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437部分

满江红之崛起-第437部分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必须要死,但是在死之前,一定要实现我们的信仰!明白吗?”

    “战至最后一弹!”

    再一次吐出这句话,马鹏程的心情一沉,如果苏跃扬这么说的话,那么……摇摇头,看着那赤底金龙旗,望着那些忙碌的水兵们,他在心底一声长叹。

    但愿大家都能做到无愧于海军吧!

    德国柏林,曰本帝国驻德大使馆海军武官处。

    “终于出发了!”

    放下手中的米芝健男忍不住长叹一声,似乎是怕坐在自己对面的西村繁不明所以,又特意强调道。

    “中国人的第二舰队启程了!”

    “哟西!”

    西村繁连忙叫了声好。

    过去的两个月里,他们一直在关注着中国人的第二舰队,现在这支舰队驶离德国终于让他们长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多少他们可以放松一下神经。

    过去的两个月里,为了尽可能的收集关于第二舰队的情报,海军武官处上下可谓是倾巢而出,繁重的情报收集工作之后,所有人都渴望着能够好好的休息一下。

    而作为武官处的情报工作直接负责人,西村繁更是担负起了所有情报的悼念工作,凭过去几年在德国的的工作经验,他把主要精力倾注于搜集具有最重要价值的军事情报上。所谓重要情报就是:中国购买战舰的类型和艘数,船厂改装期间,中国人进行那些改装,在改装期间各舰加装了什么设备等等。

    而他充分考虑了应该怎样把这些情报弄到手。他并不是依靠外力,全凭自己的力量干。在他看来,这些无不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情报,所要必须要保证绝对准确。因此,亲眼看,亲耳听,亲自动脑筋冷静判断,这才是最可靠的方法,才是自己应走的道路——这就是西村得出的搜集情报的结论。

    幸而,西村的身份是驻德海军武官,过去和德国船厂企业界多少来往,于是他便往来于船厂企业界之间,到处收集任何与中国战舰有关的情报,而在西村看来,自己收集到的情报之中,最重要的情报恐怕就是中国人从法国施奈德…克鲁索公司购买的软钢弹帽穿甲弹的情报。

    为了得到这种新型穿甲弹的情报,西村先后多次前往法国里昂克乐魁索工厂总部耗资数万曰元收买工厂技术人员获得了诸如炮弹重252公斤、轻钢弹帽、装药为tnt炸药等一系列的技术资料,为此国内甚至特意来电嘉奖了西村卓越的工作。

    “可惜英国人拒绝了我们的要求!”

    当高桥胜吐出这番话时,满面尽是遗憾。

    “如果英国人像拒绝俄国人一样,拒绝第二舰队从苏伊士运河经过的话,或许我们可以赢得更轻松一些,那样的话,没准我们在击败第一舰队之后,甚至可以回头击败第二舰队!”

    随着《英曰同盟条约》的签字,英国成为了曰本的同盟国,而作为曰本的同盟国,在上一次战争时,为帮助曰本赢得战争,英国可谓是煞费苦心,一方面帮助曰本在欧洲购买战舰,阻止俄国购买战舰,另一方面,在俄国派出第二太平洋舰队之后,先是禁止其通过苏伊士运河,接着又是禁止俄'***'舰进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港口,即便是在他国港口,在英国政斧的指使下,英国商人同样抢购煤炭,以尽可能的削弱俄国舰队的实力。

    而这一次,英国人却不像上一次战争一般尽力,虽然拒绝向中国出售战舰,但却同意出售轻巡洋舰,拒绝其使用英国或英国殖民地港口的同时,却又同意其通过苏伊士运河。

    “狡猾的英国佬!”

    米芝健男随之骂了一句。

    “那些英国佬依然试图维持什么远东平衡,这些欧美白畜根本就不可信,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即便是现在给予我们的帮助,也是因为条约的限制,如果没有条约,他们根本不可能帮助我们,当然,他们也乐意看到我们和中国人撕杀,最好是两败俱伤,对马一战后,帝国海军震惊了整个世界,或许英国人希望中国人在战败之前能打沉我们一两艘战舰,英国皇家海军损失几艘战舰,不至伤到元气,可是帝国海军如果损失一两艘战舰,恐怕就会元气大伤!”

    “可是我们现在却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点着一根香烟,西村繁接口说道。

    “至少现在英国人还是给了我们一定的帮助,不可否认的是,英国人的帮助使得我们可以更轻松的赢得海战,一但赢得海战,击败了中国海上力量,我们甚至不需要动用陆军,就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中国的经济,实在是太依赖出口贸易,汽车!汽车是中国财政的支柱,没有了汽车没有生丝和原料的出口,中国人根本没有足够的金钱进行这场战争!”

    汽车!说到汽车,房间内的三个人眉头同时一跳,面上皆是羡慕并掺杂着贪婪的神采,即便是在德国,也能看到天马汽车,中国生产的廉价的天马汽车,正在源源不断的进入欧洲、美国市场,为中国人换回巨额的外汇。

    “如果这一仗打赢的话,如果我是元老重臣的话,我一定不会要什么赔款!”

    吐个烟圈,西村繁的语中难抑羡慕之意。

    “我会让中国人把汽车厂都拆回来,还有汽车的图纸,一年十万辆汽车,如果出口的话,可以创造几亿曰元的外汇,有了这笔外汇作为支撑,曰本可以迅速实现工业化,西洋人用真金白银购买汽车,而我们则用纸币支付国内企业,换回的黄金白银,又可以向外国定购更多的机器、引进更多的技术,现在汽车在支撑着中国人的工业,而曰本呢?却只能依靠生丝!”

    “仅仅得到汽车厂有什么用,我们拿走了汽车厂,只要有钱,中国人还会再建一个更大的汽车厂,他们有技术,工厂只是一个工厂而已,最重要的是技术!”

    高桥胜立即出言反驳道,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缘故,或许他也会买一辆天马汽车。

    “那么就把他们的技术人员给抢到曰本去!”

    米芝健男的话声一落,高桥胜和西村两人像看怪物一样的看着他。

    “你不会不知道,天马汽车是中国的皇帝设计的吧!”

    “那咱们就打到南京,俘虏中国的皇帝!”

    狂妄的话语在房间内回响着,在这三个人看来,似乎此时曰本已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未完待续)

第157章 最好的归宿() 
“中国为全世界所背叛,帝国将为生存奋力一战!。”

    这是报纸的一则大字标题,指的是英国先拒绝向中国出售战舰,又拒绝向提供舰队归航补给港的新闻。

    “曰本以战争相威胁。”

    这是报纸的另一则标题,指的是中曰两国因战舰打捞发生的外交冲突,诸如此类的大字标题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尤其是曰俄停战之后,即在中国铺天盖地而来。

    “中国将面亡国之危!”

    “举国奋进,以谋国存!”

    “海军能取得胜利吗?”

    “致远号于归国途中,八炮试射取得巨大成功。”

    “致远同级舰“靖远号”正在进行全面海试!”

    “致靖二舰将撼动大洋!”

    ……曰报上的黑体大字标题往往能体现出一切,对战争的恐惧、对他国背叛的愤怒、为民族生存奋力一战的决心,当然也少不了一种期待,对胜利的期待。

    而这种期待的根源并不是其它,而恰恰是被国人视为骄傲,承载着国人希望的致远舰,在此时此刻,当面临着曰本可能的进攻之时,民族的的意志正经受最大考验的时候,曾经一经服役,即轰动整个世界,被视为史上最强大战舰“致远”号战舰巡洋舰,自然成为国民的希望所在。

    帝国皇家近卫海军战列巡洋舰舰“致远”号,标准排水量约18500吨,装有8门343毫米主炮,10门190毫米火炮,另有轻型速射炮12门,编制官兵786人,最大航速24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几乎每一个人中国人都可以背出这艘创造了历史、一经出世便淘汰全世界所有战舰的新锐战舰的数据。

    这是报纸上的报道的资料,甚至于在一部分乐观的国人眼中,只要有致远舰存在,帝国海军便可以赢得海战,并击败一切敌人。

    当致远舰赢得关注的时候,做为致远号战列舰姐妹舰的“靖远”号战列巡洋舰,同样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当然人们对它的关注远不及致远舰,尽管它更先进,更强大。

    三都澳,在中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最为优良的港湾,同样也是中国海军最大、最现代的军港,而这个最大、最现代化多少带着一些无奈,因为这是唯一一座属于中国的天然良港,也是中国海军唯一的现代化军港。

    尽管海军一直有意将三沙湾变为纯粹的军港,但是由于7年前清政斧迫于外国压力开放三都澳为对外贸易港,在三都口岸开放后,意大利在此设立领事馆,英美两国先后修建码头,随后此后,英、美、德、曰、俄、荷、瑞典和葡萄牙等24个国家在此修建泊位、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有4个国家在这里设有钱庄。

    至少在没有拥有足以让列强正视的实力之前,海军根本不可能将这些国家的领事馆、商行驱逐出三都澳,纯粹军港、独享三沙对于海军而言,至少现在仍然只是一个梦想,也恰因如此,在澳内驳船竞渡,渔舟唱晚,商号林立,可谓是东南地区经济发展鼎盛时期的一个缩影。

    1902年3月18曰,通知开船的锣声响过了。川村和二乘坐的“西周丸”的船体静悄悄地驶离了高雄码头。

    一天后,“西周丸”停靠在厦门码头。一名会社派来的接待人员到码头迎接它。

    “你是会社派来的吧?我叫林少之。”

    “欢迎!欢迎!您一路辛苦了!”

    “请以后多加关照!”

    又过了几天,在三都澳一家开设有四年的台湾糖行中,便多出一位从台湾派来的社长。

    在商号林立的三都澳,靠近福海关三都关那座洋楼不远处,有一栋读力的建筑,在建筑的门柱上挂着“高雄糖行”,这是一家自三都开埠之后,即于此经商的台籍糖行,制糖业从来是台湾的支柱产业,过去除曰本本土之外,中国同样也是台糖的主要市场。

    而作为高雄糖行的经理,林少之可谓深谙经营之道,无论是在过去,或是现在,在三都都可谓是颇受欢迎,在频繁的社交活动中,左右逢源。他通过小恩小惠,成功地结交了大批颇有身份的朋友。

    对于外界来说,林少之这个糖行经理无疑是一个爱国的台湾商人,无论是在台湾收复前,或是在收复后,尤其是收复之后,更是在多个场合表现过他的爱国,带头向海军基金会捐款,向海军捐赠糖等等,也正是这些爱国集会上,他总是不露声色地从参加集会的朋友,甚至装出一副对军事颇感兴趣的模样,从参加俯的军官的口中套取了大量关于海军基地设施、航道和停泊舰艇的部分情报。

    可有谁知道,这位林少之实际上是曰本海军参谋本部派出的一名间谍,只不过最初他来此的目的,是因为各国对三都澳表现出的兴趣,取起了曰本的警惕,才派出他来此时收集情报,而现在他的任务则变成了收集中国海军的情报。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几乎是自三都澳被划为军港之后,他便开始在三都澳展开广泛的活动,悼念了大量的军事情报。

    而在中曰关系越发紧张之后,帝国调查局、海军情报处则开始对住在的三都澳的曰本人的监视也越来越严密了,同时也开始监视三都澳的台籍商人。可即便如此,东京还是发来了加紧搜集情报的密令。

    也正是在这个密令的指示下,为了尽可能的收集林少之便将自己弄得满脸污垢,头发蓬乱,乔扮成农夫、渔夫,然后以在田地中、渔船上帮工为由,近距离观察军港。

    从农田或渔船眺望,三都澳军港近在咫尺。在接下的一段时间中,他的身影频频出现在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相应的在他的黑色笔记本上一系列的情报数据统计也随之逐步完善起来了。

    随意打扮成一个垂钓的闲人之后,林少之和过去一相,来到这个精心选择的位置,在垂钓时,他的脸上的神情和一般的闲人似乎并没有什么两样。

    过去的几周中,他在“例行散步”时,发现三沙湾入海口处的明显多出了一些临时加设的炮位,密集的150毫米左右口径的岸防炮,隐蔽在山坡间特设平地上,而且军人的数量也大为增加,尤其是在三都澳陆军人数亦随之增加了很多。

    凭着过去的经验,林少之明明白,这或许是中国人备战的最后一个阶段姓,而越来越多的运输船驶入三都澳,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