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群体心理教育 >

第19部分

群体心理教育-第19部分

小说: 群体心理教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作为一个音乐家的双耳的渐渐失聪对贝多芬的打击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最初他痛苦不安,面对残酷的命运,一度写遗嘱,准备用自杀来加以抗争。但后来他醒悟了,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全心身地投入到乐曲的创作之中。在这期间,贝多芬创作的著名《第五交响曲》(命运)深刻地表达了他对逆转的命运不肯屈服并与之进行顽强搏斗的信念。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鼓舞了世界上无数听众向不幸命运挑战的意志,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

张海迪谱写壮歌
  残疾人张海迪,像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石,成为青年人特别是残疾人心中的楷模。
  张海迪在日记中写道:“有腿,为什么要说路越走越窄呢?困难;从古至今,谁没有碰到呢?想想吧,远古是灵长类,它们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才为我们踩出了一条宽阔的大路啊……大量的事实告诉人们——路是越走越宽的!”
  一个三分之二肢体失去知觉的姑娘,以强者的英姿,先后出版了多部创作作品和翻译作品,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万余人次。她坐着轮椅到工厂、农村、军营、学校、残疾人家庭,以自己战胜病魔、自强成才的精神鼓舞周围青年奋发向上。她还两次访问日本,增进了中日两国青年的友谊。1984年,张海迪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991年,又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在与不幸命运的挑战中,张海迪以言行谱写了壮丽的人生。“现在,从人们的目光中我或多或少地了解我比别人低一等,那就是因为我失去了双腿。多么痛苦呀!沉沦吗?我不甘心;奋进吗,我该怎样铺设一条金光大道?是的,首先要克服自卑感。我要这样想:在通往未来的征途上,我和你们是同龄人!我要加强自我制约能力,坚强些!”
  一个残疾人真正地克服自卑感以后,就可能以坚强的毅力创造奇迹。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产生艺术、科学以及其他文化均是过度补偿他们的不适当性。自然赋予人的天资秉赋总是不公平的,但资质再差的人,通过自我拼搏仍然可发展自己的才能?口吃者可以成大演说家,盲人可以成为雕塑家,哑人可以指挥乐队……

名人的期期艾艾
  西汉时,汉武帝想废原先的太子,另立如意为太子。当时群臣议论纷纷,但没有人敢出来阻止。唯独丞相周昌口吃厉害,苦不堪言,但勇于出来劝谏汉武帝,曰:“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期期”两字是周昌的口吃字。
  三国时,才华出众的魏国将领邓艾也是个地道的口吃者。“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他曰:“卿之艾艾,定是几艾?”而邓艾也应付得巧妙:“凤兮凤兮,故是一凤。”从此,后人常以期期艾艾的合用来形容口吃者的吐词重复。
  国外著名人物中口吃者也不少。例如:爱因斯坦,他认为自己不像一般人那样用言语来思考问题,而是用图像的方式来思维,还有达·芬奇、爱迪生、洛克菲勒等。英国近代作家毛姆,小时候口吃严重,开始时他花大量的精力来对付口吃,结果陷入痛苦的深渊。有一天,他伏案沉思,突然茅塞顿开,拍案而起,他说:“口吃是副十字架,是上帝恩宠的表示,是因为自己双肩强壮才给我的,我应该想到高兴、感到自豪!”就这样,他允许了口吃的存在,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写作上,很快成了一名作家。随之而来的是,口吃变得无影无踪了。
  18世纪,英国写大人国和小人国的著名作家斯威夫特说过,思维过程就像电影院散场,人少时人们出场很有秩序;而人多时反而拥挤不堪,不易出来。这或许是伟人易犯口吃的原因之一。
  口吃和“左撇子”等现象在国外被统称为狄斯莱克西亚症(dyslexia)。研究狄斯莱克西亚症的专家们指出,约有20%的人患有此症,而且男性比女性多。患有狄斯莱克西亚症的人在智力上非但不愚钝,反而他们的大脑构造显得很特殊。常人的左脑都比右脑大。然而那些患有狄斯莱克西亚症的人的大脑正相反。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形式。两者堪称是一对矛盾。在日常生活的较低思维层次中,两者之间还能很好协调,思维通过语言缓缓地“流”出来,还不至发生什么口吃。而在那种高层次的紧张思维中,例如即兴发言,由于思潮如涌,一般不经过专门的训练,两者难以协调,于是口吃难免发生。
  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摆脱口吃的毛病,求得心理平衡呢?
  第一,必须对口吃有正确的认识,口吃有正常和异常之分。平常偶然或习惯性的重复,这是正常的口吃现象。它像咳嗽一样,人人皆有,不用矫正。但当产生了心理负担后,就变为异常口吃,这是需要矫正的。
  第二,服从感情的自然,允许口吃的存在。口吃就是其怪不怪,其怪自败;难得糊涂,自由自在。前述的毛姆口吃便是很好的例证。
  第三,转移注意力。注意力集中在哪里,哪里就会敏感起来。
  第四,“不要有虚荣心,要有最坏的打算。”这是小时候有口吃毛病后来成为演说家的曲啸教授的经验之谈。要矫正口吃,除了必要的训练外,去掉心理负担,是最重要的。

身残志坚谱新篇
  王某,盲人钢琴家。因一次意外事故,在7岁时,他双目失明,9岁入盲童学校学习,12岁开始学习钢琴演奏。盲校毕业之后,王某以优异成绩考入音乐学院钢琴系。在校期间,王某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各门课程的成绩均达到中等或优秀。25岁的王某经过六个寒暑的刻苦攻读,终于征服了乐器“皇后”——钢琴,顺利取得了毕业证书。同年,他成为音乐学院一名钢琴教师,现为副教授。他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无线电修理个体户傅某,他一条腿先天性残疾,5岁时又不幸双目失明,成了腿瘸眼盲的重残人。但他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凭着少年时代学习的无线电技术基本知识,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终于办起了无线电修理铺,成了一名个体工商户。傅某身残志坚,心灵手巧,被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明姑娘杜某看中,两个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婚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如今,他们的维修部由于服务态度好,收费低廉而每天顾客盈门,一家三口过着自食其力的幸福生活。
  液压件厂盲人话务员黄某,16岁时因患“视网膜剥离症”而致双目失明。在经受了突如其来的严重打击之后,倔犟的他立志要用大脑、口和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年后,他进入父亲所在单位液压件厂工作。厂领导根据他的特殊情况安排他在厂电话总机室当话务员。在师傅的指导下,他没日没夜地反复操练。他明白,只有凭借准确的手感,才能将全厂近30部电话接通。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两个星期的艰苦努力,他终于能迅速准确地接转各用户打来的电话。至今,黄某在这个岗位上已干了10多年,按规定要用4名人员操作的电话交换机,他一个人连续操作了7年。
  一般人认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之中,连日常生活自理尚有困难,更何况工作。但上面三个事例表明,绝大多数盲人通过亲友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不但能够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还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多种职业。
  从生理学角度讲,一个人丧失某种生理功能后,能够适应生活的需要,增强或强化另外一些生理功能来予以代替或补偿。生理功能的代替或补偿是人类本能的表现。盲人虽然失明,不能直观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触觉和听觉功能却比健全人来得灵敏。因此,盲人择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触觉、听觉功能优异的特点,这恐怕是盲人一般能够胜任按摩医疗工作和在乐器演奏上多有建树的原因之所在。

聋哑人补偿功能
  2岁的陈某因医疗事故双耳失聪。少年时代受爱好摄影的父亲的影响,立志成为一名摄影师。但命运的安排未能使他如愿以偿。聋校毕业后陈某进厂当了工人。在师傅们的帮助下,陈某渐渐爱上车工这一行。他买来《机械制图》、《车工实践》等书籍,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后来,他作为省代表队的一员,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智能比赛,荣获手工操作第二名。同年,他又作为中国队的一员,参加了在哥伦比亚举行的世界残疾人智能比赛,在60多名选手的竞争中,他荣获车工第十名,回国后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现为天山机械厂车工。
  聋哑人黄某,是山东省威海市环翠楼办事处理发员。19岁开始学习理发,他拜师学艺,潜心钻研,理发、烫发技术提高很快,服务态度又好,所以每天找他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黄某技术过硬,理发店内的理发工具的修理,他一人全包了。每天早晨,他提早上班生炉子、烧热水,然后把所有的理发工具准备好。下班后,又坚持每天打扫卫生,把工作服、毛巾洗净消毒。20多年来,黄某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历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多次出席省、市盲人聋哑人先进代表大会。
  李某,是重庆市个体缝纫店业主。她3岁时,因患白喉病成了聋哑人。8岁时她进了市聋哑学校读书。毕业后回乡劳动。结婚后迁到丈夫家。由于没有工作,一家三口人仅靠丈夫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聋哑人固有的倔犟性格,促使李某同命运抗争。她想到公公一家几代人都是搞缝纫的,决心向公公学习缝纫技术,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由于她文化程度低,交流上又有困难,所以刚开始学习时公公被她弄得疲惫不堪,她自己也急得满头大汗。但她丝毫没有气馁,她请公公把裁缝的尺寸计算和草图写在纸上,然后自己慢慢地琢磨,并在废报纸上进行裁剪。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熬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她终于掌握了缝纫技术。如今,她开办的缝纫小店生意红火,三口之家日子过得美满。
  心理学表明,聋哑人的代替补偿功能表现为善于观察和专心致志地工作而不受或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以上事例说明,除需要听力,语言辅助的工作外,聋哑人能适应各行各业各种性质岗位的工作,其就业范围十分广泛。由于代替补偿功能的特点,绘画、美工、图案设计、手工艺品制作等,是聋哑人的强项。

独手开辟人生路
  蔡某,是上海市个体工商户。刚降临人世的蔡某仅有一只左手。如此严重的先天性残疾,可以说非常少见。然而,蔡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以其顽强的意志和仅有的一只左手,开拓出一块连健全人都为之神往的生命绿洲。
  蔡某的成功固然是他发奋图强的结果,但他当中学教师的父亲,为儿子所作的职业选择亦可谓用心良苦。
  蔡某13岁那年,因“右派”和“反革命”两项罪名而在外地吃尽了苦头的父亲回沪探亲,发现儿子原先拿起笔就颤抖的手已经可以很自如地写字了,他很高兴。同时,他也为儿子的前途焦虑。儿子的状况,已经失去了体力劳动的条件,可供选择的脑力劳动的范围也很有限:他不可能当科学家,因为实验室里的人要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当文学家离不开体验生活,这在家里是办不到的;当一名中医也还是需要走路;在屋里画画倒是可以,但不从大自然汲取营养,光靠临摹前人的作品也是没有出路的。思前想后,父亲终寸:决定让儿子走篆刻之路,因为篆刻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职业;既不需要很大的空间,也不需要太多的投资,而且也不要求行走。对仅有一只左手的蔡某来说,从事篆刻是最合适的。事实证明,父亲的选择是正确的。经过刻苦磨练,蔡某终于在篆刻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实际生活中,肢体残疾者一般都善于思考,好胜心强,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除严重的肢体残疾者之外,其就业范围比较广。令人惊叹的是,肢残者中的书画家,大多是上肢残疾者。

直面残疾的人生
  高士其,科普作家。1925年赴美国留学。先获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后考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读医学博士学位。1928年在从事细菌研究时,因病毒感染致残。这一年,他才23岁。
  高士其虽然全身瘫痪,头向左歪,语言含混,两眼发直,连饮食都困难。但是,他的心却没有衰竭,他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许多文章和诗,成为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写过一篇知识小品,题为《笑》,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