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大豪杰 >

第234部分

大豪杰-第234部分

小说: 大豪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眼前董卓的府邸却有分前后院,院中有池子、有亭子、有假山、有水榭,建筑雕梁画栋、气派不凡。

    按理来说,类似董卓的这个破虏将军,在朝中没有上百也有数十,本身是没有资格居住在如此气派豪华的深宅大院的,如此看来何进大将军的确很看重董卓,不惜赏赐这等豪宅拉拢他。

    在那像是迷宫般的廊庭里转悠了半天,这名护卫终于将张煌领到了内院的大厅。此时董卓早已接到了来自门房的报讯。竟亲自在大厅门口等候着张煌。

    不理睬吃惊于主公董卓亲自在厅外迎候的那位护卫,张煌走上前去,望了一眼负背双手洋洋自得的董卓,笑道:“大叔,看样子你混得不错啊。”

    “哈哈哈。”董卓哈哈大笑,看起来心情着实不错。

    不用猜张煌都能想到,董卓这回必定是在何进大将军那里得到了许久好处,不过这一切他并不关心,他只是关心董卓在信中所提到的那桩事。

    “究竟……发生了什么?”张煌开门见山地问道。

    见张煌如此无趣,董卓不免有些失望。不过他好歹也是一方枭雄,虽说从何进大将军那里得到了诸多的好处让他欣喜得难以自己,但终归还是可以克制。

    “此事密室再细谈。”

    提醒了张煌一声,董卓便将张煌领向了密室。毕竟雒阳上空那些悬浮于半空、监控着整个京师的玩意可不是摆设。在它们眼皮底下谈论任何关于何进以及第五宫元的事,相信不需片刻有会有人找上门。

    “四日前,我去拜会了何进大将军。”

    在密室内坐定之后,董卓便徐徐说起了这桩事的起由:“大将军要入主军方,这桩事你清楚的吧?”

    张煌闻言点了点头,这桩事他早在跟随董卓参与平定凉州之乱事宜时就曾听说了。并且。更确切地说,何进大将军并不只是想入主军方,他是要掌握军方所有的权柄,掌握天底下所有的兵权。

    “这桩事有人反对。”董卓语气平静地继续道。

    “很正常。”张煌不置与否地评价了一句。

    毕竟何进的行动太大了,掌握天底下所有的兵权?别的不说,单单是北军跟南军,就会有很多反对。

    北军如今名存实亡,就不过多谈论了,除了负责城内巡行治安的金吾军(执金吾的军队)外,就只剩下鲍鸿的屯骑营了。

    而南军是什么?

    南军是负责包括管理京师城防治安的城防军在内,驻扎于未央宫的军队!

    未央宫,那是汉王朝的大朝正殿!是天子临朝、百官奏政的宫殿!

    虽说近几十年来南军逐渐被戏称为仪仗队,只负责在宫门、廷殿、鼓楼等地方站岗,几乎不再负责外出剿贼的事宜,但不可否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南军依旧具备着形成基本武力的机能。

    更要紧的是,比起北军,南军的地位更加特殊,它主要是负责宫廷治安的,然而何进大将军竟打算将手伸到这支军队里来,理所当然会遭到反对。

    “是朝中那些大臣?”

    张煌不是没有听说过清流党人的事迹,那可真是一帮臭脾气的硬骨头,两次残酷的党锢依旧无法使那些看似柔弱的文臣折腰。

    “有,但并非全部。”望了一眼张煌,董卓压低声音说道:“反对意见更强烈的,是以张让、赵忠为首的阉官。”

    “阉官?”张煌愣了愣,旋即便释然了。

    想想也是,历代宦官们便将皇宫当成他们的势力范围,如今何进大将军想要插手其中,他们自然不会认同。

    “可这与第五宫元有什么关系?”

    董卓淡淡一笑,顾左言他道:“大将军失败了,因为有人出面说了句话。”

    张煌闻言一愣,随后便意识到董卓口中的‘有人’,十有**指的便是第五宫元。

    “这下有意思了。”张煌玩味地笑了出声。

    一位是权势滔天的当朝大将军,一位是淡出尘世数百年、实力深不可测的国师,他们两者的矛盾若是激化,那可不得了。

    想到妙处,张煌真恨不得自己与何进有极深的交情,可以让他在何进面前说尽第五宫元的坏话,以此离间的关系。

    然而,还没等张煌结束他的臆想,董卓神色凝重的一句话让他整个人都不禁颤栗起来。

    “大将军……或有想除掉第五宫元的念头!”

    “什么?!”。

第二百零二章 世事难料() 
何进疯了吧?

    张煌的心中充满了震惊与困惑。

    第五宫元那是什么人?那是方仙道的掌教、大汉朝的国师,看似年轻却确确实实是活了数百年的老怪物,拥有真正的半仙之躯,是目前整个玄门道家界的第一人。

    而何进只不过是一介凡俗子弟,尽管目前在大汉朝廷权势滔天,堪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即便如此,真能跟第五宫元相抗衡么?

    还是说,这其中另有隐情?

    张煌将困惑的目光望向了董卓,缄口不言等着后者的下文。

    果不其然,董卓喝了一口茶水后,慢悠悠地解释道:“此事我所知亦不详,然大致如此:大将军欲主持军方,却不想反而为人做嫁。”

    说着,董卓详细地向张煌解释了一通,只听得张煌暗暗称奇。

    原来,何进大将军自“黄祸”爆发之后在朝中的威信与权柄便与日俱增,天子更册封他为慎侯,再加上他国舅与大将军的身份,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非高祖遗留不立王”的年代,他的地位已升到了顶点,除非他想效仿王莽,否则已升无可升。

    ←

    窃国篡位,何进是不敢的,并且他也没有这个想法,毕竟屠户出身的他很感激刘宏,因为没有刘宏宠爱他的妹妹何美人,何进就不可能在壮年就坐上大将军的位置,手握数万雄兵。

    再者,他的妹妹何美人已诞下一子名为刘辩,是大皇子,在这个讲究长幼有序的年代,大皇子就等同于太子,是日后的国君。何进怎么也不可能跟自己的侄子去争,而且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

    因此,何进便将目光投向了他尚未完全掌握的军方上。

    马、窦、阎、粱、班、刘、朱、孙、皇甫、段、张。诸多的势力在军方门阀林立,别的不说,单说皇甫嵩、段颎、张奂这个“凉州三明”的组合,那可都是虎将迭出的军方望族出身。论排门槛高低,即便是袁绍、袁术这样“四门三公”出身的,在军方也不够看的。

    因此,即便是目前如日中天的何进大将军想要完完全全地控制军方,那也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黄祸”期间发生了一桩事却给了何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董卓暗地里联合张煌将前往围剿冀州黄巾的北军给坑了。致使威名远播的“北军五营”名存实亡,整个军方体制上下颜面俱失。

    这个时候,何进麾下假司马伍宕便向何进建议:由何进出面主持北军重建的事宜,以此提高何进在军方的威望。

    然而又有人建议说:南、北两个军团享有百年盛誉,况且其中又包括虎贲军、羽林军这种青史留名的军队,何进大将军就算做得极好,也超不过先人,不如另设编制,新建军队。

    何进一听觉得有道理。要知道南、北两个军团的编制那可是汉朝的传统,虽然大汉朝中途遭逢了王莽之乱,但军队的体系则仍旧被光武帝刘秀沿袭了下来。

    换而言之,何进就算在这方面做得极好、极出色。在南、北两军的威望注定也不会超过卫青、霍去病这种青史留名的传奇大将军,或许连窦武、粱冀也难以越及,注定会被先辈的光环所覆盖。

    而唯一的破局办法,就是抛开南、北两军的体系。另设编制、重添一军。只有在如同白纸一样的新军,何进的所作才会成为不褪色的卓著功勋,供后人瞻仰。

    何进听了这个建议怦然心动。要知道他虽然是不可一世的大将军,但是他的处境却十分尴尬:在“凉州三明”的威望笼罩着整个军方的当下,他一个外人传言中凭借妹妹得宠于天子而上位的裙带大将军,威信还远不如皇甫嵩。

    但是如果它能促成南、北两军合二为一,或者另外设立编制重新创建一支军队,极有可能他的威望会在军方迅速高涨。

    于是乎,何进大将军开始行动了。当然,他不会主动出面向天子呈请整顿军方的事宜,毕竟这种事由他开口容易落人口实,他需要找一个能替他开口的人。

    本来扫平了黄巾军的皇甫嵩会是何进最佳的人选,但很可惜,皇甫嵩是皇甫家的人,兼之风头、名气又远在何进这个大将军之上,何进打压他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让皇甫嵩再有冒头的机会。

    后来,何进看中了荡寇将军周慎。

    荡寇将军周慎曾先后在段颎与张奂的手底下任职,在军方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由他开口要比何进自己开口好得多。

    问题是,荡寇将军周慎的威望也远不及皇甫嵩,万一皇甫嵩反对的话,相信军方大半的人都会支持皇甫嵩。

    而这个时候,西凉之乱爆发了,何进大将军趁机便将荡寇将军周慎塞到了西征的军队中,并且替他博了一个副帅的职务。何进希望周慎能在这场战役中大出风头,以方便他随后为周慎造势,提携他上位。

    要知道这种动辄侵害一个州规模的叛乱若是能顺利剿灭,一旦天子封赏起来,主帅张温与副帅周慎只有**能捞到一个带“西”的武职,“征西”、“平西”大有可能。

    到时候有周慎这个平西将军携得胜之风,出面代何进向天子刘宏启奏,天子大喜之下多半会颔首认可,那何进的机会可就来了。

    可让何进险些气地吐血的是,周慎太不争气,即便有何进在背后为他撑腰,他在韩遂面前也难以蹦跶起来。

    一场反击战,成就了皇甫嵩;一场追歼战,成就了董卓。

    而周慎呢?

    什么都没捞到不说,两战两败,损兵折将,何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好不容易替周慎博到的副帅位置,就那样理所当然地落在了袁滂的身上。

    一怒之下,何进大将军索性不再理睬荡寇将军周慎,转而拉拢此战中最为亮眼的两颗将星之一的董卓,而董卓也十分识趣。连忙传递了善意。

    随后的事就很明了了,在何进大将军的操作下,注定不会成为自己人的皇甫嵩明明是最大的功臣,却被雪藏迁至皇室陵园守墓;而董卓这个功勋不及皇甫嵩的,却能锣鼓齐鸣、风风光光地被召回雒阳。

    当然,得了好处就要替何进办事,董卓懂的,但是他并没有自己开口。他以自己口碑不佳作为借口,恳请何进让他请另外一个更加适合的人出面奏请此事。

    何进当时自然很郁闷,毕竟他提携董卓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董卓替他开口。若是董卓做不到,他提携董卓做什么?

    然而当董卓说出那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时,何进却大为欣喜。

    这个人,便是北军五营校尉之一,屯骑校尉鲍鸿!

    鲍姓,那可也是军方中的大门阀之一,更重要的是,鲍鸿是屯骑兵校尉,列属北军范畴。由他开口向天子奏请,那自是极为合适毫无突兀之处的。

    董卓果然说服了鲍鸿,毕竟早在他俩一起征讨冀州黄巾时,董卓就因为强大的屯骑营而不遗余力地拉拢鲍鸿。鲍鸿这个人又贪财,在董卓的财帛攻势下,二人转眼间就成了挚友。

    于是乎,一场囊括南军与北军的浩大军方整顿便陆续拉开帷幕。那规模之大,别说宦党们心惊胆颤、疑神疑鬼,就连文官中也有些人对何进带有猜忌。

    毕竟摆着王莽、粱冀这前车之鉴在。谁能保证何进没有野心?更别说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党们为了自保开始在天子面前说何进的坏话。

    外戚与宦党,自古以来就是水火不容,二者斗争之激烈远超外戚与文官、文官与宦党。毕竟,窦武任职大将军时,与文官的关系就很好,而宦党中,也有像吕强这样与文官关系不错的。可是外戚与宦党之间呢?有关系不错的么?

    从来没有!

    但凡是在宫内有点地位的宦党,与外戚的关系几乎都是水火不容,论其根本,无非就是外戚希望跟天子更亲近,而宦党则害怕前者天子亲近后他们则失去了地位。

    再加上宫内妃子之间的矛盾也会牵连上宦党,使得某一方的宦党被另外一方的妃子的父兄嫉恨等等,那就是更加频繁了。

    纵观东汉,窦、邓、阎、粱,无论善恶,最终不都是希望拿宦官开刀么?张让、赵忠等人对何进心存警惕,也合乎情理。

    宦党的谗言,让何进的处境变得窘迫起来,毕竟他的确是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