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当代-2006年第4期 >

第78部分

当代-2006年第4期-第78部分

小说: 当代-2006年第4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傩赐》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中国最深远的根里去,这虽是一种草根的东西,但有时我们除了草根,又还能有什么呢? 
  我也喜欢她的那种语言,淡淡的诗化的语言,写痛不言痛,但却让人痛到无语。 
  还有她的故事结构也比较巧妙,这种做法也许对于高手来说是个“小技”而已,但对于许多读者来说,称得上是负责。 
   
  陈剑宏 
  苏岩,一个可怜的小警察。 
  长篇小说《香水》,把一个小警察的命运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忽儿抛到荣誉的顶峰,享受着光环和鲜花;一忽儿跌入无边的深渊,先是接受纪检委的调查,交代所谓“警察与妓女上床”的事情,后来他假装“艾滋病”后,人们见了他像躲避瘟神一样,唯恐不及,见他打一个喷嚏都严阵以待、胆战心惊。在这个过程中,苏岩饱尝了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准丈母娘”杨云更是给他上了极其生动的一课,因为女儿连着母亲的仕途,苏岩从“流氓”到“准女婿”的飞速转变,体现了深谙人际关系之道的牛志新的老谋深算。 
  正是作家扎根警界,才可能把如此丰满的人物形象奉献给大家,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冲击,小说把苏岩对死刑犯滕锁荣和诈骗犯毕仁的最终关怀,和见了刘耕地、杨云之辈的诚惶诚恐,描写得毫发毕现,真实地再现了一位刑警队长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作品从多个角度再现了公安干警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又表现了人文关怀的善良心灵。刘芳的离去,并不代表一个苏岩永失真爱,而是许许多多的姑娘对人民警察敬而远之,不敢与其相伴一生,从侧面烘托了人民警察工作的危险性和繁重性。留给他们回味的只是姑娘身上未曾散去的“香水”,淡淡的,给人以无限的留恋和怀念。 
  小说对刘芳由极端懦弱无主见到518房间主动献身这一环节,缺乏深入刻画,显得有点突兀;另外,对牛志新的阴险圆滑,缺乏细致入微的描写。 
   
  郑伟才 
  我比较偏爱程琳,我喜欢他叙事风格,简洁,干练,故事性强,尤其是他的职业范围优势,令人羡慕,没有真实的生活,是很难编出来的,当警察是我的梦想,不觉间已三十而立,还是距离梦很远,而程琳给了我们一些寄托,感谢!太谢谢了!我想让他看到我们这些“粉丝”很支持他,呵呵…… 
   
  徐宇伟 
  2006年的《当代》第3期已经阅读过,心中的冠军是《香水》,理由如下:人物丰满,刑警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情节不落俗套,结尾出乎意料,掩卷令人深思。 
   
  仇长义 
  第三期《当代》不知为何没有了张宏杰的系列文章?每期我都急切地等待着他的新篇,的确视角独特,立论深刻,不同凡响。 
  此期《往事》栏目中的《南国“就食”》、《一个人的十四年》披露的是现、当代文坛名人的往来恩怨,读来颇为新鲜;《直言》栏目的《与领导关系密切的花荣》也眼光不凡,值得一读。 
  两部长篇小说较之一、二期的《笨花》、《第九位寡妇》逊色多了,虽然题材现代,但缺乏深刻回味。 
   
  苑志强 
  程琳的“非常刑警”系列小说可谓自成流派,那种案件加言情的老路和模式已经使此类题材很难写出精彩,从《香水》中人们读出的是很大的不同。《香水》首先以情节和故事取胜,程琳以他的体验设计了良好的叙事动力,使情节的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推进。故事的悬念设计、情节的环环相扣、事件的转折和回环,都使作品险象环生、扣人心弦。在注重小说文学性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故事性的设计塑造,把一个故事讲述得引人入胜绝对体现作家的功力。对小说故事性的坚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传统本色的回归。以故事取胜的优秀作品实在太少了,过多文笔的比拼、过度复杂手法的运用都使小说读起来越来越艰涩和耗神,描写真实故事、再现真实故事、塑造真实故事看来是小说永远的生命力。从职业刑警苏岩塑造上,也看到小说人物个性化对于小说的价值所在。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故事和情节也失去了应有的载体和依托。程琳小说的语言极其通俗、浅白、质朴、自然,近乎原生态的语言、甚至是方言俚语的运用,使《香水》极度写实,充满生活化气息,这是文学作品普及的有利条件,体现了文学规律对作家生活积累和体验的要求。远离生活、排拒日常、疏远民众、漠视底层的美女写作、贵族写作、商业写作等所谓潮流,越发走向文学本真的反面。 
  我理解的王华作品是选择了一个反文明反道德的主题,作者在表现蒙昧、原始、落后中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作品的时代特征似乎弱化,但作者的对作品的把握已经渐入佳境,其文学功底另人刮目相看。把两个不同风格的长篇排在一期,让读者过足了长篇瘾,值得称道和提倡。 
  《直言》、《往事》的作品文化内蕴大大增强,这种体现文化思考、历史反思、人生叩问的大家风范的文化随笔、文化散文力作也是《当代》实力的印证和体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