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官居超品 >

第138部分

官居超品-第138部分

小说: 官居超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达官贵人平时装装样子还行,要他们做出一首像样的诗词,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终于有几个自持有文才的青年做了几首诗词递了上去,都被绿绮姑娘批的体无完肤,这些人低沉着脑袋,都觉得自己有些孟浪。

    若是自己不出头的话也不会失了颜面。

    一时间气氛冷淡了下来,再也没有人愿意去尝试。

    “我朝文风昌盛,这里又是天子脚下,今科科举刚刚结束,进士们大都依旧在京城,难道真的没人做的一首好词吗?”。绿绮声音颤抖,她有些害怕了。

    若是真的没有好的诗句涌现出来,只怕她的地位要保留下来很难。

    绿绮姑娘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如此就应该听那些老妈/妈的话,事先找人写好诗词才是。

    “各位,难道真的没有人能做出一首好词吗?若是在坐的有谁能够做出好诗,让大家一睹绿绮姑娘的芳容,我愿意在接下来的拍卖当中送给他一副拍品,若是他没有看得上的,我愿意付给他五千两白银,不知道可有人上前一试?”。

    佳人低沉的求助声彻底打动了刘光,他要想办法帮助对方。

    “刘公子真是豪气啊,为了左司乐姑娘居然拿出这么多银子来!”。

    “有人如此做法,我想绿绮姑娘一定很感动,却不知道哪位仁兄能够事先得到其中一件拍卖品呢?”。

    众人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刘光的身上,他纨绔的名声进一步坐实。

    “大家静一静,这次拍卖的物品当中有许多奇珍,唐王维的《雪溪图》赫然在列,既然刘公子如此慷慨,若是有人做的出好句,这副图画就可以拿走了!”。

    一个十三四岁丫鬟从帘子后面穿越而出,向大家传达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居然有摩诘居士的画卷拍卖!小丫鬟此言一出,立即将气氛又推向了新的**。居士的书画,何止万金。

    不断有人献上自己的诗作,希望能得到绿绮姑娘的垂青。

    也许是这位姑娘的眼界实在是太高了,几首诗词依然不能让她满意。

    “我们教坊司的所请之人也算是广泛,难道真的没人能够做出让我家小姐满意的诗词吗?”。小丫头情急之下居然用上了激将法。

    “不就是一首诗吗?我。。。。。。我家公子可以做的出来!”。方老虎眼珠转了转,将李凌推到了风口浪尖。

    “原来是今科的探花,不知道李公子却有何佳作现世?”。小丫头得人指点终于认出了李凌的身份。

    李凌无奈之下只得上前几步,反复打量帷幔之后的佳人,但是只能隐约得见对方容貌而已。

    他继续上前几步吟唱道:“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好一首《减字木兰花》!”。帷幔之后的女子大声惊乎道。

    小丫鬟得到小姐的允许,将帘子拉开,露出了女子绝世容颜。

    这姑娘一袭烟青长裙拽地,袖口上净是花纹交杂着。

    裙摆绣着一只蝴蝶,外披水绿色薄烟纱衣,稀薄的丝线中却绣着慢慢的樱花郁郁而绽,雅致却不失妖媚之气。

    女子莲花步移,缓缓走走到李凌的面前施礼道:“多谢李探花赠词!”。

    刘光见到女子如此芳容,他再也顾不得妒忌李凌,觉得即便是位此女花费再多也是值得的。

    自有教坊司当中擅长书法的姑娘将李凌所吟的诗词抄于屏风之上,日后放置到绿绮的闺房当中。

    绿绮姑娘轻轻的做了个请的手势带领李凌移步到了偏厅。

    虽然她不认为李凌有这么的急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如此严谨的词句,但是她并不能揭穿。

    一股独特的蔷薇香味弥漫开来,却不知是脂粉的香气还是姑娘特有的体香。

    偏厅当中到处都挂满了书画,虽然并不是全部出自于名家之手,但是教坊司一下子拿出如此多的物品来进行义卖,可见仁者之心。

    “大家可以随便参观一下,待会我会逐一将这些作品进行介绍,我讲到哪副作品就开始拍卖哪副作品,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

    “我等没有异议!”。

    众人一起回答道,既然美人开口,他们照做就是。

    刘光的眼睛一直停留在绿绮身上,对墙上的书画视若未睹。

    “这副是家父地方珍藏,描绘雨后初晴的西湖风貌。二十两开始起拍,希望各位多多出价!”。绿绮开始介绍大门旁边的第一副画,态度去有些扭捏,让人看了欢喜不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副画颇合苏学士诗词的意境,莫非是学士的手笔不成?”。李凌走到画卷的前面观摩了一阵说道。

    第一副就有可能是苏东坡的?

    在场的贵人们动容了,竞价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我出五千两!”。刘光上前一步报出了一个人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五千两银子买一副没有进行过鉴定的图画,大家都有些迟疑。

    “这副画就归刘公子所有了!”。丫鬟卷起画卷送给了刘光。

    “哎呀,李大人,刚刚我发现这画全部都是崭新的,即便是画卷边缘之处也没有任何磨损,您说这副画会不会是假的?至少不会是苏轼的手笔吧!”。

    “怎么不早点说?”。刘光刚想要去接画卷的时候却发现李凌身边一个家丁打扮的人突然大叫起来。、

    方老虎这厮以前是盗墓的,对古物很是敏感,他第一眼就发觉了画卷有问题,只是李凌又没有叫价他自然不会多事。

    直到刘光这个讨人厌的家伙买了书画,他这才“好意”的提醒对方。

    自己买了假货而且还当众被人揭穿,刘光自然是心中有气。

    只是一诺千金,话已经说出去了教坊司自然不容他反悔。

    刘光一把将书画又推到了丫鬟面前:“千金买一笑,只要左司乐姑娘高兴就好,画卷我拍下了,但是还是留下来供姑娘欣赏的好!”。

    “假大方!”。方老虎瞥了一眼刘光说道。

    终于到轮到拍卖《雪溪图》了。果然不出所料,这次依然是刘光拍得。

    只是他想要去拿画卷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

    方老虎抢先一步接过了画卷,他微笑着对刘光说道:“按照你先前的承诺,这副画已经是我家公子的了!”。

    “哼!”。刘光冷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他的心在滴血,这可是一万两银子!

    拍卖结束的时候,小丫鬟悄悄的来到李凌身边塞给了他一副图画说道:“这副画的确不是苏学士所作,但它是我家姑娘亲手绘制,现在将它送给李公子,留个纪念吧!”。

    “看来公子才是今天收获最多的人啊!”。丫鬟走后,方老虎开玩笑似的对李凌说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章立政

    李凌刚刚到京城参加教坊司的邀宴,就有宫中的太监过来传达皇帝的旨意,说是明天太子的两位老师要在东宫授课,要他务必到场。

    以前皇帝虽然重视太子的课业,但是却还没有到专程让宫中太监过来通传的程度。

    看来两位学士要讲的内容非同一般。

    五更的时候李凌就早早起来,百官早朝的时候就到了东宫。

    李凌只是一个新晋翰林,若没有皇帝通传是不允许上早朝的,不过这样也好,他并不想每日操劳。

    他在太子的书房足足等了两个时辰,幸好太子还算体恤他这个伴读,期间让人送了一份早点过来。

    和平常不一样的是这次是两位老师一起过来,甚至皇帝也进入了书房。

    在皇帝的示意下王华缓缓的走到了书桌前面说道:“《立政》篇是《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中的一篇。根据记载,它是周公还政成王时为告诫周成王如何治理国家而作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篇文章!”。

    《立政》篇在总结夏、商亡国教训时�所提出的国家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重德慎刑。文中周公曾谆谆告诫周成王:夏桀亡国的教训是弗作往任,是惟暴德。商纣王亡国的教训是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其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其政。

    因此周公告诫周成王要继今立政,其勿以人其惟吉士,用励我国家。

    从周公的谆谆告诫中可以看到,他始终把布德于民和严格国家官吏的道德标准作为治国的根本,而反对泛用刑法。

    这种重德慎刑的主张可以说是被中国后世历朝政府所遵循的国家管理思想,也是儒家礼法兼治思想的起源。

    皇帝大张旗鼓的要两位学士在东宫为太子讲述这篇文章,其意思不言自明,这是皇帝真的要为国储君,开始培养太子处理国事了。

    孔子要求为政以德。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为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孟子沿着这一思想继续前进并强调礼治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施仁政于民的主张。

    他说: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假日休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上,可使制梃以挞楚之尖甲利兵矣!

    王华不愧是大学士,在文学领域钻研了数十年,他引经据典,将一篇文章深入浅出讲解的头头是道。

    就连皇帝也被他的见解所吸引了。

    等到王学士将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将明白以后,再也李阁老结合实际经验阐述各种治国思想的利弊。

    从历朝国家管理思想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基本上是采纳了礼、法兼治的主张。

    即自汉以后各朝,均以儒家《六经》作为立法的依据。导致了历朝历代只能组建成一个礼法兼治的国家,而不可能成为一个纯粹法制的国家。

    “我大明朝以仁孝治国,做皇帝只求任人唯贤,做事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只要勤于政事,多听贤臣的意见,大明必将国泰民安,国力蒸蒸日上!”。

    皇帝也参与进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纯粹的法治或者按照圣人的想法进行德治都是行不通的。

    皇朝实施了这么多年,自然衍生出了一整套治理国家的方法,只要依照前人的路子走下去,做皇帝自然并不是很难。

    “是,孩儿谨记父皇的教训!”。太子低声答应道。

    皇帝说的如此明显,他自然知道其中所蕴涵的意思。

    前一阵子郑旺的案子闹的沸沸扬扬,太子也从皇帝与皇后争吵的言语当中知道了一些蛛丝马迹。

    他曾经一度认为自己不是皇后甚至是皇帝亲生。

    只是现在看来却是他多虑了,若自己不是皇帝亲生,皇帝何以会在病重的时候还惦记着他,又何必将万里江山传给他?

    太子听着两位老师讲解文章的时候他的眼泪流淌了下来。

    心结一旦打开,太子决定以后要奋发图强了。

    原本历史上的郑旺妖言案一闹再闹,直到正德初年才将事主判了死刑。

    正德皇帝一再遭受刺激,他只信任身边几个陪伴自己长大的太监,肆意纵情于山水与美女之间。

    由此可见他也一直怀疑自己的皇帝来路不正,甚至死的连一个后人都没有留下,以至于孝宗一脉自其而绝,实乃一大憾事。

    经过这么多事情以后,太子再明确的被确认了地位,所有人都放下了心事,皇帝对太子还是和以前一样。

    刘谨站在李凌的身前,此时他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太子的地位稳固,得益最大的还是他们这些人。

    他们这些伺候太子的内侍,在进入东宫的时候就已经和太子的命运连在一起了。若是朱厚照有了闪失,他们的前程也会更加迷茫。

    《立政》这篇文章并不是很长,两位老师很快就将所要讲的内容讲完。他们两个要告辞。

    皇帝之所以如此隆重的让人给太子讲述这篇文章,无非是表达一种态度而已,现在目的达成,他自然不会阻止两位学士离开。

    可是正当李凌想要随着两位学士离开的时候,皇后却不请自来了!

    “皇帝千秋鼎盛,何必要如此着急的教授这些治国的大道理,照儿一向顽劣,还是慢慢教的好!”。皇后进入书房以后没有理会两位学士,而是直接向皇帝进言道。

    自从郑旺被皇帝处死以后,皇后变得多疑起来。

    宫中的太监与宫女们不再可以奉承她,皇后觉得自己遭受了冷落。她甚至怀疑宫中不少人都自己不是太子生母这件事情。

    她再也不是以前的贤妻良母了。

    皇帝不再向以往一样宠爱她,她也做不到像对待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