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最秦 >

第33部分

最秦-第33部分

小说: 最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亡之灾。

    想到这,胡亥激灵一下。自己来到大秦虽然阴差阳错成为秦二世,却不想尸位素餐,而要做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今天这事儿,自己的确有些冲动。

    不过这个淳于庸,胡亥看了一眼,还真是不给人面子啊。竟然就在这观台上犯颜直谏,幸好蒙恬和王贲都已经离开观台。否则被他们看到,朕岂不是很没有面子。

    想到这,胡亥开口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朕受教了。说道幸进,你不也是?”二世皇帝有些悻悻然,又不能借此杀了淳于庸,只好拿话撞一下他。

    哪知淳于庸这倔驴竟然不解皇上之意,非但没有就坡下驴,反而脖子一挺,狠狠的磕了一个头说道:“臣知道自己属于幸进,所以这御史职责一刻不敢忘,虽说言官无罪,御史无咎。但臣终属幸进之列,请辞御史之职。”

    “我操!”淳于庸这一番话说出来,胡亥暗骂一声,下意识的对着淳于庸竖起中指。

    淳于庸不明白这手势是什么意思,却也知道不是啥好事儿,依旧梗着个脖子在哪里把犯颜直谏进行到底。

    虽然这里所有人都不知道竖起中指是什么意思,可一个皇帝对臣子竖中指,还是有失体统。

    胡亥现在算是明白,历史上魏征的直谏为什么名流千古,唐太宗的胸襟为什么被文人无限夸大。

    为什么古代那么多犯颜直谏的御史言官被皇帝‘喀嚓’了。有时候话赶话的,真特么气人啊!

    他竖起的中指隔空点了点淳于庸,最终还是缓缓的收了回去。随着中指的收回,胡亥的心气渐渐平稳。他知道淳于庸说的这些话都是为他负责,为大秦江山考虑。

    胡亥气的是这个家伙难道真的是大脑进水亦或是少了一根弦,说话竟然如此直接,还拿辞职来吓唬自己。

    臣子炒皇帝鱿鱼,真特么奇葩。胡亥虽然有点小郁闷,可对于淳于庸还是欣赏大于反感。

    “朕,受教了!”对于一脸死也要直谏的淳于庸,胡亥服了。

    “臣,告退。”淳于庸给胡亥磕了个头就要退下。

    “这家伙,也是为朕好!”胡亥叹息一声,说道:“淳于庸,你到治粟内史那,领赏谷三石。算是朕对你直谏的嘉奖。”

    原本以为淳于庸会谢恩退出,那只这个原本打算退出的家伙竟然又跪下,一脸平静的说道:“臣谢陛下赏赐。不过臣是御史,进谏乃职责所在。每月俸禄是陛下给的工钱,该领的已经领了,不需要额外赏赐。请陛下收回成命。”

    此刻,胡亥心中有一百只草泥马飞过。这一百只草泥马把他的心踩踏的乱七八糟。

    对于淳于庸这样一个二货,胡亥有些无奈。

    盯着他看了半晌,胡亥竟然被气乐了。

    淳于庸借机告退之后,胡亥突然想明白为什么皇帝多数接受不了‘犯颜直谏’,忍不住骂了文人一句草泥马。

    什么叫犯颜直谏?说白了就是打脸,打皇帝的嘴巴子,告诉你一些道理——这就是犯颜直谏。

    “御史中有这货,朕干什么真要仔细斟酌。”虽然有千万只草泥马在心头飞奔,可胡亥知道,淳于庸是对的。

    想做好一国之君,就要失去许多乐趣。皇帝称孤道寡,此言不虚。

第61章 朱家觐见() 
兵书战策的考校由蒙恬和王贲来主持,最终选出了十人作为候选者。至于他们最后能走多远,就要经受战火考验之后才能下定论。

    让人意外的是司马毅和夏钦竟然都进入了前十。原本看不惯李剑高傲的二人似乎终于有了炫耀的资本,向李剑呲牙咧嘴。

    高傲的李剑自然不屑去看他们,倒是卫霍向着二人扬了扬拳头。

    这些世家大族的公子哥年纪本就不大,再加上生活安逸,懂事都晚。对于这种孩子气的显现,蒙恬和王贲都视而不见。

    两个大将军知道,只要经过一场真刀真钱砍杀的洗礼,这些年轻人就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成长。

    给最后十个胜出的人做了一番训勉,胡亥立刻起驾回宫。剩下的事儿就是蒙恬和王贲两个统帅的了。

    刚刚回到武信殿,蒙毅和优旃就赶了过来。

    今日选材,参赞府的几人只有优旃和蒙毅未去。

    蒙毅现在忙的焦头烂额。渭水暴涨,黄河决堤,虽然开放各处粮仓赈济,但灾情严重,远非简单赈济就可以解决。

    按照正理,朝廷应该派出专门负责的水工官员视察河道情况,进行治理。可如今天下大乱,人心思变。眼下朝廷也拿不出那人手和财力来解决黄汛问题。

    眼看着咸阳城外的宿卫军和骊山刑徒组成的大军就要随皇帝亲征启程,蒙毅七分心思都放在了三军后勤补给之上。牛马车安排好,粮道的选择,多少石粮食能支持大军多少天……

    不过数日时间,蒙毅已经累的瘦了一圈。

    此刻已近午时,君臣都没有吃饭。

    看到蒙毅和优旃过来,胡亥直接叫御厨准备饭食,君臣几人算是草草的对付了一顿。

    蒙毅把几日的准备给胡亥简单说了说。

    对蒙毅的一切安排,胡亥都深感满意,这种人才就是做个丞相也是绰绰有余。

    优旃原本是伶人出身,对军国大事虽然偶尔有自己的看法,但真的正八经儿的做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儿。

    为了不耽误大事儿,优旃选择了去将作监,和将作监负责人蔡轴一起研究造纸,也算借着这个机会管中窥豹,熟悉一下朝廷这个大机构。

    蒙毅和胡亥汇报完之后,优旃眨了眨眼睛,把手伸进怀中笑嘻嘻的说道:“皇上、蒙将军,你们看看这宝贝。”

    说话间,他从怀里拿出一叠东西,放在了桌案上。

    蒙毅不知这是何物,胡亥却一眼看出这是“纸”。

    他伸手抓起那张纸,一下打开。

    这纸张略显粗糙,比后世清明节上坟烧的糙的掉渣的大黄纸略强而已。不过仅仅这样,胡亥已经感到惊喜。

    他拿起案上毛笔,沾了沾墨,在纸上写了个大大的秦字。

    浓墨虽然有些殷湿了纸背,但比起使用竹简,却是方便了许多。

    胡亥放下毛笔,说道:“你叫蔡轴在想想办法,做的平整精细一些。这种纸虽然可用,但是太糙。若无法改进,就先把这种纸造出一些,分发给朝廷办公用。”

    蒙毅第一次看到纸张,拿过来仔细端详一番,不禁啧啧赞叹优旃这纸造的好。

    优旃虽然笑嘻嘻的,但这纸张不是他造的自然不会居功,说道:“这纸是皇上给的思路,蔡轴那小子昼夜研究,才造出来的,臣可不敢窃了这大功劳。”

    “蔡轴!”胡亥感叹一下。原本纸张是蔡伦造出来的,如今自己剽窃之后,让这个叫蔡轴的人造了出来,也算是把这历史功劳还给老蔡家。

    想到这,胡亥说道:“优旃,你给朕传旨,蔡轴造纸有功,赏五大夫爵位,世袭。”

    将作监不过是个官职,赏了爵位就不一样。有了爵位就是贵族中的一员,无论有没有实质性的官职,都有自己的食邑。这个赏赐不低,对于将作监的人那是从未有过的殊荣。

    优旃拿了旨意,乐呵呵的去宣不说。蒙毅这里还有一些小的事情要胡亥做主,一一说了之后,胡亥通通同意。

    就在这时,陈甲在武信殿外高声奏报。

    今天不是陈甲当值,从校军场回到武信殿之后,他就出去。这时回来奏报能有什么大事儿?胡亥让内侍传陈甲进来。

    陈甲快步走进武信殿,和蒙毅点头示意之后,给二世皇帝胡亥施礼说道:“皇上,刚刚朱家来找过臣,让臣面见皇上,为他求一次御前跪奏的机会。”

    “这朱家是个豪杰,你告诉他,朕可以见他。”对于江湖豪士,胡亥很有兴趣。

    “回皇上,他现在就等候在咸阳宫外。”陈甲眼角带着笑容,跪奏道。

    “他倒是来的快。你叫他到咸阳宫的偏殿中等候。朕一会儿就过去。”本来胡亥想让朱家来武信殿。可转念一想,这武信殿是朝廷议政之地,庄严肃穆,一个江湖豪客还没资格进入武信殿。

    和蒙毅敲定了三军给养的每一个步骤,又对黄河渭水的灾情进行了分析之后,胡亥才起身赶往咸阳宫偏殿。

    这个偏殿不大,坐落在咸阳宫入口处的甬道旁边。

    屋中一个豹头环眼,身穿蓝色长衫的大汉正和陈甲寒暄,在他身旁的桌上放着一个大木盒子。

    内侍一声“皇帝驾到”之后,陈甲带着大汉起身,跪伏在门旁。

    胡亥扫视了一眼,看到陈甲身边的大汉,知道他就是朱家。脸上带出一丝笑容说道:“你是江湖人,受不得这朝堂的约束,不跪也罢。”

    朱家是江湖中的老手,怎么可能僭越非礼。连忙磕头,口中谢罪之言不绝。

    胡亥进殿,安坐在桌案后面,示意陈甲和朱家起身。

    朱家起来之后,拿起他带来的盒子,再次跪下,说道:“黔首朱家,违禁贩卖私盐,属下还冲撞皇帝。今日小人带着他的首级来请皇上恕罪。”

    说着,他一下打开木盒,里面赫然露出一个五十岁左右老者苍白的脸。看样貌倒是和那黄先生有几分相像。

    这头颅正是黄先生哥哥的,他给哥哥当管家,冲撞了二世皇帝却害的他哥被朱家割了脑袋。

    “果真是江湖习气,竟然敢把这头颅带到大殿之上,还不快快收起。”一旁的内侍喝到。

    朱家忙把木盒盖上,说道:“小人不知宫中规矩,请皇上莫怪罪。”

    胡亥摆了摆手说道:“不过一个人头罢了,难道还吓唬住朕不成?难得你有这份为国为君的心思。给朕说说你的私盐都往哪里贩卖。”

    见这小皇帝一副处变不惊的模样,朱家心中暗赞。他一个江湖老大,素来天不怕地不怕,却对这个皇帝有了一丝敬畏。

    这一丝敬畏来自于胡亥以雷霆手段,果断除掉赵高,来自于叔孙通之前和他的描述。

    朱家一五一十的把他贩卖私盐的事儿说了一遍。他没说一句假话,而且说的很详细。

    个人永远斗不过朝廷,如今朝廷知道他贩卖私盐没有定罪,那就是他朱家还有利用的价值。

    久在江湖的朱家,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他现在只等胡亥提出要求,不论什么他都会答应,并且全力做到。

第62章 封爵() 
朱家的坦诚让胡亥对他很有好感。

    “朱家,你确定你愿意为朝廷效力?”胡亥坐在桌案后,淡定的问道。

    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朱家再次跪在地上。江湖再大,也招惹不起朝廷。这个道理朱家明白,他今日别无选择。

    “好!”胡亥点了点头,脸上不露丝毫情绪,淡然的说道:“内侍。”

    “在!”内侍尖着嗓子答应着跪在了地上。

    “你叫蒙毅过来。”胡亥吩咐。

    很快,蒙毅迈着稳健的脚步走进了偏殿。

    胡亥把手一挥,那些内侍宫女都知趣的退出,了偏殿。就连陈甲也走到了门外,把大门关上,守卫在外面防止别人偷听。

    朱家虽然是江湖豪杰,见多识广,可朝堂之事却是头一遭遇到。此时他虽然表面镇定,可头脑电转,不知道这年轻的二世皇帝到底要干什么。

    “蒙毅,你给朕拟一道密旨,赐予朱家。”胡亥说道。

    蒙毅看了看朱家,这人豪雄名声在咸阳流传颇广。朝中大臣多数听过朱家的名字,蒙毅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他是朝中大臣,如今又是参赞府的中枢人物,帮皇帝料理天下大事,讲究的就是处变不惊,城府宏深。

    对朱家,蒙毅友善的点了点头,丝毫没有朝中大员的架子。看到蒙毅如此平易近人,朱家也一抱拳。

    “朕今日赐封朱家七级公大夫爵位。至于赐爵原因,蒙毅你想一个周全的就行。”胡亥随口说道。

    蒙毅表情淡定,略一思索已经想到由头,提笔写道:“入秋以来,雨水丰盈。然,物极必反。过多雨水致城中渭水暴涨,百姓流离失所。值此天灾之时,有咸阳富商朱家,挺身而出,扶大厦只之将倾,救洪水之饿殍。倾尽家财,捐赴国难。此诚千古士人之楷模,今上感念朱家之慷慨,特赐七级公大夫爵位与之,世袭。钦此。”

    看着蒙毅写的内容,胡亥点了点头,非常满意。蒙毅把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润色的很好。

    等蒙毅把这道加封的圣旨写好,加盖了黄家印章之后,胡亥笑着说道:“这份圣旨只在参赞府几人中传阅即可。朱家得朝廷赐封,可得封赏之实,这名声却暂时不宜公开。此圣旨放在参赞府,留作证据,也算朕对朱家的一个交代。”

    “臣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