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29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29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语“杯弓蛇影”就是来自这个故事。用来比喻因神经过敏、疑神疑鬼
造成虚惊的情况。

           苟延残喘

    明朝有这样一个寓言:东郭先生赶着一头驴去中山地区谋求官职,路上
遇见一只被打伤、正受到追赶的狼。狼伸着头,摆动着尾巴,苦苦哀求说:
“先生是愿意救助世间万物的,请让我躲在您装书的布袋里,使垂危的生命
暂且得到延续吧(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东郭先生看着狼可怜的样子,就答应了它的请求,使它躲过了猎人的追
捕。
    谁知危险过去后,狼马上显出了原来的本相。它挥舞着爪子,扑向东郭
先生,要吃掉他!
    正在这时,来了一个老农。东郭先生和狼向老农诉说了经过,请老农裁
判。老农想了一计,就用计引诱恶狼重新进入布袋,帮助东郭先生杀死了这
只恶狼。由这寓言引出了一个词叫“中山狼”,往往用它比喻那种忘恩负义、
得势就猖狂的坏人。
    成语“苟延残喘”也是由这寓言来的。“苟”,是苟且、暂且的意思;
“延”是延续;“残喘”是临死前的喘息。一般用它表示暂且勉强地活下去。

           画龙点睛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
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
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
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
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
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
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
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
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
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画蛇添足

    古时候,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先,赏给手下几个办事的人一壶酒。一壶酒
实在太少,大家都喝,谁也喝不痛快,不如干脆让一个人喝。
    一个人便提议“咱们每人就地画一条蛇,谁先画成,谁就喝这壶酒。”
大家都赞成了。于是就在地上画起来。有一个人先画好了,他一看别人都还
在低着头画,就想,那我再给蛇添四只脚吧,反正来得及。可是他还没有把
蛇脚画完,有人已经把蛇画好了。这个人拿过酒壶笑着对他说:“蛇本来没
有脚,你干吗要给它添四只脚呢!”说完,就咕嘟咕嘟把酒喝光了。
    这就是“画蛇添足”一词的来历。现在常用它形容节外生枝,干那些没
有必要的、多余的事情。
    这种现象,也可以用“蛇足”来形容。
    近似的成语有“弄巧成拙”“拙”是笨的意思,引申为糟、坏。形容有
人想卖弄自己的本领,反而把事情搞糟了。

           卧薪尝胆

    吴国和越国发生战争,结果越国失败,越王勾践被擒。勾践在吴国被拘
禁了三年,服侍吴王,受尽了屈辱。赦免回国以后,勾践就把舒适的床铺拆
掉,把柔软的被褥撤走,搬到又硬又扎人的柴草堆上去睡觉,还在住处挂上
一个苦胆,每天都要伸出舌头去尝一尝,让那沁入心脾的苦味提醒自己:不
要忘掉过去的耻辱和教训,激励自己振作起精神,把国家治理好。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了。最后,勾践发动进攻,打败
了吴国,夫差也自杀了。
    成语“卧薪尝胆”就是这样来的,“卧”是睡,“薪”是柴草。现在往
往用它来形容刻苦自励、奋发图强的精神。

           夜郎自大

    汉朝时候,我国西南一带,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形成了许多国家,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夜郎国”(现在贵州省境内)。
    夜郎国王以为夜郎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所以非常骄傲,对西南各国总
摆出一副大国的架子。
    有一回,汉朝使者到了夜郎,向国王介绍了汉朝的情况。夜郎国王听了
先是惊讶,接着表示不相信,问道:“你们汉朝有我们夜郎国大吗?”他那
里知道夜郎国只相当于汉朝的一个州。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夜郎自大”,它用来比喻和讽刺那种眼光狭小、
见闻很少、却盲目自大的人。

             狐假虎威

    一只老虎饿了,想找些动物充饥,恰巧抓到一只狐狸。老虎高兴极了,
准备把它吃掉。
    狐狸非常狡猾,它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来主管大小野兽的,你要是
吃了我,天帝必然会重重地惩罚你!如果你不相信,咱们可以当场试试。我
在你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边,看大小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得东逃西窜!”
老虎心想,真有这么回事吗?这倒非看看不可。如果不是,再吃它也不晚。
就同意了。
    于是狐狸昂着头,大模大样地走在前边。老虎紧紧地跟在它的后面,瞪
着两只大眼看。果然,它们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野兽一见就吓得慌做一团,
拚命地逃跑。老虎信以为真,它哪里知道野兽害怕的其实是它自己呢!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假”是凭借的意思。人
们往往用这成语形容那些借着别人的威势来欺压弱小的行为。
    近似的还有“仗势欺人”,“仗”就是凭借、依靠。

           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人,有一次乘船过江,一不小心,把随身佩戴的宝剑掉进江里
去了。他赶忙伏下身子,在船帮上刻下了一个记号。人家劝他马上下去捞起
来,他却说:“不着忙,我已经做了记号,等船停了,我再下水去捞吧。”
    等到船靠了岸,他就脱下衣服,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入江里,去找那把
佩剑,可是船已划过了一条江,哪能找得到呢。
    成语“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求,
寻找。现在用它来比喻那种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仍然按照原来条件办事的
人。

           指鹿为马

    秦始皇死后,赵高把胡亥扶上王位,他自己当了丞相,一切大权实际上
都由赵高掌握。但他并不满足,打算篡夺帝位,自己当皇帝。他害怕大臣们
反对,就想了个办法试探大家的反应。
    一天,他找来了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在朝廷上,他当着大臣们的面,
指着鹿故意说:“这真是一匹好马啊,是我特意献给陛下的。”
    秦二世说:“这分明是鹿嘛,丞相怎么说成马呢!”赵高说:“这的确
是一匹良马,陛下不信,可以问问各位大臣。”
    大臣们大都畏惧赵高有权有势、为人阴险,许多人就默不作声。也有的
为了迎合赵高,顺着说:“确实是匹宝马呀!”也有一些大臣明白指出:“这
明明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
    事后,赵高就把这些敢于直言的大臣一个一个地害死了。
    成语“指鹿为马”就是从这里来的。它常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
是非。

           按图索骥

    秦国有个非常有名的相马专家叫伯乐。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一本
《相马经》,记载了各种良马的特点。
    他的儿子就按照《相马经》上说的“良马必须额头突出,蹄子大而端正”
的特点去找,结果找回一只癞蛤蟆。他还挺高兴的对伯乐说:“爹爹,我找
到一匹好马啦,跟你书上说的一个样,只是蹄子不太像。”
    伯乐知道儿子的脑瓜很笨,是教不成材的,只好笑了笑说:“你的良马
不能跑啊,只能跳,那可没法骑啊!”
    这个笑话,后来引申成了“按图索骥”这个成语。“骥”,是良马;“索”
是寻找、寻求。本来是讽刺那种不会运用书本知识的人,现在恰恰相反,常
用来说明按照线索去寻求就容易找到。

           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特别会画翠竹。他画的竹子挺拔、秀丽,看上
去就跟真的竹子一样有生气。
    原来,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在自己住房的四周栽了不少竹子。他经常细
心观察在不同季节竹的姿态、颜色有什么变化。因此,画竹之前,他胸中就
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的形象了,所以画起来就能画得很好。
    他的朋友写诗赞扬他: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后来人们就把“胸中有成竹”的诗句压缩成“胸有成竹”的成语。“成”
是已有、完整。这成语的意思是做事之前,先有准备,心中有数。有时候也
写成“成竹在胸。”

           病入膏肓

    晋景公得了重病。秦恒公知道了,就派最有名的医生缓去给晋景公治病。
缓到来之前,晋景公梦见两个小矮人在他身边谈话。一个说:“秦国派来的
医生就要到了,我担心他会伤害咱们呢!”另一个小人就说:“那咱们躲到
膏以下、肓以上的地方去。他再高明,也不能把咱们怎么样了!”
    缓到了之后,先看看晋景公的脸色,又摸了他的脉搏,说:“大王,您
的病太重了,已经发展到膏的下面、肓的上面了,这个地方针炙治不了,服
汤药又不管用呀!”晋景公想起刚才的梦,便点点头说:“您说得很对,真
是个好医生呀。”没过几天,晋景公就死了。
    成语“病入膏肓”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膏”是心脏下边的一块脂肪;
“肓”,是横膈上的一层薄膜。“膏肓”就是横膈膜和心脏之间的位置。“病
入膏肓”就是说疾病十分严重。现在用意广泛得多了,不仅指疾病,凡是事
情糟糕极了,无法挽救,都可以用它来形容。
    “二竖为虐”也是这个故事来的。“竖”是“小人儿”;“为虐”是作
弄人、害人的意思。后来就把病魔称为“二竖”,用“二竖为虐”来形容被
疾病所困。

           班门弄斧

    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
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人写的诗,这
些诗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诗人,而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偏偏
要在诗人面前炫耀自己,岂不就像在鲁班的门前耍弄斧头一样可笑吗!
    鲁班是春秋时期我国有名的巧匠。他聪明灵巧,有很多发明创造,是我
国木匠、泥瓦匠的“祖师”,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内行人的代称。
    成语“班门弄斧”就是从“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变化来的,往往用来
讽刺那种在内行人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人,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

           请君入瓮

    唐朝武则天掌权时,曾经任用过两个大臣: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审案时总是拷打逼供,残杀了许多无辜,是历史上有名的“酷吏”。
    后来,有人向武则天告发周兴要谋反。武则天非常生气,立即派来俊臣
审理这个案件。
    来俊臣先请周兴作客。席上,来俊臣故意向周兴请教说:“我近来审问
犯人,有好些人都不肯认罪,你老兄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吗?”周兴挺得意地
说:“那还不好办!你只要拿一个大瓮,用炭火把瓮烧得滚烫滚烫,然后再
把犯人装进去,他受不住就招供啦!我用这个办法审问囚犯,没有不灵的。”
    来俊臣听他说完,就不动声色地叫人取来一个大瓮,又升起炭火,把瓮
烧得滚烫滚烫的。然后,来俊臣突然脸色一变,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
我奉太后命令来审问你,现在就请你入瓮吧!”
    周兴顿时吓得脸色煞白,目瞪口呆,连连磕头求饶,供认了谋反的罪行。
周兴整治别人的手段终于被用来整治了自己。
    成语“请君入瓮”就是从这段史实中来的。“瓮”是大缸、大坛子。这
成语用来比喻用对付别人的办法来对付他自己,意思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人之身”相同。

           破釜沉舟

    秦朝的大将章邯带领二十万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巨鹿,赵国向楚国求
救。楚国立即派宋义和项羽带了两万人前去支援。部队出发后,项羽主张急
速行军,赶到巨鹿迎战,宋义害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