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28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28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大吃一惊,赶忙询问。扁鹊说:“开始病在皮肤时,敷敷药就能好的。发
展到肌肉里,用针炙也还有效。病到了内脏,虽然费事一些,但用汤药医治
还来得及。现在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了骨髓,还有什么办法呢!”
    五天以后,桓侯突然感到全身疼痛,连忙派人去找扁鹊,可是扁鹊已经
到秦国去了。没几天,桓侯就病死了。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讳疾忌医”。“讳”,是隐瞒,忌是害怕。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隐瞒或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害怕别人批评的
人。

           邯郸学步

    传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起路来姿势特别优美。燕国寿陵地方有个少
年就专门到邯郸去,准备好好地学一学。
    到了邯郸,他就天天到街市上去,观察邯郸人走路的种种姿势。他一边
看一边模仿。今天学学这种,明日又学学那种,结果哪种姿势也学得不像,
临到要回去时,倒弄得连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回燕国。
    成语“邯郸学步”就是从这个故事概括出来的。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
学习上只知生硬地摹仿,而不是去借鉴创新,结果非但学不到人家的长处,
反而把自己的长处也丢掉了的人。

           运筹帷幄

    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做了汉朝第一个皇帝。有一次他在皇宫
里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在宴会上,他对大臣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
我能转危为安,建立汉朝?项羽那么强大,为什么反把天下丢掉了呢?”
    将军王陵恭敬地回答说:“您看起来对人好像不够尊重,但实际上对功
臣猛将都有奖赏,能和大家分享胜利果实。项羽表面上重视人才,内心却妒
嫉有才能的人,对有功的人不仅舍不得奖赏,而且还怀疑他们,甚至要杀害
他们。这样,部下就很难和他一条心了。所以他必然失败。”
    刘邦笑笑说:“你仅仅是知道了一个方面,还不知道整个情况啊!说实
在的,坐在军营的帷幕之中,制定那在千里之外取得胜利的大计,我不如张
良;管理国家,安定人心,提供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至于带兵打仗,我更
比不上韩信。这三人都是英雄,而我能团结他们,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我
能够取得胜利。项羽仅仅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只是依仗自己的勇猛,
怎能不失败呢?”
    刘邦这番话,博得了大臣们的颂扬。
    刘邦赞扬张良的那句话,原文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后
来摘录成为成语“运筹帷幄”。“运”就是运用;“筹”就是谋划;“帷幄”
指古代军营中的帐幕。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善于分析敌我形势,决定正
确的战略方针。也引申为筹划、指挥,确定大政方针。它常和“决胜千里”
连用。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要塌下来,地会陷下去(原文是“杞国有人忧天
地崩坠”),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别人见他这副模样,觉得既可笑又
可怜,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由大气聚集而成的,你天天在这中间呼吸、
活动,为什么要担心它塌下来呢?”
    杞国人说:“如果真是由大气聚集而成,那么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不是会掉下来么?”人们又告诉他:“太阳、月亮、星星也都是由气体组成
的,只不过能发光罢了。”
    杞国人又问:“地要是陷下去怎么办呢?”人家回答他:“地是由各种
泥土组成的,东南西北哪一个地方不都是泥土啊!你天天都在上边走路活动,
哪会陷下去呢?你根本不用担心啊!”
    杞国人终于明白过来,从此精神也振作了。
    成语“杞人忧天”就是来自这个寓言故事。常用来比喻那些毫无根据的
忧虑和没有必要的担心。
    近似的成语还有“庸人自扰”。就是有无事生事、自找麻烦的意思。

           两败俱伤

    韩国和魏国打仗,打了一年多,双方都不能取胜,秦惠王想趁机插手,
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国的谋士陈轸来到秦国,秦王便向他请教。
    陈轸便给秦王讲了个故事:有个卞庄子,住在旅馆里。一天,他听说附
近的山里来了两只老虎,正在吃一条牛,就想拔剑出去。旅馆的伙计赶忙制
止他说:“现在先不要急着去打,两只老虎吃来吃去,必然会发生争斗,等
到它们互相咬伤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吗?而且还可以得到打死两
只老虎的好名声哩!”
    卞庄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处监视着。果真没多久,两只老
虎就厮打起来,打来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伤。这时卞庄子冲出去,
很轻易就砍死了受伤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双虎的名声。
    陈轸讲完了故事说:“大王,现在韩魏相攻不正是两虎相斗么!您到他
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去插手,就与卞庄子打虎一个样了。”
    惠王果然按照陈轸的话去做,在韩魏战争中,秦国一直没去插手。直到
两国被长期的战争拖得精疲力尽,秦国才开始派兵,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
    “两败俱伤”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两”指斗争中的两方;“俱”
是都的意思。这个成语是指争斗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破坏,谁也没得到好处。
    由这个故事还引出了成语“坐山观虎斗”,它用来比喻在双方相互争斗
中,第三者暂时采取旁观的态度。

             完璧归赵

    赵王得到了一块非常罕见的宝玉“和氏璧”。消息传开,轰动了各国。
秦王立即要求用十五座城市来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犹豫起来:不给吧,一定会触怒强大的秦国;给吧,十五座城市得
不到,会白白受骗。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可是谁也拿不出主意来。
    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一个叫蔺相如的人,说他地位虽低,但很有才干,
能办好这件事。
    赵王召见了蔺相如,征求他的意见。蔺相如说:“目前秦强我弱,从国
家着眼,不如答应他们,若秦王不守信用,那责任就在他们。”赵王同意了
蔺相如的分析,便派他作为特使,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秦王在偏殿接见了蔺相如。相如献上了和氏璧,秦王两手捧着璧反复地
抚摸,爱不忍释,然后又传给他旁边的妃子、宫女们看。蔺相如见秦王根本
不提交换城市的事,分明是想骗去璧玉,就立即上前几步,对秦王说:“大
王,这块玉还有一个斑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吧!”秦王赶忙把璧交给了蔺
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连退几步。他背靠着殿里的大圆柱子,心中怒气迸
发,满脸通红,头发直竖,简直把帽子都要顶起来了(原文是“怒发上冲冠”)。
他大声地对秦王说:“大王,您要用城市换璧,我们不少人都认为这是花招。
可是我想堂堂的大国是不会骗人的,所以劝赵王答应了。没想到您在偏殿接
见我们,根本没有讲信义的样子。现在您如果硬逼着要,那我就和璧一起撞
在柱子上!”说完,蔺相如就准备向大圆柱撞去。
    秦王非常惊慌,赶忙派人打开地图,假意指出了那十五座城。蔺相如这
时将计就计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送来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现在您也应该这样,我才能献给您!”秦王只好勉强答应了。
    蔺相如完全看穿秦王不过是假意应承。当夜,他就派人化装成老百姓,
带着和氏璧,从小道悄悄地逃回赵国,把璧完好地送还给赵王。
    成语“完璧归赵”就是从这段历史来的,用来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
人。
    由这故事还引出了一个成语“怒发冲冠”,“冠”是帽子,这个成语形
容极其愤怒的样子。

           囫囵吞枣

    有个医生对人说:“吃梨对牙齿的生长有利,可是会影响脾脏,吃枣对
脾脏有益,却又会伤害牙齿;所以吃梨吃枣都要有一定的节制。”
    旁边有个人听了就说:“这还不好办吗?那吃梨时就细细地嚼,不咽下
去。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不就不会影响牙齿了吗。”
    医生听了,反问他道:“照你这么吃法,连枣核儿也一块吞下肚去,哪
又有什么好处呢?”
    成语“囫囵吞枣”就是从这笑话产生的。囫囵,就是整个儿。这成语现
在用来比喻学习上不动脑筋,不加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抛砖引玉

    唐朝有两个诗人,一个叫常建,一个叫赵嘏。赵嘏的诗写得好,常建从
心里羡慕,总想得到赵嘏的诗句。
    有一次赵嘏到了功州,常建得知赵嘏要去灵岩寺游览,就先到那里,故
意在一块显眼的墙壁上挥笔题诗,并且只写了开头两句。
    不久,赵嘏来到了灵岩寺。他看到墙上那首不完整的诗,觉得非常惋惜,
便借来笔砚,补上了结尾两句。
    因为赵嘏续写的诗句比常建写的好,所以人们把常建的这种做法叫做“抛
砖引玉”。这成语常常用来表示谦虚,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以
使引出别人更好的见解和作品。有时也写成“引玉之砖”,意思是相同的。

           纸上谈兵

    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议论军事,头头是道,滔滔不绝,
连他的父亲也难不住他。当时不少人都夸奖他,可是赵奢却不以为然。他告
诫儿子要多务实际,可是赵括并没放在心上。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去长平抵挡。廉颇采取修筑工事坚
持防守的方法,使秦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
    这时秦国使用了反奸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挑拨赵王与廉颇的关系。
赵王中计,召回了廉颇,派赵括去代替他的职务。
    赵括一上任就轻率地改变了战术,在秦军的引诱下,出兵迎战,结果几
十万大军被秦军团团围住。平日熟读兵法的赵括这时毫无办法,急得像热锅
上的蚂蚁,只好带着军队拼死突围。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人全
军覆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这段历史后来产生了成语“纸上谈兵。”“兵”指战争、军事。“纸上
谈兵”指仅在纸面上、口头上空谈军事,实际并不懂的人。现在用它来讽刺
那种喜好空谈、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或者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的
情形。

           鸡鸣狗盗

    齐国的盂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押了。
    孟尝君无路可走,只好请人向昭王最宠爱的妃子求救。可是她有个先决
条件,就是要得到孟尝君那件极珍贵的白狐皮大衣。可孟尝君的白狐皮大衣,
已经作为见面礼送给了昭王。怎么办呢?有位门客说:“让我试试吧!”
    当天夜里,这位门客趁着黑夜偷偷溜进了秦国的宫廷,很快就取回了那
件白狐皮大衣。在秦王宠妃的帮助下,孟尝君很快得到了释放。
    孟尝君被释后,连夜赶到了函谷关。这里城门早已关了,按照规定要到
一大早鸡叫时才开城门。孟尝君知道在秦国多呆一会都很不安全,恨不得马
上逃出秦国。可是怎样才能叫开城门呢?这时跟随他的门客中有一个会模仿
鸡叫。他“喔——喔——”地叫了起来,没多久,函谷关附近的鸡就都跟着
叫了。鸡叫声响成了一片,城门打开了,孟尝君的车马顺利地过了关。
    成语“鸡鸣狗盗”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现在往往用它来形容那种不值
得提的低级的技能或本领。

           杯弓蛇影

    晋朝时候,有个叫乐广的人,请朋友喝酒。正喝得高兴,那个朋友忽然
发现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顿时觉得全身都不舒服,回家后就病倒了。
    这个朋友很长时间没有再来。乐广觉得奇怪,派人去看望他,这才知道
他得病的缘故。
    乐广也想不出杯里的蛇是从哪里来的,就亲自到上次酒宴的客厅里细心
察看。原来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弓,弯曲得像蛇一样。乐广明白了杯中的蛇
一定是弓在酒杯中的倒影。
    于是乐广又把那个朋友请来喝酒,让他仍坐在原来的座位上。乐广笑着
对客人说:“你再看看,酒杯里还有蛇吗?”客人低头一看,不觉又吃一惊,
慌忙说:“跟上次完全一样。”乐广指着墙上的弓,笑着说:“你看看吧,
酒杯中的蛇就是墙上那张弓的影子啊。”接着乐广把墙上的弓取下来,酒杯
中的蛇果然不见了。这位朋友的恐惧和疑惑立即消除,病也很快好了。
    成语“杯弓蛇影”就是来自这个故事。用来比喻因神经过敏、疑神疑鬼
造成虚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