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大豪杰 >

第233部分

大豪杰-第233部分

小说: 大豪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势?”

    皇甫嵩长长吐了口气,负背着双手徐徐说道:“当时天下黄巾号称百万,我与朱儁手中仅数万,非厉惩不足以震慑贼众!……我要让贼众牢记,我皇甫嵩嗜杀无道,面朝我者,尽杀之!”

    张煌心中不由得苦笑,皇甫嵩这种做法无外乎是想提高自己的恶名,叫黄巾军在遇到他时心惊胆战、再无战意而已。

    “俘虏呢?”

    皇甫嵩闻言又看了张煌一眼,平静地说道:“当时我军昼夜急行,且军中仅三日口粮,留下俘虏多有不便,故尽屠之。”

    听着皇甫嵩平静的回答,张煌的心情很是复杂。记得当时他在看到那些下场悲惨的黄巾士卒时气愤填膺,可如今听到皇甫嵩这中规中矩的回答,他却生不起一丝憎恨皇甫嵩的念头来。

    就像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一样,作为将军,他们理当首先为自己的部下尽责,为自己的国家尽责,为自己的主君尽责。必要时,杀伐果断,这才是将军!

    将军有过一丝的愧疚么?

    张煌是很想询问这个疑问的,但是他不敢,因为他怕皇甫嵩从中看出些什么来。

    不过张煌可以凭借对皇甫嵩的了解自己猜出答案。

    哪怕会有犹豫或怜悯,但是为了夺得胜利尽早结束战争,即便叫皇甫嵩再杀更多的敌兵,他也会杀,因为,这是一位真正的将军。

    “告辞了,将军!”

    “唔。……转告董仲颖,周慎多行不义难赦之,然他……好自为之罢!”

    “呵呵,好的。”

    张煌笑呵呵地点了点头,不过心思却又飞到了另外一处。

    因为明日,他借着董卓的关系便要再次踏足京师雒阳,那个当初他狼狈逃离的龙虎汇聚之地。

    在那里,有他此生最大的仇敌,第五宫元!

第二百零一章 惊闻() 
虽然张煌跟皇甫嵩告了别,但他并没有跟着董卓前往雒阳。

    因为对于这座宏伟的城池,张煌从内心抵触他并对他保持着最强烈的恐惧,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无外乎这座京城里坐镇着一位拥有着“超越凡人力量”的半仙,大汉朝的国师,第五宫元。

    在没有获得足够的实力前,张煌可不打算让第五宫元再次注意到自己。毕竟第五宫元所能动用的力量太过于惊世骇俗,别说其他的,单单是天剑恢恢跟地剑输耳就不是他可以抗衡的。

    想来想去,张煌决定也跟董卓告辞,毕竟他此番到董卓手底下打酱油无非就是想见见皇甫嵩,如今目的已经达到,他自然没有再留下来的打算,毕竟他又不打算给这位董大叔卖命。

    至于离开后究竟去往哪里,张煌自己也没有一个大概的主意。在这个黄巾军倒了、黑羽鸦也散了的时间段,他还真感觉有些孤单。

    “要不偷偷去瞧瞧咱媳妇?”

    自言自语着的张煌不由得想到了蔡琰,想到了这位他们相识、相知于亡命途中的红颜知己。但一想到蔡氏姐妹跟着她们的父亲蔡邕此时也居住在雒阳城内,张煌就又忍不住叹息起来。

    没办法,摆着第五宫元这座大山在,他是怎么也不敢步入雒阳的,就算是稍微靠近雒阳一些,他都莫名地感觉心虚。

    不过还没等张煌这边考虑出个头绪来,他便收到了来自太平道的接洽请求暗号。

    太平道与凉州的叛乱军,目前是大汉国境内最知名的两股反叛势力,大汉朝廷不晓得派遣了多少人刺探关于这方面的情报。因此,张煌是断然不敢在河南尹与太平道接触的,毕竟整个河南尹都可以说是朝廷各势力的统治范围。

    最后,张煌选择在宜阳,在这个远离雒阳…弘农这条繁荣线上的县城。因为这里山峦层叠,又有陆浑关替朝廷守着南侧,可以视为是朝廷势力的腹地。如此安定的地方不会受到过多的关注,因此反而是最佳的藏匿地点。

    在宜阳城西的酒馆上房内,张煌见到了太平道派遣来与他接洽的细作,一个看起来十分精明的男子。大概二十来岁左右。

    在张煌的第一时刻,那人便起身拱手抱拳,向张煌致敬。

    “怎么称呼?”

    张煌摆了摆手,随意地在此人的对面坐了下来,伸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双方都倒了一杯。

    “回禀少当家。小人张伯,乃卜巳大人的手下。”对方压低声音回道。

    卜巳?

    东郡黄巾的?

    张煌没有去计较对方那有些占便宜的名字,反而对于对方的身份有些纳闷。因为据他所知,这回联系他的应该是冀州黄巾才对。

    似乎是看到了张煌眼中的狐疑,张伯连忙解释道,“少当家,这是三老爷的命令。”

    “三老爷?什么情况?”张煌知道张伯口中的三老爷指的便是张梁,这只是避人耳目的托词。

    “是这样的,先前您不在家中的时候,三老爷觉得家业过于分散。过于混乱,不利于发展,因此召回了负责东郡分家的卜巳大人,命卜巳大人负责家中的那些私曲……”

    私曲,顾名思义就是地方家族的私人武装,但是在张伯口中,则指代黄巾军在地方的军队。

    “梁叔将‘宗门’跟‘私曲’分离了?”张煌摸着下巴猜测道。

    一听宗门二字,张伯难免有些惊慌,连连咳嗽示意张煌道,“是家业。是家业少当家的。”

    虽然是在弘农郡,但张伯还是显得格外谨慎,天晓得附近有没有朝廷的眼线。

    张煌默然不语。

    其实将太平道跟黄巾军分离,是张煌很早就向张梁建议过的事。毕竟两者的分工不同。前者是宗教,后者保护宗教的军队,如果只是让各地方的渠帅来负责,只会让两者变得混乱。

    想想波才、张曼成那些人,不可否认他们是不错的统帅,领兵打仗一把好手。但他们在获取地方百姓的民心方面有什么成效么?没有!

    黄巾军招揽新人,靠的都是大贤良师张角起初那好比悬壶济世的善名,在此之后所有的地方渠帅都只是在啃老本,他们觉得依靠大贤良师的名声就足以收揽民意,从而忽略了由黄巾军出面主持善举。说白了,一个大贤良师,几乎已成为了所有黄巾子弟的精神支柱。

    这种情况有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当张角万一不在的时候,黄巾军的威信便要一落千丈,就跟眼下的情况似的。

    因此,张煌建议张梁再次将太平道跟黄巾军分离,将前者定义为获取民心、招收心腹信徒的宗教,而黄巾军嘛,庞大的士卒人数注定他无法像前者那样藏匿起来,只能占山、裂地成为一方的军事势力,努力营生养兵。

    这样做的好处是整个黄巾势力的核心、即太平道,可以很好地隐藏起来,在暗处积蓄颠覆大汉所需的力量;而弊端是,这个举措会让黄巾军成为标靶,如果无法运营下去、抵挡住来自朝廷各地方势力的围剿,就会被吃掉。

    没办法,毕竟黄巾军如今尚有近二十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别说无法彻底隐藏起来,就算隐藏起来了,所需要的米粮钱财也不是张梁、张煌所负担地起的。

    因此,张煌希望各地方的黄巾子势力在朝廷各地方势力的围剿下去杂存精,在艰难的处境中锻炼出一支最具意志力的军队来。

    而从目前看来,张梁已听取了他的建议,将东郡黄巾并入了冀州黄巾,并调回了卜巳担任冀州黄巾军的渠帅。而他张梁本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隐藏到民间吸收信徒去了。

    “卜巳有什么大致的规划么?”张煌问道。

    张伯想了想,随后很隐晦地告诉张煌,卜巳的意图大致就是让出中原地段,将黄巾势力转移到中山、常山、代郡、雁门、太原这几个郡。

    对此,张煌是比较认同的,毕竟中原地带门阀众多,黄巾军当初得势的时候也无法得到此地世家的支持,反而时不时地被扯后腿。被当地官府连同世家势力联合打压,更别说如今黄巾失势,实力大不如前。

    与其在中原半死不活地苟延残喘,还不如转移到朝廷控制力度薄弱的并州。在那里东山再起。

    “打算什么时候转移‘家业’?”

    “近两年吧。……这段时期有些家伙盯得比较近,不好有所动作。”顿了顿,张伯好似又想到了什么,说道:“不过郭泰等人已先行一步到并州探查去了,倘若可行的话。他们会前一步在当地稳住脚跟,以方便整个家业陆续转移过去。”

    “郭泰?”张煌愣了愣,旋即似有明悟地点了点头。

    不出差错的话,郭泰随后便会在并州白波山一带建立势力,号称白波黄巾,这可是一支连日后执掌朝廷权柄的董卓都会感到忌惮的黄巾势力。

    二人谈论了许久,张伯便向张煌告别了,他并没有提请张煌回去的建议,张煌也没有想回去的意思。

    毕竟眼下的太平道与黄巾军,其宗旨无非就是积蓄力量、保存实力而已。因此,无论张煌回不回去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至于统领冀州黄巾的渠帅卜巳,张煌对他放心地很,毕竟卜巳不算是一名攻击性很强的统帅,他更加擅长巩固势力,兼之又是张角的得意弟子,掌握着一身道术本事,张煌相信就算他不在冀州,卜巳也能很好地带领冀州黄巾。

    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朝廷今年刚刚征战完凉州叛乱军。并且初期因为荡寇将军周慎的关系损失惨重,即便最后成功地击退了韩遂、边章二人,但也令朝廷元气大伤。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得知黄巾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朝廷也绝对不会再兴师动众地率军围剿,毕竟国情已不容许朝廷再次派遣围剿兵马。

    说白了,只要黄巾军不闹得太过严重,相信朝廷短期间内会睁只眼闭只眼。当然了,只是说短期间,一旦朝廷的财政情况好转些了。那情况恐怕就不同了。

    不过,一想到那位皇帝陛下在朝廷财政情况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仍然要强行在皇宫大兴土木,建造荷园、新殿,张煌相信没有个三五年,朝廷的财政情况绝对喘不上这口气来。

    张伯的离去,使得张煌又变成了孤家寡人,这份无所事事的孤单,让张煌感觉有些难以承受。

    可让张煌没有想到的是,他原来以为他这种无所事事的日子还要持续很久,结果董卓的一封书信送到了他手中。

    '夙愿或可成,汝速至雒阳!'

    这封没头没脑的书信让张煌看的一头雾水。

    关于理想、愿望之类的,张煌曾经跟董卓聊过许久,无外乎做一名白衣单剑、抱打不平的剑客,但是愿望之前加上了一个“夙”字,那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

    张煌的夙愿只有一个,那就是杀死第五宫元为义父张解报仇。

    此事他给董卓透露过,毕竟董卓是个离经叛道的家伙,自然不会对第五宫元这种老古董有什么敬意。

    而如今董卓在信中暗示张煌他的夙愿或许有机会达成……

    张煌的心顿时变得火热起来。

    因为满脑子都是这桩事,因此张煌的行动格外迅速,三日的路程,仅仅两日就来到了雒阳,并且在城门外碰到了董卓专门派来等候他的护卫,毕竟雒阳城门口那些守兵的盘查可是极其严格的,上回张煌之所以能进入城内还是靠着黄门侍郎荀攸作为保证。

    凭着董卓的护卫出示其主公破虏将军董卓的令牌,张煌根本不需盘查搜身便进入了雒阳。

    也难怪,毕竟董卓在此次抗击西凉叛军的战役中十分出彩,已被何进大将军视为最佳的栽培人选,这种待遇已足够董卓成为雒阳的新贵。别说守城门的那些守兵,即便是他们的直属上司城门校尉,也要想方设法地跟董卓攀拉关系。

    入得城门,眼中的雒阳依旧是那般的繁华,建筑森罗密布、行人川流不息,不过眼下的张煌已不再对这些感兴趣。

    “董大叔现下在何处?”

    这名护卫愣了一下,毕竟据他所知。张煌是其主公董卓的部下张济的侄子张绣。

    “主公此刻正在府上。”

    张煌听了这话也是一愣:“董大叔在雒阳有宅子?”

    因为据他所知,董卓的家业都在陇西,在雒阳是没有宅子的。

    “是何大将军亲赐的。”护卫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充满了自豪。

    张煌表情古怪得跟着这名护卫来到了董卓在雒阳的新宅,那座看起来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破虏将军董府。

    不得不说张煌有些震惊,要知道他当初也曾在荀攸的府上居住过,那可是黄门侍郎,轮身份显赫甚至还要高过手握实权的校尉们,可即便如此。荀攸的府邸也只不过一座普普通通的一进宅子,一扇门、一个院子、三间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