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当代-2006年第4期 >

第77部分

当代-2006年第4期-第77部分

小说: 当代-2006年第4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皇帝嚎啕大哭的那一刻,他的大臣们已经看清了这个号称天纵圣明的政治家,骨子里毕竟还是生长于深宫之中妇人之手的贵公子。虽然聪明无比,但是毕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风霜磨练,缺乏承担大业梦想的坚韧顽强。包括李渊在内的诸多贵族已经摸透了杨广的底细:起兵的时候已经到了,看来皇帝又可以轮流做了。杨玄感失败,是因为第一个出头的椽子必然烂掉。但是,如果是第二个第三个,那可就不一样了。 
   
  十八 
   
  在命运的一次又一次打击下,杨广的性格中的负面因素暴露得越来越多。 
  大业十二年元旦,大隋朝堂上已经见不到一个外国使臣了。这与大业五年诸国使臣云集洛阳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甚至各地的官员来得都很少,原因是各地农民起义阻隔,许多大臣们没法赶到首都。这是杨广过的最冷冷清清的一个年。 
  眼看着自己竭尽全力辛苦建立起的雄伟大业像个豆腐渣工程一样稀里哗啦地倒下,杨广的心气也随之散了。 
  事实上,虽然东征高丽失败,但是杨广的命运还远远没有到灭国的边缘。农民军的战斗力相当有限。虽然号称四十八家之多,但他们一直没能联合起来,甚至都没有能力出省作战。如果杨广潜下心来,痛定思痛,励精图治,力挽狂澜,他还是有能力在政治高层闪展腾挪。只要能防止贵族们纷纷起兵,维持住帝国政治的平衡,隋军还是有能力消灭各地农民起义的烈火。这样,虽然大业已去,但是他毕竟还能安享富贵尊荣,在历史上以平庸之主收局。然而他却没心思去做这些了。 
  他原本是一个极其心高气傲的人。他的自我期待是一个将要绘出世界上最完美图画的绝世艺术家。因此,当这幅图画失败了,他怎么还有兴趣在它上面修修补补,把老鹰改画成一只乌鸦,以求卖几个钱花花度此一生? 
  艺术家的性格决定了他将走极端。不做最好,就做最坏,他唯一忍受不了的是平庸。他,一个原本打造传世金碗的大匠,此时不屑于去做为金口奔忙的锔碗工。做不了千古一帝,他也没有心情去做一个辛苦维持的平庸帝王。 
  因此,在眼看天下分裂,自己在皇帝排行榜上不可能有名次之后,杨广有点破罐破摔了。命运已经不是原先许诺给他的命运,前途也已经不再是预想的前途,他对上天从感激变成了报怨,他像一个没有要到糖吃的小孩子一样躺在地上,不想起来。在大业十一年雁门被围之后,我们看到他与以前判若两人。连续的打击使他那贵公子娇嫩的神经受到了不可避免的伤害。从大业八年以后,杨广“每夜眠,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摇抚,乃得眠。”他对治国有点心不在焉。大业十一年前,他每天上朝,每日都在处理公务。大业十一年后,他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虽然天下越来越乱,他自己也危在旦夕,他却鼓不起心气去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他对政治越来越松懈,越来越放任。甚至,对自己的生命,他也有点三心二意,不那么周密地去考虑。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原本不喜欢饮酒的皇帝领略了美酒的好处。他下诏命各地官员供献本地名酒,自己一一品尝,定出高下。他醉酒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一次在长乐宫独饮大醉后赋了一首五言诗,诗文今已失传,只留下最后两句: 
  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 
  杨广已经不再是那个双肩担起大业,只手擎起乾坤的杨广了。“气可鼓不可泄”,心气已消的他放弃了自我,投身到无边无际放任自流中,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听任生理欲望控制自己、填充自己、遮蔽自己。既然命运是由上天控制,既然上天说给就给,说不给就不给,那么一切由上天决定吧!他其实是在向上天撒娇。在冥冥中,他还期望上天那神秘的力量什么时候能再光顾他,把他推出失意的泥淖。 
  眼看着皇帝越来越颓废,政治越来越混乱,昔日贵族们摩拳擦掌。从雁门之围后,北方草原上的马匹价格一路飙长,以唐国公李渊为代表的各地贵族纷纷招兵买马。大业十三年,他们感觉时机已经成熟,隋鹰扬郎将梁师都、马邑富豪刘武周、金城富豪校尉薛举、唐国公李渊、武威富豪李轨、萧梁子孙萧铣、江都通守王世充等手握重权的大臣不约而同,纷纷起兵,割据一方,众多世族亦加入其中。 
  在闻听昔日贵族全部起来后,杨广的意志完全崩溃了。一直到死,杨广都认为他的真正敌人不是农民起义军。这些农民军不过是贵族们政治游戏的前奏和引子,真正的政治军事方向,最终还是得由贵族来把握。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隋末三支实力最雄的农民军都难以和这些贵族军阀相抗衡,一旦交锋即土崩瓦解,最终还是贵族们得到了传国宝鼎。 
  杨广深知大势已去,不过他还不想死。他决定南逃。毕竟他即位前曾经在江南经营了十年,别处烽火四起,这里还算安静。做不了千古一帝,那么就干脆在秀丽的江南风光中了此一生吧!在国家一片混乱,大势岌岌可危之时,他却调集十郡数万兵力,在江苏常州一带为他建造宫苑,周围十二里,内为十六离宫,虽然比洛阳宫苑规模要小,但“奇丽过之”。 
  到过江南之后,杨广一头钻进离宫之内,万事不管,整天饮酒为乐。他把他的过人的聪明用来发明各种新奇的玩法上,其中最有名的一种玩法是广派宫人四处去抓萤火虫,得到数斛之多,装于布袋之中,夜里外出游玩时一齐放出,“光遍岩谷”,十分瑰丽。他命官员大量为他进奉民间美女,分为百房,每天由一房做主人,饮酒赋诗,以为笑乐。在天下水深火热之际,别人都是强颜欢笑,只有皇帝似乎真的乐在其中,诗酒会中,他做了数组颇为清新雅致的小词,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如下: 
  求归去不得,真成遭个春。 
  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在生命最后阶段的杨广内心其实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这个残缺的、不完美的、与自己的期望已经大相径庭的生命让他不再珍视,另一方面,他体内的欲望却依然强盛,他的感觉依然敏锐,他对生活中每一点滴的甜美都依依不舍。那个励精图治者变成了及时享乐主义者,他把自己剩下的生命目标定位为体验快乐。他经常“在苑中林亭间盛陈酒馔,命燕王与钜、皛及高祖嫔御为一席,僧、尼、道士、女官为一席,皇帝与诸宠姬为一席,略相连接,下朝之后即从之宴饮,更相劝侑,酒酣肴乱,靡所不至,以是为常。杨氏妇女之美者,往往进御。皛出入宫掖,不限门禁,至于妃嫔、公主皆有丑声,帝亦不之罪也……” 
  不饮酒时,他常穿起短衣短裤,策杖步游,遍历台馆,细斟细酌每一处景致,直到天尽黑才止,“汲汲顾景,惟恐不足”。他知道,命运留给他体验这个世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那把在长安时候就一直放在案头的名贵铜镜他带到了南方。他有时依然会揽起它。虽然已经五十岁了,可是这个人头发依然乌黑,眼睛仍然明亮,与众人相比,仍然是那么出众!很显然,这个与众不同的生命依然会以与众不同的形式抵达终点。他对着镜子,自言自语道:“好头颈,谁当斫之!” 
   
  十九 
   
  虽然时刻准备着死,但说实话,当自己手下的卫兵闯进寝殿时,杨广还是感觉有点吃惊。 
  他的禁卫部队实在是等不下去了,他们不得不叛变。来到江南后,大臣们屡次试图劝谏杨广振作起来,就像前些年那样励精图治。那样他们还有可能重新控制住局势,大臣们的前途和命运还有可能重写。他们相信杨广有这个能力,也相信天下大势还有可为。 
  他们弄不明白皇帝为什么如此颓唐。他们百般劝解,皇帝无动于衷,仍然沿着自己的方式,以加速度向灭亡滑落。皇帝对生命不感兴趣,他们可不想做殉葬品。在彻底灰心了之后,他们终于痛下决心,除掉这个成为累赘的皇帝,自救图存。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四日,全副武装的卫队闯进宫中,把杨广从床上拉起来。他们牵来一匹战马,令杨广骑上,把他押去朝堂。 
  睡眼惺忪的杨广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显得紧张。他看着那匹战马,问道:“这是谁骑的马?马鞍子太破了,我怎能乘坐,给我换一副新的!” 
  昔日的侍卫给他找出了宫中最华丽的一只马鞍换上,他才上马。在朝堂之上,叛军召进刽子手。看着刽子手手中的刀,杨广喝道:“无知小人!诸侯之血入地,尚要大旱三年,斩天子之首,你们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拿毒酒来!” 
  昔日的部下乐于执行天子最后的命令,他们四处去寻找毒酒。但是不巧,找遍宫中,也没有找到。人们只好给了他一根白绫。 
   
  二十 
   
  杀掉了皇帝,人们这才发现,把他埋到哪里是个问题。自秦始皇以来,历代皇帝都在即位不久即耗费巨资,给自己修筑巨大坚固的墓地。只有杨广,虽然耗尽举国之力修筑了各项留传千古的大工程,却一直没有腾出时间修自己的墓地。在励精图治的时候,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到“大业”上了。 
  武德年间,继承了大隋江山的李渊和他的大臣们感觉应该给杨广总结一下。他们送给了他“炀”字做为谥号。不过他们对于前主人的感情毕竟是复杂的,这一个字无法完全表达。他们从江南离宫的一个套院里找到了杨广的尸体,把他改葬到了扬州雷塘。之所以选择这里,也许是因为他修建的大运河(邗沟)正在此处静静流过。长眠在大运河畔,静听河水轻轻拍岸,人们希望奔忙了一生的他能睡得安稳。 

2006年第三站读者来信选登等
  “《当代》文学拉力赛”2006年第三站冠军揭晓 
   
  经过本刊读者Email、传真及电话、信函投票,长篇小说《香水》荣获2006年第三站“《当代》最佳”称号。 
   
  “《当代》文学拉力赛”2006年第三站读者来信选登 
   
  路永春 
  本期两部长篇题材不同、风格有别,但各展风采、各具魅力。根据作品展现的艺术氛围、语言的文学质地和个人的阅读偏好,我首推具有悲剧美特征的《傩赐》。此篇结构虽然简明但视角敏锐、细节充实、氛围浓郁、内涵丰厚。人物虽然不多但个性鲜明、丰满生动、富有神韵,特别是秋秋的艺术形象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灵魂深处潜藏着真善美的秋秋所遭遇的痛苦深渊和人性摧残令人揪心难过,这种阳光下的罪恶发人深思。小说形象化唯美化的语言与人物的心理轨迹和自然景物有机地契合在一起,毫无游离之感,弥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诗的韵味。小说中的“雾”和“白太阳"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性意蕴悠长。小说的结尾有弹性、耐品味,对残酷现实的拷问反思和人生意义的追寻探求跃然纸上,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作者以炽热的思想感情和博大的人文情怀关注社会底层生存状态的平民化写作姿态在当下尤为可贵,值得赞赏。本期《往事》和《直言》栏目的篇章也精彩纷呈,具有阅读价值。我感觉本期刊物比较纯粹精美,整体水平很高。 
   
  赵悦 
  《傩赐》的作者以流畅的文字、形象的刻画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社会听来匪夷所思的故事。但读后却使人产生了震撼。《傩赐》将人性最本质的一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书中的三个兄弟为了生存抛弃了文明社会的特征,互相争斗。但当老二受伤后兄弟三人之间表现出来的手足之情却让人感动,使读者看到了人性克服了原始欲望后的光辉。现代社会人们受到各种欲望的诱惑,经常被利益所控制,《傩赐》正是告诫我们要互相关爱、和谐生活,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永远传承下去。 
   
  李宁 
  《香水》实在太棒了!写得真好!现在的媒体把警察写得跟坏人是警匪一家的,我对目前国内的警察也一直戴着有色眼镜,觉得公安队伍里的杂质太多,太多违法犯罪的事都可以用钱解决,直到《香水》的出现,原来警察叔叔们还有这么不同的一面,也许平时的公安干警报道或者纯洁得像天使,或者生活极为节俭,这种新闻报道我是不相信的,这只是一种宣传罢了,通过《香水》才知道有这么平凡的一面,我投《香水》一票,真的写得很棒! 
   
  郭其昌 
  《傩赐》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中国最深远的根里去,这虽是一种草根的东西,但有时我们除了草根,又还能有什么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