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317部分

大唐虎贲-第317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依旧是以少胜多,但是猿臂营的首领斛斜谷以让薛仁贵斩杀,群龙无首,人数再多也不过是一个数字。

    还没有支撑一炷香的时间便给他们击溃了。

    这个时候李道宗、莫虎儿分先后击溃了各自的敌人,他们都是有着一定战术水平的将领,没有片刻的犹豫开始掉头借助右翼唐军对付高句丽的左翼军,彻底的将此次高句丽派遣来了三万五千援兵击溃,斩杀万余人收编降卒近两万余众。

    高突勃见势不妙,只带着少数亲卫逃生。

    罗士信见战况结束,吩咐打扫战场,余事皆无心过问,亲自去探望刘仁轨。

    这走到半路,便得到了不好的消息:刘仁轨失血过多,已经晕过去了。

    罗士信神色骤变,匆忙来到临时搭建的小帐篷里,隋军军医正在给刘仁轨清理伤口,处理淤血做伤口消毒。

    他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直到军医处理好这一切,这才上前问道:“大夫,刘司马怎么样了?”

    军医作揖道:“司马大人伤的倒是不重,都是皮外伤,没有伤到要害。”

    “可是……”罗士信看了一眼依旧昏迷不醒的刘仁轨,道:“皮外伤还能这样昏迷不醒?”这他身经百战却从未受伤,但这种皮外伤他在行军途中见过的绝不在少数,

    军医摇头苦笑:“大将军身强体壮,受些皮外伤当然不会有什么大事。司马大人却是文弱书生,哪能跟大将军这类人相比,流了不少的血,身体支持不住,自然晕倒了。好在救的及时,不然这皮外伤也有丧命的可能。”

    罗士信默然点了点头,眼中也闪过一丝怒色,走出了营帐,找席君买了解唐军右翼军的情况。

    “我特地留下捷胜军,为得就是对付斛斜谷的奇兵。不到万不得已,我相信刘司马不会动用你们。到底怎么回事,右翼出现了什么情况。”罗士信语气中充满了怒意,刘仁轨的潜力他很清楚,将来必定是大唐的栋梁,他们中国的历史之所以辉煌,便是因为拥有他们这些惊才绝艳的优秀人物,凭借自己的能力,谱写传奇。

    刘仁轨如此人物因为他的出现,先一步走进历史,但是也因为他的出现,差一点英年早逝,这让罗士信心中很不是滋味。

    席君买将当时右翼的情况细说,语气中难免带着些许抱怨,“张总管退的太快,太不及时,马总管在前面搏杀,张总管非但没有及时支援,反而守不住强攻节节后退,将右翼弄成了两截,令马总管陷入包围之中,高句丽的左翼军也因此士气大震,大有一口气突破我军右翼的局势。”

    罗士信默然点了点头,他并没有听席君买的一人之言,并非是他不信席君买,而是很多事情人都存着一定的偏见,主观的错误可能分辨不清一些事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便是如此。

    经过调查,却是是因为张君乂的怯战而导致右翼的危机。

    “来人,将张君乂给我拿下,与右翼决战之地斩首示众!让他去跟那些因为他的怯战而丧命的右翼兵卒忏悔去!”

    罗士信得知一切,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将张君乂处斩的命令,同时嘉奖敢冲敢拼的马文举并且公告全军:他们远征高句丽,路途遥远,战线狭长,有着诸多不利的因素。想要荣耀回国,唯一能做的是不畏生死的取胜胜利。如果失败,将会步入隋朝的后尘,全军覆没。他们面前的路,有进无退。

    军中将士见罗士信先斩张君乂后赏马文举,赏罚分明,军规严峻,心下无不凛然。

    处理好所有的事情,罗士信方才叫来了莫虎儿,道:“虎子,你麾下可有一个叫薛仁贵的?”

    莫虎儿想了想道:“还真有怎么一个人,一年多钱从的军。那王八蛋谎报从军年岁,给抓个现行。本想将他逐出军中,却发现小家伙功夫好得很,比我还要厉害,也就让他戴罪立功了。”

    “我挺喜欢他的,转让给我怎么样?有什么条件,尽管开。”罗士信笑着说。(未完待续。。)

    。。。

第二十七章 薛仁贵的偶像() 
莫虎儿赶忙躬身道:“大人跟虎子客气什么,能看上那小子是那小子的福气……”说着转头跟不远处的一名亲卫部下吩咐了几句,让他将薛仁贵给叫来。

    罗士信见莫虎儿一口一个“那小子”,暗自好笑:若他知道薛仁贵未来的成就,不知会是什么反应?他对薛仁贵这个时候从军很是好奇,在他来之前问莫虎儿道:“你先前说薛仁贵谎报从军年岁是怎么回事?”

    莫虎儿笑道:“那是两年多以前,依照当时我朝规定,十八岁以后方可从军。”

    这不同的时间段法定从军的年岁不同,战乱时期只要个子稍微高达一些的,都会给强行逼迫从军。武德初年是十五从军,两年多前武德九年以改成十八从军,今年以推迟至二十从军。这么做一可增强兵卒的整体实力,二可留有少年耕作产子造人,免得竭泽而渔。

    “那个薛仁贵从军的时候,不过十四岁,他却称自己十八伪造了身份印信从了军。那小子是山西人生于古燕赵之地,年纪小身形却是不小,有点十八岁的样子,也有十八岁因有的气力,当时也没人怀疑,也就成了军中的一名小卒。在训练的时候,他表现极好。体力耐力什么的都是那一批新兵之冠,理所当然的也成了新兵的头头。我见他是个可造之材,也就提拔他当了队正。这一提拔,也就出了问题。原来没人去在乎一个小兵卒的身份印信,但升为队正是要核对身份记录在案的。那小子伪造的年岁也给识破了,开始还以为是黑户。调查以后才知道他是谎报了年纪,远没有到从军年纪。最初的决定是将他驱逐出军营。劝他到了规定年纪再来从军。哪里知道那小子不想走,叫囔着说大人十三从军。以战阵斩将,名震天下。他以年过十五,即将满十六岁,为何不能从军。”

    说道这里,莫虎儿一副愤愤不平的模样叫道:“你说气不气人,那小子跟谁不好比,非要跟大人比。就他那毛都没长齐的模样,大人也是他能够相提并论的?”他由罗士信一手提拔起来的,罗士信这后半生经历的战事几乎都有他的参与。完全可以说是罗士信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见证人。在他心中,罗士信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薛仁贵这毛没长齐的家伙竟然敢提罗士信,将他与自己心中的神相提并论,这根本无法忍受。

    莫虎儿想看看有胆子说这种话的人到底有几斤几两,也就亲自测试了一下薛仁贵的实力。

    说到这里,莫虎儿脸上莫名一红,低头道:“说来惭愧!我本想让他知道一下厉害,却不想那小子确实有真才实学。他存心护我颜面才与我打个平手,但我心底明白。真打起来,我不是他的对手。当然,跟大人比起来,那小子还差的很远。我见他是个可造之材。也就留下了他。”

    这时薛仁贵从远处大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些许兴奋的大声道:“属下薛仁贵,参见大总管、莫总管!”声音充满稚气。但中气十足。

    “此次你不但斩杀敌将,更关键的还救了刘司马。功劳不小!”罗士信笑赞着问道:“可有兴趣来我帐下做事?我与莫总管说好了,你点头。他便放人。”

    薛仁贵兴奋得脸色通红,单膝跪下行军礼道:“薛礼便是因为崇拜大总管才选择往朔方投军,能跟随大总管,为大总管效力,正是薛礼梦寐以求的事情。”

    罗士信有些惊愕,这个他确实知道自己这一个放牛出身的人,没有后台没有势力只凭努力,成为大唐屈指可数的战将,迎娶名扬天下的女中豪杰,是为人生赢家,件件事情都很励志,尤其是在青少年眼中那是顶礼膜拜的存在。很多少年都想追寻着他的脚步从军,成为如他一般的人物,将他视为偶像。就如后世的明星,有着明星效应。

    可是薛仁贵这般在历史上超然的人物,竟然也讲他视为偶像:这个让罗士信诧异之余,又是满心的自得。

    薛仁贵本就出生将门世家,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曾祖父薛荣,官至北魏新野、武关二郡太守、都督,封澄城县公。祖父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但因他父亲早丧,家道中落,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

    身为将门,薛仁贵向来不甘心就此埋没,自小苦练家传戟法苦读兵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宗耀祖,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他毕竟无权无势,想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罗士信的崛起事迹,正好给了他前进的方向,亦将之视为目标,也因此特地从老家山西赶到朔方投军。

    他当然知道罗士信已经离开了朔方,在朝中当任刑部尚书。但是只要罗士信还是罗士信,他必定会披甲上阵的,朔方这一地他的老部众必是首选。果如他想的一样,大唐因为崛起太过迅速,引发了了周边的不安,联合起来针对大唐。大唐兵分两路出击,而他理所当然的跟着莫虎儿追随罗士信一起出征。

    只是薛仁贵没有想到的是他如此轻易的就让罗士信看中,并且加以提拔。

    “你先充当我的护卫,怎么样?”薛仁贵闻言大喜过望,也不说话,再度行了个军礼,开心的在罗士信的身旁站定。

    时过不久,负责清理战场的李道宗找到了罗士信。

    “大将军,清点完了。俘虏一共有两万八千六百余数,其中重伤的五千余,还有一战之力的两万三千多。这么多俘虏,应该怎么处理。”李道宗眉头皱了起来,显然有些烦躁。

    罗士信想了想道:“重伤的管饭,够垫肚子死不了就行,不给于治疗,让他们自身自灭。余下俘虏都进行收编,将他们独立编制起来。”

    一旁莫虎儿道:“这多了将近三万张嘴,消耗可是个天文数字。”

    罗士信笑道:“我罗士信向来不吃亏,给他们吃的,也不是白给。攻城是填命是战,老子的兵金贵着呢。现在多了两万多的兵,天大的好事。”

    李道宗眉头舒展开了,颔首道:“末将明白了。”

    大军回事,撤到建安城的时候,苏定方已经攻占了建安城的城墙,正在城中与剩下顽抗的兵卒打巷战。

    罗士信让奎托斯带着斛斜谷的头颅与兵卒前去支援苏定方,建安城负隅顽抗的兵卒本就只剩一口气,得知援兵给歼灭长官阵亡,士气登时跌落,根本挡不住苏定方与奎托斯的冲杀,弃械投降,建安落陷……

    对于投降的兵卒,罗士信来者不拒通通收编入军。

    新城、建安皆以攻下,高句丽援兵又破,剩下的只有给唐兵包围的辽东,只要拿下辽东,高句丽强占中国两百年的辽东正式重归大唐怀抱。

    对于这一战,罗士信这里慎重又是慎重,将这大半月制作的攻城器械一同运至辽东城下。

    唐军中军帅帐!

    二十余唐朝大将依次而立左右,一个个表情严肃:他们都知道最关键也是最艰苦的战役即将到来。

    “李道宗、李宏基听令……”

    “诺!”

    “你们负责攻打辽东西门!”

    “张士贵、马文举听令……你们负责攻打辽东东门!”

    “诺!”

    接下来的张俭、苏定方分别负责南门与北门。

    一个个任命从罗士信的口中传出加上收编的降卒近乎十万大军将辽东城层层包围,水泄不通。

    在罗士信任命下达的一个时辰之后,唐军对辽东城展开了强而有力的攻势!

    这辽东城经过高句丽两百年的修葺,城墙高厚不说,仅仅是护城河便足可让人望而止步。辽东城的护城河全然不输于唐长安城的护城河河宽二十丈,条石垒砌驳岸,坚固陡直,想要攻城首先面临的便是这宽广的护城河,要将这护城河填满。

    在罗士信的安排下,收编的俘虏也派上了用场。

    他将近两万五的高句丽兵分作四份,分别给四方攻城的大将,让他们驱赶高句丽的兵卒覆土填埋沟堑,并且在他们后方安排千余骑兵督战队,高句丽兵卒若不敢上前的斩立决,辽东城若有开城将高句丽兵卒迎入城中着立刻趁势入城。

    在督战队的裹挟下,投降的高句丽降卒不得不将一袋袋的沙土带往最前线。

    城楼上的高句丽兵不敢开城亦不能坐视高句丽降卒将护城河填满,在渊斌之的严令下对于高句丽降卒毫不手软。

    唐军亦无心理压力!

    这战场之地,埋尸之所,丝毫不差。

    在付出近乎万余生命的代价,辽东城的护城河已经填的严严实实,所有陷阱障碍也一律拔除……

    高句丽的降兵只能用在填命这个上面,真正的攻城,罗士信还真不指望他们,真正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