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555部分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55部分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器的小团体?

    据说,幕后的买家很可能就是,与我在西南一线对峙的,北朝大将杨可世所部。

    而对方打主意的,可不是那些配备被二三流部队的老式火绳枪,三眼铳之类的大路货和杂流火器,也不是旧式的前装燧发枪。

    而是制式标准后装纸弹的一式燧发枪,还有舢板炮改良而来斤重小炮等,以及成建制列装的标准配置。

    据说,每一件完整的铳器,按照成色新旧,开价已经高达数十缗到上百缗,如果是小炮的话价值更高,而且是用真金白银的现钱来支付。

    于是,就有人被诱得动心而铤而走险了。

    如果不是我的产能尚有缺口,还有私下供给国朝友军以牟利的话,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利用这条线,赚点外快的念头。

    毕竟,火器这种东西,需要性足够的规模和数量,才能在战斗力上产生质的提升和变化,同样还要日常战术训练和理念输灌的配合。

    不是拿到手就能形成战斗力,不然也就是唯武器论那种假大空的玩意。

    再说了,不断投入的技术研发和产能上的代差,可不是那么容易追赶和靠拢的。

    这最少是文明层面和生产力跨代上的理念差距。

    不过令人稍微安心的是,流出的不是现役的主战营,也不是二线的防戍营,而是一只地方上的守备团。

    毕竟,相比已经普及了士兵委员会和人员轮训制度,的主战和防戍两大军序。

    对于这些用三流淘汰人员组成,用作维持治安的各地守备团,相应的要求和具体的监控,就没有那么严格,甚至有些疏于防范和懈怠了。

    再加上他们的前身,本来就是沿途征募而来的,给部队打杂下手的散兵出身,本身就是来源杂驳而良莠不齐。

    虽然在裁汰了老弱,又挑选走还算精干人员之后打散再编过。但是依旧有一些旧式军伍的残余和乡党之类的残余,就没有办法清理那么干净了。

    于是,问题就出楸了其中级别最高的,一名材官为首的乡党小团伙,

    然后依仗职权上的额便利,勾结了驻守的配套工场里少数同乡,利用管理上的漏洞,在提供给江宁方面的友军的特批订单上,多多报失缺损,然后将这些配件积少成多,重新组装成品再予以转手出去。

    然后还没来得及运送交付出去,就已经被破获了,

    尽管如此,还是不免要防渐杜微的掀起一场整肃和清查运动,以及相关保密和守纪的宣传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发现更多武器流失的迹象,但却附带查出一些,平时隐藏在训练与勤务之下,个人在细节上的懈怠、重要性和意义认知不足,基层制度执行不力,装备维护和管理不善之类的,各种错漏和缺失,

    最关键是,来而不往非礼呀。既然对方搞偷偷摸摸的小动作,那我也自然不吝还之以颜色

    “在入冬之前,后方六州可以抽调多少机动的人马出来”

    我对着虞侯长薛徵言交代道

    “此外,让参军组估算一下,在前沿各州的动员上,还有多少的亢余和上限……”

    “参谋团统计一下预期的集结和出发地,”

    “以及最大攻击距离,和所需器械弹药粮草澄物资的耗费,”

    “后续接应部队的预案……也要尽快呈递上来”

    “在大雪下来之前完成出击准备……”

    “断然不能让对方,就这么舒舒服服的准备过冬去了……”

    “诺……”

第六百零五章 怅怀5() 
河南道,单州,广济军,凄霞山下。

    随着密集的小鼓点响过,各组的小旗挥下。

    “斜上二五……放”

    骤然扩散的烟团与火焰,从粗长的管径中喷吐而出,然后才是平地旱雷一般的震鸣声,给对面的城寨,带去死亡与毁灭的讯息。

    经过半个呼吸的延迟之后,在对面的城垒上,绽放开一蓬血色的烟尘来。然后是更多的铁弹,追寻着前者的轨迹,或高或低的崩击在城垒上。

    只是当数轮炮击结束,由步队的白兵发起冲锋之后,还没冲到轰开的缺口前,对方就迅速战意消融,而在嘈杂纷纷的内乱中,迫不及待的举起了白旗。

    这也意味着,这处军寨城垒,就此沦陷易手。

    多筑垒,广立寨,这个权宜方法,似乎成了北朝控制区下,那些前沿对峙军队,有些无奈的对策与手段之一。

    驱使民夫和兵卒,尽可能的在平原上筑垒立寨,然后少量驻兵期中,用相对密布的驻扎据点,来充当某种缓冲和预警,

    被夺取或是摧毁的同时,也为后方的主力调集迎战,争取了相应的时间和机会。

    虽然在战术层面上,实在有些消极和被动,但是起码可以有效的降低火器杀伤效应,约束兵员不至于第一时间就逃跑。

    只是相比淮东前线,那些精心营造起来,承当战线支撑点的堡垒,这里的据点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炮灰和牺牲品。

    因此,其中最多的就是各色轻装的弓手,在墙壁和工事的掩护下,至少有勇气和野外的火器阵列,对射一二。

    直到存身之所被打破,才会士气大溃像是被烟熏的老鼠洞般,乱糟糟的开始择路逃亡。

    不过,这样对方的部分目的也就达到了。

    因为,北朝的骑兵也应该出现在原野的天际线之中,

    呼啸着骚扰,牵制,偷袭,是他们最多见的三板斧,至于正面突击和硬干,在吃多了“野战守御第一”的亏之后,就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做了。

    毕竟,北国在骑兵的来源上虽然有所优势,但也不代表就能毫无节制的挥霍了浪费了。

    更何况他们还有,外诸侯带来的藩军和胡马儿,这个迫在眉睫的对手,在仍和一个方向的战线上,损失太多的话,很可能就是被其他方向的敌人,给乘虚而入。

    因此,骚扰和牵制,小规模的接触和缠战,拖滞淮东军的攻势和出击方向,直到粮草耗费的差不多,或是因为气候环境的变化,最终主动退去了。

    才是最常见的主要对策。

    随着作为先手的数千军伍缓缓推进,北军花费了大半年才布置妥当的城寨、防垒,也一个个拔除殆尽,而化作一处处被拆平的废墟瓦砾。

    作为俘虏的第一用途,就是在少量看守的监督和鞭策下,把这些好容易营造起来的存身之所,给拆了先

    “大平寨、兴元堡已陷……”

    “广阿镇已经失守……”

    “大登堡告急。”

    定陶城中的临时中军,杨可世也在一处沙盘前,听取着前沿送回来的急报,脑中急转沉思着。

    这一次那些南军,突然倾力而出,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难道想在过冬之前,重新划分战线和拓展地界么。还是纯粹的一次强行驰进的武力威慑?

    却没有想到过,是因为私底下那一番行事所造成的。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经营和征拓,他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除了缺粮少械的疲惫之兵数千,就无地无财,徒有虚名的淮西节度使。

    无论是,用几个干净利落的奔袭战为开端,从那些塞外番胡手中,夺回来的土地牛羊人口;或是搜检地方上那些南军狂奔败退时的所遗之物,重新整修翻新之后,以充阵容行壮;

    或是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强行收并那些躲在一个个邬堡、围子里的地方土团、豪强,抽选壮而纳其资财储集。

    为此他还特地杀灭了十几个,声名不好或是屡有恶迹的地方豪族,来换取大多数人的顺服和归心。

    然后,又冒险跟着淮东南军的脚步后面,几次三番对那些被击破溃走的塞外番胡,乘火打劫而落井下石,也获得了不少好处和资源。

    自此才拥有了初步稳固下来的基数和根本。

    不过,朝中那些大员们,愿意在实质上支持他这个淮西节度使,还多是看中了他在河南前沿,作为直面盘踞在淮北道东部各州的哪只,“满万不可敌”的挡箭牌与缓冲。

    只是,经过了那么多事,又到了他这一步,曾经的公忠之心也不免有所变化。

    再加上作为一方镇帅,拥有相当的自主与权宜行事之便,自然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实力根本,拿去随意消耗掉。

    因此在更多时候,都是保持有限的拉锯和小规模的战斗接触,来保存有生力量和士气。

    而在多数时候,对那些淮东军四下出击,收集人口和牲畜的举动,采取了某种意义上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积极避战措施。

    乃自不惜代价的组建足够规模的骑兵,利用平原上的机动之变,冒险跟进敌方的步骤,在对方打击那些番胡的同时,也顺水推舟的做一些捡便宜的勾当。

    甚至在暗地里,对与那些饥而无食向东投奔的流民,都采取了变相的放任态度。对包括他在内的大多数北军将帅来说,无法养活的人口,同样是潜在的隐患和不安定因素。

    虽然,在洛都方面几次三番敲掉和勒束下,不免有饮鸩止渴的资敌之嫌,但是好歹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包袱搜甩给了对方不是?

    唯一不甚满意,也不如人意的。

    便是在他主导下的对峙前线,对于淮东各州的情报收集和渗透,一直就进行的很不顺利。

    原因无他,淮东对外来流民的强制编管和检疫,就足以让大多数掺沙子,混入眼线的布置和手段无用功了。

    毕竟,再怎么得力精干的探子,被关在某个封闭性的营地和区域内,日夜不停歇的劳作上大半年,也就没有办法发挥任何作用了。

    好容易在日常艰苦的劳作中,通过甄别和检疫被放出来,依旧要被圈定在特定的地域内,继续参与集体性的劳动,并且用编组连座来相互监督和制约。

    到了这个阶段,如果想要逃亡的话,倒是不成问题,但是这继续潜伏的意义和用途,也就没有了。

    而且在淮东治下,基本没有任何游荡在外的闲余人手,一经发现被举告的话,就是送去采石场或是海边挖盐之类,劳动改造的结果。

    因此,最后能够发挥作用,并传回消息来的,只有两三年前刚进淮东的一开始就埋下,为数不多的几个暗桩而已。

    但是同样的,他们能够提供的消息,也是相当不稳定也缺乏重要的东西,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上前线服役,又能成功在高度戒严的军队中,收集到有用的东西,再安然无恙的传递出来。

    至于尝试性的想要在对方内部获得火器,则是来自洛都方面的要求和主张,而姑且为之而已,他自己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毕竟是敌方战力的根本重器,能够在战场上有所捡漏,获得一些样本也就算了。

    还要想要从对方内部打开缺口,获得批量的火器,那就是某种不自量力的痴心妄想了。

    对于这种威力不俗的火器,杨可世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只可惜他的治下,一无足够的技术和匠人,二无相应的产出和原料。

    事实上,就连相当部分的钱粮器械,都是仰仗洛都为主的后方提供。就算运气好在战场上缴获一些,也被他送到洛都去,作为某种献礼和示好。

    因为,那里据说在着手重建一只,类似被击灭的神彪军一般的火器部队。

    因此,他更注重立足现实,至少他的?队惯用的都是使用刀枪弓弩,也只能在这个便于修造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然后用战术和谋略,来弥补相应的差距和不足了。

    至少在扬长避短,与敌周旋之上,他还是有所信心和底气的。

第六百零六章 怅怀6() 
海州,郁洲港,依旧是一副匆忙纷纷的景象?

    “六百石干椒……”

    “茱萸干一千担……”

    “粗炼鲸脂十五万斤……”

    “没过滤的棕油四万桶……”

    “泡姜五千坛……”

    “蔗头烧九千瓮……”

    “带渣的板糖二十五万斤……”

    “鱼松和肉松十二万包……”

    “熏肉和腊肠四万捆……”

    坐在凉棚下的胡静水眯着眼睛,听着码头上的司计,报出货物的检点数目。

    乘着最后一点风讯和浪潮,赶在下雪之前做完这一单,剩下的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他和他的伙计们,也就要歇伙上好几个月,直到开春的潮汛再起。

    依靠在梁山海市的投机,逐渐的发达起来,现在也是坐拥三大一小,四条海船的东主。

    象小一些的船,是专门用来跑珠江内河到天南的短程海运,而三艘大船,则用来轮流跑,夷州和婆罗洲两地之间。

    总算是当面清点交割完毕,胡静水已经迫不及待的站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