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风雷幽明水云闲 >

第226部分

风雷幽明水云闲-第226部分

小说: 风雷幽明水云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眉,更不用说愿意见她了。她说:就权当她还是死了的比较好,她实在没有脸面面对他们。

    杜玉清理解她的心情。林莹玲是个很要强,心里充满骄傲的人,她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却因为她亲娘的出生被父亲的正妻和那些嫡子们轻视,这养成了她好强的性格,加上她容颜秀美,才情卓越,更造成了她倔强和决然的心态。如果她能遇到一个懂她的人用宽阔而温暖的怀抱拥抱着她,她的人生会很不同,也许就能成为温柔如水的幸福女人。可惜她遇到的是徐法尊,深谙女子内心却总是始乱终弃的花花公子,这使得林莹玲内心更加愤怒决然,于是丧失了对于男人的信任,甚至把心中面对世界的门也给紧紧地关上了。

    她听说了杜渊之的事情后,就提醒杜玉清道:对李贞伯不要太客气,要想法让他来求你,而不是你去求他。像他这样的人,别扭的很。他在优渥的环境中长大,本身又有很高的天分,习惯了被人捧着、宠着、溺爱着,你越奉承他,他越会越警戒,觉得你有求于他,反而会被他瞧不起,因此对你冷淡甚至是不屑一顾。你如果不把他放在眼里,而且本身具有一定的能力,他反而会尊重你。说到底,他就是他没有受过苦,也不知道什么是挫折,是来找虐受的。

    你觉得他为什么会对我摆出一副一见倾心的模样,还不是我第一次见面时就没有给他好脸色看,后来又一再拒绝他。像我这样还算是有些才情,颜色上也还过得去的女子多得是。如果一开始,我对他笑脸相迎,我估计他早就转身离去了,现在我越是对他不在意,他就越会对我着迷,甚至深深地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他不是爱我,是爱那种被拒绝的感觉,是想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对这样的人你千万不能客气,更不能惯着他,只有比他强,让他真心佩服,才能让他放下心里的芥蒂。

    听了林莹玲的话,杜玉清深感她说的有道理。林莹玲本来就是聪明睿智的人,现在因为打破了幻想,对男人的认识和观点更是敏感尖锐,言语犀利,却常常一针见血。

    杜玉清因此照做,她和李贞伯从来只琴棋书画、风月雅事,不谈政治,更不会当他的面提及彼此的父亲,最后是李贞伯憋不住了,主动对杜玉清说:我不管老头子的事情,不过,可以为你牵线搭桥。至于结果如何,要看你自己的手段了。这老头比较谨慎,第一次安排见面最好是在有其他人在场的公众场合。于是就有了这次“燕然居”的试菜。杜玉清想让李贞伯邀请他父亲李东阳出席。

    李贞伯冷笑说:“我才不和那老头在一块呢。你们想法把请柬通过谁谁谁给他,老头是好好先生,一定会去的。”

    杜玉清进入酒楼,不禁暗自点头,虽然“燕然居”的布置大体是她的构想,计划往雅致舒适上安排。但显然郭诚宇对享受生活有着更深的理解,很好地执行了这个构想,把这里弄得既舒服又很奢华。就拿这里的一楼大堂来说,同一般的酒楼座位安排的紧张逼仄不同,这里的座椅之间间隔宽松,给人感觉很高级很放松。

    门口侍立着两个十几岁伙计,头戴裹巾子,身穿交领短衣,腰扎布带,显得十分精神。

    杜玉清一过来,马上认出她来,忙迎上两步来躬身问候道:“您来啦,郭爷已经到了,还有些客人也已经到了。”说罢就要把她引上三楼。杜玉清挥手制止了,自己带着宁夏慢慢来到三楼的贵宾房。

    二楼以上都是雅室,无论过道还是室内都布置得很是优雅,装饰着书画,安排着绿意盎然的兰草或是鲜花。

    宁夏敲了敲门,听到里面有谈话声,就为杜玉清推来门,看见一张圆桌上已经围坐了两三个人。

    看见他来,面对门而坐的郭诚宇立刻笑呵呵地迎了上上来,装模作样地作揖说:“感谢贤弟今天拨冗前来捧场。”

    杜玉清回礼,“诚宇兄客气,能受邀参加贵宝号的宴席是我的荣幸。”

    郭诚宇嘿嘿坏笑,请杜玉清坐下。今天是以“燕然居”开张前请方家指导、试菜的名义宴请几位淮扬籍官员。杜玉清的身份不方便对外透露,所以她今天是以一个普通客人的身份出席。要不是今天她要在这里“遇见”当今首辅李东阳,她连聚会都不会出席。

    杜玉清的计划并没有瞒着郭诚宇。他自然是乐见其成。李东阳作为一个首辅能出席他们的宴席,任何人都会感觉无上荣光。郭诚宇虽然出身一等勋贵之家,但最懂得人情世故了,尤其是生意越做越大以后,出手更是大方。他觉得感情就如生意一样,都是需要投资的,而且还是需要长期的投资和维护。他手下有专门的人来做这个事情,除了年节送礼,对身居要职的官员,甚至是关键经办的吏胥都非常谨慎地维持着关系,甚至这些人的爱妾的寿辰,哪些小舅子的生意需要关照……都有详细记录,到时候必有厚礼相送。不仅如此,遇到具体问题需要他们帮忙时,郭诚宇还会不吝啬地再掏出相应的的钱帛来打动他们。

    当然,郭诚宇对合作伙伴也很大方,但目前,他觉得合作的最轻松愉快的还是杜玉清。她虽然是女子,却难得的非常大方,做事又通情达理,让他感觉很舒服。他知道她眼下最需要的什么,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来回报她。于是,把她引导到客人面前,为她引荐认识。

    几位官员都坐在位子上没有动,这些人都是火眼金睛,一看杜玉清衣着就知道他是个没有功名的白身,虽然出生富贵家庭,但不值得他们起身相迎。郭诚宇一一为她作了介绍,这些人都是一些三四文官,杜玉清作揖行礼,连连道声:“久仰久仰。”对方听到郭诚宇介绍说杜玉清是他的朋友,说话还算客气,但态度还是有些疏远,毕竟她现在的身份不过是一介商人,身份地位离他们这样的朝廷重臣相差太远了。

    正在此时,大门一开,进来了一位中年人,只见他头戴方巾,脚蹬蒲鞋,宽衣大袖,一副退职闲居官僚打扮。他环顾内室,打量着在座诸人,不期眼神一下对上了杜玉清,两人彼此都大吃一惊。

    郭诚宇赶忙迎上前去,此人虽然是人到中年,但器宇轩昂,容颜俊美,风姿潇洒,显然是有来历的,他不认识这个人,但也不认为对方是走错了地方,于是客气地拱了拱问:“在下郭诚宇,敢问贵姓?”

    来人也很客气,拱手一礼:“丹徒杨应宁。”

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惊喜() 
    “丹徒杨邃庵。”

    这真是意外的惊喜。杜玉清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见了义父杨应宁。

    她知道义父实际的祖籍是云南安宁,丹徒只是他现在常住的地方,邃庵是他的号,应宁才是他的字。他这样说应该是有所顾忌,不想让人一下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果然,在座的几位官员对他并不甚在意。他虽然容貌端正,气质雍容,但打扮上不过是个退职官员,并且在记忆中也没有对的上号的声名显赫的人物,所以对杨应宁并不热情,还是自顾自的聊天。实际上这些人没有认出杨应宁的身份和他已经致仕三年有关,还因为杨一清一直担任的是西北封疆大吏,比如陕西巡抚,以及后来的陕甘总督,这些人之前都没有见过他。

    杨应宁和其他人都见过礼后,把目光对准了杜玉清,她知道躲不过了只能上前深施一礼,口称:“见过杨公。”杨应宁瞪了她一眼,杜玉清立刻涎着脸赔笑。郭诚宇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看的出来他们两人原来是熟悉的,还想继续打听这位杨公的来历,被杜玉清劝去招待其他客人。自己却把义父请到了另一个房间说话。

    “又调皮了!”门一关上,杨应宁便给杜玉清额头上来了一个爆栗。这是他第三次看到杜玉清穿男装了,第一见到时还是两年前在王安石故居,那时他真以为她是个男孩,因为喜欢她的才情,还一直勉励她要努力将来成为社稷的柱石。夫人心细提出怀疑时,他还不信,后来上门去杜府拜访时方揭开了谜底。

    杜玉清努着嘴撒娇道:“人家这也是没有办法嘛。谁让义父不来帮我,我只能勉为其难自己上阵了。”杨应定夫妇一直没有子嗣,他们和杜渊之夫妇很投缘,又很喜欢杜玉清,于是就认了她做了义女。

    杨应宁叹了口气:事情刚好凑在了一起。原来春节时他回云南安宁老家了,一个为了回去祭祖,他已经多年没有回去了,再不回去就说不过去了;另外一个就是要在宗族中挑选一个子侄过继到自己门下承继香火,他已经这把年纪了,对亲生子嗣没办法再抱希望了。

    杜玉清给他的两封信他是回到丹徒时才看到的,同时收到的还有一个老朋友加急送来的快信,让他尽快进京有要事相商。他在第二天就快马加鞭地上了路,他还想过一两天再通知杜玉清等人他来京城的消息,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上了。

    他听了杜玉清简略地说了“侍郎上书案”的近况,安慰道:“不着急,照这样的情形看,你父亲暂无性命之忧,待我再向几个老朋友了解一下详情再和你说。”官员被下诏狱最可怕的还不是判罪,而是案子僵持着久无进展,甚至被人遗忘了,要等某个契机出现方才能翻案。有时候几个月,有时是几年,有时甚至会是一辈子。在那又潮又冷的地方待上几年,身体基本就废了。这些话杨应宁可不敢和杜玉清说。两人人又简单交流了几句就回到了房间。

    杜玉清在杨应宁的下首坐下,欠身恭敬地为杨应宁斟起茶来,老实地做起晚辈角色。刚才义父说:他那老朋友约他在这里见的面,并没有具体说老朋友是谁,她也不好多问,只能静待答案出现。杨应宁摇着折扇笑吟吟地享受着杜玉清的服侍。

    “最近字写的如何了?”杨应宁对杜玉清的字还是比较认可的,一直鼓励她要多练习。

    杜玉清回答:“自然有听您老人家的话经常在练习的。”

    “不能经常,是要每天笔耕不辍!我手写我心,字不仅是一个人的颜面,更是我们内心的修养。”

    “是,知道了。”杜玉清嬉皮笑脸地答应道。义父这是老生常谈了,几乎每次见面都要强调一下。她赶紧问:“

    义母这次是否一起进京了?”杨应宁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摇了摇头说:“这次事出紧急,我怕一路上会车马劳顿,没有让她跟来。“

    杜玉清不禁更纳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位老朋友会这么急地招义父进京。

    房间里渐渐坐满了人,但主宾的位置上还是空的,大家倒也不着急。最后郭诚宇引着一位干瘦的老头进来时,所有的人都起身迎接,纷纷招呼他为“西涯公”。杜玉清一下就意识到此人就是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被人戏称为“伴食宰相”的李东阳,李宾之了。李贞伯和他在容貌上有几分相像,但气质则是大相径庭。李宾之谦和,李贞伯倨傲,李宾之八面玲珑,李贞伯锋芒毕露。

    李宾之连连拱手致歉,“对不住,老夫迟到了,耽误大家了。”

    大家连忙回礼,说:不敢当。这个说:“大人客气,大人日理万机乃我辈楷模。”那个道:“政事固然要紧,大人也要保重身体。朝廷可指望您啊。”那露骨的阿谀奉承让杜玉清十分汗颜。

    李宾之大人接过侍从递过来的热帕子一边擦脸擦手,一边同众人开着玩笑,没有丝毫的不喜,也没有任何架子。杜玉清真是佩服他的圆滑。他最后在主宾的位置上坐下时,才看见对面坐着的杨应宁,顿时露出欣喜神色,站起来拱手道:“啊,应宁,你已经到了,一路辛苦,一路辛苦。”

    杨应宁微笑地站起来拱手回礼,杜玉清也赶紧陪着站了起来。李宾之扫了她一眼,以为是杨应宁带来的晚辈,还客气地冲着她笑了笑。

    其他官员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此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获得李宾之这样的尊重?李宾之这才意识道其他人对杨应宁的疏离。笑道:“你们不会都不认识他吧?”

    众人脸上出现惶恐之色,李宾之到底是老于世故之人,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几分,又看到杨应宁坐在最末的位置上,脸上虽然没有露出不忿之意,口气却有些不好了,他说:“难怪大家不认得他,应宁当年是总制三镇军务的陕甘总督时,在座各位应该都还在地方,或者还只是五六品的官职。正德二年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是应宁亲率骑兵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住了入侵的蒙古大军。应宁文德武卫都可堪大任,是我等的楷模。”

    一席话把杨应宁说得不好意思,连忙站起来对着李宾之拱手连说不敢当。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