丢下兵器转头便跑,唯恐自己落在后面。

    徐州牧车胄将军队排成前后两阵,前阵的数量都比对方还多,他自己则置身于前阵之后,后阵之前,按照他的设想,一旦双方军阵僵持,后阵再压上去,胜算一定属于徐州军队。

    可惜,这一幕没有出现,而是走向了反面。

    刚才车胄已经意识到徐州军队形势不太妙了,一看对方两翼骑兵开始冲刺,便知大事不好,徐洲军的失败命运已经无法挽回。

    车胄担心自己被对方俘获,掉转马头往回跑,而他身后的徐州兵自然不敢耽搁,一窝蜂地往徐州方向逃窜。

    可怜徐州兵,前阵四五千士卒早已吓破了胆,溃逃之势已成定局,再也无人抵抗,忙着四散而逃。

    溃逃?向哪里逃,对方是骑兵啊。

    张辽和于禁所率骑兵也不贪,无视车胄那些后阵溃兵,从两翼包抄,将前阵这几千溃兵的退路切断。

    而在最后面的四千步兵也开始行动了,他们踏步向前,有节奏地高喊:“跪地投降,弃械不杀!”

    四千人的呐喊,声威震天,响彻云霄。

    不断地有人跪倒在地,这种情势下,想活命就要快一点投降,否则,对方的骑兵可不会给你留机会。

    环顾战局,已成定势,秦宜暗想,陷阵营果然名不虚传,历史独独记载陷阵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是没有原因,这种阵势哪怕如吕布与自己这般勇力,恐怕也无可奈何。

    嘿嘿,如果再给他们配备削铁如泥兵器,哪怕遇到盾牌阵,照砍不误。

    历史上,这样的一支强兵存在时间却如流星般短暂,非常遗憾!

    乌云翻滚,古战场,热血冷却、凝固,残肢断臂,何其悲壮!

第40章 诱饵足够大() 
秦宜击败徐州车胄大军,车胄损兵折将狼狈逃窜,至此曹操三路大军围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秦宜、陈宫、高顺和张辽四人大舒一口气,总算成功逃出魔爪,暂时可以在淮阴这一带苟延残喘,修养生机。

    此战让秦宜见识了陷阵营的威力,感觉自己非常庆幸,有着一支强大军队在手,如同掌握一张王牌一样。这年月拥有如陷阵营这种精锐真的不容易,首先你要有足够的财力,重甲军很烧钱的,其次还要有足够数量强壮大汉,那一身重甲可不是一般人能披挂在身,站都站不稳更别说作战了。

    原来陷阵营有七百人,现在只有五百人,不是秦宜不想补充,而是缺乏合格人选。

    此次俘虏的徐州兵马,其中有许多原本就属于吕布阵营的徐州兵,秦宜让高顺将其中老弱剔除,补充到屯田兵,保留下精锐士卒。

    站一站之后秦宜略微安心,曹操大军早已走远了,短时间内不必担心被人围剿。

    呵呵,不会那么简单吧?

    别人或许不放心,但秦宜绝对相信曹操短时间不可能再对他动兵。

    在汉末时代,土地的粮食产量极低,去年曹操大军又是与张绣作战,回头又与吕布厮杀,大概把老底都掏光了,他若是继续穷兵黩武,恐怕距离灭亡不远了。

    以曹操的智慧,他能干这种傻事吗?

    或许小规模战争无所谓,大规模战争绝无可能!

    淮阴偏居一偶,距离许都非常遥远,曹操怎么可能劳师动众远征淮阴,能威胁到秦宜的也不过是徐州车胄,而这一次交手,估计车胄也被打残了,胆怯了,秦宜不打他已经烧高香了。

    既然曹操不会选择这个时间追击秦宜,等到秋收之后有粮食的时候,估计他已经失去围剿秦宜的机会了,因为曹操与冀州袁绍之间的战争即将开始,哪里还会顾得上秦宜这个小喽啰。

    秦宜知道曹操不会威胁淮阴,但陈宫、高顺和张辽不知道哇,他们都建议秦宜在北方布防,被秦宜直接否决,在北部方向只需安排少量探马在情报方面关注即可,腾出精力整顿军队,操练兵马。

    陈宫、高顺和张辽等皆为惊弓之鸟,担心曹操不放手也在情理之中,尽管秦宜信誓旦旦地保证曹操短时间不会光顾他们这里,陈宫等还是有点心里怀揣着小兔子一样不安定。

    不过,秦宜在这之前的表现确实征服了他们的心,既然主公信誓旦旦说曹操不可能再动兵,他们也只好相信,压住心中的不安,该干嘛干嘛吧。

    有一点秦宜没有估计到,曹操让他帅军西进绝不是说说便算完的,而是铁了心让他去扬州当搅屎棍。

    的确,秦宜不可能听从曹操的安排。

    呃,你说让我兵进淮南我便去,我又不是傻子,为何明知道是个坑却非要往里跳呀?

    曹操当然知道秦宜不会被他摆布,但曹操知道一个道理,我让你去你不去,那是因为我给你的诱饵不够大,若是利益足够大,足以让你无法抗拒,不信你不乖乖按照我的意思去办。

    曹操是谁呀,大汉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不过是个牌位而已,曹操想要给谁任命一个官职,只不过是动动嘴皮子而已,不花钱的。

    站在曹操的角度看,这属于战略需要,他可不想让淮南袁术有喘息的机会,以至于威胁到许都安危,要不然他也不会下决心消灭吕布,断了与袁术合作的可能。

    若南方没有威胁,曹操便可以腾出精力关注西边刘秀、刘表,北面的袁绍,最好是单独面对一个方向的战争,相对来说曹操会从容的多。

    而且,曹操的计策得到了荀彧、郭嘉等谋士的赞同,他们唯一担心的是秦宜不去淮南。

    这一点曹操心里早就算计好了,如今秦宜若丧家之犬,心中肯定害怕自己征讨,淮阴一地住也不会安宁。好吧,给你指一条明路,去淮南,畏惧袁术不敢去是吧?

    那好,作为补偿曹操给秦宜按一顶扬州牧的大帽子,不信他不去。

    扬州牧啊,曹操可真舍得呀!

    其实,这笔账很容易算清楚,袁术在淮南称呼仲帝,给秦宜的官帽子小了一点也不起作用,而扬州牧的官职足够大,一州之牧谁能管得了?

    那样的话,扬州便有两个王,一个是袁术,一个便是朝廷任命的扬州牧秦宜,你说袁术该是什么反应?

    这还不是全部,江东孙策成了秦宜的部下,他会甘心吗?

    所以说,奸诈如曹操用一纸任命,想让秦宜把扬州搅乱,或许接下来会有一场腥风血雨,而曹操所付出的代价极小,相当便宜啊。

    曹操当然希望扬州掀起战火,最好打的凶一些,长久一些,战争越猛烈越符合曹操的战略意图,至于谁灭了谁无所谓。当然,最有可能的是秦宜先被袁术和孙策灭掉。

    秦宜死与不死,与曹操有关系吗?

    曹操的行动很迅速,下邳城破一个多月,曹操派议郎王浦携带汉献帝的诏书给秦宜,任命他为扬州牧,镇南将军,即刻上任。

    不仅秦宜懵逼,陈宫、张辽、高顺和于禁谁不吃惊?

    扬州牧啊,秦宜不过是从下邳城逃出来的残兵败将,军队规模少的可怜,曹操竟然用这么大的馅饼砸下来,小身板能抗的住吗?

    高顺、张辽、于禁弄不清曹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陈宫却对曹操很了解,知道曹操没安好心:“虽说袁术称帝,被联军打的溃不成军,那也不是我等能招惹的,曹操此计甚是毒辣!更何况孙策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一旦主公兵进扬州,必然会被袁术、孙策两大势力围剿,扬州牧这么大的招牌扛不住,引火烧身啊!”

    经陈宫解说,高顺、张辽和于禁也明白了这不是什么好事,而是曹操的毒计。

    扬州刺史刘繇便是很好例子,孙策压根就没把朝廷命官放在眼里,脱离袁术之后便举兵伐刘繇,如今刘繇大概快要死了,袁术自立朝廷,却又不被认可,朝廷任命一个扬州牧到去唱对台戏,显然具有针对性。

    问题是,秦宜的实力太弱,扬州是那么好去的吗?

    先不说一方霸主袁术,连孙策也仅仅被任命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他怎么可能允许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扬州牧秦宜当顶头上司?

    话又说回来了,尽管知道曹操没安好心,这诏书可是实实在在的,秦宜敢不遵命吗?

第41章 明知是坑也要跳() 
虽说汉献帝的牌位还在,木有鸟用,谁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借大汉朝廷发号施令,袁绍或许可以不在乎,弱小如秦宜等不敢抗命,否则就是乱臣贼子,等曹操腾出手来便有理由率大军诛之,或者下诏书令其他军阀代朝廷围剿。

    袁术称帝就是例子,曹操借汉献帝正统招牌一招呼,群雄奋起,将那袁术一顿群殴,打的惨不忍睹!

    哪怕当初孙策刚刚从袁术阵营分裂出来,尽管力量很单薄,也参加了群殴袁术的行列。

    这不奇怪,在这个群雄并起时代,谁都有野心,都想迅速崛起,只要有理由,哪怕是没有理由也要想办法找借口消灭潜在敌人,合该袁术倒霉。

    要不说曹操瞧不起袁术,这家伙根本不知权衡利弊、轻重缓急。说他是“冢中枯骨”,一点也不过份。

    袁术要打曹操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找什么借口,可以直接下死手:你敢“挟天子”来令我,我就“奉密诏”来锄奸!!!

    这个时代,“密诏”具备和“圣旨”同等的法律效应,这也是袁绍、袁术不看好汉献帝的一个重要因素,让曹操先一步把汉献帝接到许都。

    反之,如果袁术来帮皇帝“锄奸”,那么,号召力一定要大于自己单干,局面肯定要占优些。

    万一没有打赢曹操,也还是能得到一些诸侯的支持,不至于速败。

    袁术不想帮皇帝锄奸,想自己当皇帝,岂不恰好给对手送上群殴的借口,没事找虐啊!

    搞明白了其中名堂,张辽愤慨地说:“主公,这可是曹操挖的坑啊,扬州之地不能去!扩军才开始一月有余,士兵训练还不充分,不要说合袁术、孙策两家之力,哪怕一家都能吃掉我们。”

    “是啊,哪怕再给我等半年时间也好,至少新兵战斗力基本成型,现在出征还不行。再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