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流贼 >

第131部分

大明流贼-第131部分

小说: 大明流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接下来的消息,让多尔衮悄悄松了一口气。

    帝尘部没有放弃大清,更是以绝大的胸襟气度,在被阿巴泰羞辱之后,仍然做出理智判断,果断放弃扬州城,率部北上。

    得到消息,多尔衮特意请旨赞扬了帝尘部,给予褒奖。

    对阿巴泰则少不了严厉斥责,多尔衮是非常震怒的,“阿巴泰这个蠢货,差一点误了大事,那天晚上死的怎么是多铎,而不是这个蠢货!”

    多尔衮已经准备夺取阿巴泰的带兵权了,也算是对帝尘的一个安抚。

    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这点好。

    帝尘的“良苦用心”终于得到回报,借着多尔衮示好的机会,帝尘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要了顺治皇帝的一件贴身信物跟一封书信。

    有了这两样东西,等到战役结束,不管是哪位清朝皇帝入驻京都,都要欠帝尘一个天大的人情。

    那样一来,一些事情就好运作了。

    到了这一步,不管这场战役最终结果如何,帝尘都已经达成目标。如此也就意味着,决战还没开始,他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隐忍与算计,确实让人称叹。

    (本章完)

第211章 发怒() 
    张献忠笑道:“这话也是不错,我也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我是个粗人,不习惯于含蓄表达,但这件事关系到我大西的生死,就请恕我直言了,我们并非只有接受和不接受的选择。按那满人所说,如果我们接受,大西可以保留,如果不接受,那就是屠城灭国,是吗?”

    “这当然不是,大王言重了。这几天我也在等着消息,虽不知上头人怎么说,但算算个中厉害,大西与大清合作自然是双赢的局面,我想他们也知道。大王稍安,容我得到消息后即刻告知。”江宗冷汗唰的一下出来了,但他还是强忍着恐惧说着。

    “江大人不必担心什么,本王不是那种不分是非的人。看在两次打交道的份上,我个人送给江大人一件礼物,如果谈判破裂,我们之间也还有些交情。”张献忠心道,老小子吓死了吧!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

    闻听此言,江宗顿时感激万分,连连施礼道:“大王厚爱,感激不尽!我定当努力促成此事!”

    说完,他又是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张献忠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在说话,示意江宗可以回去了。

    江宗如蒙大赦,忙不迭地退出了厅堂,一溜烟跑回了驿馆。

    驿馆门前早已经没有了示威的兵丁,显得安静了许多。

    江宗落座之后,狠狠地喝了一大口茶水,又深吸了一口气,一颗心才安定下来。

    “大人~~~”

    “怎么了?!”江宗一惊,差点从椅子上倒下来。

    “大人,是信使回来了!”……

    西安。

    最终,何洛会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能够兵不刃血抢得蜀地,这功劳可不比多铎和阿济格差劲。至于条件嘛,到时候忽悠一番还是可以的。

    所以,江宗的信使到达之后得到的回复就是:尽管接受,只需压到最低价格即可。

    但何洛会这一主张并未同陕西总督孟乔年达成一致,孟乔年暗地里一打听发现这满洲主子竟然擅自同献贼议和,着实被吓了一跳。

    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将此事禀报朝廷为好。一则撇清关系,二则显示他对大清的效忠之心。

    …………

    北京城。

    多尔衮对于蜀地的政策是暂且不管,待平定江南之后,再行两面包围方略徐图之。

    只不过眼下豪格步步紧逼,想争取一个功劳来巩固其正蓝旗的地位。朝廷中一些人对于自己摄政大权在握抱有敌意,也希望借由豪格来分担一二。

    这样一来,他不得不以退为进,略微放松对军权的掌握。

    不过,他也有后着:南京之战后调回多铎和阿济格,就是防备着正蓝旗的反扑。

    可他没想到的是,阿济格和多铎刚班师回朝,一进京城,正蓝旗镶蓝旗和正红旗镶红旗以及两黄旗的某些贝勒就给了二人当头棒喝,而且给的罪名相当明确:滥杀无辜,给大清恩德四方的形象蒙尘!

    这话当然是无理至极。

    朝廷下令各旗在京师圈的地中可没少掺进这些旗主们造的孽,他们有什么资格谈什么滥杀?

    命多铎攻扬州,乃多尔衮亲自下达的命令。南京之战又发生的极为快速,扬州跟建业仅仅相隔百里之遥,就算想下令阻止,也根本来不及啊。

    朝廷那帮人是将政治上不得志的窝囊气,彻底发泄在多铎他们身上了。

    其实他们对多铎,还算客气,但是对阿济格,就没什么好脸色了。本身阿济格就十分不招人待见,这主要是他为人过于张扬,不懂收敛的缘故。

    像那次他不顾自己严令,迟缓增援潼关一样,就差点坏了陕西战局的大事。

    而且这次从湖广班师,本来他的任务就是确保李自成彻底消失,结果得到的奏报却是说,只寻到几件贴身物品,尸首不知所踪!

    寥寥几句话,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再加上多铎所掌握的大军乃是朝中精锐,一般人也不敢妄动。

    那矛头自然就指向阿济格了。

    所以,多尔衮心里已经决定,暂时舍弃阿济格,不给豪格留下任何可趁之机。

    与此同时,

    朝中的这些异动,也给了多尔衮一个当头棒。

    在扫灭大顺之后,除江南的多铎部大军以及阿济格部的大军之外,大清在整个北方地界,还有足足几十万大军驻扎。

    这些军队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

    吴三桂的军队,以及后续投降清朝的前明军队,大抵在十五万人上下。

    还有一部分则是大清八旗勇士扫荡北方,俘虏的流寇、土匪……其中也包括大顺军。

    而除满八旗跟蒙八旗属于大清嫡系外,其余军队都有各自隐患,因而战略上多尔衮没有安排这些大军南下,而是留在北方整编。

    当然,吴三桂的那支军队算是例外。

    眼下豪格意图争权,对此,多尔衮还是看的很透彻的。他深知,清军以不到十五万的精锐,掌控着整个局势,实在是如履薄冰。

    战事顺利,那一切好说,清朝的根基只会越来越稳。

    可一旦战事不顺,让敌人窥探到清军的弱点,一个不好,就会引发连锁反应,葬送整个大清江山。

    豪格可没有这么大的眼光,犯不上与他做无谓的斗争。

    但如何处理好这个中的厉害关系,却也是非一般的手段。

    “难啊!”

    多尔衮一时之间竟有些一筹莫展。

    起先,多尔衮担心投降的军队会舍大清而去,那简直是致命的。

    这些降兵降将的作用已经在各次战斗中得到充分的印证,有他们做炮灰和带路,大明这个残喘的巨人征服越是容易。这种时候,多铎麾下的大军就显得弥足珍贵,它能在关键时候弹压不良的风气,遏制对大清不利的一切。

    为此,多尔衮已经准备夺取阿济格的带兵权了,这也算是对旗主们的一个安抚。这样一来,一些事情就好运作了。

    到了这一步,不管这场斗争最终结果如何,多尔衮都已经达成目标。

    如此也就意味着,他和豪格的决战还没开始,他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隐忍与算计,确实让人称叹。

    摄政王府。

    “哗啦~~啪!”

    杯盏碎落一地的声音传来。

    下人们一个个的噤若寒蝉。

    多尔衮铁青着脸,怒火万丈的样子让人望而生畏。

    他的谋士们你看我我看你,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好你个何洛会~~~”多尔衮咬牙切齿地憋出这一句。

    (本章完)

第212章 处置() 
    “何洛会?!”

    多尔衮的谋士们一听,知道皇叔父摄政王这是冲着陕西那帮人去了。

    他们心里稍一思量,便知道了,这肯定是肃亲王豪格搞出来的事情。这目的,摆明了就是要借机将摄政王拉下水。

    若是平王肯站在他这一边,平南候府自然也无事。若是他不肯,怕是倒霉的就不止一个平南候府了。

    “奴才以为这一切都不过只是猜测而已,并不能因此就认定了一切是大将军所为。此事事关重大,摄政王当明查。”

    “言之有理!他们所说的这一切也不过就是推测而已!何来证据?”

    多尔衮听了这些话,犹豫了一下,挥了挥手,随即内侍都退了下去。

    他冲着的四周看了看,一脸的疲惫之色,沉声道:“到底如何处置,你们且都来说说吧!”

    “回皇上,关于污蔑王庶妃一事,的确是事实,可也不是事实!”

    皇上皱眉道:“这是什么话?说清楚!”

    “回皇上,污蔑王庶妃一事,是儿臣一手策划的。只是关于这华锦之事,儿臣并不知情,这香囊是王薇命人送到儿臣手中的。儿臣当时并未多想,便交给了那个刘二。用以污蔑晋王府王庶妃的清白,以证实那李森并非我皇室血脉。”

    “放肆!你可知这是何罪过?居然如此大胆!你不命了?难道本王和护国公府的人也不要性命了吗?”明王愤然起身,指着白敏儿的脸骂道!

    “王爷息怒。”白敏儿说完,转头冲着皇上磕了一个头道:“启禀父皇,儿臣此举也是万不得已!也是为了保全我皇家的颜面!父皇,这刘二虽是假,可是这李森的确并非是我李家的血脉。父皇,儿臣此举原是为了保全大皇兄的颜面,不想其亲王之尊,而在朝中无立足之地!父皇!儿臣一片忠心,天地可鉴呀,父皇!”白敏儿说着,便冲着皇上再度磕了个头。

    皇上眉心微紧,德妃的眼皮跳了跳,心里闪过了一抹不好的念头,似乎是有什么事就要当众被人戳穿了,可惜那个念头闪的太快,还来不及抓住,便已是闪的没了踪影!

    “你且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后的声音里似乎是夹杂着一丝怒气,白敏儿也算是她的儿媳,还是她的亲侄女,这件事情如果不能给皇上一个满意的交待,明王的地位,岌岌可危!

    白敏儿此刻却是毫无犯了错的愧疚和羞耻感,反而是挺直了脊梁抬起了头,一脸正色道:“父皇,儿臣不会无缘无故地找人来污蔑王庶妃。父皇,儿臣的明王府内还有一名证人,可证明这李森并非是皇室血脉,只是此人一直被王庶妃派出的人所追杀,直到一次无意中,儿臣在难民窟里瞧见了她,觉得眼熟才带了回来。还请父皇派人即刻将此人带来!”

    皇上看她说的一脸正气,毫无畏惧之色,随大声道:“来人!”

    只见大殿内凭空便多了一名黑衣人,飘然落于皇上身侧,对于这一点,大部分人都没有表现的特别奇怪,毕竟皇室隐卫,在这朝中也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皇上倒是从未当着众人的面儿,直接唤出隐卫。

    “你说的那人现在何处?”

    “回父皇,现在儿臣所居的香荷院中,名唤菲儿的一名奴婢。”

    “去将人带来,不要引起慌乱。”

    “是!”

    “白侧妃,现在隐卫去带人了,你倒是说说看,这名菲儿又是何来历?”

    早在白敏儿说出这菲儿曾遭王庶妃追杀时,王庶妃的脸色便是有些不太好看。自她进了晋王府,真正让她想着痛下杀手的,不过一人。而那个人,不是已经被自己派去的人给杀了吗?她还记得杀手还将那人的一件贴身物件儿带了回来。不可能会出错的!

    德妃看到王庶妃的脸色稍白,暗叫不妙!定然是这个贱人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如今反倒是连累了晋王!德妃的心念急转,看到明王一脸神在的模样,便知道这是一个局中局了!只是现在她还不太确定这个局里究竟是牵扯到了什么人?明王又是如何打算的?即便是这个李森不是晋王的血脉,最多也就是治王庶妃一个企图混淆皇室血脉之罪,并不会动摇晋王的根本!可是明王如此费尽心思的布置了一个局中局,难不成就只是为了让晋王府没有这个庶长子?仅仅只是让晋王丢尽颜面?不!明王的本意绝不在此!德妃闭了眼睛,细细地回想着从今日大殿上的宴会开始,一直到现在,每个人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什么表情,什么态度!

    德妃的反应迅速,静依的反应也不慢,她此刻虽然仍是觉得有些不太舒服,但是因为明王和白敏儿的这一出,转移了她的注意力,此刻她脑子里面想的不是自己怎么会浑身无力,而是想的,这个明王的局中局,究竟是否可解?若真是个死局,于元熙是否有利?

    静依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