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散文与文论 >

第47部分

散文与文论-第47部分

小说: 散文与文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整两年多时间我都在若即若离的状态下。我知道,我正在接近一个痛苦的决定。

    这期间又经历了许多,比如与梅子的结识,我写下的几本歌子……梅子大大抵消了我的
痛苦,她和我有了一份与常人大同小异的、火热而安定的生活。但我无法把那些铭刻在心的
苦痛挡在小屋之外。我对梅子说:我想离开、离开。她问我离开杂志社吗?我说是的,不
过……也许,我反正要离开——我感到有什么催逼着,我需要离开了。我将在一个全新的、
稍稍遥远的土地上,回视我历经的全部……这已经有些晚了,但这是必须的。

    这个想法逐渐坚定、清晰。但要实现这个想法,那真是太难了。

    那会儿辞职风席卷这座城市,有时甚至是得到某种莫名的鼓励。我于是对这座城市正式
提出了告别。因为这几年中我借着到东部出差,已经发现了那片葡萄园。某种孤注一掷的心
情支持了我,也使我更加坚定。我的岳父以空前的严厉阻止了我,但最后是我胜利了。他认
为我是“脱离队伍”,就像战争年代一样,是个“逃兵”。我说不,这是“入伍”,是走上
“前线”……当然这是蒙他——我还远远没有走上“前线”。我只是没有忘记“前线”,我
如果踏上通往“前线”之路就已经很幸福了。当污浊埋上喉咙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首先是
跳出来。对我、对任何不愿死亡的人而言,暂时也别无选择了。

    11

    老胡师,在这安静的葡萄园的午夜,我多想再一次与您促膝长谈。那回对饮长久地留在
我的脑海中。我需要看到您的银发和微笑,您的黑色大烟斗。作为一个令人遗憾的学生,我
先是离开了自己的专业、尔后又离开了学界和工作单位,回到了这样一片荒凉……我在前面
为自己也为我们这一类人做了辩解,指出那场由来已久的、不可避免的和迎击的光荣。我现
在想说的是,这儿比我离开的地方洁净一万倍:如果说到事业和知识,这里从广义上、从本
质上讲,也比那个地方深刻和真实一万倍。我在这里成长的机会远远大于那里,我有一天必
定会从这儿出发远行的。

    在有关柏老的那个故事中,您也是其中的人物,是个介入者。所以您在那时没有任何怀
疑和误识。但关于“瓷眼”、我的导师、导师的恩师、○三所,您却没有表现出那样的清晰
性。这是因为没有感同身受。您对于这个时代里某些故事雷同的严重性还有些低估。我却要
一再地揭示和记录由于一个时代想象力的枯竭而带来的可笑而残酷的“雷同”。

    可笑的“雷同”,令人啼笑皆非的“雷同”,使人流血流泪的“雷同”!就是这些一重
复、大致相似的故事,把我们一个又一个纯洁和朴素的兄长、导师沉入了深渊。

    我在这个小平原上有幸搜集到几千年前秦王东巡及徐芾的故事——这故事是家喻户晓,
偌大个中国有谁不知道有个叫徐芾的人?有谁不知道他采长生不老药一去不归的故事?

    徐芾是个幸存者,他逃得太快了。

    其实对待那些思想者,最好的办法是蹂躏。蹂躏从来就甚于杀戮,而且还有可能化腐朽
为神奇。

    那些“雷同”的故事就是蹂躏的故事。

    我在这个葡萄园里,享受着一段有别于过去的时光。我咀嚼着那些故事,梳理着来龙去
脉,只在默想中与一类人对视,感知着他们的目光。这目光穿射了遥远的时空,依然那么生
动和温暖!

    ……您出于对学生的关切,对我的未来一直担心:这样下去怎么办呢?

    我张望着面前这个世界,常常发出与您类似的叹息……

    怎么办?怎么办?我离开了,再一次离开、离开。人最终都得离开。但一个人却不能屈
服地撤离。我在一次次离开的时候,想到的就是这些。

    我不害怕什么,我只渴望有效地加入。我没有回避,我藐视汹涌的浊流。有时这种离去
是必须的。它恰恰源于一种渴望。我不能忍受,这种“不能”既使我陷入,又使我离开。

    我判断着、回想着,寻找着我的来路。我在滔滔的时代合流之中不可能不葆有这种状
态。有时我像一个孤儿——一个时代的孤儿;有时又像一个扶老携幼的男人。我觉得早早地
衰老了,又奇怪地停留在童稚时期。我是谁?是什么?我在哪里?类似的迷茫偶尔笼罩我,
令我惧怕……所以我一开始,一直到今后,我的一生,都会专注于一个最普通最基本的问
题:

    我的立场。在越来越多的人羞于谈论立场的时候,我却要在自己内心深处死死地咬住它
不放,一直到把它咬出血来。

    我离开了这个平原近三十年了。这等于离开了母亲。失却了最可靠的保护,受伤流血。
我带着伤残归来,紧紧依偎。

    失去得太久太久,母亲也在苍老。面对着衣衫褴褛的母亲,那种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
最后的和最早的依靠、爱和怜的源路,如今成了这样。谁忍心看一眼母亲苍凉炽热的目光?

    我的平原啊,我挨上了你,我紧紧地依靠着你。可是我身上的血口尚未抚平,我又要为
您去重新迎接。母亲身边的危难叠成了山,这就是我的母亲啊!

    我一大早起来就走向原野,想让脚板贴近昨日的青茅和葛藤。它们没有了,早在十年前
就枯萎了。现在更多的是荆棘,是吸饱了绿汁而变为金色的地衣。地衣嫩软的须丝让人想起
章鱼长了吸盘的长爪。它们把大地吸贫了,还要吸、吸,它们曾经怜惜过大地吗?

    那潭碧绿清澈的水呢?那一丛连一丛的灌木呢?那呜呜鸣响的白杨林松林和青冈木啊,
已经被一处处起伏的沙丘链所埋葬。白如云朵的羊群没有了,灰色的天空看不到一只鹰。

    麻雀倒还不少,可是更体面一点的鸟儿一只也不见了,如鹭鸟、大雁、花喜鹊、雄野
鸡……据说它们已为数极少且躲到更安全的地方。

    如今持枪的人多了,他们向我的平原开枪了。他们都从外地涌入,一个个都有一张油渍
麻花的脸,看了让人恶心。本地土生土长的也有,不过大都不是良家子弟,而是自小染上恶
习、学外地人穿上小花袄的败家子。他们给野心勃勃的外地人领路,充当奸细,殷勤指点哪
里有水源、矿藏、果子、沃土,哪里有花姑娘。他们亲手把自己的姊妹献出,以领得一串沾
了油污的小钱。

    为了把轿车、卡车开进美丽海滩最深处,他们修了一条条柏油路。这些路像黑色的脉
管,通过它们将全部宝藏都抽空了。他们什么都要,只要能换来钱就行。于是当地人惊讶地
发现:一卡车一卡车的沙子运走了,大海滩上到处留下一片片坑穴。大海涨潮时,这些坑穴
又给灌满了盐水,于是仅有的一些植物也死掉了。洁白的沙子是构成海滩最基本的东西,是
我们立足的根据。于是我们不难发现,有人存心要移动和毁坏我们的根本。

    怎么办呢?

    我终于发现自己无法撤离。我从学院到○三所、再到杂志社、平原……这原来都不是撤
离,而是转移。

    一生都只能转移。这是我独特的命运。我守住自己的命运了。

    我在午夜难以入眠时,想得最多的就是:这片平原到底是谁的?法律上对此是怎样界说
的?又是谁制定了法律?好像有人指出这平原这广阔的海滩不是我们的——“我们”指大多
数人,即平常一群群在野地里奔忙、皮都晒焦了的那些人!——他们说它属于谁也没见过谁
也说不清模样的奇特怪物。它不是一个人、一个可以把握的具体之物,而像传说中的“黑
煞”“山麓”一样,远远地吓人。

    看来在这片平原的真正归属解决之前,我们就不会得到安宁。

    13

    ……您对我几年来的激烈言辞都原谅了。但从未真正赞同过。这既使我不安,又让我迷
惑。因为我所说的一切在我看来都简单明了。您一再强调的意思常常是:也许你说的都是真
的,都有道理,但仍然还是要学会宽容——再宽容一些吧!

    您不断重复的这些归结性的话使我失望极了。我开始觉得有一种无法走近无法沟通的痛
苦。这一回它那么真实地告诉了我……

    “宽容”——多少次听人这样说了呢?他们好心好意劝导我,让我领会和运用。据说号
召“宽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错,所有品行高贵的人都善于劝导别人“宽容”,讲“和为
贵”。但我逐一分析后发现,他们在劝说别人“宽容”时,从来没有涉及到信仰问题。也就
是说,在最需要表现出宽容精神的地方,他们是绝不谈论它的。

    实际上他们悄悄地换掉了一个概念。他们在讲忍耐和妥协,甚至公然主张与污流汇合。

    我有一种被侮辱被欺凌的感觉。因为在频频侵犯中我已遍体鳞伤血迹斑斑——也许这血
汁流了不止一人一代而是一家一族——有人却劝我承受、顺从,或直接跪下。这太不公平
了。

    对于好人,您这样的长者或朋友,我才愿意指出这种不公。而对于另一类,我就要毫不
客气地指出他们的卑琐和虚伪。他们指责别人“不宽容”,自己却时刻准备加入丑恶势力。

    他们的理由是:既然你如此地“不宽容”,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我几乎能听到他们唰
唰挽衣袖的声音。

    在那个口吃老教授的儿媳跪着死去、在我可爱的导师吐血而去、在大山里孤单的地理教
师倒于雪地……这样的时刻,是谈“宽容”的时候吗?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词
儿。我怀疑他们在用这一独特的方式为自己不够磊落和体面的昨日辩解?

    那些流血的时刻,言必称“宽容”的人又在哪里呢?

    原来“宽容”是一个陷阱,你一不小心踏入了,就会被吞噬。

    我绝不“宽容”。相反我要学习那位伟大的老人,“一个都不绕恕”!

    不会仇恨的人怎么会“宽容”呢?宽容是指宽阔的心胸有巨大的容纳能力,而不是指其
他,特别不是指苟且的机巧。

    那些言必称“宽容”的人还是先学会“仇恨”吧,仇恨罪恶,仇恨阴谋,仇恨对美的践
踏和蹂躏。仇恨有多深爱就有多深,仇恨有多真切爱就有多真切。一个人只有深深地恨着那
些罪恶的渊薮,才会牢牢地、不知疲倦地牵挂那些大地上的劳动者。他们已被太阳炙烤着,
像茅草一样,数也数不清——记住了他们才算真正的宽容。

    在这个时代,在人的一生,最为重要的,就是先要弄明白自己是谁的儿子?

    这是一个寻找和认识血缘的、令人惊心动魄的过程。它绝不是生而知之的,它的认识有
时需要付出半生或一生的血泪汗汁。每个人出生后都将跟从,都将被认领;如此他才不会背
叛,才会有个立场。

    第三章

    柏慧——

    1

    我深信,人的一生即便只改变了其他人中的一个,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实际上一个人对
另一个人的影响力比想象中要少得多。但人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努力地说服别人、引导他制
约他,使他符合自己的愿望。这是人的美德还是恶习?

    我发现自己也是这样的人。我特别寄予希望的是两个人:

    你与梅子。我这样做了很久,直到现在才明白我根本不能改变你们。我说过,面对着纤
弱的梅子,我有时忍不住想:她体内何以贮藏了那么多的执拗?

    有人生来不理解一种事物,有时最终都不能理解。这期间他(她)无论做出多大的努
力,认识却没有多少增长。人好像一开始就被划分了和规定了。比如说梅子与鼓额,她们之
间的区别简直是与生俱来的。

    梅子每一次来葡萄园,她们俩都会有惊愕的对视,让人在一边看了发笑。鼓额知道对方
并无恶意,但还是像看到了一头陌生的巨兽一样,一边看一边绕到响铃身后……我对梅子
说:“她见了你害羞。”梅子哼一句:“她可不是害羞。”

    鼓额摘最好的葡萄给梅子吃;梅子指导她剪了一个时新的发型。但她们之间还是很少说
话。梅子背后说:

    “这个不姑娘怪极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怪的小姑娘!”

    我告诉她:鼓额一点也不怪,她平凡得就像地上的一株庄稼。你只要走遍了这儿的村
庄,就会发现她们个个都一样……

    梅子认为这绝不可能。她对那个鼓鼓沉沉的额头、黑亮的大眼睛,都感到一丝神秘。
“她就像个精灵,一个小精灵。

    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