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12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212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卟辉叮粝碌氖勘绫幻骶南葳逑诺没攴善巧ⅲ竟瞬簧纤卦诓荽灾兄蟊凰阉鞯拿粝鹿⑾帧>督档穆逃耍钛逯辈胖雷阶×艘惶醮笥恪

    “哼,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许定国自知必死,难得的竟然有了一点骨气,“大清席卷天下之势已成,我不过是顺应大势而已,像尔等跳梁螳臂当车,早晚会被八旗铁军碾得粉碎。”

    “王八蛋,胡说八道什么!”沙千里狠狠的一脚踹在许定国小腹上,直踹的他就地翻滚了几圈,再抬头时满嘴的血迹。

    “哈哈哈,不过是先走几步,我会在黄泉之下等着你们。”许定国猖狂的笑了起来。

    “砍了吧!”李彦直皱着眉头挥挥手,对这种铁杆汉奸没什么好说的,两个岱山军士兵立刻架起许定国走到大坑边,寒光闪过,斗大的人头掉落坑中。

    “将军饶命啊,我们都是被贼子许定国逼得,才投降了鞑子。”被俘的绿营兵们一个个骇得魂飞魄散,痛哭流涕的告着饶。

    “当你们背叛大明投降满清之时,就该想到有今日。

    当你们残害百姓,烧杀抢掠之时,更应该想到有今日。”

    李彦直怒声痛斥着,最可恨的不是满清鞑子,而是这些汉奸。原本都是大明的士兵,但是当异族杀过来时,不思杀敌报效国家保卫百姓,一个个的贪生怕死直接倒戈投降了敌人,转过身来对自己人举起了屠刀,其对百姓的残忍不在满清之下。若是没有这些该死的汉奸当满清的急先锋,总人口几十万的满人如何能打下大明?

    “全部杀了!”李彦直狠狠的下令道。虽然说杀俘不祥,可是对这些残害百姓的汉奸根本不需要客气!

    随着李彦直的命令,如爆豆般的火枪声响起,如飞蝗一样的箭雨射出,早被收缴了武器的绿营兵一个个惨叫着倒在血泊中。

    自知必死,也有一些悍勇之辈试图抵抗,可一是手无寸铁,再就是被毒气熏得还未缓过来,在手持利器的岱山军士兵面前,他们哪里有抵抗的能力!

    一排排手持锋利长枪的岱山军士兵逼了过去,对在躲过弹雨箭矢的绿营兵进行补枪。

    一千五百名被俘的绿营兵,上自总兵许定国,下至普通的小兵,统统被杀死在运盐河南岸,尸体被抛入大坑之中,以土覆盖,埋成一个硕大的土丘。

    杀死了俘虏,也算为战死的士兵报了仇,李彦直立刻下令,全军继续前进。为了安全期间,大部分百姓们都沿着河的北岸行走,这样的话,那支八旗骑兵要是想再次偷袭的话,就得想法渡过运盐河。而河中数十里都分布着岱山军的船只,他们想渡过河也不是那么容易。

    前锋李彦直部受到清兵袭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后方任思齐处,任思齐立刻下令军队时刻保持警惕。并广派哨探探查那支清军骑兵的踪迹。

    可是随同撤退的百姓实在太多,因为很多百姓离开了扬州之后,根本不知道去哪里,唯一的选择就是随同岱山军一起撤退,毕竟在一个月的守城中,他们对岱山军这支军队建立了一种信任。

    所以随同一起撤退的百姓远超过了任思齐的预期,据粗略统计,跟随行军的百姓超过了三十万。。。。。。

    而经历过一个月的守城之后,岱山军士兵死伤了五千余人,现在全军上下包括水军也才万余,根本就无力保护这么多的百姓。虽然任思齐紧急命令,把百姓中原来的乡兵重新集结,可是全加起来也才三万多人,而且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这么点军队,要想护住这么多百姓实在太难了,三十多万人啊,沿着运盐河足足排出了三十多里长的队列,整个河岸两边,密密麻麻的都是百姓。

    这么长的队列,谁知道清兵会从哪里杀出?

    果然,在接下来的行军中,图赖带着剩下的两千八旗骑兵多次偷袭,每次偷袭都会造成整个队列一片混乱,无数的百姓被残忍的清兵杀死。而任思齐等人带领的步兵根本来不及前去救援,往往当他们乘着船只赶到偷袭的地方,清军骑兵已经得意洋洋地退走了,只留下满地的尸体和嚎哭的百姓。

    大量的百姓不愿再跟着大队人马前进,一户户的人家偷偷地自己逃去。更多的百姓咬着牙齿继续追随大队行进。为了逃避清军,百姓们不敢在行走在运盐河南岸。

    当图赖带着两千多骑兵再次试图偷袭时,发现大队的百姓都躲到了河的北岸,愤怒的他只能下令冲着北岸的百姓放箭。

    “砰砰砰”火枪响起,那是河中船上的明军火枪手在冲他们还击,于是清兵骑兵调转弓箭开始射击运河中的明军。

    船上明军张开了大盾,把船只和士兵统统护在盾后。“轰”的一声巨响,五六匹战马骤然摔倒,却是河中船上的火炮在开火。

    这种对射清军骑兵根本占不到便宜,只能抛下几十具尸体慌忙后撤。

    图赖也曾想过渡过运盐河去攻击北岸的百姓。可是三十多丈宽的河流对这些生在北方的旱鸭子来说不是那么容易。

    找船过河?在三十余万百姓经过之后,想找到一块木板也不是那么容易。

    就在清军不断的试图偷袭之中,李彦直带领的前锋抵达了长江边的通州,不远处就是此行的目的地……崇明岛!(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章 崇明(1)

    弘光元年六月五日,经过了半个多月艰苦跋涉,跨越了六百多里距离,从扬州撤退的军民终于抵达了南通州长江边,距离崇明岛只有一江之隔。

    茅十八带着船队早早的来到通州河口迎接,将分批把百姓用海船运往崇明岛。

    “彦直辛苦了!”茅十八对上船的李彦直由衷的说道,这一个月来,李彦直等人在扬州打生打死,自己却只能呆在崇明岛眼睁睁的看着,这让茅十八心中颇不是滋味。

    “我只是听从侯爷的安排做些分内之事,茅大哥你要负责整支大军以及数十万百姓的后路安置,才是真的辛苦。”李彦直谦逊的道,虽然受到了任思齐的重用,李彦直在茅十八等元老面前丝毫不敢托大。

    “我也没做什么,”茅十八摆摆手道,“都是老沙和梁九等人负责岛上的营建。对了,这次迁到岛上的大概有多少人啊?”

    “跟着我的有三万五千余百姓。”李彦直轻声道。

    “三万多啊,好安置。新建的城中就能安置得下。”茅十八摆摆手道。

    “可是在我后面还有大队的百姓跟着侯爷行军,全加起来怕不有二十万人。”李彦直继续道。

    “这么多啊!”茅十八一下子长大了嘴巴,“这,这可有些难办了。”

    崇明岛才多大啊,新形成的沙岛而已,大部分处于荒芜状态,如何能安置的下这么多百姓?别的不说,就是填饱这么多人的肚子就是个大麻烦。

    “别的先不说了,先把他们运到岛上吧。”百姓们的后期安置自有任思齐等人操心,茅十八摇头暗叹,秀才还是太心善啊,这给自己找了多大麻烦呐!

    数以十计的小船停靠在长江岸边,把大量的人员物质转运上船,然后驶向江心中,再转乘大船。南通江边距离崇明岛还有数十里的江路,即使乘船也得一天时间。

    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计划,一部分人及所有的辎重就在南通上船,沿着江路撤往崇明。大部分的百姓沿着江边东下,徒步再走一天多时间即可抵达距离崇明岛最近的长江北岸,再从那里渡过长江即可。

    此次从扬州撤退,除了撤出数十万的百姓之外,还转运了大批的物质,整个扬州府库的物质被搬运一空不说,就连大部分商铺里的各种货物也都装载上船。从扬州撤出的上千艘各式船只大半是用来运载物品,这批价值上千万两银子的物质是岱山军以后重新崛起的保证。

    茅十八带领船队来的目的就是保证这批物质的绝对安全。

    从各式大小船只络绎不绝的从运盐河中驶入长江,在岱山军水军舰队的保护下顺江而下,继续向着崇明岛而去。

    一部分老弱百姓上了茅十八带来的江船,乘船前往崇明,大部分青壮百姓则只能步行继续往东走。没办法,船只的数量不足以装运所有的人。

    李彦直拒绝了乘船赶往崇明,和茅十八见过之后就下了船,他决定亲自带兵继续护送百姓步行赶往崇明。

    当明军军民们到达长江岸边时,尾随试图偷袭的图赖就知道自己的攻击失败了。一条宽三十丈的河流就挫败了自己的计划,八旗骑兵在陆地上近乎无敌,可是却拿这条河流没有办法。所有明人都选择在河的另一边行走,让图赖想攻击也无处下口。这十多天来,他也曾设法试图过河,可是每当他找到船只试图过河之时,都会有明军船只赶过来,拼命的对渡河清军开炮。八旗兵大都是旱鸭子,如何敢和明军在河中争锋,只能无奈的撤退。

    王八蛋准塔怎么还未赶到?图赖在心中暗暗的骂着。豫亲王不是下令让准塔火速南下了吗,要是他能及时赶到,两面夹攻之下绝对会留下大部分明军百姓!

    其实图赖却是冤枉了准塔。二十一日准塔接到的多铎命令,那时他还未攻占淮安。攻下淮安之后,准塔立刻火速出发,按说从淮安沿着运河到达扬州是最近的路程,可是在准塔看来,扬州有多铎二十多万大军,何必舍近求远非得让自己从淮安攻打那支撤退的明军。而且自己接到的圣旨是攻略运河以东的广大区域,所以准塔没有选择沿着运河南下这条近路,而是乘船顺着黄河东下,在往南进入运河,沿着盐城一带向南攻击前进,这样整个运河之东都将归于大清治下。

    至于那支逃走的明军,在准塔看来完全是疥癣之疾,其重要性还没有沿着黄河逃到海边的刘泽清重要。正是抱着这种意识,准塔一路攻击前进,先后攻下了阜宁盐城数县,可是这样也耽搁了些时间,等他到达海安的时候,任思齐带着落在最后的军民已经南下了数日,再也追不上了。

    在如皋准塔和图赖两军见了面,一见面图赖就埋怨准塔来迟。

    “你有三千精骑还有两万多绿营兵协助,如何就留不下一支溃逃的军队?”准塔不耐烦的反问道。

    “我,我不是没有水军吗?”图赖恼羞成怒道。在那次失败的袭击中,两万余绿营兵进入了明军陷阱,总兵刘忠被炸死,许定国则被明军俘虏,逃出的绿营兵虽然还有万余人,可是大半星散,最后仅归拢了五千余人。可是这些人一是失去了首领,再就是吓破了胆,已经不能再战。

    准塔摇了摇头,不再说话。可是图赖能从他眼睛中看出深深的鄙视,不由得心中大怒。

    你是没见过那支明军的厉害,若是见识到了必定不会再嘲笑我!可是这话他没有说出口,只是冷笑着。

    两军既然汇合,下一步自然就得继续攻击那支逃走的岱山军。此次跟随准塔南下的除了五千八旗以外,还有两万余绿营水军,都是在淮安投降的刘泽清部下。

    现在两军加起来有八旗兵七千多人,绿营兵三万,又有船只五百余艘,如此强大的兵力,自然能轻易荡平那支岱山军。

    经过商议时候,两军合二为一,以固山额真准塔为首,图赖和阿山副之,大军浩浩荡荡往崇明岛杀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一章 崇明(2)

    弘光元年六月十日,随着最后一批百姓迁移到崇明岛上,肃虏侯任思齐也踏上了崇明岛。

    在原崇明县城以西二十里处,长沙洲上,新建的崇明新城。新城以胶泥夯土所建外面包了一层砖,城高两丈,周长四里,内可容纳三四万人口。

    城内新规划了两条十字交叉的街道,街道中心是新建的肃虏侯府,由于一切初创,仅仅建了一栋大殿几处偏房。

    大殿正中议事厅中,崇明的众文武正聚集一堂,进行议事,第一个议题,就是随迁百姓的安置工作。

    “经过统计,此次随我军来崇明岛的共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一户,计十九万两千八百人。”沈廷扬首先向任思齐报告了迁移百姓的详情,此次百姓的安置,任思齐已经责令沈廷扬全面负责。

    撤出扬州的百姓共八十余万,路上坚持追随的也有三十万人,没想到抵达崇明的还不到二十万!

    因为任思齐对扬州士绅的打压,使得大部分的士绅富户们都不愿跟随,他们虽然逃出了扬州也只是避开清兵的锋芒,等风头过去之后估计大部分人会重新回到扬州城中,选择做大清的顺民,这一批人以及他们的亲戚家族就占了扬州人口的一小半。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是有亲友可以投靠,或者乡下有田产土地,出城后选择了自行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