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汉末南国 >

第76部分

汉末南国-第76部分

小说: 汉末南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足以将一只精锐的军队托跨。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将领,都不会选择在这里开战。
然而交州的那些军官却头脑发热的决定在这里打仗,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控制着大海,大海就是我们的前进和后退的道路,距离不是问题。何况青州和徐州的官员会参加这场战争,他们会提供足够的补给和壮丁。我们只需要付出的,不过是几毫升鲜血,和几块不毛之地而已。”
毕炜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这个计划,在他心目中,这是一个可以接近并且控制辽东马产地,为骑兵提供足够马匹的机会,同时隐隐的,对于那个未来向西方海洋进军的计划来说,这对检测海军的组织能力,装备程度,运输能力,甚至动员能力来说都是一个绝好机会。
一只庞大的船团被组织起来,他们带着一只三千人的海军陆战海兵部队和大量武器,前往青州东莱和青岛两港,在那里装上徐州和青州提供的一万军队,再前往三韩登陆开始作战行动。
这个时候舰队还没有抵达青州,船长们都是轻松之极,发现了这样一艘弃船,有足够的好奇心驱使舰长命令巡洋舰去抵近查看。
战舰派了一条大艇驶近那条船,在船上发现了一个死掉的女人和一个消瘦得皮包骨的倭人,他干瘪得那么厉害,简直像个干尸。他已经失却知觉,可是还有一丝气息,仍然紧紧的握着自己的宝剑,胸前挂着一面镜子和一块玉石。船上的医生收容了他,为他治疗,等到“舞阳号”停靠在三韩的仁川港口的时候,倭健命已经完全恢复了健康,人家问他过去的事情。他把知道的都说出来。在当地垦荒的徐州种植园主想把他当作反叛的倭奴吊死;可是交州派来的远征军司令官是讲究人道的人,对倭健命很感兴趣,认为他的情况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归根结蒂,他只不过行使正当防卫权而已;何况他杀死的只是些徐州人。人们就用对待被充公的贩奴船上发现的倭人的方法来对待他,给他自由,换句话说,就是叫他为政府做工,在港口清扫街道和厕所。不过他每天除了得到膳食以外还可以每月赚到六个铜制钱。
这位大和未来的的武尊殿下是一个非常英俊的青年。第十五海兵队这时正到达仁川时,海兵队的的队长看见他在修厕所,便叫他在海兵队里当了一名补备兵。
就这样,倭健命学会了一点汉语,可是他很少说话。另一方面,他喝朗姆酒和烧酒却喝得很厉害。 
他跟随部队走过了很多的地方,但始终没有回到过自己的家乡。
海兵队者 ,海军之陆战步兵队也,补备兵者,军中之仆役也。
长官对他特别重用,而且找了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第十五海兵队野战厕所开挖班列兵一名,专司野战厕所维修工作。 
当然普通小兵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南军从来不拖欠军饷,而且军饷比开始港口给的高得多了,每月足足高两个制钱!其它的待遇也不错。 
等到青徐两州的军队抵达之后,这次行动总指挥孙坚的感觉就是特别良好了,他听说仁川近有大批敌人云集,而仁川正是他的指挥部所在,可是土匪是不管这个的,所以在附近恶行累累,在此地殖民的青徐商人和地主们纷纷前来控诉。 
他当即派第十五海兵队附一个骑兵连出击剿匪。 
这次出击的战果可以说是辉煌之至,孙坚公布说:“以八百之兵出击十倍之众而大获全胜,毙匪千余,伤数百余,俘获百余……我军仅伤亡七十余人……”
  由于战斗需要,倭健命服从了组织分配,临时改换到了另一个专业对口的部队-选锋队,说是了就是肉搏战部队,上级发现他虽然是个倭人,可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所以特意照顾他去了选锋部队。 
孙坚这一战可以说是打得得意之极,事后他回忆道:“打死打伤敌人上千人,我们的部队才伤亡了百来人……”
倭健命也没有大问题,只是中了七八箭兼被刀捅了一刀,需要在床上躺上那么两三月而已。只是让孙坚郁闷的是,军事上的胜利无法转化为政治上的胜利,事后发现,这些云集仁川附近确实是土匪,可是他们自己号称三韩义士,反抗侵略者而来的义兵。 
这些三韩义兵使用的是大棒子,叫的是“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当然了背地拦路打劫的事情也没少作,可是毕竟是打着义军的旗号,做事情不能太明显。 
只是义兵口号喊得好,却实在不堪一击,孙坚带一千人出来野外行军一趟,如入无人之境,义兵却被打得落花流水,这就出了大问题。 
何所谓义兵?义兵者,自愿参战的士兵,三韩义兵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团体,一方面为数众多,另一方面却是杂乱无章,有支持辰韩的,有支持马韩的,而被孙坚击败的这支义兵是辰韩的下属部队。 
三韩的大部落都不敢正面和孙坚作战,他们表面上对汉人说:“三韩并入大汉,我们是举双手赞成的。”而背地里,却死劲地拖南军的后腿。
  偏偏这支义兵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向辰韩报告说:南军四处扫荡,仁川海上舰队亦有出征之意,此次借剿匪之名,突袭我部,导致我部损失甚重。 
而孙坚却在那里大事宣扬自己的胜利,辰韩就以为孙坚确实扫平三韩的计划,人一有疑心,那就怕是天下最可怕的事情。孙坚派人到辰韩各部表示通好之意,被辰韩认为这是欺骗之敌,他的主力准备海陆并进,一举扫平三韩,至于他打击义兵,那是为了扫平外围,为南征作好准备。 
疑心越重,辰韩就用祸水外引的政策,把一支韩军伪装成义兵,混在义兵之中出击仁川。 
现在的孙坚已经是义兵的肉中刺了,只是他们袭拢仁川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当然上报给长官的汇报上是说:“汉贼气焰极炽,我军虽屡次失败,但士气不落……势与汉贼决战到死!” 
这支韩军第一次袭扰仁川,和出击的第十五海兵队不期与遇,双方打成对峙之后,孙坚调上骑兵一阵突击,韩军立足不住,连忙向后撤退,待孙坚击败断后的两支义兵后,已是成功转进,追之不及。 
只是这一役孙坚的部队损失不小,按他自己的说法:“虽毙伤敌军六七百人,我军亦伤亡二百余人……于一日之内伤亡之多,诚为三韩方面军编成来所首见……”战后第十五海兵队也只能退回仁川休整。 
由于人员不足,正在医院养病的倭健命也被再次编入了部队,由于身体未痊愈,上级特别照顾他,不再编入肉搏战部队,将他编入了铁肩队,只需要肩挑两百四十多斤的担子而已,正象上级说的:“这次让你轻松轻松”。 
孙坚的三韩方面军一共有三个海兵队(每个海兵队六百人)和一个来自越骑的骑兵队(编制为六百人),以及七千青徐混成部队,还有一只由当地人组成的志愿部队(三韩称为伪军)。自从义兵袭扰仁川后,他把手下的其余部队也调来了,现在他的如意算盘是本军驻守仁川等港口,当地人组成的志愿部队配属特种兵出击,扫平外围,逐步勒紧三韩脖子上的绞索。
  现在孙坚对手下这支三韩志愿部队使用可以说得心应手,评价颇高。按他的话就是“凡十三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堪称劲旅”。虽然部队死伤甚众,可毕竟死的不是汉人自己。
不过幸运的倭健命殿下,这次又再次进行了升职,这次他的职务既无风险,报酬又高,现在他是三韩志愿部队的一名军曹。
第八十六章 兼并三韩
    三韩,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三支。其名始见于《三国志魏志》。族源出于古代的东夷,后马韩发展为百济,辰韩发展为新罗,弁韩发展为以金官伽耶为主的六伽耶联盟。 
汉末三国时期,三韩仍处在部落联盟阶段,各有酋长,大者自名臣智,次有邑借、险侧、中郎将、归义侯等。受制于汉乐浪,带方郡。
现在对于这些部落的长老来说,他们面对着一个很大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原本他们一直都是向中原效忠的,他们的祖祖辈辈一直是如此。最早的时候,他们向同是东夷的大商效忠,为大邑商的王进贡如梨的大栗和尾长五尺的长尾鸡。
大商被来自西方的周人推翻,他们又向周人输诚。
那个召公建立的燕国多少次的逼迫他们交出最后一粒粮食,最后一块兽皮。他们伏在燕军的铁蹄前战战兢兢的,不敢有丝毫怨言。周人建立的燕国被东夷的后裔秦灭掉了,他们也是欢欣雀跃。
有一个三韩的勇士被雇用在博浪沙行刺皇帝,所有的部落都惊呆了,他们隐约听说过那位伟大陛下的手腕,害怕从辽东郡边墙那边开过来一只远征军,天子一怒,流血千里,三韩的鲜血,恐怕没有那么多吧。
幸好大秦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汉初大乱,但是大批大批的中原人(史书记载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在这一期间从燕齐两地逃亡到了这个边缘的半岛,建立了卫满朝鲜。(历史记载燕人卫满自王朝鲜,传国至孙右渠。)
汉朝的威权很快就降临这里了,强弩将军路博德带领齐地楼船,穿越东海来到这里,面对新的强权,他们毫无疑义的向大汉效忠。据说大汉的开国帝王是原来宋国地方的农夫,也可以算作以前太昊少昊一族的子孙,同族人建立了这么大一个帝国,不是我们自己的吗?向这个自己人的王朝进贡效忠,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虽然有时候他们鼓起勇气去骚扰几次乐浪的边境,但总是又很快就退缩回自己温暖的的南方群山,老实安分的种地打猎。
十几年来,据说海那边很不安宁,黄巾党搅乱天下,口口声声要杀光富人。青州徐州的人逃难来的特别的多,那些移民坐着大船过来,在部落不需要的海边居住了下来,一开始只是建立村庄,后来人来的多了,港口,城镇也就出现了。酒馆,货栈,青州人开设的大烧锅,小妓院,交州人开设的贸易站,海菜馆,都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在三韩出现了。
有的中原大富豪,居住在青州徐州的大宅子里面,指示着自己的几千家丁在三韩圈地,一片一片的荒山被他们圈起来,一把火烧掉,然后种上桑树。
三韩本地人面对这些变化,大都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锋利铁器,有了更多的盐巴,有了更多的美丽器物,村子里也修了路,东西可以卖出去了,大家都过得比从前宽裕了。那些脑筋转不过湾来的人,都只好眼红的以前积压在村庄里面没人要得的兽皮,被隔壁家的小子挑到那些港口和集镇去换成美酒,那小子回来时候得意洋洋的样子,还有那从来没有闻过的酒香,可把自己馋的。
对于这种变化,也有人心里说不出的滋味,部落里原来单纯朴素的生活,就这样被商人和大船破坏殆尽啦。
不过,这种改变带来了那么多美好的东西,那些染花的布料,穿在姑娘身上,姑娘就比山上最美丽的杜鹃花还要漂亮,他们的生活一下子鲜亮起来。
那些各式各样的香料,只需要在煮饭时撒上一点点,那些原本散发着腐臭的陈年干肉,一下子就有滋有味起来。
对于这种向好的方向的变化,一般的人家都是万分赞成的,他们巴不得并入大汉直辖领土,早日让他们的子弟去长安,去洛阳,为陛下忠心耿耿站岗,也在中原人面前炫耀一下三韩子弟的威风。
当然也有失落的,原本那些部落的头人首领,再也没有以前的威风了,他们再也不敢像原来那样作威作福了,因为一旦那样,他们的人们都会跑到汉人的镇子里面做工,在那里为汉人修建港口,修建道路。田里的人就越来越少,又有谁来为他们打猎种地呢?
有的部落头人主动的靠近汉人,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他们的宅子,现在都是按照青州样式修建起来的,房子里面有了最美丽的丝绸和瓷器,甚至还能得到几本汉人的书籍作为炫耀的资本。那些保持传统的部落,与他们的隔阂也就越来越深啦。
孙坚带领军队登陆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如此多的欢迎,无论是来自沿海的青州徐州殖民地还是三韩原住民的村寨,所有人对他的到来都是众口一词的赞美。当地人已经知道孙坚大人是帝国东南大统制兼任典属国毕炜大人代表朝廷任命的首任三韩长官。他的到来,标志着三韩正式并入大汉疆域。
当孙坚在仁川正式宣布天子顺应民意,决定兼并三韩地区,在此设立郡县后,在场所有的汉人殖民者代表、军人代表和原住民代表都是一片的欢呼!据各酒家统计,这一天他们销量高于平时三倍!
这一天,可是三韩人民盼望已久的大日子!他们“其人壮勇,少年以绳贯脊皮,缒以大木,欢呼为健”。对于三韩这个还没有形成独立国家观念的部落群体来说,绝大多数的部落对并入大汉朝是持欢迎态度的,尤其是辰韩,那里的人们都是以前从秦国跑出来的,他们这时候还保持着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