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180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180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秦至唐的一千多年中,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一直在北方。经过唐末藩镇割据、苛政暴敛及连年战乱和频繁的自然灾害(仅公元910…953年,黄河决口及其他大水灾即达24次之多),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人口锐减。而与此同时,南方诸割据政权,即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发展了生产,繁荣了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地区。

    五代时,南方诸政权中,吴越国是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在钱王“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指导下,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手工业、商贸业和文化事业,扩建杭州、苏州等中心城市,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终于使吴越的经济和文化跑到了五代诸分裂政权的前列,也使钱王成为这一重大转移的重要功臣和开拓者。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繁荣始自钱王开创的吴越时期。

    钱王在发展经济中首先紧紧抓住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整治了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从而把吴越建成了鱼米之乡。钱王还十分重视晒盐、制茶、制瓷、织业等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的发展又刺激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使境内“桑麻蔽野”,蚕季出现了“青巷摘桑喧姹女”的热闹景象。吴越之地已成为全国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中国的“丝绸之府”。经济的繁荣,基础在于生产的发展,但其实现还赖于商贸的发展。通过商贸交易,沟通中国两大经济带……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实现货畅其流,物尽其用。

    五代前中国大都市都在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仅有会稽、越州。五代至宋后,杭州也发展成繁荣的大城市,南宋行在所定在临安与之前的基础不可分割。

    吴越国,吴越人在上古时期就“构木为巢,以避虫害”,后来也被称为是居住“干栏式”楼房的民族。吴越民族的建筑风格中,绍兴的桥和苏州的园林为最有代表性。那曲曲弯弯的、结构精巧的回廊和小巧玲珑的、层层叠叠的亭台楼阁,那多姿多彩的拱形石桥,这些建筑在体现吴越人聪慧、灵巧的同时,也体现出他们那圆滑、变通又富于幽默的性格。不同民族的不同性格。北方的粗厚凝重、讲究和南方的细腻随意、流畅,这种明显的不同风格在这些建筑中表现了出来。苏州、杭州均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人间天堂”。

    而今日的繁荣都是与钱王早年的努力分不开的。仅以杭州为例,钱王自灭刘汉宏,坐镇杭州,后又平董昌,统一“两浙”正式建立吴越国后,从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到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的18年间,钱王带领军民5次扩建杭城,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元907年,扩建牙城时,有术士向钱王献策,如在旧基扩建,国祚只有百年,如填西湖更建,可以延长十倍,钱王回答说,百姓靠湖水为生,无水即无民,哪有千年不变的真主?有国百年就心满意足了,并且化大力疏浚西湖,后人有“留得西湖翠浪翻”句赞扬他。

    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钱王增调军民数十万在沿江北岸,从六和塔到艮山门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大作战,并采用立幌柱、打竹笼的科学方法降服汹涌的湖魔,筑起了一道长338593丈扞海石塘,彻底根治了杭州城的潮浸之患,也留下了“钱王射潮”的美丽传说。“五代之际,天下纷扰,杀人如麻,独吴越人民安居乐业,百年不知兵革”,使吴越百姓免去磷青骨百之苦,过了一段太平富裕的日子,钱王还凿平钱塘江中暗礁以利通航,重视农桑,发展经济,使吴越国“富甲东南”。

    隋代杭州只有15380户,吴越盛时已达“十余万家”。“盖当时隋时杭地苦卤,水咸难饮,自唐邺候李泌开六井,引西湖水入城外,钱王又凿井九十九眼以泽民”。杭州的“百井坊巷”,传说原来有井九十九眼,就是钱王开的,故称钱王井,钱王第七子元灌命金华将军曹杲,引西湖水入城为涌金池,便利居民汲取饮用。另设置龙山、浙江二闸,“以大小二堰,隔绝江水,不放入城,则城市专用西湖水,水既清澈,无由淤塞”。钱王对杭州城的饮水淡化做了大量工作。“沮洳斥卤,化为乐土”。

第一百二十二章 钱王() 
第一百二十二章钱王

    钱王对开发和繁荣两浙经济,文化之功,代有评述。着名的宋代铁面御史赵汴的《表忠观记》,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开国元勋刘基分别撰写的《武肃王传》中,均有详细记载。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苏东坡称道钱王有保卫两浙之功,并说“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德于斯民甚厚。”综上所述,钱王让吴越为“人间天堂”苏杭的奠基人已当之无愧了。

    城区的扩大,钱镠担任杭州刺史后,于大顺元年(890年)九月第一次扩大杭城。史书记载:“筑新夹城,环包家山,泊秦望山而回,凡50里,皆穿林架险而版筑。”第二次扩大杭州城是景福二年(893年),周围70里。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一《帝王都会》记载,罗城的城门有十:朝天门,在吴山下,今镇海楼即鼓楼;龙山门,在六和塔西;竹车门,在望仙桥东南;新门,在炭桥东;南土门,在荐桥门外;北土门,在菜市桥门外;盐桥门,在盐桥西;西关门,在雷峰塔下;北关门,在夹城巷;宝德门,在艮山门外无星桥。

    凤凰山麓王宫,凤凰山麓,为隋唐两朝的州治所在,吴越国时扩建王宫,南边有通越门,北边为双门,范围数里。相当于南宋皇城九里的范围。内有八会堂、功臣堂、天宠堂、天册堂、阅武堂、握发殿、思政堂、仙居堂、丽春院等十多处殿堂建筑,规制恢宏。

    建造扞海石塘,消除了钱塘江潮对杭州的危害。扞海塘南起六和塔,北至艮山门外。

    保护西湖环绕,从钱鏐起,设立撩湖军兵千人,专事清理西湖葑草之事。

    佛教名胜,吴越国统治不到百年,可在杭州境内却兴建了150多座寺院与数十座塔幢,为杭州成为着名的佛教风景胜地奠定了基础,其中着名的寺院、经幢等名胜如下:

    名胜,钱塘门外昭庆寺龙井延恩衍庆院雷峰下显严寺庙,宝莲山宝仁寺,月轮山开化寺,凤山梵天寺,南高峰荣国寺,孤山玛瑙寺,赤山埠六通寺,赤山埠高丽寺。吴山海会寺,南屏山净慈寺,宝石山崇寿寺,五云山云栖寺,九溪理安寺,灵峰灵峰寺,紫阳山宝成寺,天竺法喜寺,水乐洞净化院,龙山天真寺。

    ?塔幢,六和塔,闸口白塔,保俶塔,雷峰塔,梵天寺两座经幢,灵隐寺内两座经幢。

    石窟艺术与佛像,慈云岭石窟佛像,烟霞洞石窟佛像,天龙寺石窟佛像,凤凰山三石佛与十六罗汉,飞来峰佛像。

    太祖武肃王?钱镠,(字具美852年…932年在位907年…932年),世宗文穆王?钱元瓘(字明宝887年…941年在位932年…941年),忠献王?钱佐(字符佑928年…947年在位941年…947年),忠逊王?钱宗(字隆道929年?…971年在位947年),忠懿王?钱俶(字文徳929年…988年在位948年…978年。

    吴越国五位国王钱镠:(公元852年…932年),吴越国开创者,字具美,小名婆留,临安人。钱镠出身微贱,但却是一位传奇人物,江南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说他自小与群儿游戏,喜欢到石镜镇看镇兵跑马射箭,他也把大家编起队来操练,相士惊为“真贵人也”。长大后,不务正业,贩盐为盗,奔走两浙之地,深知习武才是同路,十七岁开始苦练硬弓、使长矛,读《孙子兵法》,二十岁到石镜镇投军当“义兵”,改名为钱镠。黄巢起义时,钱镠成为当地军阀董昌的部将,屡立战功。

    唐光启三年(887),董昌为越州观察使(今浙江绍兴),自杭州移镇浙东;唐以钱镠为杭州刺史,从此就独据一方。景福二年(893),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乾宁三年(896)钱镠灭董昌,得越州。唐以钱鏐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天复二年(902),唐封他为越王。后梁又封他为吴越王。923年后梁国主又册封钱镠为吴越国国王。

    钱镠在政治上贯彻“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奖励垦荒,发展农桑;平息藩镇战乱,维护两浙安宁,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经济繁荣。他开拓杭州城郭,大兴土木,营建宫殿,修筑海塘,疏浚湖浦,灌溉农桑,开拓海运,发展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使两浙安定繁荣。特别是他在统治区内兴修水利,修建钱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回灌,方便船只往来。世人奉之为“海龙王”。又加之战争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吴越对江浙地区的开发是有一定贡献的。钱镠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卒。终年八十一岁,谥武肃,葬临安钱王陵。

    钱元瓘,字明宝,原名钱传瓘,五代时期吴越国君主,是吴越国建立者钱镠之子。

    开平元年(907年),升为衙内都指挥史。天成三年(928年)升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嗣王位,在位十年。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卒,享年55岁,谥文穆。他承继了父王朝奉中原、保境安民的国策,又发展了与日本、朝鲜半岛古国的友好交流。旧时西湖边的涌金池上石刻“涌金门”三字为他亲书,今已废。元瓘爱好文学,喜赋诗,有诗数百首,编集为《锦楼集》。

    钱弘佐,(公元928…947年),字玄佑,钱元瓘第六子。母许氏。少儿时便封官至镇海、镇东两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天福六年(941年),年仅14岁便嗣王位,由丞相曹弘达摄政事。大赦境内,免租税一年。弘佐在位七年,于开运四年(947年)卒,谥忠献。

    钱弘倧,(公元929…971年),字隆道,钱元瓘第七子。

    鲁国夫人鄜氏所生。官历内使衙指挥使、检校太尉、东府(越州)安抚使,寻拜丞相。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嗣王位。十二月被内衙统军使胡进思发动政变所废,在位仅半年。废后贬迁会稽卧龙山麓,生活起居仍与王同级,至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卒,谥忠逊。

    钱弘俶,(公元929…988年),字文德,钱元管第九子。恭懿夫人吴汉月氏所生。吴越国的末代国王。初为内衙指挥使、检校司空等。开运四年(946年)三月,为台州剌史,次年正月回杭州嗣王位。他丞继先王的国策,尊奉中原。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割据两浙时,于境内保国安民,对外奉中原为正朔所在,殷勤有加,一时间,吴越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公元947年,钱俶继承吴越国王位,继承了祖先留下来的繁荣,也继承了祖先留下的遗训,对中原诸王朝贡奉之勤,海内罕有其匹。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在宋朝统一全国的政治攻势下,为保一方平安,钱俶更是倾国所有以事贡献。

    974年,赵匡胤讨伐南唐,矛头直逼江南。钱俶拒绝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求援建议,975年,出兵助宋灭南唐。南唐亡国后,吴越国唇亡齿寒。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一月,钱俶祭别钱镠陵庙,失声痛哭:“孙儿不孝,不能守祭祀,又不能死社稷。”悲伤得几乎不能站立。稍后,钱俶即启程赴开封纳土献地,端拱元年(988年)卒,谥忠懿,死后葬于洛阳北邙山。钱俶毕生崇信佛教,为吴越国王时,在境内广种福田,建造佛塔无数,最为着名的为雷峰塔、梵天寺塔和灵隐寺经幢。还有六和塔和保俶塔。

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越孙虎() 
第一百二十三章南越孙虎

    宁县,南吴越将军府。

    夜深人静,孙虎正伏案沉思,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从厅外响起。

    孙虎头也未抬,问道:“信和,你来了?”

    范信和抱拳作揖,应道:“和~参见主公。”

    “坐吧。”

    孙虎朗目一台肃手让座,范信和颇为随意地屈膝坐下,抬眼望去只见孙虎眉宇紧锁、神色阴沉,似有什么心事,遂问道:“主公,何事烦忧?”

    孙虎道:“细作回报,羊托杀程凭,门客顿突又杀羊托,立国不足一年的南平国已经正式灭亡了,随剑能、图拔嘿两部山越人也正派人与刘虞接触,十之八九又要再次投入宋国麾下了。”

    范文信沉声道道:“唔~~这的确是个坏消息,这羊驼为人固执、刚愎,素来视主公如眼中钉、肉中刺,主公纵骑劫掠金莲川,掳获人口无数,皆赏赐部下为奴,此举更是为羊驼等贵胄所不容,此番叛乱既定,随剑能、图拔黑又降,羊驼投靠了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