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明 >

第451部分

乱明-第451部分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嗣昌估算一番,得出了一个数字:林纯鸿明年的收入不会低于一亿五千万圆!

    如果林纯鸿还像今年一般缴纳起运,朝廷也会从中得到三千万圆。

    而今年,山西、北直隶、山东、河南数府,起运合计不过才三百多万圆。

    万一林纯鸿不愿意再缴纳税收,朝廷的崩溃就在旦夕之间。

    数字冰冷,反应出的事实非常残酷,让杨嗣昌的心凉了半截。他将陈奇瑜唤来,将刚才自己估算的数字摆在了陈奇瑜面前。

    末了,杨嗣昌长叹一口气,道:“本想着,朝廷让出部分权力,将荆州逐步融入大明朝廷中。现在看了这些数字,本阁才算明白,林纯鸿能忍住不对朝廷下毒手,已经算是大明的列祖列宗保佑了!”

    陈奇瑜扬州之行后,就已经模模糊糊地认识到这点,平日也经常自个琢磨,现在见杨嗣昌心情灰败,忙劝道:“杨阁老切莫灰心,现在阁老是大明朝廷的支柱,若阁老失去了信心,大明朝廷还如何维持?”

    杨嗣昌苦笑道:“有点蚍蜉撼树、螳臂当车的感觉。”

    “不知阁老想过没有,从大明银行开始,林纯鸿似乎就铁了心抢夺大明中枢的权力。后来成立理商司、招投标司,只不过属于步步为营,稳步推进而已。下官闲暇时,也在思索,林纯鸿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难道想把大明朝廷融入荆州的体系中?”

    “大明朝廷融入荆州体系?”杨嗣昌吃了一惊,摇头道:“这不可能吧,若不使用武力,至少皇上就是绕不过去的坎!”

    陈奇瑜咬了咬牙,拱手道:“阁老,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还请玉铉直言!”

    “林纯鸿可能并不想绕开皇上,只是打着以威福还主上的主意。否则,以林纯鸿的财力、军力,可远远不止三分天下有其二啊!”

    以威福还主上,说穿了就是将皇帝架空,这个典故,杨嗣昌非常熟悉,他锁着眉头,沉思半晌,重重地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

    “大明之祸,应该从万历怠政开始……”说到这里,陈奇瑜陡然顿住了话头,两只眼睛不由自主地左右张望,颇为紧张。

    杨嗣昌断然道:“毋须讳言,玉铉继续说。”

    陈奇瑜再次鼓起勇气,道:“亭林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言道,权力应该按照属性划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而不应该按照团体来划分。下官拿着隆庆后的事实验证,果真如此。权力按团体划分,面临的永远是无休止的争斗,这种争斗最伤国本!”

    杨嗣昌脸色凝重,足足思索了一刻钟,方才开口道:“若真正实现以威福还主上,内廷权力自然消解,所有权力皆归属外廷。以外廷的现状,玉铉可有半分信心相信外廷能把事情做好?”

    陈奇瑜道:“外廷指望不上,林纯鸿搞的一套体系,还是指望得上的。”

    陈奇瑜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在保留大明国祚的前提下,让朝廷融入荆州体系中,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荆州的执行力、理念,怎么看都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哪想到,杨嗣昌异常坚决地摇头道:“指望不上!”

    陈奇瑜大惊,问道:“若荆州都指望不上,放眼天下,又有谁指望得上?”

    杨嗣昌将前段日子的思索心得和盘托出,直接指明:荆州尚未形成稳固的官制,按照现在的惯性,必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陈奇瑜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见杨嗣昌言前人未所言,当即拱手道:“阁老眼光长远,下官不及远矣!”

    杨嗣昌道:“若荆州真能理顺官制,形成稳固的体系,本阁必不贪权恋位,迎林纯鸿任首辅之职。即便冒天下之大不韪,又有何惧?”

    陈奇瑜心情激荡,道:“前段日子,南雷先生在信中与下官言道,荆州轻视儒学、礼教,唯务实务,长此以往,可能会削弱华夏文明之内在禀赋。更令人忧惧的是,荆州四处扩张,足迹远至数万里之外,若不小心应对,恐重生安禄山、史思明之祸也!”

    “亭林先生、南雷先生,可当华夏脊梁的赞誉!”杨嗣昌高度评价了顾炎武和黄宗羲,复又沉默下来。

    陈奇瑜将杨嗣昌的话放在心里默了又默,忽然灵光一闪,问道:“阁老将杨一仁调任为吏部侍郎,可有将大明官制与荆州官制融为一体之意?”

    杨嗣昌点头道:“有这个打算,暂时还未想到其他的办法,只能先走这一步。”

    陈奇瑜叹服:“阁老这是未雨绸缪。林纯鸿在乡村搞的那一套,把县、府两级官府全部架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恐怕林纯鸿现在也在琢磨着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

    杨嗣昌苦笑道:“真想把林纯鸿请来坐在这里,问问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

    杨嗣昌和陈奇瑜在琢磨林纯鸿,林纯鸿也在琢磨杨嗣昌。

    包哲东升任工部侍郎,杨嗣昌固然有觊觎钢轨路技术的企图,也有将荆州一帮熟悉工程建设的小吏引入朝廷的打算,这点,林纯鸿还是看得比较明白的。

    至于后来包哲东折腾出招投标司,显然出乎杨嗣昌的意料,不过,杨嗣昌整体上还是乐见其成。

    至于杨一仁调任吏部侍郎,这里面的内涵就比较丰富了。

    林纯鸿不太确定,杨嗣昌是否有统和大明、荆州官制的打算,因此,也无法做出具体的反应。

    当前,荆州控制区域内,朝廷官员及荆州官员并存,确实比较尴尬。林纯鸿还未想出十全十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说,荆州辖内的机构运转还算正常,就把这事一直拖了下来。

    事实上,林纯鸿一直有意识地选拔朝廷官员,若这名朝廷官员真有能力,林纯鸿不介意往他身上压担子。

    这时,官员的倾向性已经不重要,毕竟,各县、各府的架构已经完善,非一人或者数人能改变大势。

    这类人,大体上都和熊文灿、马世奇、包哲东等人差不多,没有赋予担子时,混吃等死、风花雪月,或者搞一些歪门邪道,争权夺利,一旦融入荆州的体制,则依托着荆州高效的治理体制,发挥出他们应有的能力。

    这也从侧面证明,科举选士选出的并不是书呆子,这帮举人、进士的智商都堪称一时之人杰。

    能不能把科举选士与基层选吏完美地结合起来?或者打破吏与官之间的天然界限?

    林纯鸿在苦思。

    正当林纯鸿彷徨无计时,忽然宋应星汇报,百里洲八亩滩的蒸汽抽水机调试完毕,已经投入实用。

    林纯鸿大喜,立即招呼张道涵、朱之瑜、李崇德一同前往百里洲。

    张道涵等三人着实想不通,为何林纯鸿对一抽水机这么关注,甚至让三名阁幕使联袂观看。

    于是,他们都以手头事多推托。

    林纯鸿非常坚决,将三人强拉上船,望百里洲而去。

    离八亩滩还有老远,众人就遥遥望见,东边冒出浓浓的黑烟,比狼烟还要浓。待走得更近,机器的轰鸣声迎面而至。

    这声音林纯鸿听得如痴如醉,却让张道涵三人忍不住皱眉。

    更近了,高高的烟囱出现在众人面前,烟囱之下,便是巨大的锅炉。锅炉圆圆黑黑的,附近有两个工人正在往炉子里添加煤块。

    锅炉旁边,有一系列的连杆、齿轮、气缸、阀门等物,共同组成了蒸汽机,带动抽水机工作。

    看来,宋应星等一帮工程师最终摒弃了汽轮机的模式,转向了活塞式。

    蒸汽机旁边,抽水机飞速旋转,如手臂粗的粗管,哗哗地冒着水,将湖水抽往长江中。抽水机不是当初效率低下的阿基米德抽水机,已经经过改进,变成了泵式的。

    林纯鸿异常兴奋,东看看,西摸摸,间或扯着嗓子问宋应星几句话,就连煤块燃烧后的粉尘落满了全身也不在乎。

    张道涵和李崇德避得远远的,倒是朱之瑜模模糊糊认识到这东西的好处,伴随在林纯鸿左右,盯着飞轮不知道在想什么。

    眼见得林纯鸿没完没了,张道涵走近,扯着嗓子吼道:“两个工人挥汗如雨,烧了大堆的煤,只抽了这么点水,属下观之,一头牛拉着转圈抽水,效率也比这玩意高!”

    林纯鸿一想,还真是如此,足足有一间房子这么大的蒸汽机,效率的确不如一头牛。

    林纯鸿把嘴凑近张道涵的耳朵,吼道:“婴儿刚出生,能有什么力气?”

    ……

    重奖,绝对要重奖!

    一帮参与设计、制造蒸汽机的工程师们迅速发家致富,羡煞旁人。

    林纯鸿想着把蒸汽机装到钢轨路上。不过,他稍稍琢磨一番,便哑然失笑:“这玩意自己这么重,装到车厢上,恐怕连自己都拉不动,还拉什么货物?看来,蒸汽机会首先用在船上,随着热转化效率的提高,方可在钢轨路上应用。”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工程应用的规律,任何人都违背不了。

第六百五十五章 平叛令() 
崇祯八年正月,蔡明山率领骁卫营随林纯鸿至广州,旋即挥兵东向,剿灭为害广东、福建、江西多年的土排瑶。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后奉林纯鸿之命,兵驻惠州,扩编为骁卫军,维持广东的稳定,从西面保持对郑芝龙的压力。

    林纯鸿、周望给骁卫军下的判语就是:战绩不显,劳苦功高。

    蔡明山、韦悦翔一样,来自大田千户所,他从小在山里长大,长大后又在山里伐木,领军之后,又经常在广东北部的丛林中与土人作战。

    广东湿热,气候与安南差不多,夏季时面临瘴气的威胁。好在医学院专门试制出针对瘴气的草药,战士们并未因为瘴气非战斗减员。

    当林纯鸿、周望试图对安南开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骁卫军。

    崇祯十三年九月,蔡明山接到都督府军令,由惠州移师广西思明府,开始专门进行丛林战训练。

    十三年十月,龙虎军团漂洋过海,由济州岛移驻广州。

    当月,西洋舰队派遣十二艘二级战舰组成绥靖舰队,协同缉私队巡视安南沿海,以打击海盗为名,对所有出入安南的船只登船检查。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南洋的局势,骤然紧张。

    都督府骤然繁忙起来,各路情报不停地汇总至都督府,各条命令如流水一般,传往两广。

    仅仅只是处于拟定总体战略阶段,都督府就繁忙至斯,由此可见,战争确实是最高级别的政治活动,也是最为激烈的政治活动。

    利用莫敬宽,减少军事、政治阻力,已经成了林纯鸿及都督府的共识。正当林纯鸿及都督府围绕着莫敬宽制定总体战略时,忽然收到了黄宗羲的拜帖。

    林纯鸿敬重黄宗羲这样的大儒,自然不会怠慢,忙将黄宗羲迎入星拱楼。

    寒暄已毕,黄宗羲开门见山指出,征讨安南,宜以平叛为名,不宜打着莫敬宽的旗号。

    林纯鸿大奇,问道:“一月前,本候收到南雷先生的信,南雷先生对荆州四处用兵非常忧虑,惟恐此举削弱华夏文明的凝聚力,为何今日反而力主纯以武力平叛?”

    黄宗羲道:“秦朝时,始皇帝令屠睢南征,将安南纳入华夏统治序列中,历经汉、隋、唐千余年,安南已与两广并无多大差别。至五代十国、北宋时,安南建立丁朝,方才脱离华夏。经宋、元两代,至大明永乐年间,置交趾布政司,安南重归华夏旗下。后来宣德年间,大明军队从安南撤退,方才建立宗藩关系,维持至今。也就是说,安南脱离华夏直辖,至今不过两百年。”

    “两百年时间,还不足以让安南自立一套,其文字、礼制,皆师从大明,甚至连安南北边的口音,与广西差别也不大!”

    “江陵侯想利用莫敬?莫敬宽,固然有减少阻力的好处,却在无意中承认,所谓的黎朝、莫朝都是合法的,这无疑会让安南的野心家误解,一旦他们反抗,让大明觉得辖制安南不划算,就会再度承认所谓的宗藩关系。这无疑为今后留下了隐患!以平叛为名,现在多费点力,可永绝后患。”

    林纯鸿大悟,道:“幸亏南雷先生提醒,否则误了大事。”

    黄宗羲道:“正所谓主孰有道、师出有名,孙子主张慎战、非战、止战,其精髓早已融入儒家经典之中。研习儒学,可谓吸取华夏文明精髓的捷径……”

    林纯鸿见黄宗羲将话题往儒学方向引,忙打断他的话,道:“本候素来重视儒学,行知书堂设立儒学,便是明证。只是行知书堂缺乏如南雷先生般的大儒,不如南雷先生至行知书堂屈就?”

    黄宗羲暗叹了口气,心里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