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775部分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775部分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镇平卢道就算了,国朝正当用人之时,需要更多他这般弃暗投明的义士为典范……”

    “因此,可以保留所部不变,再依照国朝例制增扩为上军序……”

    “给常额一万一千员,将校以下自行委命,正将以上保举之后酌情委任。”

    “常驻河南或是淮上就食……以国朝淄给钱粮……”

    “特准以地方茶盐酒椎之课补足军用……”

    “却要恭喜使君了,”

    目送走信使之后,梁天锡这才拱手转向一直没有说话和表态的王端臣。

    “若得河阳桥之要……则征北大业事半功倍亦”

    “至少在大河封冻之前,本军都是立于有利的上风了……”

    “正所谓是千金市马骨,不走到最后哪一步”

    “只怕城里的那些人,还是不会轻易松口和就范的……”

    “故而,我们暂且还需要他这个范例呢……”

    “景从所愿……”

    王端臣的脸色也稍微释然

    “莫要再节外生枝了才好……”……

    而在淮东,因为刘延庆所部模范后军的到来,而掀起的些许纷扰和吵杂;也慢慢消弭在高速运转的日常生产活动当中。

    夏收后的生产任务和建设项目,同样是相当的繁重和紧凑,特别是在失去了对于沿淮泗州和宿州的明面管辖权后,很多生产计划和重点,都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在隔海相望的几处飞地,却也是平静异常,无论是辽西五州,还是辽东半岛中南部三州,或是河北道沿海的沧州地区,都已经进入一个休养生息后的高速发展期。

    频繁往来各地之间的船只和物流,就是最好的证明;辽东的林木和矿产,沧州长芦晒场的新盐,辽西的稻米、果蔬和牲畜,往来不绝期间而互通着有无。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罗湛容入主辽城,陷入内乱而动荡不堪的罗藩大部分领地,也因为呈现隐隐割据和相持之势的各方,因为饥荒和物资匮乏的困扰,终于慢慢的消停下来。

    只是根据内线和暗子反馈的消息,安东道的战火和动乱并没有因此平息,反而继续罗藩以外的地方愈演愈烈,而这一次却是发生在安东道的北部,那些所谓北部联盟的地盘上

    安东之地是一个极其广大的地域范围,包括了安东道四十三州,外加上安东都护府下的九都督府,各自领下以城邑为单位的羁縻属和分藩地。

    而经过了数百年的征拓和开垦,这片大陆上的东北之地,已经被见缝插针式的,填塞和建造了众多唐人移民和归化人的聚居点,基本上完成了人走地留式的换种和归化。

    但是他们所能占据的主要是白山黑水之间,那些那些相对辽阔的平原和低地,以及大部分适宜农耕的大小河谷山峡盆地,或许还有部分高山草甸和地势较高的梯田围坝。

    繁衍生息至今,也有**百万人口的规模了。

    至于在那些地势艰险崎岖,而跌宕起伏的山野之间;因为缺乏开拓和种植的条件,恶劣的生活环境和鸡肋一般的产出;还是残留下来大量的土族山民和其他诸如秣赫、室韦等部分游牧、渔猎民族,

    因此,作为历代历任的安东大都护,安东分藩诸侯之首,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每隔三五年之期,率领一种诸侯藩家发起一次,对于这些蛮荒不化的征拓,或者说是收割和减丁活动。

    一方面是补充驯熟藩奴逐渐脱籍,成为归化人后的劳役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消除和较少这些治外因素,对于诸侯领下正常生产活动的潜在威胁和日常干扰。

    同时,还可以锻炼那些家臣和部曲的子弟,保持某种尚武的风气等等。

    但正所谓是时过境迁,安东都护府与北朝的决裂;安东诸侯的分裂与内战,北地联盟的自立。一连串剧烈变化下来,安东诸侯之间也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和消亡。

    在那些化外之民和山野土族,被大量改造和吸收,逐渐纳入诸侯们的势力范围的同时,以三五年之期的大征拓,也就随着安东诸侯中最强大的两家,薛罗之争而无疾而终。

    这些原本就是苟延残喘的土族势力,也得到休养生息和重新繁衍起来的机会。

    这一次,在组织松散的北部联盟内部相对空虚,而主要力量都集中到南边警惕罗藩领地的情况下,这些突然幡然反乱的土族部众,却给当地的诸侯领地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

    作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辽西与屏州交界的遂州一带,都有不少扶老携幼的人群,陆陆续续逃亡过来了。

    根据他们口中所获得印象和消息片段,

    这种规模和程度的反乱,已经不是仓促起事就能达到的效果,更像是某种蓄谋已久的后手;乘着这个机会发动起来,而让整个安东沉底陷入更加旷日持久的混乱。

    而根据我幕下参谋和参事团的大多数分析意见,以当初劝诱和带走北部诸侯大半军力,北朝那位重臣宿元景的嫌疑更多一些。

    不过这些变化暂时与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淮东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越过罗藩的领地,对鞭长莫及的北方诸侯联盟做些什么。

    惟一的变数,就是预期中以东南诸侯为跳板的倾销市场,恐怕要受到不小的影响了。

    难得一个阴凉的多云天气,厚厚的云层遮挡住了灼热的阳光,来到海边散散心,在沙滩上骑马嬉戏。

    如此此刻,

    我正在和湄湄一起骑在灰熊猫十世上,虽然行走速度不快,只能保持一个小踏步走的节奏,但她已经是脸色潮红香汗淋漓的软趴趴在马背上,几乎是无力挣扎和动弹了。

    只是酥软无力的她,每当几要从马背上侧滑的时候,就会有一双格外有力的大手,像是铁钳一般的牢牢固定住,她纤柔的腰肢和圆润的臀线,而继续保持在一个欲罢不能的正确冲击路线上,

    因此鬃毛上已经出现隐隐的汗水和其他什么的湿迹了。

    而骑着红老虎十五世侧身紧随其后的抱头蹲,则是一边替自说自的的我们打着掩护,一边露出某种“原来还可以这样玩”之类饶有趣味的表情来。

    媚媚终于娇叫轻吟了一声,而彻底趴伏在马背上酥软的再也起不了身了。

    小心得将娇羞无力的她抱下马,就近放上一张软塌盖上毯子之后,我意犹未尽的看向了,牵着小伽嘉和薛定谔骑乘的小马驹远远兜在后头的三枚,招手让她靠过来。

    自从开发了三枚的潜在属性之后,我锻炼有限的腰肌,就收到了充分的考验和挑战。

    似乎还没有试过马震的滋味啊。

    “上马,一起骑……”

    我正色对一脸茫然的三枚下令道,她顿然条件反射的飞身上马

    然后,我不由分说的上马跨坐在了她的后背,近在咫尺奇异而熟悉的味道和感触,顿然让她的脸色变得飞红起来,

    然后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身体有些僵直的她,还是无可奈何的摆过那让人把玩不厌的修长****儿,然后与我变成面对面的贴身姿态,进而掀起裙甲和多余的遮掩,将我沉底包容进去。

    但是至少从外观上看来,贴腹环抱而坐的我们还是穿戴整齐,随着轻轻驱策而小踏步跑起来的红老虎,更加剧烈的震撼和刺激,顿然让她连翻了白眼神飞天外,忘乎所以且又死死咬着嘴唇,轻哼漫唱起来。

    相比,乖巧柔顺的在马背上只敢死死抱着我,细声细气哼哼唧唧的媚媚;或是崔绾婷情到浓时恰恰啼的内媚骚然,或是苏苏似水柔情的体贴与逢合;或是嘉业君娇娆绽放的丰韵熟美;乃至那只新归顺的宠物阿秋

    三枚本身似乎是多年被当作男孩子教养,所留下的女汉子式遗风,让她平时遮掩自己性别的时候固然是严严实实的,但一旦引发开她身体的反应和情动,那可要是诚实真切得很,也更加热情奔放多了,让人不禁像随着马蹄奔落的节奏颤颤,想起并唱出一首经典的老曲子。

    “豪情面对万从浪……”

    “热血像那红日光……”

第八百零七十二章 拨乱12() 
洛渡东郊,伊水北支之畔,

    一场顺水而下成败各半的偷营才刚刚结束,然后另一场战端却又紧接而至了。

    隐约起伏的营垒已经被笼罩在喊杀声中,却是籍着北军偷营失败之势,风卷旗所部的淮东兵在淅淅沥沥的毛毛雨中,乘机发起了尾衔的突袭。

    “众儿郎听下,随我杀贼……”

    细细的雨幕中,西军出身的兴定中郎将韦嗣源嘶声叫喊着

    “雨水一下,他们的火器就不甚管用了……”

    韦嗣源的祖上,乃是西京名门之一的韦氏;而当年的崔韦裴卢,自大唐开国以来就同时并称为,西京长安最顶级的门第,而这几个大姓也是大名鼎鼎的宰相世系,兼带后妃之族的双料显贵。

    而在开元年间,更是出了父子兄弟一门三相的传奇典故,父亲韦见素本身是开元朝的宰相,也是陪伴玄宗西幸又还都的孤佐老臣;而长子韦鄂则追随了肃宗,而成为西北朝廷的宰执之一。

    而次子韦韬就更了不得了,他先是在西幸军中被指为梁公的副手,自此伴随梁公波澜壮阔的一生,完成了大多数南征北战的经历。

    待到外放领军而独当一面之时,已经是关内节度使,偌大龙武系公认的二号人物,然后再入朝为枢密副使,外出为,……

    最终在女中尧舜的沈太后当道,而梁公被迫妥协出走外域养老之后,韦韬以枢密使身兼中书左仆射的身份,继续代管和协理国内龙武系的各派势力,由此达到了人生和权势的最顶端。

    自此一口气侍奉了五朝天子,又亲手整合龙武系联盟的力量,将已经退居幕后京畿梁氏重新推举上了那个,代天子牧民而号令万邦的位置;

    是以,最后以九十六岁高岭寿终与养宅,追赠为太尉,上柱国,襄平郡王。可谓是继郭子仪之后大唐君臣相得,善始善终的又一个典范。

    受让与韦韬的余泽,他所传下的这只韦氏甚至压倒了韦氏本家,而成为把持大唐近半军力的龙武系集团,轮流执掌权柄的超级世族之一。

    哪怕在京畿梁氏把持朝政的中兴时代,韦氏也始终是这个巨大中枢政治集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韦嗣源就是出自这位襄平郡王的一脉,只是经年日子子孙众多,而分出亲疏远近的主庶旁支区别来,而不得不别走他乡另谋前程;

    而在乙未之乱中,作为龙武系的另一个重要政治象征,韦氏一族也不可避免的早了斩草除根式的株连和清算。

    只有韦嗣源这一支的祖上,因为实在关系太远,而分流在朔方之地谋求前程,得以侥幸苟存下来。

    作为襄平郡王之后远房旁支的死剩种,他的曾曾祖韦伯以伴驾小校的身份,得到了承光帝的亲睐,而特命之接续先祖韦韬蓟公的门第,才为他这一支家系,奠定了沿袭至今的家门渊源和富贵绵延。

    所谓的嗣源之名,就代表了他这一代,要重现家门荣光的寄望和追求。只要能效法数年前的故事,打退了这些南蛮子,他们这些来自外周救难护国的有功之臣就可以封侯追爵,门荫数代了。

    然后,就像是印证了他所说的一般。那些擎举着大小赤炎紫电的风雷旗,头戴着羽毛装饰的缘边盔,身披青灰色战袍沉默而肃然涌动起伏在阵列线上的身影,从头到尾都没有击发过几次火铳。

    他们就沿着凹凸不平满地泥泞,层叠交错小跑冲刺着,似乎一心要就这么一鼓作气冲到面前来。

    于是,韦嗣源左右被鼓动起来的军士们,也纷纷取出包藏好的弓弩,开始成派的列队对空张弓,按照口令的批次而攒射起来。

    只是他们才刚刚放开弓弦,就见对面涌动的阵列突然就在二十步之内停了下来,层次分明的举铳排成了上下数列。

    “小心……”

    “快快避让……”

    少数人急促发出的叫喊却已经晚了。

    随着敌列中迸射开来的连片烟气,迎面的弹幕像是暴风骤雨一般的席卷了北军的防线,无数人体发出惨烈的叫声和痛嚎,迎面扑倒或是仰面栽翻下去。

    尤其是那些正在或者准备搭设的弓箭手,几乎是遭到了最惨烈的打击,而当场覆亡了大半;剩下的那些却是当场吓傻或是寒了胆,短时之内任凭驱使打骂也不肯再站起来搭弓挽射了。

    韦嗣源的眼角霎那间也被血给糊住了,那是一名挡在他身前而被打得脑浆迸裂的将校,所喷溅在他面上的。

    他声嘶力竭的叫喊和鼓动着剩下的兵卒,压低着身体冲到已是尸横累累的工事之前,刀枪擎举着准备投入近身的肉搏。

    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