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318部分

大唐虎贲-第318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句丽的降兵只能用在填命这个上面,真正的攻城,罗士信还真不指望他们,真正的战斗力依旧是唐军……虽然兵法中有说攻城为下,但同样也有一句战必攻城。

    打仗是不可能永远都是智取谋胜的,面对必要的时候攻城亦是必须的。

    尤其是辽东这样意义重大的城池。(未完待续。。)

    。。。

第二十八章 指点薛仁贵() 
“叮!”

    枪戟交错,薛仁贵整个人给震飞出了一丈远,就地顺势滚了两个圈,站了起来,高举长戟亮出门户。手臂已经隐隐作痛,心头更是寒气直冒,看着面前这辈子都没遇过的强敌,有一种浑身乏力的感觉。这成为罗士信的护卫,让薛仁贵有一种做梦的感觉,但是第二天梦就醒了。

    这一大早,罗士信在帅帐前练武,而他正好早起值勤。

    罗士信见到他让他赔他陪练……

    结果在家乡绛州龙门号称县内无敌的他,给虐的不要不要的。

    论兵器他的方天画戟属于重兵器一类的,依照道理而言这气力上的对拼应当稳占上风,但是事实表明不论力量速度还是招式的精妙一切的一切,面前的这个偶像都有着凌驾他的实力,让他泛起一阵无力的感觉。

    罗士信道:“不行,你的戟法太笨、太死板了,并不适合你……你要想法子变一变。”

    薛仁贵不服道:“我的戟法是我祖上河东王薛安都流传下来的。昔年薛安都凭借着戟法,纵横疆场,先后定刘劭、鲁爽、刘义宣,大戟之下无人可敌。我打不过大总管是我学艺不精,没有领会这家传戟法的奥妙。”

    “哈哈!”罗士信也不生气笑道:“你的戟给我!”

    薛仁贵将方天画戟递给了罗士信。

    罗士信伸手接过,试了试手感,重量尚可。长短合适,确实是精心锻造的利器。将他的长枪插在地上,从帅帐前的兵器架中挑出了一柄类似于方天画戟的大戟丢给了薛仁贵。笑着道:“你来试试,我的戟法!”

    薛仁贵惊愕道:“大总管也会用戟?”见罗士信已经摆好了进攻架势,当下也不多说,屏气凝神,心无旁骛,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罗士信身上,将他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底,任何细微的环节都不放过。意图从他的任何动作,判断他下一招的走向。

    这越意图找出罗士信的动向破绽。越发现罗士信的无懈可击。他就是很平常的站着,很平常的摆了一个很平常的架势,但是就在这平常的架势中却有一股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英雄气概,不经自问:“这就算大唐第一猛将的气势?”

    异样的杀气在军帐中弥漫,薛仁贵有种呼吸不畅,心惊胆战的感觉,赶忙收敛心神,不在做无畏的事情:罗士信虽年长他不过十余岁,但他这十余岁的战场生涯论及经验经历比之一般大将终身由要丰富。面对这种经验实力都在他之上的人物。跟他比耐心只怕自己什么也没看出来先一步让对方完全看透了。

    心念于此,薛仁贵不再犹豫,做出了进攻的架势。

    罗士信目中惊诧的眼神一闪而逝,点点头。满意道:“好!不错,你果然有习武的天分!”他见过许多人,面对他这样的好手。想着如何如何的谨慎,如何如何的小心应对。却不知他越是这么想越会陷入死胡同。这谨慎并不是错。但谨慎的另一面是胆怯,谨慎过了头便失去了再战的勇气。

    薛仁贵在这方面拿捏的极为到位。但见情况不同,立刻改变打法。人不怕实力不济,怕的是连战的勇气也没有。

    “看戟!”罗士信不等薛仁贵出招已经一戟挥出,方天画戟划破虚空,这一戟虽然看似简单之极,但各种奥妙薛仁贵一眼便看了出来:这是他们薛家祖传戟法中的一计妙招,提戟作势然后回旋刺出将方天画戟双耳戟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但前可以刺击,左右还能依仗两小戟之力,缴飞敌人的兵器,并作左右劈砍,一招出后招千变,正是此招的最大特点。

    先前与罗士信对战的时候,便使用过这一招,只是罗士信更为老道,出枪快慢不一难以捉摸,更厉害的是无迹可寻,浑然天成,以更精更妙的招式将他的这一招给破了。

    对于这一招,薛仁贵自小就在练习,百般变化皆在胸中,鼓起斗志,凝神关注戟锋的来势,猜测着下一步的变化,猛然大喝一声,向前大进三步,长戟先横扫再转为上挑,以大戟的面来破罗士信的点。

    “当!”兵刃一声脆响,两柄方天画戟交错在了一起。

    “挡下来了!”薛仁贵大喜。

    正当他为之欢喜之际,罗士信手中的方天画戟突然向后一缩,以手中方天画戟中的小戟卡住了薛仁贵手中方天画戟的戟柄,猛力的一绞。

    如此变故是薛仁贵始料不及的,手中受不住力,大戟脱手而出。

    “怎么样?我这招如何?”罗士信甩手将手中的方天画戟丢给了薛仁贵。

    薛仁贵呆立了半响,由衷叹服道:“大总管果然了不起,无愧我大唐第一猛将。我学戟十年,对于这一招的变化自以为了然于胸,却不想竟然还有这一变。”

    罗士信摇了摇头,并不为薛仁贵的赞美而开心,而是一副了然的表情叹道:“你还是没明白!”

    果然如此!

    薛仁贵因为他的存在,没有如历史上一样,在家为生活奔波。

    这人是一种成长学习能力极强的生物,在学习这方面地球上没有任何生物如人一般聪慧。一个人的成长,也受到周边各种环境的影响。历史上的薛仁贵因家境不好,一直为生活奔波,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边讨生活,一边习武读书,这十数年是他人生经历中的一个极为宝贵的经验。

    所以在日后薛仁贵被李世民发觉之后,理所当然的受到了李世民的器重,任命他为右领军中郎将,负责镇守玄武门这个要地。

    而今的薛仁贵年不过十五六,正是缺乏那种生活阅历以及一个成年人的沉稳。现在出场的他,比之历史上的那位让李世民惊叹“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的薛仁贵要逊色许多许多。

    不过现在的薛仁贵便如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一块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如果雕琢的好,将会成为传国玉玺一般的无价之宝,比历史上的薛仁贵更出色;反之若有个差池,和氏璧也会成为与普通玉石一样:这古往今来,惊才绝艳的人物沦落为废材,还少嘛?

    罗士信突然有一种雕砌薛仁贵这块宝玉的冲动,他行至一旁,捡起来给他挑飞的那柄方天画戟,这柄方天画戟比之薛仁贵家传的那柄不论哪个方面都用逊色许多,用起来不慎合手,只能勉强一用,笑道:“你用我的那招,我用你的,来试试……”

    “好!”薛仁贵见罗士信有心指点他武艺,精神大振,依葫芦画瓢一般的将罗士信的那一招施展出来。

    罗士信不过是将薛仁贵自己的招式做了小小的改变,薛仁贵早已将这一招练了不下千百遍,施展出来得心应手。

    罗士信效仿着薛仁贵抵挡的方式,一模一样的兵器碰撞。

    薛仁贵领悟极强,已经抓住了那一招变故的精髓,方天画戟成功的卡住了罗士信的戟柄,用力转绞……

    就这一绞,薛仁贵那张亲嫩的脸涨的通红,他继续用了用力,依旧纹丝不动。

    那柄质地一般的方天画戟在罗士信手中,就如盘根大树一样,动也不动一下。

    “大总管神力惊人,属下绞不动!”薛仁贵带着几分沮丧的说着。

    罗士信反向用力,薛仁贵手中的方天画戟反而让他绞在了地上,瞧着薛仁贵这幅摸样,笑道:“绞不动确实是因为你气力不足,我这一招你五年后能用,现在却用不了。就如一个断了右臂的刀客,他将左手刀练得出神入化。另一个人同样的断臂,不过他断的是左臂,他适合学左手刀?不适合吧!这每一个人的高矮胖瘦,每一个人的气力大小各不一样。适合你先祖薛安都的戟法,未必就完全适合你薛仁贵。我记得你有几招戟法是由下往上撩的,那几招主攻下路,如果我没猜错你先祖个子不高,以下打上。你现在这个年纪已有十**岁的身形,将来只怕不会比我矮到哪里去。等到了我这个身高,你在用那一招试试?不撩到天上去就有鬼了。功夫此道,千变万化,要学会变通,不是刻板的练习固定的招式。你要先学会认清自己,认清楚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优势,让你薛家戟法适应你的节奏,而不是你放弃自己的优势,去盲目的适应死的戟法。不要以为努力就会有结果,矮子在怎么努力也骑不了大马,跛子在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跑得赢正常人。”

    罗士信这里并非是生理歧视,而是人的长短处,矮子腿短跛子脚瘸,这是他们的劣势,人不能用自己的个人不可改变的劣势去努力。个子矮可能智商高,脚不灵光,也许手灵巧,往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才是真道理。

    “你看清楚自己了嘛?”罗士信掷地有声的问道。

    薛仁贵整个人也陷入了沉思,紧接着满头大汗涔涔而下,在这一刻他发现自己对自己竟然一无所知。(未完待续。。)

    。。。

第二十九章 两路皆胜() 
“只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才能扬长避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规避隐藏自己的短处。你连自己都没有看清,没有认识,谈何看穿对手?”

    罗士信见薛仁贵急得满头大汗,也知他明白了问题关键所在,慎重的留下了这一段话,转身回到了帅帐,吩咐所有兵卒不得打扰薛仁贵的沉思。

    在帐中吃着早餐,军中生活艰难。为了节省整体开销,罗士信并不提倡开小灶,他所吃的与兵卒的伙食一般无二,都是稀粥与面饼外加掺了点点肉末的咸菜。

    这味道不咋地,但行军途中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能够填饱肚子,已经非常不错了。

    正在吃着,突然得他到了刘仁轨醒来的消息。

    大喜过望之余,饭也顾不得吃了,直接丢下了碗筷,大步往刘仁轨的营帐而去。这走出营帐,立刻见到薛仁贵已经换了个姿势,盘腿坐在了地上呆呆的沉思着,淡淡一笑,继续往刘仁轨的营帐走去。

    “我的司马大人,你终于醒了!”罗士信走进营帐,便见刘仁轨在卫兵的服侍下吃着清淡的稀粥,处于对病人的特殊照顾,稀粥里有些许药材还有鸡蛋瘦肉。

    刘仁轨与一旁的护卫想要见礼。

    罗士信连忙制止道:“你们继续,当我不存在,这昏迷了好几天了。肯定是饿坏了,先填填肚子再说。”

    直到刘仁轨吃完,罗士信才道:“了不起。用不到一百的人,抵挡住了千人攻势。以一打十。我看你当什么司马,应该直接封你为将军才是。”

    刘仁轨苦笑道:“大将军就别笑话我了。那不是逼不得已?让高句丽兵攻破了右翼,辽东便可得到有效的支援,对我们攻打辽东的计划大是不利。我们只有破了他们的援兵,断绝他们最后的希望,才能将他们逼入孤立无援的绝地。反之让高句丽得到支援,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一千人也能让他们看到点点希望。辽东久为他国占据,我们此次征伐若能收复辽东,将会完成前人两百年未能做到之事,怎么能因为一点点小小的差池而半途而废?”

    罗士信摇头道:“这肤浅的道理谁不明白。但是也许在你看来以自己一命换取辽东的胜利并不亏。然而我却觉得一个辽东而已,这次打不下来,我们还有机会。可你刘仁轨却只有一个,牺牲了就再也没有了。你的能力我最清楚,你刘仁轨的价值可不是区区辽东可以比拟的。莫说是一个就算是七个八个辽东都比不上一个活着的刘仁轨。这比交易买卖,看上去划算,实际上却大亏特亏。唯一幸运的是你没死而已……”

    “大总管……”刘仁轨感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想不到自己在罗士信眼中的地位是那么的重。

    罗士信其实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刘仁轨作为国之栋梁。他个人日后对大唐的贡献是无法用言语表述的。区区辽东,根本无法比拟刘仁轨存在的价值意义。如此态度却让刘仁轨更是感动,有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好了,两个大男人。也不要肉麻了!”罗士信也意识到自己有些煽情过了,挥了挥手道:“以后注意点,你抱负未展。壮志未酬,谈何就义。”

    刘仁轨带着几分虚弱的点了点头。他凝神静听了片刻道:“这是已经攻打辽东了?我听到了点点的炮石声。”

    “不错!”罗士信颔首道:“在你昏迷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