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583部分

明扬天下-第583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东、西伯利亚应该是中国的后花园,如果有这大片土地在手,中国可以一心向南发展,今后不用担心能源问题,也不用担心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更何况,现在漠西和漠北蒙古的势力都被大秦肃清了,那些地方几乎成了无人地带,虎视眈眈的沙俄会入过这么好的机会吗?

    回到府衙后,秦牧把军中将领都招集来,然后问道:“朕的将军们,你们听说过上帝之鞭吗?”

    在场的二十多个游击以上的将军面面相觑,这个说法他们还真没听过。

    “当年蒙古大将拔都和旭烈兀西征,被西方人称之为上帝之鞭,意思是上帝用鞭子抽打他们。朕现在也需要一根鞭子,去狠狠抽打一下那些无知之人,不知诸位将军可有谁愿意做朕的鞭子呐?”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李九站出来答道:“陛下,臣愿做陛下的鞭子。”

    “李将军,你可想好了,西征是份苦差事,说不定要一去十年,餐风宿露,行程数万里。除了五万大军,朕再没有缓军,没有后勤给你,一但踏上了征程,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

    “臣明白。”李九躬身一拜道:“能为陛下效忠,是臣的荣幸,不管是刀山火海,臣皆愿往!臣只有一个请求,恳请陛下给臣赐名。”

    “好,朕就赐李将军以定字,替朕平定东、西伯利亚,把沙俄的势力打回原形,把大秦的界碑立到乌拉尔山上,让他永世不敢越过乌拉尔山。”

    “多谢陛下赐名,臣,李定绝不负陛下所托,若不能达成圣命,绝不生还。”

    “好,等李将军凯旋之日,朕一定亲迎百里,让画师给李将军画功臣像,悬挂于凌烟阁上。”

    “谢陛下,臣死而后已。”

    “除了五万蒙古大军外,朕再让你从军中挑选三千精锐,给你三千六九式燧发步枪,一百门火箭溜,朕能给你的就这么多,出了我大秦目前实际控制的边境,一切就靠你们自己了。”

    ****************************

    ps:求推荐票!

    (。。)

第883章 上帝之鞭(求推荐票)() 
首;发;地;址;小;说;

    ***

    银川城里,铨选西征士兵的工作开始紧锣密鼓的推行,家中独子的不要,南方人未适应北方寒冷的不要,两万秦军之中,最后只铨选出了两千五百人。

    每一位西征的士兵,将立即可领到十龙币的安家费。如果不愿要钱,则给家里划五亩良田。

    两千五人,全部装备六九式燧发步枪,每人两百发子弹,另外再给一百门火箭溜,一千枚火箭弹。每人再配三匹战马。

    至于那五万蒙古士兵,则仍旧以传统的马刀弓箭为武器。

    秦牧随后又下了一道旨意,调螯拜为西征大军副帅。

    做西征的决定前,秦牧没有和任何大臣商量。这种事,商量来商量去黄花菜就凉了。

    反正两万余龙币的安家费,算不上什么大数目,朝中官员要是拿此说事,大不了秦牧自己掏,这点钱秦牧还是掏得出的。

    临出征之前,秦牧把李定叫来,指着地图说道:“沙皇俄国所依仗的是哥萨特克兵,哥萨克人非常勇猛,冷酷无情,喜用长矛为武器,是非常出色的轻骑兵,正是他们,成为了沙皇俄国往东扩张的最要力量。

    但有一点,他们不守纪律,也不愿下马作战,只能要提防他们的袭击,在燧发步枪和火箭溜面前,他们也没什么可怕的。

    如果可以,你就将这个种族从这个世界上抹去,没有了哥萨克骑兵作为支撑,沙皇俄国绝对无力向东扩张。”

    李定立即抱拳道:“是,陛下。”

    “螯拜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勇将,希望你们俩能密切配合,但你一定要时刻牢记,这两千五百装备精良的士兵,是你掌控五百蒙古士兵的根本。必须时刻掌握在手,连螯拜也不能让他染指,如果没有必要,尽量少让他们冲锋陷阵,尽量节省弹药。”

    “陛下放心,臣明白。”

    “李将军,你要记住,慈不掌兵,不管挡在你们面前的是谁,他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敌人。这是当年蒙古西征成功的秘诀之一。朕让人给你了准备一些当年蒙古西征的史料,你路上多读读,看看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吸取的,朕殷切地期盼,你能成就此不世之功,在乌拉山上立起大秦的界碑。”

    秦牧殷殷嘱咐,让李定十分感动,他郑重了下拜,叩首道:“臣此去。不知何年才能再睹天颜,愿陛下保重龙体,臣归来之日,定要当面给陛下献上万里疆土。”

    李定再三叩拜。眼睛微微发红,此去万里迢迢,关山缥缈,前路茫茫不知处。艰险重重难计数,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秦牧也很是感动,起身拍拍他的肩头。然后让人取来自己的巨阙剑,说道:“李将军,朕没有更多的东西给你了,这把巨阙剑随朕起于会昌,朕一直是剑不离身,现在就暂时赐予你”

    “不不不,此剑乃陛下御用之物,意义非同一般,臣实不敢受。”

    “李将军,接着吧,让它代朕与你们一同西征,待李将军凯旋归来,再还给朕就是了。”

    “臣谢陛下厚赐,臣唯有披肝沥胆以报陛下隆恩之于万一,臣再拜,陛下保重。”

    第二天,李定带着两千五百秦军踏上茫茫的西征之路,秦牧亲自送出两百里,在克夷门置酒,隆重送别。

    旌旗飘飘,万马声啸,壮士此去,万里关山,穷荒海隅。不知去者几人归,不知归时是何年,烽烟漫漫,血影刀光,几许悲壮。

    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义无反顾的开拓者。

    天子亲自送出两百里,让远征的将士感动莫名,大家在克夷门喝过天子准备的烈酒,然后拜别天子,高唱着大秦的战歌,正式踏上了漫漫征程。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天下纷扰,何得宁康?

    秦有锐士,剑有锋芒。

    黑衣玄甲,横扫八荒。

    凯旋归日,再贺吾皇。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克夷门外,千军万马带着嘹亮的战歌,以义无反顾的姿态飞驰而去,带起滚滚烟尘,如黄龙一路向北,他们将在兀刺海城汇合五万蒙古大军,然后翻过阴山,越过瀚海,出漠北,涉北海,展开一场波澜壮阔、注定将永载青史的的远征。

    秦元1870年3月,上帝之鞭就这样再次挥出了!

    秦牧回到银川城,立即招集司马安、顾君恩等大臣,对西北边军的的驻防重新作部署,并适量减少边境的驻军,同时把马永贞、蒙轲等重将调回朝,正适实施改良版的更戍法。

    所有驻军将领将实行定期轮换,防止军中将领日久根深,尾大不掉,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稳定。

    随着六九式燧发步枪开始逐步装备各军,秦军的作战模式与冷兵器时代已经大不相同,更戍法所造成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对秦军的战斗力影响将不会很大。这也是秦牧敢于定期换将的原因。

    宋代的更戍法,是各地驻军也不定期轮换,耗费巨大。

    现在大秦的更戍法,主要只是轮换将领。

    至于各地驻军,则只有拱卫京畿的驻军,每三年与边军内外轮换一次,每次轮戍的兵力为三万人。

    这主要是保证拱卫京畿的驻军中,至少有三万人是剽悍善战的部队。

    避免象宋明中后期那种现象,京畿空有一二十万驻军,实则全部糜烂不堪,一但边军败了,京畿驻军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一触即溃。

    马永贞、蒙轲等秦军主要将领,本来就有心避嫌,毕竟历朝历代,开国大将在国家安定之后,都是要交出兵权的。

    谁不交出兵权,就算皇帝不说,朝中官员也不会心安,御史言官更不会放过你,到时众口铄金,便难有什么好下场了。

    因此更戍法的实施,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蒙轲、马永贞等人接旨之后,立即交出兵权,准备回南京当自己的国公爷。

    各地驻军的将领如何安排,主要由顾君恩这个兵部左侍郎草拟好名单,提交给秦牧和内阁辅臣商议后落实,此事便不再详述。

    宁夏行省重新回归大秦,由于战争的破坏,急需任命官员治理。

    秦牧与司马安等人商议之后,当即任命原延安知府莫清原为宁夏布政使,原鄜州同知为按擦使,命参将屈南为都指挥使镇守河套。

    至于被军队吃光了牲口的牧民,则内迁陕北、关中更种,部分直接安置到银川一带。

    安排好主官之后,秦牧才班师回长安。

    在经过绥德时,秦牧意外地听说先秦大将蒙恬墓在县城西面大理河畔,于是停驾,亲到蒙恬墓前祭祀,并手书“秦国大将蒙恬墓”命人刻碑立于墓前,手植青松六株于墓侧。

    始皇帝统一天下后,派蒙恬率兵30万与监军扶苏驻守上郡,修直道、筑长城,逐匈奴,战功卓著。

    但秦牧毕竟贵为天子,如此大张旗鼓地祭祀一名先秦大将,起初还有些人不明其意,等看到班师的将士的眼神时,才明白皇帝的深意。

    天子此举,既是对先秦大将的悼念,为冤死的蒙恬正式平反昭雪。也是对现在的秦军将士的勉励。

    潜台词就是,天子对先秦将领都能此厚待,如果各位将军立下功劳之后,天子还会亏待你吗?

    另外,秦牧也是借机,变相提高武将的地位,宋明之后,武将的地位极为低下,秦牧希望改变这种现象。祭祀蒙恬,就是要释放出这样的意思。

    *****************************

    ps:求推荐票!

    (。。)

第884章 佛道() 
首;发;地;址;小;说;

    ******

    秦牧班师回到长安后,官民自然少不得一番庆贺,秦牧再次举办了太庙献俘,不断推高自己的威望,为即将展开的司法改革做铺垫。

    纵观历代守成之君,因为威望不足,处处受朝中大臣牵制;因此要推行什么改革,总是阻力重重,要嘛推行到一半就妖折,要嘛干脆胎死腹中,两千年来,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

    因此集权是必须的,此时大秦周边已经没有什么强大的敌人,国内民生也一派欣欣向荣,秦牧的文治武功为天下景仰,威望达到了最高点。

    前期用无罪假定造势,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大秦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经编撰完成了。

    因此秦牧决定不再等,挟大胜之威,立即推出考虑了近半年的司法改革。

    首先第一步,是对各州县的同知、县丞进行培训。

    每个省在省会设立培训点,让这些官员集体学习《大秦律》,同时挑选一些判案经验丰富的官员,给他们授课。

    等考核合格后,立即回去接手各州县的司法审判权。对于那些实在不适合搞司法的官员,则予以调职。

    此举是采用了司马安的逐步分化之策,把本属于地方主官司法权剥离出来,分到副职手上。

    这样反对的声音立即少了一半,至少这些同知、县丞作为受益者,是坚定支持司法改革的了。

    但是圣旨一颁布,还是引起了天下官员一片哗然,这一点秦牧有心里准备,只要不反,哗然就哗然吧,过阵子各种声音总会平息的。

    武英殿里,秦牧招来夜不收指挥使黄连山。屏退左右之后,对他说道:“连山啊,这阵子你们要严防监控地方主官,防止不测,明白吗?”

    “臣遵旨。”

    “重点监控那些上下串联,反对司法改革最激烈的官员,你给朕好好查一查,若有违法之事,尽快搜集他们违法的证据递上来给朕。”

    “是,陛下。”

    秦牧已暗暗决定。为了推行这项重大的司法改革,将不惜动用夜不收,象朱元璋一样,弄个诏狱,把那些反对最激烈的官员给打掉。

    随后,秦牧大举犒赏凯旋的有功将士,进一步赢取军方的拥护。

    为了更好地控制局势,秦牧犒赏过大军之后,立即让苏谨做好班师回南京的准备。去年从南京调遣北上的几万大军。将一起随御驾返回南京驻地。

    这数万新胜之师护送御驾从西京返回南京,必是浩浩荡荡,对沿途的官员也是一种震慑。

    回南京之前,秦牧让佛道两家。做了一场盛**事,为大秦的先皇考祈福,以尽孝道。

    这实际也是变相的抢占道义的制高点。

    在这个时代,孝之一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各朝多以孝治国,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挑战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