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44部分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44部分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方面就是张修远和方仁霄说得比较多,顾青云和方子茗两人刚刚回京,还没了解情况呢。

    大家说了一会,一身红衣的小石头就到饭厅来探头,脆声叫道:“太外公,你吃好了吗?”

    顾青云看到他,微微皱眉:“你自己先去玩,太外公还没吃完,先等一等。”

    “好吧,那小石头先等等。”小石头对对手指,颇为失望地垂下头,慢吞吞地离开了。

    方仁霄一见到小石头,想起自己答应过要和他出去逛街的,马上笑道:“老夫先走一步。”立马走了,那急匆匆的模样让顾青云微微叹了口气。

    等方仁霄走后,三个年轻人才开始真正活跃。顾青云就让人来收拾饭桌,三人移步到凉亭就坐。

    谷雨送来茶水。

    “有大伯在,有些话都不好说出来。”方子茗呼出一口气。

    顾青云点点头:“我老是想到老师打我手心的模样。”

    张修远端起茶盏,用茶盖拨一拨,轻轻吹了口气,抿了抿后才盖上茶盖,笑道:“是该如此,我在老师面前也是不敢乱说话。”

    三人相视一笑,顾青云就恭喜张修远喜得贵子。

    说起这个话题,张修远和方子茗都忍不住露出笑容。

    “你们说那个大兴县县令的小妾真的如此彪悍,把当家主母都治得服服帖帖的?太不可思议了!这县令也太不讲规矩了。”说了一会儿家事后,顾青云摊开小报,看到头条,顿呼不可思议。

    好吧,自从有了小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话题聊了。

    “就是,如果是在穷乡僻壤还好,在京城附近都敢如此,没带脑子吗?”方子茗也开始喷,“你看吧,这事肯定引起御史的重视,也不知道那县令是得罪谁了,把这事爆出来。这京华小报不愧是‘民间御史’。”

    张修远应了一声,瞄了一眼小报,道:“也不一定是真的,兴许是捕风捉影。”

    “有可能。”顾青云没有辩解,小报偶尔会出一两次错。他又看向下一页,见上面有谢长亭和安乐公主的花边新闻,不过都是说好话的,比如今天谢长亭和公主去哪玩了,谢长亭买了什么东西送给公主之类的。

    真佩服那些小报的消息来源。

    他回乡前皇帝刚下旨令谢长亭他们成亲,简薇还跟他说过,他们成亲时她已经派人去送贺礼了。

    他记得刚开始谢长亭还不喜欢安乐公主的,没想到后来不知道怎么发展的,就对公主有感情了。现在看来,两人的感情很好。

    顾青云很高兴,只是谢长亭和公主还在蜜月期,他不好打扰。

    说完这些八卦后,三人就把话题移到翰林院去。

    “你们应该听过,其实庶吉士就是起草诏书,有时候还会为陛下讲解经籍等事情。不过这种机会较少,毕竟能为陛下讲解经籍,除非正好轮到你值班,否则一般不会轻易让你去。”张修远直言不讳,“这种机会大家都抢着去,有时候要看谁和吴学士关系好。”

    顾青云和方子茗理解地点点头,毕竟能在皇帝面前露脸,的确会很抢手。

    “以前的庶吉士会选一些诗赋、书法绝佳的进士,当然外表也有要求,比如说我,三年前我本来还差点,后来就靠这副皮囊留下来了。不过现在要求就多了,死读书是不行的,还得会实务,起码陛下问到一些民间事宜要答得出来。”张修远看了一眼顾青云,低声道,“当初朝考的时候,我就知道你必定会被选中的。”

    顾青云惊讶地看着他。

    “陛下很关注户部,偶尔会说起算学,你的算学不错,吴学士当初肯定是想留下你的。”张修远笑笑,犹豫了一会,又说道,“反正,你们刚进去,谨慎行事即可。不过有一名姓岑的侍读学士,他做了一辈子的翰林官,现在即将致仕,虽然资历老,但是我不太喜欢他,你们和他相处记得多出一个心眼。”

    顾青云和方子茗一听,连忙点头。侍读学士?从五品,翰林院吴学士的副手。

    无独有偶,听完张修远的心得后,傍晚方仁霄也给他们上课了。

    方仁霄称之为这是一名官场老人做官的诀窍之一。

108|上班() 
事实上,方仁霄给他们说的做官诀窍很简单。之前他也曾经说过,只是现在又重申一遍。

    那就是谨慎!

    “仕途乃是毒蛇汇聚之地,青云,你为人心直,待人真诚,但进入仕途终究要谨慎。须知祸从口出,人在官场,要三缄其口,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长短得失。”方仁霄很放心方子茗,他从小耳濡目染,但对于自己的弟子却很不放心。

    “总之,要慎言少言。”方仁霄再次叮嘱一遍,随即苦笑,“这些话老夫早已和你说过,你平时做得也算好,此次只是再提醒你,就是在诗会上,还是不能随便放言高论,不可掉以轻心。”

    “阿茗也是如此。”方仁霄转过头叮嘱方子茗。

    “大伯放心,我明白的。”方子茗脸色凝重。

    从方仁霄的书房出来,顾青云和方子茗一起走出后院。两人都是庶吉士,到时同一个部门上班,多少有个熟悉的人,其实内心也不是特别紧张。

    在门口和方子茗分别后,顾青云就右转从新开的小门回到自己家。

    九月初一,顾青云第一次去翰林院上班。前一天晚上,要不是他做俯卧撑做累了,他肯定会辗转反侧,很难入睡。

    他在脑中把明天要说的话、该说的话都模拟了一遍,特别是官场礼仪,更是要记得烂熟于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礼要求,官场等级森然,自己一定不能出错。毕竟如果超出自身的礼制叫“僭越”,属于大罪。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来自后世的他当然知道,如果第一印象好了,以后做事就会事半功倍,否则相反。

    一夜醒来,顾青云只觉得昨晚做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梦,醒来后全都忘记了,精神觉得很疲惫,直到洗了一把冷水脸才振作起精神。

    他起来活动身体,此时天地间万籁寂静,只有几盏烛火亮着,这是同样要早起上衙署的官员。

    简薇现在怀孕月份大了,正是嗜睡的时候,顾青云没有吵醒她。他活动一下身体,穿好官服,走到隔壁的方宅和方仁霄一起用早膳。

    “今天可起得来?”方仁霄拿起一只肉包慢慢吃着,一边仔细观察顾青云的脸色。

    顾青云的脸上还残余着一点点睡意,他点点头:“是比我之前读书时起得早了点,不过没差多少。”他平时都是六点钟起来,现在是五点,早起一个小时而已。

    而且他现在晚上除了读书练字锻炼,不能干别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所以晚上最多十点钟就睡下了。

    睡眠时间绝对足够!

    他和方仁霄都不用上早朝,早上卯时按时到衙署就行。卯时相当于现代的五点到七点,一般要求最迟七点钟到衙署。如果住得远,就需要四五点钟就起床,如果是要上早朝,可能三四点就要起来了。

    翰林院位于东长安街玉河北桥附近,与皇城只有一墙之隔。此时的京城有内城、外城之分。内城又有城廓三重,从外到里分别是内城、皇城、紫禁城,走进正阳门就是最外面的内城,中央各部院衙署基本上都位于正阳门以内。'注1'

    他们家这里骑马去翰林院,所需时间不到半个时辰。

    翰林院和户部的位置离得不远,所以顾青云早上是和方仁霄一起去的。

    顾青云有些新奇,哈,这可是和老师一起上班啊。在和何夫子一起参加考试后,他又和老师一起去上班了。

    这时候的官员上班,年老体弱的,或是坐马车或是乘坐轿子,年轻力壮的几乎都是骑马上班。特别是那些武官,只要不是有病在身,或者走不动的,几乎都是骑马。

    一路朝着衙署的方向走去,最开始的一段路没有路灯,此时天还没又亮,到处都是漆黑一片,只有天上有几颗星子点缀在夜空。晨风吹来有些凉,顾青云不敢骑快马,只能跟在方仁霄的马车身后借光,他的马车外有两盏风灯,赶车人熟门熟路,加上此时不会有人在街上乱走,所以直接沿着宽敞笔直的大路行驶即可。

    等走完一段路后,就到了那些勋贵王公大臣的住所,这里就更安静了,但是光线很好。这些府邸的门口都挂有两盏灯笼,照得街道很亮。

    一路上,他们还会陆陆续续地遇到其他官员,基本上各家的马车上有都着各自的标志,遇到比自己官大的就让一下,让官大的就先走一步。四品以上的官员已经先他们一步去上早朝,后面的官员都是四品以下的。方仁霄是从五品,很少谦让别人,就走得比较快。

    大家都是沉默地赶路,几乎很少有人说话。

    顾青云借着光,慢慢的,等到达正阳门的街道时,顾青云前后一看,就见一辆辆马车排成一队,蜿蜒而去。这时候,灯光已经很亮了。不过此时天色已白,不用灯光也能看到路。

    卯时还没到,顾青云就到了正阳门,这时候顾青云左转,方仁霄右转。

    分别的时候,方仁霄掀开窗门朝他点点头,说了一句:“好好做。”

    顾青云挥挥手,微微一笑,道:“老师,您放心。”

    翰林院没有顾青云想象中的高大上,房屋格局都是四合院的样子,只是用的建筑材料更高级罢了。

    进门就先经过门房,那里有一名身穿绿袍的中年官员在桌子后面坐着等候。

    那人看到他连忙站起来行揖手礼,口中说道:“下官梁唯,见过大人。”

    顾青云一看他的行礼动作和身上穿的衣服,知道这是正九品的翰林院侍书,忙回了个答礼,笑道:“早,梁侍书,这是要签到吗?”

    他很是郁闷,没想到这个年代当官也是要签到打卡的,还规定官员无故缺勤,缺一天打二十板子,每年凑够三十五天就判一年徒刑,官就没有了。

    据方仁霄说,有些还没到致仕年龄的,偏又年老体衰的官员,平时上班那是拼了老命也不敢迟到。如果实在不行,宁愿提前致仕,免得到了最后没体面。

    在梁侍书这里签到后,顾青云看了下已经签上的名字,只有几个而已,心里很是满意。

    等过了卯时,所有人都到了。

    自有翰林院的孔目(未入流官员)把他们这些庶吉士带到一间明亮的房屋,里面摆有十套桌椅,介绍说这是他们这些庶吉士办公的地点了。

    顾青云舒了一口气,有个自己的地盘就好,虽然是集体办公。

    他和方子茗两人找了个一前一后的位置坐下,他们报到的时间已经算是很晚,除了有一位四川的庶吉士还没来报到,其他七位都到了。

    大家早就在殿试后聚会过,都是熟悉的人,所以现在一见到他们,打完招呼后,顾青云还算是放松。

    一问才知道,他们都只是比他们来早十几天而已,不过已经各自分配有任务了,匆匆说几句后,大家还不太熟悉环境,不敢大声说笑,只好埋头忙活着。

    顾青云看着桌子上摆放的笔墨纸砚,一一细看后,发现都是质量上乘的,这让他见猎心喜。

    现在没人理会自己,顾青云只能随手在桌子上拿起一本诗集翻看打发时间。

    翰林院是正五品的衙署,最高领导是正五品的学士,姓吴,顾青云见过他,是一个大约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面无胡须,五官端正,是朝内外名声很大的名士。他和对方打过交道,知道对方说话简短有力,做事很干练。

    据说吴学士的书法造诣非常高,还在诗赋、天文地理方面有所涉猎,知名度非常高。

    他的手底下有四名从五品的官员,分别是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各有两名。

    顾青云觉得,这就是他们翰林院的领导班子。此时他们正在开早会,等开完会,估计就是安排他们干活的时候。

    没让他们等多久,吴学士就召集大家在庭院中开会,把顾青云、方子茗两人简单介绍一下,并指定一名苏姓侍讲做他的教习。

    方子茗的教习是那名姓岑的侍读官,同样的正六品。

    顾青云有些惊讶,这是张修远说过的岑侍读,据说他不怎么好相处啊。

    至于教习,这是翰林院对庶吉士的培养,都是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而教习是从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中选择学问优异者担任的。

    他没时间惊讶,苏大人很快就把他叫到一旁。这是一个留有美须的中年人,大约四十五六岁,身材高高瘦瘦的,面容普通,很是和蔼的样子。

    相互行礼,报了姓名后,顾青云知道面前的苏大人名字是苏秋意,非常有……诗意的名字。

    “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