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最秦 >

第15部分

最秦-第15部分

小说: 最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亥接过丝绸,随手一抖,丝绸展开露出上面三个刚劲笔挺的三个字:平顶王。

    “平顶王!与天子平顶,这封号是莫大的荣耀。”

    “赵大人功不可没,当得起这个王封。”

    “皇上英明,这个封号好,臣举双手赞同。”

    “……”

    胡亥听着那些令人生厌的赞美声,内心冷哼,面上却深有得色。

    王封已定,接下来就是讨论关于封王大典的流程和步骤。

    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确定的,要司礼官专门策划,最后提交给丞相李斯,再由李斯传给二世皇帝。

    直到二世皇帝确认,才算可以。

    咸阳城,赵高封王的消息传了出去。立刻赵高府邸人满为患,繁华更盛。

    而咸阳宫中,李斯、冯劫,还有两个让李斯和冯劫都没想到会出现的人,正坐在胡亥面前,为除赵高大计做着详细的规划。

第28章 定计() 
在李斯看到两个人的一瞬间,他愣了一下,瞬间老脸有些发烫。

    两人不是别人,正是胡亥秘密解救回咸阳的蒙恬、蒙毅两兄弟。

    蒙氏家族,在大秦根深蒂固,忠于大秦。

    虽然胡亥对蒙恬很不放心,但这近乎绝境的情况下,他也只能赌一把。赌这蒙恬忠于大秦胜过忠于扶苏。

    当然,事先胡亥也对蒙恬和蒙毅兄弟解释过沙丘之谋。

    不过沙丘之谋在胡亥嘴里说出之后,就变成了赵高利用老皇帝的积威胁迫自己下伪诏赐死扶苏,而丞相李斯因为一己私利,未加阻止。

    胡亥更是表明,自己在艰辛中,奋不顾身的让身边的侍卫暗中保护蒙恬和蒙毅。

    虽然这番说辞有漏洞,蒙恬和蒙毅两个人绝顶聪明,不难看出。但胡亥救了他们兄弟的命,这是真的。

    且蒙恬戎马一生,兵权在握。深知一个刚登基的新皇帝,若被赵高那样的臣子胁迫,也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解脱。

    胡亥更是和蒙恬蒙毅痛陈厉害,大秦烽烟四起,需要蒙家出力云云。

    两个老兄弟终于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样子,不过他们的恨却转移到了李斯身上。

    蒙家和李斯毫无过节,可李斯在当年沙丘之谋中,并没有对蒙氏兄弟做出一点点保护的意思。

    胡亥在和蒙恬谈论的时候也是把矛头或多或少的引向李斯。

    如今见蒙恬李斯相见,两人眼中互相警惕之色,胡亥暗暗点头。

    作为皇帝,要懂得平衡之术。自古帝王,都竖立几个不可动摇的朝臣,让他们互相制衡,帝国的航线才会稳定。若只有一家独大之时,那帝国就要出现偏差,就更容易倾覆。

    这,似乎是一种天道平衡。

    胡亥毕竟只是个历史老师,不是长久坐镇权柄的官员,如今能想到这些,也是他了解历史的原因。

    冯劫对谁都问心无愧,只是惊讶一下,就和蒙恬、蒙毅抱拳相见。

    李斯则愣神很久,胡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爱卿,你们都认识,就不用朕介绍了吧!”

    李斯身体一震,这才拱手抱拳说道:“蒙将军安好!”

    蒙恬在大秦军中,威名赫赫,就是李斯身为丞相,见到他也依然彬彬有礼。

    蒙恬面色淡然的点了点头,倒是蒙毅文官出身,和李斯表面客气一翻。四人这才坐在二世皇帝胡亥面前。

    看了看一身布袍,却身体强健腰身笔挺的蒙恬,胡亥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波动。

    “几位爱卿,朕今日让你们来到深宫,都是自己人,就不绕圈子了。朕要诛赵高,拨反正,控乾坤。朕要还大秦子民一个安静祥和的帝国。这一切,都要几位爱卿摒弃前嫌,群策群力。”胡亥真诚的说道。

    人性很多都是这样,在共同的危机面前,原本有些仇隙的人也会全力以赴,共同应对。当危机过后,各掌权势的时候,才会再次重拾前嫌。

    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一样,打天下时候,所有人都一心一意,一旦功成之后,便是各大功臣互相争锋之时。所以明君不会偏向任何一个功臣,而是不破坏平衡,在可控范围内,让他们竞争,保持帝国的生命力。

    君臣之间,就如同园艺师和枝条之间的关系。

    园艺师负责修剪控制每个枝条的长短方向,但不会把所有枝条都剪掉,只留下一根,那样就是失败的园艺。

    皇帝,也要如同园艺师,让大臣们如同枝条一般发展生长,只要剪刀在手,控制好他们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果然,一提到诛杀赵高,李斯和蒙恬的眼睛里都闪烁出同样的光芒。

    “为今之计……”倒是一只很安静的蒙毅先开口说道:“我们在咸阳帝京的兵力不如赵高多。岭南的赵佗太过遥远,指望不上。上郡虽然有大军戍边,也是远水难救近火。诛杀赵高,不可力敌,只能智取。”

    “阎乐控制着咸阳守卫军队,臣刚刚渗入,手下心腹不比不过他经营多年的底蕴,不过若陛下一声令下,臣的部下万死不辞,誓杀赵高。”冯劫大义凛然的说道。

    “封王!”李斯忽然开口,他直说了两个字,蒙恬和蒙毅眼睛一亮,他们也听说胡亥要封赵高为平顶王的消息。只有冯劫懵懵懂懂,不知道李斯为何说出这两个字。

    “封王就要有封王大典。”蒙恬握了握拳头说道:“或可预伏数十身手敏捷的甲士,刺杀赵高于封王大典之上。”

    李斯点了点头,说道:“蒙老将军和我想的一样,封王大典,赵高定会放松警惕。”

    一旁侍立的陈甲也眼神一亮,他和杏儿一只如同胡亥的影子,什么事儿,胡亥都不避讳二人。

    “小的到认识一个高手,为人仗义疏财,信守承诺,封王大典刺杀赵高,只此一人轻而易举。”陈甲揣度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咸阳城中,仗义疏财,信守承诺的江湖豪客有许多,其中为最者,非朱家莫属。你说的可是朱家?”蒙毅皱眉说道。

    “回大人,正是朱家。”陈甲回答。

    “朱家!”胡亥脑海中闪过历史上记载的朱家,的确是个草莽英雄人物。

    “朱家不可用。”蒙毅始终很冷静的分析:“赵成曾豢养许多门客,其中有大部分人和朱家称兄道弟。若此时说与朱家,定然会传到赵高耳中。臣认为,这种草莽豪杰,暂时不可用。”

    胡亥点了点头,蒙毅,这个历史上并不如蒙恬出名的臣子,竟然心思如此缜密。看他才能,似乎更在李斯之上。

    对这个身材和蒙恬一样高大,皮肤比蒙恬白皙的高大汉子,胡亥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欲除赵高,臣认为,应该在封王大典之前!”蒙毅再次语出惊人。

    胡亥赞许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容。蒙毅所说,多数和他想法暗合。

    封王大典虽然是个机会,但大庭广众之下,皇帝袭杀臣子,穿出去好说不好听。

    诛杀赵高的行动,胡亥是想秘密执行,然后突然宣布结果。这样波及面小,也可起到震慑群臣的作用。

    “依臣看,皇上可以借着封王大典筹备的理由,请赵高来咸阳宫,由陈甲带领几个侍卫,乘其不备,一刀解决即可。”蒙毅依旧很平静,仿佛他说的不是杀人,而是家常聊天。

    胡亥点了点头,说道:“朕认为蒙毅的法子甚好,李斯你负责筹备封王大典,多制造些问题,找几个理由,让赵高多来咸阳宫几次。等他逐渐放松警惕,就是动手的时候。”

    李斯称“诺”,胡亥向着蒙恬说道:“蒙恬将军,你集结家中精锐,诛杀赵高当日,你即刻出兵,和冯劫铲除阎乐之后,围剿赵高家人及余党。蒙毅则暂时留在咸阳宫,跟朕完善一下计划。”

    他分配之后,除了蒙毅,几人纷纷退出咸阳宫。

    要让赵高放松警惕,先要给他点消息,麻醉一下。胡亥璀璨的眼中闪现了一个影子——蕊珠。

第29章 七十儒生会深宫() 
蕊珠,原本是赵高安插在咸阳皇宫中的一个棋子。

    可在胡亥几番**幸之下,这女子竟然对胡亥产生了感情,为了这份感情,蕊珠甘愿成为胡亥的棋子,愿意为他向赵高透露不实之言。

    虽然如此,胡亥却不敢完全相信蕊珠。

    他只是在偶尔一次**幸蕊珠之时,提出要筹备赵高的封王大典,中间许多过程都要赵高亲自参与决定,希望蕊珠能把这个消息告诉赵高。

    至于将要除掉赵高之类的话,胡亥一丝也没和蕊珠透露。

    蕊珠明白胡亥的意思,当晚就离开宫中,向赵高诉说了宫中的一些事情,顺便提到胡亥要和李斯亲自筹划封王大典的事宜,期间或许会召见赵高。

    知道蕊珠离开赵高府邸,赵高的神色才阴冷下来。

    蕊珠有所转变,他已经察觉。但这女人今次主动跑过来报信,赵高拿不准是蕊珠转变还是一个阴谋。

    他坐在太师椅上,大三角眼紧闭,沉思了半晌,还是让人把阎乐叫来。

    很快,阎乐从外面进来,不用人禀告,他直接进入赵高的房中。

    “岳父大人,这么晚有何急事?”阎乐身穿便袍,腰间挎着刀。

    赵高神色淡漠,让阎乐坐下之后缓缓说道:“刚宫里传出消息,说皇上和李斯亲自制定封王大典的礼仪,中间可能需要我去确定一下。我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宁,这王封,来的太过突然和容易。”

    阎乐沉思一下,说道:“那怎么办?如果皇帝有什么风吹草动,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他的眼中闪烁着凶光。

    摇了摇头,赵高身子向后靠了靠说道:“不急,你只备好一直敢杀善战的精兵,如果皇上招我进宫,你们要跟随左右。现在到封王大典期间,你就在我的府中,不要回家。”

    阎乐点了点头,赵高只有一个儿子,自己是他的女婿,如果老丈人做了皇帝,那自己的地位也可水涨船高。甚至,若赵乐死了,自己则是唯一的继承人。

    阎乐,有他的野心。这一点他自以为掩饰的很好,却瞒不过老谋深算的赵高。

    哪里都不是铁板一块,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咸阳宫这几日热闹了起来,李斯带领这几个臣子大张旗鼓的准备着赵高的封王大典。

    胡亥偶尔也参与一下,不过他这几日忙活的是召集咸阳城内七十个儒生。

    这七十个儒生,据说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正直之人。

    胡亥要问政于这些儒生。虽然他内心对儒家的思想不是很认可,但他不能否认,儒家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帝王的统治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

    所谓儒生,并不都是头发花白的老头儿,其中有许多在四旬左右的壮年儒生。

    咸阳宫的大殿之中,七十个儒生排排而坐,面前都有桌案,桌案上放着鲜果。

    七十个儒生在咸阳太学馆已久,老皇帝在世的时候,并不怎么召见他们,只是让他们修编史书,整理上古遗圣的著作论述。

    秦皇虽然焚书,但每一类都留有存稿,存放于太学。这些儒生每日只是在太学研习文章道理。

    此刻,大殿之中静悄悄。

    儒生们鼻观口口问心,很有礼节的端坐在几案之后。胡亥残忍好杀的传闻,**奢靡的作风,儒生们早有耳闻。

    这一刻,他们不知道帝国年轻的皇帝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只能默默的等待。在这些儒生心中,他们学富五车,为的就是把自己的才能卖给帝王之家,换个青史留名,封侯裂地。

    读书人虽然清高,但也离不开物质生活。衣锦还乡就是读书人对人生态度的一大诠释。

    在这群儒生中,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儒生,天庭饱满,一对淡眉之下两只漆黑如同点墨的眸子中透着审视。他不同于其他儒生一样鼻观口口问心的不问外物,而是四处观望这座大殿。

    尤其是看到胡亥办公的大方桌上堆积如山的竹简之后,漆黑的眼眸一亮。

    就在这时,大殿外传来阉人刺耳的高喊声:“皇上驾到!”

    “哗”众儒生立刻跪了一地。

    胡亥挺拔的身姿出现在大殿门口,看着面前黑压压的七十个儒生,脸上闪过一丝笑容。

    这些儒生算是老皇帝留给大秦的底蕴吧!当尊重。

    想到这,胡亥双手向两侧平伸,大声说道:“众位博士,平身。”

    在众儒生悉悉索索起身的时候,胡亥迈着大步走到那方桌之后,向诸位儒生先施个学生礼,这才坐下。

    文人,自古清高,就低不就高。如今胡亥放下帝王身姿,向他们行了一个学生礼,立刻在这七十人中建立起了好感。

    “似乎这皇帝也并不如传言中那么坏。”许多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